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农村“留守儿童”是一个庞大的特殊群体,这与当下的经济发展形势有关,也与农村家庭对教育的认知有关。要想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带来的教育负面影响,教师要采取积极的教学措施激发家长的教育积极性,让他们认识到家庭对孩子成长与教育的重要性,力争减少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从而带动农村留守儿童积极健康发展。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改善措施
农村“留守儿童”是当前农村教育发展的重要阻碍因素之一,农村留守儿童的形成不是一种偶然,而是一种社会形态下的缩影,农村留守儿童的存在最大的影响者是学生。作为社会初级群体,家庭实际上是儿童接受启蒙教育的学校。长期与家长分离的状态导致大部分留守儿童长期得不到关爱,无形中让孩子内心渴望的安全感逐渐消失。一旦学生内心没有了安全感,他们的心理也会跟着发生巨大的变化。比如留守儿童大多有超强的自尊心和虚荣心,他们大多比较自我,稍有不称心如意之事,他们就会感到社会与自己为敌,从而引发一系列违法犯罪事件,给社会和家长带来烦扰和损失。为此,要想改善农村留守儿童的发展心理状况,首先要从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方面努力,降低农村留守儿童的比例,给予他们足够的温暖和关爱,促进农村留守儿童健康积极发展。
一、前提——引导留守儿童家长充分认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学校教师作为与学生长久在一起的主要人物,不仅担负着教书的任务,还肩负着与学生家长沟通的责任。为此,要想提升学生家长对家庭教育的认识,首先,教师要强化家长的教育责任感,使其确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法国著名少年节目主持人克里斯琴·施皮茨博士曾经这样忠告做父母的人:培养你们的孩子,多和孩子在一起。因此,学校教师应加大与学生家长的沟通力度,让家长认识到金钱的短缺是短暂的,而教育孩子的机会却是弥足珍贵的。为此,教师应指导学生家长多陪伴孩子,再忙要记得与孩子沟通,关心孩子的学习及心理,帮助孩子解决学习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其次,学校教师应加大对留守儿童家长的宣传力度,强化学生家长的责任力度,让家长认识到所谓的家庭责任不仅仅是给予孩子足够的钱,而是给予孩子精神的指导,关心孩子的心理发展,最终促进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
二、途径——加强家庭教育同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合作
教育的责任不仅仅在学校一方面,除了学校,家庭是学生成长的第一任教师,社会对学生的成长影响也是至关重要的。为此,学校教师应加大与学生家长及社会的联系,力争为农村留守儿童提供学校、家长、社会合力而成的教育“城墙”,共同呵护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首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其所编的《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一书中指出,“把一个人在体力、智力、情绪、伦理各方面的因素综合起来,使他成为一个完善的人”。从这种理念出发,学校教师应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关爱,尤其是要关心留守儿童的心理和情感需求,给予他们指导和帮助。对于农村留守儿童而言,教师要为每个留守儿童建立成长档案,及时关心留守儿童每个阶段的发展状况,尽可能帮助留守儿童解决生活和学习中的任何难题。其次,家长对孩子的成长意义是无法替代的,教师应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让家长留下至少一个人照顾孩子,增加留守儿童的归属感和安全感,改善留守儿童的心理素质;最后,还可以开展社会联合教育行动,实施“手拉手”活动,具体形式是,教师加强与社会团体的联系,让社会团体对留守儿童多一份关心和关注,与学校形成一股教育合力,从而降低社会对留守儿童的误导和消极影响,促进留守儿童的健康积极快乐发展。
三、根本——结束农村留守儿童的留守生活
从长远来看,解决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问题,应从形成留守儿童现状的根源做起。留守儿童的形成与家长对经济的需求有关,要想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发展现状,首先,学校教师应联合村里的发展委员会,向相关部门申请增加农村的经济产业,让农村的人民有更多的就近上班的机会,从而减少外出打工的几率;其次,现行的教育发展差距造成重视教育的家长努力赚更多的钱让孩子读更好的学校,为了减少农村留守儿童的发展现状,教师还应提升自身的教育水平,用专业的硬性教育水平让家长认识到农村教育照样可以出人才,从而减少家长对农村教育发展看法的芥蒂,提升家长对农村教育的认同感。另外,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应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支持力度,极力缩小城乡教育的发展差距,让农村家长认识到农村教育的发展前景,提升他们对学校发展的可信度,从根本上结束留守儿童的留守生活。
總之,农村留守儿童在当前的农村中依然是一个庞大的群体,教师要采取多种教学措施,加大与学生家长的联系,提升学生家长的认同感,提升农村留守儿童的归属感和安全感,从根本上促进留守儿童的积极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悦,张爱琴.“教育精准扶贫”视域下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问题与路径[J].西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9(02):101-106.
[2]贾勇宏,范国.论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家庭亲职教育的必要性与可行性[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8,20(01):85-91.
[3]黑龙江省儿童中心课题组.社会学视野下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5(14):7-11.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改善措施
农村“留守儿童”是当前农村教育发展的重要阻碍因素之一,农村留守儿童的形成不是一种偶然,而是一种社会形态下的缩影,农村留守儿童的存在最大的影响者是学生。作为社会初级群体,家庭实际上是儿童接受启蒙教育的学校。长期与家长分离的状态导致大部分留守儿童长期得不到关爱,无形中让孩子内心渴望的安全感逐渐消失。一旦学生内心没有了安全感,他们的心理也会跟着发生巨大的变化。比如留守儿童大多有超强的自尊心和虚荣心,他们大多比较自我,稍有不称心如意之事,他们就会感到社会与自己为敌,从而引发一系列违法犯罪事件,给社会和家长带来烦扰和损失。为此,要想改善农村留守儿童的发展心理状况,首先要从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方面努力,降低农村留守儿童的比例,给予他们足够的温暖和关爱,促进农村留守儿童健康积极发展。
一、前提——引导留守儿童家长充分认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学校教师作为与学生长久在一起的主要人物,不仅担负着教书的任务,还肩负着与学生家长沟通的责任。为此,要想提升学生家长对家庭教育的认识,首先,教师要强化家长的教育责任感,使其确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法国著名少年节目主持人克里斯琴·施皮茨博士曾经这样忠告做父母的人:培养你们的孩子,多和孩子在一起。因此,学校教师应加大与学生家长的沟通力度,让家长认识到金钱的短缺是短暂的,而教育孩子的机会却是弥足珍贵的。为此,教师应指导学生家长多陪伴孩子,再忙要记得与孩子沟通,关心孩子的学习及心理,帮助孩子解决学习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其次,学校教师应加大对留守儿童家长的宣传力度,强化学生家长的责任力度,让家长认识到所谓的家庭责任不仅仅是给予孩子足够的钱,而是给予孩子精神的指导,关心孩子的心理发展,最终促进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
二、途径——加强家庭教育同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合作
教育的责任不仅仅在学校一方面,除了学校,家庭是学生成长的第一任教师,社会对学生的成长影响也是至关重要的。为此,学校教师应加大与学生家长及社会的联系,力争为农村留守儿童提供学校、家长、社会合力而成的教育“城墙”,共同呵护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首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其所编的《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一书中指出,“把一个人在体力、智力、情绪、伦理各方面的因素综合起来,使他成为一个完善的人”。从这种理念出发,学校教师应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关爱,尤其是要关心留守儿童的心理和情感需求,给予他们指导和帮助。对于农村留守儿童而言,教师要为每个留守儿童建立成长档案,及时关心留守儿童每个阶段的发展状况,尽可能帮助留守儿童解决生活和学习中的任何难题。其次,家长对孩子的成长意义是无法替代的,教师应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让家长留下至少一个人照顾孩子,增加留守儿童的归属感和安全感,改善留守儿童的心理素质;最后,还可以开展社会联合教育行动,实施“手拉手”活动,具体形式是,教师加强与社会团体的联系,让社会团体对留守儿童多一份关心和关注,与学校形成一股教育合力,从而降低社会对留守儿童的误导和消极影响,促进留守儿童的健康积极快乐发展。
三、根本——结束农村留守儿童的留守生活
从长远来看,解决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问题,应从形成留守儿童现状的根源做起。留守儿童的形成与家长对经济的需求有关,要想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发展现状,首先,学校教师应联合村里的发展委员会,向相关部门申请增加农村的经济产业,让农村的人民有更多的就近上班的机会,从而减少外出打工的几率;其次,现行的教育发展差距造成重视教育的家长努力赚更多的钱让孩子读更好的学校,为了减少农村留守儿童的发展现状,教师还应提升自身的教育水平,用专业的硬性教育水平让家长认识到农村教育照样可以出人才,从而减少家长对农村教育发展看法的芥蒂,提升家长对农村教育的认同感。另外,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应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支持力度,极力缩小城乡教育的发展差距,让农村家长认识到农村教育的发展前景,提升他们对学校发展的可信度,从根本上结束留守儿童的留守生活。
總之,农村留守儿童在当前的农村中依然是一个庞大的群体,教师要采取多种教学措施,加大与学生家长的联系,提升学生家长的认同感,提升农村留守儿童的归属感和安全感,从根本上促进留守儿童的积极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悦,张爱琴.“教育精准扶贫”视域下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问题与路径[J].西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9(02):101-106.
[2]贾勇宏,范国.论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家庭亲职教育的必要性与可行性[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8,20(01):85-91.
[3]黑龙江省儿童中心课题组.社会学视野下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5(14):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