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乡小记

来源 :台港文学选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yzxp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我是在离家四十二年之后,才第一次回乡的。途经梧州游白云山时曾口占一诗道:
  四十二年归故里,白云犹是汉时秋。
  历劫沧桑人事改,江山无恙我旧游。
  “白云犹是汉时秋”是前人诗句,胡汉民题广州白云山五层楼时亦曾用以入联。我回乡的第二天(一九八七年二月十六日),《南宁晚报》的两位记者崔注厚和陈设清晨来访(他们是前一天得知消息,乘搭特快夜车到桂林,深夜再换乘小汽车到蒙山采访的,其“拼搏”精神可和香港记者比美),问及我回乡的心情,我就把这首诗抄录给他们。
  其实我回乡的心情,万缕千丝,不知从何说起,这首诗只能勉强作个概括而已。记得四十年前,我在广州读大学时,曾写了一首调寄《一萼红》的词寄给饶宗颐教授(他是在抗战期间避难蒙山,与我成为师生的),词道:
  梦深幽,渡关山千里,寻觅旧时游。树老荒塘,苔深苇曲,曾记心事悠悠。只而今飞鸿渐杳,算华年又过几清秋?珠海潮生,云山翠拥,尽恁凝眸。
  回首殊乡作侣,几同消残漏,共读西楼。班固书成,相如赋就,闲招吟鹭盟鸥。问长卿归来何日,向龙山醉与白云浮。正是菊芳兰秀,天涯何苦淹留?
  时隔四十二年,如今看来,这首词亦可作为我的“自咏”,只不过已不仅是“华年”过了几个“清秋”,而是“少小离家老大回”了。
  二
  我的故乡广西省蒙山县,旧称永安州,虽然是个山区小县,在历史上却颇有名。一八五一年一月,洪秀全金田起义,同年九月二十五日攻克永安州城,为太平军起义以来攻克的第一座城,定国号、改正朔、封诸王等等政治措施,都是在蒙山进行的。(详见简又文《太平天国全史》第六章《驰驱八桂》的第一节“克永安州”。)
  简又文也是抗战期间避难蒙山的学者之一,当时我刚从桂林高中毕业,以战乱所阻,不能升学,归家自修,与他相遇,拜他为师。他的第一部有关太平天国史的著作《太平军广西首义史》就是在我家完成的。
  一来我是蒙山人,二来也由于师承关系,我对太平天国史是颇有兴趣的。太平天国在蒙山的遗址甚多,只可惜此次回乡,只住了三天,不能一一游览。我祖居所在地的文墟乡就是太平天国战史上一个有名的地方,清将乌兰泰率军“反攻”蒙山时就是屯兵于此的。饶宗颐避难蒙山时曾有《文墟早起》一诗道:
  支颐万念集萧晨,独立危桥数过人。
  一水将愁供浩荡,群山历劫自嶙峋。
  平时亲友谁相问,故国归期倘及春。
  生理懒从詹尹卜,荒村只是走踆踆。
  如今那座旧的文墟桥已是改建新桥,不过墟口的那棵可为太平天国战史作见证的老榕树还在。
  蒙山当局现正计划将太平天国的遗址开辟为旅游区。去年是太平军起义一百三十五周年纪念,太平天国史的研讨会在蒙山召开,除了国内的学者外,还有海外的学者参加。学者中有一位就是蒙山人——广西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广西历史学会副会长钟文典。他在国内史学界,属于比较年轻的一代。不过所谓“年轻”,是和老一辈的名教授相对而言,他今年亦已六十出头了。他的有关太平天国史的论文集,已在北京出版,获得颇高评价。我离开蒙山的前夕,恰巧他也从桂林回来,后来我到桂林,又得他陪伴同游,彼此有共同兴趣,谈今论古,令我获益良多。蒙山虽然在太平天国史占一个重要地位,但过去却从未有过专攻太平天国的学者,现在这个缺憾是弥补了。
  三
  “阔别”四十二年,蒙山的面貌当然大大不同了。我离家时,除县城外,乡镇都还未有电灯,如今电力已是输送农村,普通农家都有电灯了。公路的修筑也很不错,以前我到外婆家要翻过一座山,走七十多里山路,清晨动身,入黑才到。现在,行车时间只不过半小时。当然,若和发达国家的城市相比,那还是差得很远的,例如县城的电灯,也只能开到晚上十一时,自来水的供应也不足。“从纵的方面说,进步很大;从横的方面说,差距也很大。”这是我对蒙山建设的观感,我曾在蒙山县政府的座谈会上坦白说出来。
  蒙山的建设,给我印象最深刻的,一是蒙山县立中学,一是蒙山制药厂。
  先说蒙中,我在蒙中读书时,只有初级中学,学生百多人;现在则是兼有高级中学的“完全中学”了,学生更是增加十倍有多,有一千多了。图书馆的规模就甚可观,有图书十多万册。听负责人介绍说,蒙中的办学成绩在全国也有数的。中央电视台曾有一辑纪录片介绍。
  蒙山制药厂更是从无到有,而且颇具特色。它的产品中有若干种的主要成分是从野生植物“绞股蓝”提炼的成药,对高胆固醇和老年慢性气管炎有显著疗效,目前还在试验阶段中。还有一种是对肝癌、肺癌、食道癌等等癌症有一定疗效的。据厂长李广荣君说明,目前在临床实验阶段中,已有了颇多疗效良好的病例,但要等待专家的验证之后,方能“正式推出”。
  四
  这次回乡,恰值蒙山文笔塔重建竣工。文笔塔始建于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供奉“奎星”,故又名文奎楼,屹立于城郊鳌山之巅,踞山傍水,为蒙山第一名胜。光绪贡生温恩溥有题诗云:“鳌峰文笔倚云悬,景占蒙州第一传。百尺奎楼金碧露,余辉掩映夕阳天。”
  应邑人之请,我为蒙山文笔塔题一联一诗,均用嵌字体。联云:
  文光映日,到最高处开扩心胸,看乡邦又翻新页;
  笔势凌云,是真才人自有眼界,望来者更胜前贤。
  “是真才人自有眼界”是用陈兆庆题黄鹤楼一联(此联评介见拙著《古今名联谈趣》)的成句,不过命意却不同。我是因为旧日文笔塔的楹联多是从“奎星”(俗称“魁星”,古代天文学中二十八宿之一,亦称“奎宿”,在中国神话中是主管文章盛衰的神)着笔,不离功名利禄思想,故反其意而用之。意即有功名利禄思想者即非“真才人”也。
  诗云:
  蒙豁虑消天地广,山环水绕见雄奇。
  文人骚客登临处,笔健诗豪立志时。
  首句反用杜诗“忧来豁蒙蔽”之意,人之所以有忧虑,从内在因素说,多是由于事理未能通达,因“愚蒙”而起的“障”;从外在因素说,亦可能是受“蒙蔽”所起,不论内在因素或外在因素,“蒙豁”自能“虑消”也。
  文笔塔的命名由主管文事的“奎宿”而来,故“蒙豁”云云,亦含有提倡文教,使得民智大开,而令愚蒙顿豁之意。
  詩联都是即兴之作,不敢云工,聊志还乡的一段文字因缘而已。
  (一九八七年四月)
  本辑责任编辑:练建安 马洪滔
其他文献
蔡丽双,一级作家、文学博士、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常务理事,现任香港文联主席、《香港文学报》社长、《香港文艺报》总编、香港作家联会名誉会长等职。出版有诗歌、散文、散文诗等作品集九十多部。其中,《星光下的情怀》获冰心散文奖、《比翼云天》获中国首届长诗金奖、《温泉心絮》被评为中国当代优秀散文诗集、《求索》被希腊国际艺术协会评为优秀诗歌集,多首(篇)新诗、散文诗和散文入编《人学语文》课本,多篇寓
一  讨论新移民作家张惠雯的写作,我想到的第一个词是“中产写作”。与相当多移民作家更多依靠海外传奇景观吸引读者不同,张惠雯的作品并不依赖于“世界”景观的展示而宁愿聚焦人物内心的细微波澜。这应该与她对“世界人”“世界性”的不同理解有关。在与作家林森的一次对话《把爱人放在爱边界之前,那你也是世界人》中,林森说:“如果没有记错,我们第一次见面是2009年,当时我们一块参加《中国作家》在内蒙古乌审旗的一个
“日子太快了,21世纪刚一眨眼就是20年!”一边开车一边感慨的是一个四十来岁的中国男人,頭发枯细如草,却戴着一副瓶底厚的近视眼镜,他叫王大海。  2019年12月18日,美国南部的盖尔维斯顿岛,阳光依然酷烈,远处是吞云吐雾的墨西哥海湾。目光疲惫的王大海开着他那辆破旧的邦地亚克老爷车在一片古堡幽灵的住宅群里慢慢地行驶,探寻的眼睛里布满了血丝。  这个王大海,出国前在北方的一所大学教中文,20年前跟着
傍晚出去散步  傍晚出去散步  半路突然犹豫不决  因为,想起家里  小仙女兰花今晚要开了  傍晚出去散步  看见白月亮卡在树梢  我多走几步,它就被风放出来  只不过,比童年时慢多了  傍晚出去散步  看见钟法路的汽车排成蜗牛  我走到江滨看流水落花  手里也拉着一只蜗牛  云水谣印象  青山被白云从大地取出来  羊咩咩搏动的小心脏啊  我相信,万物无辜,众生自愿  我祈愿,爸爸妈妈收到我的信 
陈小手  我们那地方,过去极少有产科医生。一般人家生孩子,都是请老娘。什么人家请哪位老娘,差不多都是固定的。一家宅门的大少奶奶、二少奶奶、三少奶奶,生的少爷、小姐,差不多都是一个老娘接生的。老娘要穿房入户,生人怎么行?老娘也熟知各家的情况,哪个年长的女佣人可以当她的助手,当“抱腰的”,不须临时现找。而且,一般人家都迷信哪个老娘“吉祥”,接生顺当。——老娘家都供着送子娘娘,天天烧香。谁家会请一个男性
野 台  最初的电影并不是在电影院里看的,而是野台。做醮酬神搬演的以大戏为主、布袋戏为辅;私人还愿常放映电影,大家乐、六合彩盛行时,签中明牌,一演五天七天,甚至长达半个月的也不少见。  埤仔头、下旬尾、顶番婆,离竹围仔步行一刻钟内可到的所在如有露天电影,几名平日玩在一起的伙伴便相约着去看。若是冬天,出门前母亲会帮忙将外套扣子扣到第一颗;若是夏天,甚至会随身带一卷蚊香。  有回不知怎么的我落了单,独
《桥边小说》是汪曾祺最为独特的一组小说。他把《桥边小说》交给《收获》发表,应该是精心考虑过的。比如,他把修改过的《异秉》交给家乡的刊物《雨花》发表,《大淖记事》交给《北京文学》发表,《岁寒三友》交给《十月》发表,都是有过掂量的。投其所好,或者是明珠明投吧。  《桥边小说》其实由三个短小说组成,之前他也有类似的方式,比如《故里杂记》《故里三陈》,但专门在小说题目上标明小说的还是第一次。这意味着什么?
开启电脑想要工作,但隔壁装修的声音恼人。我听见钻凿的机器在运作,磁砖被撬起、打碎,然后是吭吭哐哐地将碎片扫在一处,重复不已。我听见沙石飞扬,细碎的粉末搭着风,从落地窗的小缝流进我的房里。  这是一间具体而微的蜗居小宅,新粉刷的墙壁特别亮白,掩饰了旧公寓的实际年岁。书桌前的墙上贴满了各色纸片,有工作时间表、不知道该归入何处的随手札记、N次贴上写着的待办事项。白色纸片是减肥步骤:每日深蹲二十下。还有一
日前,蔡丽双诗人从香港打来长途电话,嘱我为她的爱情长诗《比翼云天》写序,并随而速递来诗稿的终校清样。我与蔡丽双博士是交往二十多年的诗友。她的丽质文才,一直深烙于大家的脑海中。为了友情、诗谊,我答应为她写个读后感,权作序吧!  蔡丽双博士是能够自如跨越文体的多面手。她的新诗、童诗、散文诗、散文、歌词、寓言、小故事、诗词、楹联、汉俳、自创的清丽双臻词牌词谱都写得很精彩,备受好评。她出版长诗专著还是第一
前些日子,母亲指着月历说已经“白露”了,该把长袖衣服准备着。仔细一看,还真是如此,只是在南方的台湾似乎并没有“露从今夜白”的特殊感受,秋光里的西风残照还很遥远,炎热的夏天好像永远过不完。夜来偶有几阵风雨,明天依旧是湛蓝得发烫的天,在亚热带的地区里,月下的一片白露只能在我们的心里沁凉。琦君女士在她的名作《母亲的书》一文中曾说:“每回念到八月的白露、秋分时,不知为什么,心里总有一丝凄凄凉凉的感觉,小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