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在职业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来源 :下一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tor3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国内外的教学中地位日益重要,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复合型高素质人才提供了有效途径。混合式教学模式在职业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应用在培养和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拓展学生学习途径上获得显著效果。尽管如此,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本文根据职业院校的教育特点,针对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应用进行分析研究,目的在于为职业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后续发展提供參考和依据。
  关键词:互联网+;混合式教学模式;职业院校;心理健康教育
  一、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概念和内涵
  目前,混合式教学模式主要有三种类型,分别是:(1)教学模式或传输媒介的混合;(2)教学方法的混合;(3)网络教学与线下教学的混合。[1]本文中所使用的混合式教学概念是指网络教学与线下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通过二者的结合扬长避短、优势互补,推动和促进教育的改革和进步。职业院校混合式教学改革正在进行中,并且具有较大的优势,但也存在不少问题,研究混合式教学模式对提升高校的教育教学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一)职业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现状和存在问题。随着社会的进步发展,人们越来越深刻的认识到心理健康对个人成长过程、家庭和睦、社会和谐与发展有重要作用。从我国以往的职业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来看,部分学校将心理健康教育建设的重点放在心理咨询室的建设上,或者在建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时没有考虑到大多数学生的普遍性需求,未对各年级学生进行阶段性心理健康教育规划。在教学过程中,大多数学校较为重视学生的心理问题,相对忽视了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性教育。
  (二)混合式教学模式在职业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运用形式。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通过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更新而日新月异。职业院校作为知识的传播者和应用者,也应该不断进行新的尝试,以适应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的剧烈转变。混合式教学模式是职业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的新趋势,学生不仅可以在课堂里通过教师面对面的讲授进行学习,还可以通过移动终端的学习类APP,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只要通过网络就可以在线学习。
  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如图1所示。在教学准备阶段,教师对所授章节的内容进行整理,启发学生根据问题自主思考和学习。在教学过程阶段,教师通过学生网上完成学习任务的情况设计课堂教学内容。例如:在“情绪管理”章节中,教师根据学生完成的网上学习任务,了解并评估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对章节中的难点,如情绪和情感的联系和区别、情绪ABC理论等内容,利用网上教学资源中的“视频资源”,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在总结反馈阶段,教师帮助学生梳理思路,巩固成果。学生在学习平台中发表评价,便于教师总结教学优缺点,后续改进。
  (三)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运用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意义
  1.有利于拓展师生之间交流的通道,拉近师生距离。在以往的职业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授课过程中,师生之间一直保持着教师授课、学生听课这样灌输式教学模式。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应用能够搭建网络上的学习交流平台,打破灌输式教学模式的屏障。通过移动终端,教师和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在线互动式交流,完成授课过程。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增强学习主动性。在互联网中,学生所能接触到的知识范围远大于在课堂教学中所获取的,学习主动性得到了提高。在任何时间、地点学生都可以运用移动终端浏览大量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料和信息,随时随地拓展专业知识量。
  (四)结论。从现有的素质教育发展来看,在职业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开展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确具备传统教学方式所没有的多项优势,能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复合型高素质人才提供了有效途径。尽管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对职业院校学生产生很多积极影响,但也不能忽略在应试教育中刚刚起步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出现的缺点和不足。在今后的职业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如何合理运用混合式教学模式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还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不断地去思考和探索。
  参考文献:
  [1]黄小雨.基于MOOC的混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D].河北大学硕士专业学位论文,2017.6.
  [2]马骥.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评价体系建构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硕士专业学位论文,2012.6.
  [3]刘艳霞.混合式网络教学方法在职业院校教学改革中的应用[J].中国培训.2016,22:206.
  *基金项目:本文系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信息化工作委员会2018年度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研究课题《“互联网+”背景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在职业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应用研究》(项目编号:XXHJS18-0154)研究成果。
其他文献
摘 要: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佛斯坦也认为,不同能力的青少年都具有可变性优势,通过强化训练,可以把未开发的潜能最大限度地开掘出来。随笔生态教学三步训练法——积累、仿写、创写就在于采取强化训练措施,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写作潜能,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思维变得活跃。因此,不但能提高随笔写作能力和整体语文水平,而且还会将这种能力向外迁移,对其它学科的学习也将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期刊
摘要:小学阶段作为学生成长过程中较为基础的时期,应当注重对其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但这一过程需要各方的良好协调和长期努力。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小学教育模式与理念与过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学生的养成教育也不断涌现更多的新课题和新趋势。本文从小学校长的工作角度出发,在分析现状小学养成教育的基础上,提出改善和提升策略。  关键词:小学生;养成教育;现状策略  一、小学养成教育现状  当前,小学对
期刊
摘 要:晨锻活动是幼儿园教育活动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也是保证幼儿每天户外活动时间不少于两个小时的重要途径。如何着眼于实际,独具匠心、因地制宜地挖掘自然教育资源,引导幼儿积极参加晨锻活动,笔者以《规程》为准则,从自然废旧材料的挖掘、自然废旧材料的投放及培养幼儿的品性三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自然废旧材料;幼儿园;晨锻  “一日之计在于晨”。晨锻活动的安排,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幼儿一整天的生活和学习。
期刊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指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物品或废旧材料制作玩具、手工艺品等来美化自己的生活或开展其他活动。  虞勇平提出:“物质材料是幼儿学习的基本条件,对幼儿而言,没有材料就没有真正的学习。”因此,探究废旧材料在幼儿园活动中的运用是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和指导意义的。  课程游戏化中提出,孩子是游戏的主体,孩子们的游戏精神是:自由、自主、创造、愉悦。因此,作为教师的我,将“倾听、支持、放手
期刊
摘要:美术专业大学生是艺术类院校学生的主体,高校的根本任务在于立德树人,对美术专业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研究分析显得十分必要。本文以美术专业大学生为研究对象,总结美术专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取得成效、存在不足和形成原因,阐述对其研究的必要性。最后,从辅导员实际工作角度出发,提出了加强美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关键词:美术专业;思想政治教育;对策研究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艺创作要
期刊
摘要:文化自信是当前高校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支撑,树立文化自信体现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需求,本文结合当前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现状,以高校学生为研究对象,在文化自信的视阈下,从文化自信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校园文化建设、新媒体建设三个方面提出培育高校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促进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关键词:文化自信;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文化自信与社会
期刊
摘要:民办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办学体制创新的成果,思政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以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党和国家有关政策法规为依据,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思政课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模式、保障体系、考核方式、师资队伍等多角度,提出提高民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途径。  关键词:民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途径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需求巨大,公共教育资源早已无法满足广大人
期刊
摘要:孩子是人们生命的延续,是国家的未来。其身上寄托着每一个家庭的希望。因此,如何用一种更好的方式帮助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基于这一点进行思考,结合当前我们的种植活动帮助幼儿成长、提高幼儿探索能力的经验进行分析,简要阐述了种植活动促进幼儿发展的优势,并提出了一些简单、有效的幼儿种植活动开展方式,以供参考。  关键词:幼儿教育;种植活动;能力培养  一、种植活动开展模式探究  (
期刊
摘要:2022年冬奥会即将到来,针对青少年冰雪项目进校园及国家提倡带动下,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调查问卷法以及数理统计法对北京市学校进行调查研究并分析,促进冰雪运动项目更好发展  关键词:北京市;青少年;冰雪运动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以北京市冰雪项目开展现状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通过CNKI以关键词北京市、冰雪运动等查阅资料显示,对本文有参
期刊
一、教学理念  挫折是指个体在实现目标过程中受到妨碍和干扰,使个体目标无法达成时产生的情感体验。根据已有的研究可以发现青少年常见的挫折主要来自于学习、人际关系以及情绪情感方面。挫折对于青少年的心理成长具有积极和消极的影响。适度的挫折心理可能增长个体解决问题的能力、磨砺个体的意志品质;然而挫折的心理过强、过频繁则容易引起行为上的偏差,导致种种心理疾病。  二、教学对象分析  由于小学生心理和生理上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