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2013年两会期间,我国政府宣布2013年将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其中,适当增加财政赤字和国债规模,保持必要的支出力度。需适当增加财政赤字,中央和地方财政相应增加发债数量。我国通过财政赤字的手段来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常用手段,财政赤字的利弊目前有一些研究。本文探索财政赤字与积极财政政策之间的辩证关系,以更好地利用财政赤字来适当实施积极财政政策。
关键词:财政赤字;财政政策;经济发展
一、财政赤字在我国的历史运用
2013年3月5日,《2012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13年中央与地方预算草案》提请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草案提出2013年将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其中,适当增加财政赤字和国债规模,保持必要的支出力度。为增加保障改善民生支出,保持对经济增长和结构调整的支持力度,需适当增加财政赤字,中央和地方财政相应增加发债数量。对于财政赤字多少才是适合,我国政府自建国以来就有实践。
新中国建国后实行计划经济,财政预算实行较保守收支平衡的原则。改革开放初期,由于国家底子薄,财政收支出现财政赤字是无奈之举。东南亚金融危机后我国财政预算发生重大转折,主动利用财政赤字来实施积极财政政策。财政赤字在2001年为2596亿元,而在2013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14年全国财政赤字规模达到1.3万亿元,如此大幅度地增强财政赤字力度,其目的是着力保持投资稳定增长,努力拓展外需,调整中央预算内投资在有可能出现经济下滑威胁时刺激经济,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
二、财政赤字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国家是不需要通过财政赤字来满足其财政支出呢?单纯从财务上来说,财政预算需要实行收支平衡,只有国家在存在战争等危及情形下,国家才会运用赤字手段来增加财政收入来应对。但在正常经济建设的和平时期,就存在是否要实行财政赤字,这是需要通过综合考虑的,这个综合考虑是通过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因素来共同作用,因此对于不同历史时期的财政赤字和不同社会环境下的财政赤字来实施积极财政政策,都会形成不同的评价结果。其中,最根本的评价标准是财政赤字的实行是否促进了经济发展。
通过财政赤字推动积极财政政策,究竟是否对经济发展有害,国内学术界主要有三种观点:第一种是认为财政赤字是有害,财政赤字对经济发展是损害的;第二种是有益论,这种观点认为财政赤字的运用不会影响到经济发展;第三种是目前主流的适度财政赤字观点,财政赤字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还是要看国家的具体环境、国家如何运用财政赤字和财政赤字的规模,而不是简单地认为财政赤字是否有害有益。在东南亚金融危机之前,国内学术界主流的是财政赤字有害论,在当时环境中考虑到财政赤字会不会造成国民收入跟不上分配、消费大于生产。
财政赤字会导致收入跟不上分配,在改革开放前实行计划经济的特定条件下,国家有决定社会扩大是否再生产和生产数量的权利和直接控制工人工资的多少,财政收支的余额不能超过社会剩余产品的总价值。计划经济下财政赤字不允许出现的,如果财政支出大于收入,出现财政赤字,这就代表在计划经济下原来安排好的国民收入在政府部门和个人作出平衡分配后,财政赤字体现在政府部门另外在计划外增加了支出。但是这部分支出由于当时经济水平低,政府没有更多的收入,政府入不敷出,对有限的产品超额分配了,造成了计划经济的不平衡。这种不平衡在国家控制市场价格的条件下无法自我调整,加速财政赤字的危害,损害经济的发展,影响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自改革开放后,我国作出了从传统计划经济转向当代市场经济的重要决定,但在改革开放初期社会投资需求和社会消费需求旺盛的环境下,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增加政府的财政赤字会加剧供需矛盾,由于市场经济的价格不再由国家固定,而是自由浮动,那么就会导致通货膨胀,货币贬值,也会影响经济的发展。由此财政赤字有害的说法也不是没理由的。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个人得到的收入日益迅速增加,除了消费投资外的余钱用于储蓄,这就为政府扩大财政赤字推行积极财政政策提供了条件,而这时的财政赤字在适度控制范围内是有益的。
三、财政赤字的弥补方式
理论上财政赤字可以通过三种方式来弥补:利用过去的财政盈余、向国内外进行借债和利用银行进行透支。而财政利用银行进行透支来弥补又有三种方式:压缩一般性贷款、增发货币和过量增发货币。由于我国建国后经济发展较差,历年没有财政结余来利用,同时1994年起禁止利用银行进行透支。所以当前我国靠发行国债是弥补财政赤字的唯一方式。推行积极财政政策出现的财政赤字目前只能通过增发国债。从表面上简单来看,财政赤字是政府财政收入不足以弥补国家财政支出所造成的,所谓的入不敷出。但结合国家的发展策略和经济发展环境,就会发现财政赤字是国家为推行积极财政政策来实现宏观目标,利用国家政权的权威来进行经济宏观调控的重要方式。积极财政政策对于推动投资拉动内需有关键的作用,尤其在经济低迷和需要持续发展的经济周期上,但积极财政政策意味着国家需要加大财力的投入,那么在财政收入没有得到大幅提高的情况下,不可避免地产生财政赤字。因此,国家实行积极财政政策以实现既定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等目标,靠稳定的国家信用保证来调控和推动经济,这也是国家发挥国家职能的重要手段。
四、总结
我国自1998年来一直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来进行实现宏观经济调控的目的,至今已经持续了8年的时间,8年积极财政政策的运用已经通过实践证明对国家的社会和经济发展有明显的作用。但在这个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需要得到解决,如财政赤字的适当规模,资金如何更好运用和配置,如何调整各利益主体的关系,以至于财政赤字对投资对消费的及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因此,财政赤字的是非黑白不是单纯的简单判断,而是需要在不同社会经济环境条件下,通过多因素的综合分析理解,并作出合理有效的对策。(作者单位:齐齐哈尔市财政局)
参考文献:
[1]陈共著.积极财政政策及其财政风险[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2]吴俊培编著,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组编.财政学[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9
[3]闫坤,于树一,刘新波.世界经济困局下中国财政政策选择[J].宏观经济研究.2011(09)
[4]王建新.抑制通货膨胀应充分发挥财政政策作用[J].中国财政.2011(15)
关键词:财政赤字;财政政策;经济发展
一、财政赤字在我国的历史运用
2013年3月5日,《2012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13年中央与地方预算草案》提请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草案提出2013年将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其中,适当增加财政赤字和国债规模,保持必要的支出力度。为增加保障改善民生支出,保持对经济增长和结构调整的支持力度,需适当增加财政赤字,中央和地方财政相应增加发债数量。对于财政赤字多少才是适合,我国政府自建国以来就有实践。
新中国建国后实行计划经济,财政预算实行较保守收支平衡的原则。改革开放初期,由于国家底子薄,财政收支出现财政赤字是无奈之举。东南亚金融危机后我国财政预算发生重大转折,主动利用财政赤字来实施积极财政政策。财政赤字在2001年为2596亿元,而在2013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14年全国财政赤字规模达到1.3万亿元,如此大幅度地增强财政赤字力度,其目的是着力保持投资稳定增长,努力拓展外需,调整中央预算内投资在有可能出现经济下滑威胁时刺激经济,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
二、财政赤字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国家是不需要通过财政赤字来满足其财政支出呢?单纯从财务上来说,财政预算需要实行收支平衡,只有国家在存在战争等危及情形下,国家才会运用赤字手段来增加财政收入来应对。但在正常经济建设的和平时期,就存在是否要实行财政赤字,这是需要通过综合考虑的,这个综合考虑是通过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因素来共同作用,因此对于不同历史时期的财政赤字和不同社会环境下的财政赤字来实施积极财政政策,都会形成不同的评价结果。其中,最根本的评价标准是财政赤字的实行是否促进了经济发展。
通过财政赤字推动积极财政政策,究竟是否对经济发展有害,国内学术界主要有三种观点:第一种是认为财政赤字是有害,财政赤字对经济发展是损害的;第二种是有益论,这种观点认为财政赤字的运用不会影响到经济发展;第三种是目前主流的适度财政赤字观点,财政赤字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还是要看国家的具体环境、国家如何运用财政赤字和财政赤字的规模,而不是简单地认为财政赤字是否有害有益。在东南亚金融危机之前,国内学术界主流的是财政赤字有害论,在当时环境中考虑到财政赤字会不会造成国民收入跟不上分配、消费大于生产。
财政赤字会导致收入跟不上分配,在改革开放前实行计划经济的特定条件下,国家有决定社会扩大是否再生产和生产数量的权利和直接控制工人工资的多少,财政收支的余额不能超过社会剩余产品的总价值。计划经济下财政赤字不允许出现的,如果财政支出大于收入,出现财政赤字,这就代表在计划经济下原来安排好的国民收入在政府部门和个人作出平衡分配后,财政赤字体现在政府部门另外在计划外增加了支出。但是这部分支出由于当时经济水平低,政府没有更多的收入,政府入不敷出,对有限的产品超额分配了,造成了计划经济的不平衡。这种不平衡在国家控制市场价格的条件下无法自我调整,加速财政赤字的危害,损害经济的发展,影响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自改革开放后,我国作出了从传统计划经济转向当代市场经济的重要决定,但在改革开放初期社会投资需求和社会消费需求旺盛的环境下,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增加政府的财政赤字会加剧供需矛盾,由于市场经济的价格不再由国家固定,而是自由浮动,那么就会导致通货膨胀,货币贬值,也会影响经济的发展。由此财政赤字有害的说法也不是没理由的。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个人得到的收入日益迅速增加,除了消费投资外的余钱用于储蓄,这就为政府扩大财政赤字推行积极财政政策提供了条件,而这时的财政赤字在适度控制范围内是有益的。
三、财政赤字的弥补方式
理论上财政赤字可以通过三种方式来弥补:利用过去的财政盈余、向国内外进行借债和利用银行进行透支。而财政利用银行进行透支来弥补又有三种方式:压缩一般性贷款、增发货币和过量增发货币。由于我国建国后经济发展较差,历年没有财政结余来利用,同时1994年起禁止利用银行进行透支。所以当前我国靠发行国债是弥补财政赤字的唯一方式。推行积极财政政策出现的财政赤字目前只能通过增发国债。从表面上简单来看,财政赤字是政府财政收入不足以弥补国家财政支出所造成的,所谓的入不敷出。但结合国家的发展策略和经济发展环境,就会发现财政赤字是国家为推行积极财政政策来实现宏观目标,利用国家政权的权威来进行经济宏观调控的重要方式。积极财政政策对于推动投资拉动内需有关键的作用,尤其在经济低迷和需要持续发展的经济周期上,但积极财政政策意味着国家需要加大财力的投入,那么在财政收入没有得到大幅提高的情况下,不可避免地产生财政赤字。因此,国家实行积极财政政策以实现既定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等目标,靠稳定的国家信用保证来调控和推动经济,这也是国家发挥国家职能的重要手段。
四、总结
我国自1998年来一直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来进行实现宏观经济调控的目的,至今已经持续了8年的时间,8年积极财政政策的运用已经通过实践证明对国家的社会和经济发展有明显的作用。但在这个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需要得到解决,如财政赤字的适当规模,资金如何更好运用和配置,如何调整各利益主体的关系,以至于财政赤字对投资对消费的及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因此,财政赤字的是非黑白不是单纯的简单判断,而是需要在不同社会经济环境条件下,通过多因素的综合分析理解,并作出合理有效的对策。(作者单位:齐齐哈尔市财政局)
参考文献:
[1]陈共著.积极财政政策及其财政风险[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2]吴俊培编著,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组编.财政学[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9
[3]闫坤,于树一,刘新波.世界经济困局下中国财政政策选择[J].宏观经济研究.2011(09)
[4]王建新.抑制通货膨胀应充分发挥财政政策作用[J].中国财政.20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