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现代汉语中,述宾式离合词以离析的形式与“起来”融合情况,包括四类:口语和书面语中均常见,书面语中不常见但口语中常见,两种语体均不常见但可用,两种语体中皆无使用。语义是语言形成的基础,语义上能否搭配,是决定两个词能否组合的基本因素。“起来”作为该结构常量,其语义特征对结构能否形成有决定性的作用,而述宾式离合词作为结构中的变量,其语义特征则对结构的使用频率和可使用语体有明显影响,语义上与“起来”越相配,可使用语体越广,使用频率也越高,反之亦然。
【关键词】离合词;起来;趋向补语
【中图分类号】H146.3 【文献标识码】A
现代汉语中,述宾式离合词作为汉语中比较特殊的一类次, 后接“起来”作补语时,会构成“v起n来”的特殊构式,例如唱起歌来、跳起舞来等。然而事实上,并不是所有述宾式离合词都能够和“起来”融合,诸如:起床、过期、有名等一些很常见的述宾式离合词,都不能与“起来”融合。因此,理清哪些述宾式离合词可以离析的形式,与“起来”融合,并做出合理的解释,不仅能推动汉语学界对离合词的认识,也能为对外汉语教学提供理论支持。
一、述宾式离合词的定义
学界对“离合词”的讨论由来已久,从王力(1944)第一次提出这种现象开始至今,“离合词”到底包括几类,学界一直没有统一的看法。但离合词的主体为述宾式离合词,却是有统计数据支持的。以《现代汉语离合词用法词典》为例,述宾类离合词就占本书所收录条目的97.1%;而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有标记的动宾型离合词占离合词总数的97%左右。考虑到离合词用法的灵活性和复杂性,将研究范围,限定在语法特征更为典型的狭义离合词,即述宾式离合词,不仅是为了让研究结果更具有代表性,也是希望能够为未来的研究奠定基础。从构成离合词的语素的语法性质来看,述宾式离合词,包含以下两类:
一类是由现代汉语中的动词性语素和名词性语素构成的,语法关系为述宾关系的离合词,例如“唱歌”“参军”“辞职”等。
另一类是由现代汉语中动词性语素和形容词性语素或动词性语素构成,如“跳舞”“考试”“吃亏”等。尽管处于宾语位置的语素是形容词性或者动词性语素,但这类离合词可以插入名词或形容词来修饰后一个语素,如“吃了很大的亏”;也可以插入名量词,修饰后一个语素,如:“跳一支舞”“考两门试”。显然,这些语素在离合词中用如名语素,表明动语素支配的对象,因此也归入述宾式离合词中。
综上所述,笔者从《汉语常用离合词用法词典》所提供的离合词词表中,挑选出了语法关系为动宾关系的离合词。此外,再结合《汉语动词用法词典》,增补了一些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的动宾式离合词,最终确定了298个动宾式离合词,作为研究对象。
二、动宾式离合词与“起来”融合的情况
要对述宾式离合词和“起来”相融合的现象进行讨论,首先要对现象本身有一个比较全面的描写。通过在BCC语料库中进行检索,大约有55%的述宾式离合词可以和“起来”融合,构成“v起n来”的结构(v代表述宾式离合词中的动语素,n代表名语素)。根据检索结果,对述宾式离合词与“起来”的融合形式,能够出现在何种环境下,做出如下判断:
首先,在语料库的综合语料、文学语料和微博语料中均有融合形式出现的述宾式离合词,被视为在书面语和口语中均可使用;
其次,仅出现在综合语料或文学语料中,且数量较少,则判断该离合词在书面语和口语中均能出现,但出现频率相对较小;
第三,三个语料分类中均有出现且大部分语料来源为微博的,则被认为在两种语体中均可使用,但更常出现在口语语体中;
考虑到语料库的语料大多来自于书面文献,为了最大限度地排除语体特征对结论的影响,笔者将不能与“起来”相融合的述宾式离合词,放入普通搜索引擎再次检索,有匹配的搜索结果,则判定该离合词,只在口语环境下,能够与“起来”融合,这类述宾式离合词大约占到总数的33%;无匹配结果,则判定该词不能与“起来”融合。
经过语料库和普通搜索引擎的二次检索,可以得到一个关于述宾式离合词与“起来”融合形式“v起n来”连续统。将“v起n来”形式的出现频率与出现的语体环境进行交叉比对,可以发现,同时在BCC和CCL语料库中均有融合形式出现,即可在不同语体中使用的述宾式离合词,其融合形式的出现频率相对较高,随着可使用的语体范围逐渐缩小,融合形式的出现频率也越来越低。由此可见,有一部分述宾式离合词不能与“起来”融合,如:“闭幕、抽空、出院、到期”等;而能与“起来”融合的述宾式离合词,他们与“起来”的融合程度也有差异,融合程度越高,可使用的语体也越丰富,出现频率也越高,如“动手、走路、鼓掌、唱歌”等;融合程度越低,可使用的语体越狭窄,出现频率也越低,如“上当、减产、通商、沾光”等。
三、动宾式离合词与“起来”融合的条件
一个词与另一个词搭配,是一个双向选择的过程。只有当两个词的语法和语义范畴出现交集时,两个词才能组合在一起。而从语言的本质上讲,语言是用来表达人类思维的工具,因此语法形式上的差别,其根本在于所表达的语义有所不同。“语义的决定性”应当是汉语语法研究的出发点和重点(邵敬敏,2004)。因此,想要回答,为什么述宾式离合词与“起来”有融合程度上的差异,就必须找出述宾式离合词和“起来”在语义上的相同点。
(一)“起来”的语义特征对動宾式离合词的限制
刘月华先生在《趋向补语通释》中,把作为趋向补语的“起来”划分为趋向义,结果义,状态义,这也是学界最为通行的对趋向动词“起来”的释义,然而这三个意义之间并不存在区别性特征,以“拉起来”为例:
(1)小明摔倒了,我把他拉了起来。
(2)我把窗帘拉起来了。
一般来说,句(1)中的“拉了起来”被归入趋向义,句(2)中的“起来”属于结果义。 但是句(1)也产生了“小明站立”的结果,而句(2)也伴随着窗帘位置的移动,很难说清究竟是动作产生的结果更为重要,还是动作进行的方向更为重要。
相比之下,结果义和状态义就更难界定了。在没有新信息的情况下,动作达到一定结果后,这一动作可能并没有停止,而是持续存在,如:
(3)皮球鼓起来了。
(4)皮球鼓了起来。
“起来”为结果义还是状态义,需要依赖动态助词“了”判断,这说明,状态义也好,结果义也好,均有可能是句子的其他成分赋予的,它们不是“起来”自身的属性。
由此可见,“起来”作为趋向补语的这三个语义,本质上是没有区别的,他们都是对动词进行补充说明,表明事物随动作产生了某种变化,这种变化可以体现在空间位置上,可以体现在状态的改变上,也可以两者兼而有之,并且这种变化是可延续的。换句话说,作为趋向补语的“起来”包含有以下语义特征:[ 持续][ 新状态]。
述宾式离合词与“起来”的融合形式“v起n来”是“v起来”在带宾语情况下的一种变体,因此,“v起n来”结构和做补语的“起来”享有共同的语义特征。而根据刘楚群先生(2010)对华东师范大学现代汉语语料库的统计,在“v起来”带宾语的四种格式中,“v起n来”几乎不表达结果义,也就是说,“v起n来”不表达新状态已经达到某种程度,因此,作为融合结构的“v起n来”除了[ 持续][ 新状态],还具有[-结果]语义特征。
两个词相互组合需要满足语义一致性原则,如果两者能够组合成一个语言结构,那么,它们必定具有某个或某些相同的语义特征,反之两者无法组合。可见,凡是不具备以上三个语义特征的述宾式离合词,是不能与“起来”组成“v起n”来的结构的。具体说来,包括以下两类离合词:
1.非延续性的述宾式离合词。这类离合词表示的动作,从语义角度看是瞬间完成的,不能延续,从语法角度来说,这些离合词不能与“着”或者“正在”搭配。例如:毕业、结业、开幕、辞职、过期等。
作为趋向补语的“起来”有[ 新状态]的语义特征,在具体语境中,它可能强调新状态的开始,如刮起风来,也可能强调新状态所包含的空间变化,如拐起弯来,这说明“起来”本身包含有一个占据了一定时间的过程。而非延续性的述宾式离合词,其内涵的时间范围是一个时点,从时间范畴上看,其语义本身与“起来”并不匹配,故无法形成“v起n来”的融合形式。
2.带有明显结果的述宾式离合词。这类离合词表示动作到达某一结果后就结束,例如出院、显形、起床、抽空等。虽然动词所产生的结果可以延续,但是动作本身不在延续了,例如“显形”,一旦事物的形象显示出来后,虽然形象可以一直保留,但是动作“显”已经结束,不再继续了。这与“v起n来”本身[ 持续]的语义特征不符,自然无法进入融合形式“v起n来”。
(二)述宾式离合词自身的语义特征对结构的影响
能够对融合形式“v起n来”成立与否产生影响的语义条件,除了“起来”的语义特征,还有进入该结构的述宾式离合词的语义特征。
首先,可以插入“起来”的离合词,具有[ 主动]的语义特征。所谓“主动”,是从动作与主语关系出发的,包括两类情况:
第一类,主语作为述宾式离合词所表动作的发起者,对动作本身拥有控制力,以主语可以为施事主语的述宾式离合词最为典型。这些述宾式离合词与“起来”的融合形式,使用范围非常广,频率也高,例如:“办起事来/跑起步来/读起书来”等。从语义上来看,一旦施事方开始进行某个新动作,就意味着原来的动作或者状态被打破,这与“起来”[ 新状态]的语义特征相配。此外,述宾式离合词的[ 主动]还体现在,只要实施者不主动停止,动作就可以一直延续,这也符合“起来”[ 持续]的语义特征。
第二类,主语对动作虽然没有控制力,但也没有第三方参与动作。换句话说,主语和离合词间不一定是施动关系,但肯定不是受动关系。以倒霉和遭殃为例:
(5)人要是倒起霉来真可怕,不光钱包丢了,吃个火锅锅还是漏的。
(6)人要是遭起殃来真可怕……
“遭殃”和“倒霉”都表示一个人遇到了一些无法预知的灾难。但从语义来看,“遭殃”是指某人因为一些事情被牵连,侧重的是被动遭受义;而“倒霉”则强调某人自身遇到某些不顺利的事。比如如果小明走在路上崴了脚,一般会说小明倒了霉,而不会说小明遭了殃。
这类述宾式离合词,由于不受第三方支配,动作不会被打断,因此这类述宾式离合词与“起来”[ 持续]的语义特征不矛盾。当然,一种語言中,语义上越能相互搭配的词汇,搭配出现的概率也会越大。所以和第二类述宾式离合词相比,第一类在数量和出现频率上都占据优势。
其次,凡是能够与“起来”构成融合形式的述宾式离合词,都具有[ 动态]的语义特征。这类离合词,均描述人或者是任何有形物体的某种具体动作,有很强的陈述性,例如跑步、散步、跳舞、滑冰等。这类述宾式离合词可以与“起来”构成“v起n”来的融合形式。
从语义上看,词汇的陈述性到描写性是一个连续统,因此,陈述性和描写性的边界是很难界定的,因此,[ 动态]不是强制性的区别特征。少部分动形兼类的述宾式离合词也可以生成融合形式“v起n来”,例如纳闷、丢人等。在现代汉语研究语料库中,“纳闷”作为动词的词频在13.8531,形容词词频只有3.2596;而“丢人”的动词词频是3.2595,形容词词频是4.0744,相对应的,“纳起闷来”在书面语体和口语语体中均可以出现;“丢起人来”只能出现在口语语体中。
当词的描写性远大于陈述性时,述宾式离合词就不能再与“起来”融合。这类离合词多为形动兼类,例如安心、灰心、有名等,也有少部分是动词,如免费、当面等。这是因为:
第一,“v起n来”结构本身就具备[ 新状态]的语义特征,要让新状态得以产生,意味着动作本身要觉有比较强的动作性。第二,第二类的动词,是人或物体经过一定的发展变化,最终达到的某种状态,他本身就表示一种结果,不能与融合形式“v起n来”的语义做搭配。 (三)述宾式离合词的述宾离合词自身结构的紧密度对结构的制约
从语言发展的角度来看,离合词,可以认为是词组凝合为复合词的一种过渡形式。既然它是处于变化中,那自然就有了程度的分别。处于变化起始端的离合词,更接近词组,语义可以由语素义推知;处于变化结束端的离合词,更接近词,和语素义相比,词义已经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在语法上,他们的离析形式很有限,已經失去了大部分词组的特征,而更靠近复合词。
受语法的限制,总体来说,离析形式越有限的词,越少和“起来”融合出现,比如随便、随意等。其中,可插入成分既可以是实词,也可以是虚词的述宾式离合词,有更大的概率能够与“起来”融合,例如“随便”;反之,插入成分只能是特定实词或者虚词的述宾式离合词,很大一部分不能与“起来”融合,例如“随意”。“随便”在CCL语料库中,可以找到的离析形式有两种——中间插入“着”和代词,尽管离析形式少,但是“随便”以离析形式出现的概率,在离合词中相对较高。包含有离析形式的语料(80条),占“随便”所有出现语料(407条)的19.7%。因此,在语法相对比较不严密的口语语体中,“随便”可以与“起来”融合成“随起便来”,但是在严格的书面语语体中,是不能出现的。而“随意”,尽管离析形式的出现频率有也12%,但是在可查到的预料中,它的可插入成分只有“代词 的”这一种,可见“随意”在语义上已经凝固,很难加入其他成分,因此“随意”无法与“起来”融合。
四、结语
以上,借助对语料库搜索结果的分析,笔者确定了述宾式离合词与“起来”的融合形式,“v起n来”的使用情况。并从语义特征着手,探讨了作补语的趋向动词“起来”、构式“v起n来”、述宾式离合词的语义特征是如何相互影响的。最后,以离合词本身的可插入成分为依据,阐明语法对融合形式“v起n来”的影响。
最后,笔者想要说明两个问题:
第一,汉语中离合词的数量非常大,《现代汉语离合词用法词典》(杨庆蕙,1995)就收纳了4000多个词条。由于精力和能力的局限,笔者只能将研究对象限制在出现频率比较高的离合词上,因此不排除当研究对象进一步扩大时,文中所出现的一些数据和比例值会发生变化;
第二,本文仅讨论述宾式离合词与“起来”的融合形式“v起n来”。实际上“起来”与述宾式离合词的结合方式包括两类——“vn起来”和“v起n来”,有的述宾式离合词不能与“起来”融合,但是可以后接“起来”,这一现象不在本文的讨论范围内。这两个格式之间有何差异,还需要做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周上之.汉语常用离合词用法词典[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11.
[2]孟琮.汉语动词用法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3]朱德熙.语法答问[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
[4]张斌.现代汉语短语[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5]刘月华.趋向补语通释[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8.
[6]张宝林,赵淑华.离合词的确定与离合词的性质[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6(1).
[7]邵敬敏.“语义语法”说略[J].暨南学报,2004(1).
[8]刘楚群.动趋结构中动、宾的双向选择[M].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10(2).
[9]王海峰.现代汉语离合词离析形式功能研究[D].北京:北京语言大学,2008.
[10]金普.现代汉语离合词研究[D].扬州:扬州大学,2009(17).
作者简介:宋瑞凡,女,1992年生,武汉大学文学院,研究方向为面向对外汉语的语法研究。
(编辑:蔡书红)
【关键词】离合词;起来;趋向补语
【中图分类号】H146.3 【文献标识码】A
现代汉语中,述宾式离合词作为汉语中比较特殊的一类次, 后接“起来”作补语时,会构成“v起n来”的特殊构式,例如唱起歌来、跳起舞来等。然而事实上,并不是所有述宾式离合词都能够和“起来”融合,诸如:起床、过期、有名等一些很常见的述宾式离合词,都不能与“起来”融合。因此,理清哪些述宾式离合词可以离析的形式,与“起来”融合,并做出合理的解释,不仅能推动汉语学界对离合词的认识,也能为对外汉语教学提供理论支持。
一、述宾式离合词的定义
学界对“离合词”的讨论由来已久,从王力(1944)第一次提出这种现象开始至今,“离合词”到底包括几类,学界一直没有统一的看法。但离合词的主体为述宾式离合词,却是有统计数据支持的。以《现代汉语离合词用法词典》为例,述宾类离合词就占本书所收录条目的97.1%;而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有标记的动宾型离合词占离合词总数的97%左右。考虑到离合词用法的灵活性和复杂性,将研究范围,限定在语法特征更为典型的狭义离合词,即述宾式离合词,不仅是为了让研究结果更具有代表性,也是希望能够为未来的研究奠定基础。从构成离合词的语素的语法性质来看,述宾式离合词,包含以下两类:
一类是由现代汉语中的动词性语素和名词性语素构成的,语法关系为述宾关系的离合词,例如“唱歌”“参军”“辞职”等。
另一类是由现代汉语中动词性语素和形容词性语素或动词性语素构成,如“跳舞”“考试”“吃亏”等。尽管处于宾语位置的语素是形容词性或者动词性语素,但这类离合词可以插入名词或形容词来修饰后一个语素,如“吃了很大的亏”;也可以插入名量词,修饰后一个语素,如:“跳一支舞”“考两门试”。显然,这些语素在离合词中用如名语素,表明动语素支配的对象,因此也归入述宾式离合词中。
综上所述,笔者从《汉语常用离合词用法词典》所提供的离合词词表中,挑选出了语法关系为动宾关系的离合词。此外,再结合《汉语动词用法词典》,增补了一些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的动宾式离合词,最终确定了298个动宾式离合词,作为研究对象。
二、动宾式离合词与“起来”融合的情况
要对述宾式离合词和“起来”相融合的现象进行讨论,首先要对现象本身有一个比较全面的描写。通过在BCC语料库中进行检索,大约有55%的述宾式离合词可以和“起来”融合,构成“v起n来”的结构(v代表述宾式离合词中的动语素,n代表名语素)。根据检索结果,对述宾式离合词与“起来”的融合形式,能够出现在何种环境下,做出如下判断:
首先,在语料库的综合语料、文学语料和微博语料中均有融合形式出现的述宾式离合词,被视为在书面语和口语中均可使用;
其次,仅出现在综合语料或文学语料中,且数量较少,则判断该离合词在书面语和口语中均能出现,但出现频率相对较小;
第三,三个语料分类中均有出现且大部分语料来源为微博的,则被认为在两种语体中均可使用,但更常出现在口语语体中;
考虑到语料库的语料大多来自于书面文献,为了最大限度地排除语体特征对结论的影响,笔者将不能与“起来”相融合的述宾式离合词,放入普通搜索引擎再次检索,有匹配的搜索结果,则判定该离合词,只在口语环境下,能够与“起来”融合,这类述宾式离合词大约占到总数的33%;无匹配结果,则判定该词不能与“起来”融合。
经过语料库和普通搜索引擎的二次检索,可以得到一个关于述宾式离合词与“起来”融合形式“v起n来”连续统。将“v起n来”形式的出现频率与出现的语体环境进行交叉比对,可以发现,同时在BCC和CCL语料库中均有融合形式出现,即可在不同语体中使用的述宾式离合词,其融合形式的出现频率相对较高,随着可使用的语体范围逐渐缩小,融合形式的出现频率也越来越低。由此可见,有一部分述宾式离合词不能与“起来”融合,如:“闭幕、抽空、出院、到期”等;而能与“起来”融合的述宾式离合词,他们与“起来”的融合程度也有差异,融合程度越高,可使用的语体也越丰富,出现频率也越高,如“动手、走路、鼓掌、唱歌”等;融合程度越低,可使用的语体越狭窄,出现频率也越低,如“上当、减产、通商、沾光”等。
三、动宾式离合词与“起来”融合的条件
一个词与另一个词搭配,是一个双向选择的过程。只有当两个词的语法和语义范畴出现交集时,两个词才能组合在一起。而从语言的本质上讲,语言是用来表达人类思维的工具,因此语法形式上的差别,其根本在于所表达的语义有所不同。“语义的决定性”应当是汉语语法研究的出发点和重点(邵敬敏,2004)。因此,想要回答,为什么述宾式离合词与“起来”有融合程度上的差异,就必须找出述宾式离合词和“起来”在语义上的相同点。
(一)“起来”的语义特征对動宾式离合词的限制
刘月华先生在《趋向补语通释》中,把作为趋向补语的“起来”划分为趋向义,结果义,状态义,这也是学界最为通行的对趋向动词“起来”的释义,然而这三个意义之间并不存在区别性特征,以“拉起来”为例:
(1)小明摔倒了,我把他拉了起来。
(2)我把窗帘拉起来了。
一般来说,句(1)中的“拉了起来”被归入趋向义,句(2)中的“起来”属于结果义。 但是句(1)也产生了“小明站立”的结果,而句(2)也伴随着窗帘位置的移动,很难说清究竟是动作产生的结果更为重要,还是动作进行的方向更为重要。
相比之下,结果义和状态义就更难界定了。在没有新信息的情况下,动作达到一定结果后,这一动作可能并没有停止,而是持续存在,如:
(3)皮球鼓起来了。
(4)皮球鼓了起来。
“起来”为结果义还是状态义,需要依赖动态助词“了”判断,这说明,状态义也好,结果义也好,均有可能是句子的其他成分赋予的,它们不是“起来”自身的属性。
由此可见,“起来”作为趋向补语的这三个语义,本质上是没有区别的,他们都是对动词进行补充说明,表明事物随动作产生了某种变化,这种变化可以体现在空间位置上,可以体现在状态的改变上,也可以两者兼而有之,并且这种变化是可延续的。换句话说,作为趋向补语的“起来”包含有以下语义特征:[ 持续][ 新状态]。
述宾式离合词与“起来”的融合形式“v起n来”是“v起来”在带宾语情况下的一种变体,因此,“v起n来”结构和做补语的“起来”享有共同的语义特征。而根据刘楚群先生(2010)对华东师范大学现代汉语语料库的统计,在“v起来”带宾语的四种格式中,“v起n来”几乎不表达结果义,也就是说,“v起n来”不表达新状态已经达到某种程度,因此,作为融合结构的“v起n来”除了[ 持续][ 新状态],还具有[-结果]语义特征。
两个词相互组合需要满足语义一致性原则,如果两者能够组合成一个语言结构,那么,它们必定具有某个或某些相同的语义特征,反之两者无法组合。可见,凡是不具备以上三个语义特征的述宾式离合词,是不能与“起来”组成“v起n”来的结构的。具体说来,包括以下两类离合词:
1.非延续性的述宾式离合词。这类离合词表示的动作,从语义角度看是瞬间完成的,不能延续,从语法角度来说,这些离合词不能与“着”或者“正在”搭配。例如:毕业、结业、开幕、辞职、过期等。
作为趋向补语的“起来”有[ 新状态]的语义特征,在具体语境中,它可能强调新状态的开始,如刮起风来,也可能强调新状态所包含的空间变化,如拐起弯来,这说明“起来”本身包含有一个占据了一定时间的过程。而非延续性的述宾式离合词,其内涵的时间范围是一个时点,从时间范畴上看,其语义本身与“起来”并不匹配,故无法形成“v起n来”的融合形式。
2.带有明显结果的述宾式离合词。这类离合词表示动作到达某一结果后就结束,例如出院、显形、起床、抽空等。虽然动词所产生的结果可以延续,但是动作本身不在延续了,例如“显形”,一旦事物的形象显示出来后,虽然形象可以一直保留,但是动作“显”已经结束,不再继续了。这与“v起n来”本身[ 持续]的语义特征不符,自然无法进入融合形式“v起n来”。
(二)述宾式离合词自身的语义特征对结构的影响
能够对融合形式“v起n来”成立与否产生影响的语义条件,除了“起来”的语义特征,还有进入该结构的述宾式离合词的语义特征。
首先,可以插入“起来”的离合词,具有[ 主动]的语义特征。所谓“主动”,是从动作与主语关系出发的,包括两类情况:
第一类,主语作为述宾式离合词所表动作的发起者,对动作本身拥有控制力,以主语可以为施事主语的述宾式离合词最为典型。这些述宾式离合词与“起来”的融合形式,使用范围非常广,频率也高,例如:“办起事来/跑起步来/读起书来”等。从语义上来看,一旦施事方开始进行某个新动作,就意味着原来的动作或者状态被打破,这与“起来”[ 新状态]的语义特征相配。此外,述宾式离合词的[ 主动]还体现在,只要实施者不主动停止,动作就可以一直延续,这也符合“起来”[ 持续]的语义特征。
第二类,主语对动作虽然没有控制力,但也没有第三方参与动作。换句话说,主语和离合词间不一定是施动关系,但肯定不是受动关系。以倒霉和遭殃为例:
(5)人要是倒起霉来真可怕,不光钱包丢了,吃个火锅锅还是漏的。
(6)人要是遭起殃来真可怕……
“遭殃”和“倒霉”都表示一个人遇到了一些无法预知的灾难。但从语义来看,“遭殃”是指某人因为一些事情被牵连,侧重的是被动遭受义;而“倒霉”则强调某人自身遇到某些不顺利的事。比如如果小明走在路上崴了脚,一般会说小明倒了霉,而不会说小明遭了殃。
这类述宾式离合词,由于不受第三方支配,动作不会被打断,因此这类述宾式离合词与“起来”[ 持续]的语义特征不矛盾。当然,一种語言中,语义上越能相互搭配的词汇,搭配出现的概率也会越大。所以和第二类述宾式离合词相比,第一类在数量和出现频率上都占据优势。
其次,凡是能够与“起来”构成融合形式的述宾式离合词,都具有[ 动态]的语义特征。这类离合词,均描述人或者是任何有形物体的某种具体动作,有很强的陈述性,例如跑步、散步、跳舞、滑冰等。这类述宾式离合词可以与“起来”构成“v起n”来的融合形式。
从语义上看,词汇的陈述性到描写性是一个连续统,因此,陈述性和描写性的边界是很难界定的,因此,[ 动态]不是强制性的区别特征。少部分动形兼类的述宾式离合词也可以生成融合形式“v起n来”,例如纳闷、丢人等。在现代汉语研究语料库中,“纳闷”作为动词的词频在13.8531,形容词词频只有3.2596;而“丢人”的动词词频是3.2595,形容词词频是4.0744,相对应的,“纳起闷来”在书面语体和口语语体中均可以出现;“丢起人来”只能出现在口语语体中。
当词的描写性远大于陈述性时,述宾式离合词就不能再与“起来”融合。这类离合词多为形动兼类,例如安心、灰心、有名等,也有少部分是动词,如免费、当面等。这是因为:
第一,“v起n来”结构本身就具备[ 新状态]的语义特征,要让新状态得以产生,意味着动作本身要觉有比较强的动作性。第二,第二类的动词,是人或物体经过一定的发展变化,最终达到的某种状态,他本身就表示一种结果,不能与融合形式“v起n来”的语义做搭配。 (三)述宾式离合词的述宾离合词自身结构的紧密度对结构的制约
从语言发展的角度来看,离合词,可以认为是词组凝合为复合词的一种过渡形式。既然它是处于变化中,那自然就有了程度的分别。处于变化起始端的离合词,更接近词组,语义可以由语素义推知;处于变化结束端的离合词,更接近词,和语素义相比,词义已经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在语法上,他们的离析形式很有限,已經失去了大部分词组的特征,而更靠近复合词。
受语法的限制,总体来说,离析形式越有限的词,越少和“起来”融合出现,比如随便、随意等。其中,可插入成分既可以是实词,也可以是虚词的述宾式离合词,有更大的概率能够与“起来”融合,例如“随便”;反之,插入成分只能是特定实词或者虚词的述宾式离合词,很大一部分不能与“起来”融合,例如“随意”。“随便”在CCL语料库中,可以找到的离析形式有两种——中间插入“着”和代词,尽管离析形式少,但是“随便”以离析形式出现的概率,在离合词中相对较高。包含有离析形式的语料(80条),占“随便”所有出现语料(407条)的19.7%。因此,在语法相对比较不严密的口语语体中,“随便”可以与“起来”融合成“随起便来”,但是在严格的书面语语体中,是不能出现的。而“随意”,尽管离析形式的出现频率有也12%,但是在可查到的预料中,它的可插入成分只有“代词 的”这一种,可见“随意”在语义上已经凝固,很难加入其他成分,因此“随意”无法与“起来”融合。
四、结语
以上,借助对语料库搜索结果的分析,笔者确定了述宾式离合词与“起来”的融合形式,“v起n来”的使用情况。并从语义特征着手,探讨了作补语的趋向动词“起来”、构式“v起n来”、述宾式离合词的语义特征是如何相互影响的。最后,以离合词本身的可插入成分为依据,阐明语法对融合形式“v起n来”的影响。
最后,笔者想要说明两个问题:
第一,汉语中离合词的数量非常大,《现代汉语离合词用法词典》(杨庆蕙,1995)就收纳了4000多个词条。由于精力和能力的局限,笔者只能将研究对象限制在出现频率比较高的离合词上,因此不排除当研究对象进一步扩大时,文中所出现的一些数据和比例值会发生变化;
第二,本文仅讨论述宾式离合词与“起来”的融合形式“v起n来”。实际上“起来”与述宾式离合词的结合方式包括两类——“vn起来”和“v起n来”,有的述宾式离合词不能与“起来”融合,但是可以后接“起来”,这一现象不在本文的讨论范围内。这两个格式之间有何差异,还需要做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周上之.汉语常用离合词用法词典[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11.
[2]孟琮.汉语动词用法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3]朱德熙.语法答问[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
[4]张斌.现代汉语短语[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5]刘月华.趋向补语通释[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8.
[6]张宝林,赵淑华.离合词的确定与离合词的性质[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6(1).
[7]邵敬敏.“语义语法”说略[J].暨南学报,2004(1).
[8]刘楚群.动趋结构中动、宾的双向选择[M].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10(2).
[9]王海峰.现代汉语离合词离析形式功能研究[D].北京:北京语言大学,2008.
[10]金普.现代汉语离合词研究[D].扬州:扬州大学,2009(17).
作者简介:宋瑞凡,女,1992年生,武汉大学文学院,研究方向为面向对外汉语的语法研究。
(编辑:蔡书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