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七届六中全会不仅勾勒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辉煌前景,也让人们对文化这一“软”命题,给予了前所未有的关注。
10月18日闭幕的党中央十七届六中全会,首次将文化作为中央全会的议题,制定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行动纲领。这次会议,将文化改革提到与经济改革同等重要的地位,向世人表明,中国,作为新晋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继大力发展经济之后,开始了迈向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伟大进军。
任何一个大国的崛起,不仅伴随经济的强盛,也伴随着文化的繁荣。十七届六次会议不仅勾勒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美好蓝图,也让人们对文化这一“软”命题,给予了前所未有的关注。越来越多的人在探究世界文明进程时,产生了诸多思考:中西方的文化差异究竟在哪里?中国的文化影响力如何在世界上得到更大的提升?
世界文明焦点在变迁
文化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很难给它下一个严格和精确的定义。一般说来,文化的最高形式或高等形式是文明。在源远流长的世界文明史上,各民族创造的文明竞相绽放,尽管在表达人类共性方面存在着诸多相似之处,但表现方式各具特色,使得几千年的人类发展史千姿百态、多姿多彩。
当今世界的主流文明,不外就是西方文明和东方文明两大类。从人类文明发展的进程看,世界文明最初聚焦于中国、古印度、古埃及、古巴比伦四大古国。接着,文明的焦点逐渐西移,从作为西方文明源头的地中海沿岸的希腊、罗马,再到大西洋东岸的西班牙、葡萄牙、英国、法国,近100年来,则是以大西洋西岸的美国为中心。
与没有经历工业化或者工业化不充分的民族相比,西方文明凝聚了工业文明的最高成就,达到了更高的文明程度;加之近年来的全球化进程以西方国家为主导,更多地体现了西方价值观。因此,不少人认为,应当以西方文明的价值观和标准去评判别的文明,甚至主张以西方文明一统天下。“西方中心论”一度广为盛行。
但如今,随着中国国力的强盛,以中华文明为代表的东方力量再度觉醒。包括亚洲、欧洲在内的一些国家都对东方文明乃至中国文化给予了极大的重视。西方政治学家塞缪尔·亨廷顿认为,西方文明正在衰落,东方文明正在发展壮大。这位曾任美国政治学会主席的著名学者提出,一个以文明为基础的世界秩序正在形成。未来主宰世界的冲突主要是“文明的冲突”。亨廷顿特别強调,西方文明的主要挑战者将是中华文明和伊斯兰文明。他说:“伊斯兰国家和中国拥有与西方极为不同的伟大的文化传统,并自认其传统远较西方的优越。”
东方文明主要指中华文明、印度文明和伊斯兰文明,而中华文明无疑是其中的典型代来。在历史的长河中,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像中国这样,积淀起五千年的悠久文化,并以超前的文明成果在世界发展史上熠熠生辉。诗人歌德说:“在审美标准上,当欧洲人还在丛林中奔跑时,中国人已有优美的传奇故事了。”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希腊哲学家们通过逻辑体系发现的东西,中国的先哲们全都先做出来了。”
更让西方人大为不解的是,中国文化是世界上唯一绵延数千年而不曾断流的文化。除了中国之外,其他三个文明古国的文化已经在地球上消失了,只留下一些历史痕迹。“这个民族的文化有着强大的生命力,从来没有被外来文化所征服、同化,而是一直在吸收和同化着外来文化。”西方文明兴起之后,印度、俄罗斯和中国的文化原本最有能力与西方文明抗衡。但近代以来,俄罗斯和印度的文化都在不同程度上经历了西化的命运。唯有中国文化,至今仍然保留着比较完整的独立精神。中华文明正是因为既能保持和发展自己的主体思想,又能从其他民族的文化中选取优秀的部分加以吸纳、摄取,不断扬弃。从而成为举世公认、独一无二的传世文明。
中西方文化的主要差异
近代以来,西方文化一直深受三种社会哲学的影响:一是马尔萨斯主义,认为地球资源和环境无法承载隔代而倍增的人口;二是达尔文主义,主张大自然的规律是优胜劣汰、弱肉强食;三是尼采所鼓吹的“超人”哲学和精英主义。因此,西方国家对待世界的观念,不可避免地浸润着物竞天择、优胜劣汰等思想。西方文化的精髓,就是“征服”——征服自然,征服世界。从欧洲“十字军”消灭异教徒,到西方殖民者贩卖黑奴,从美国剿杀印第安人,到英国人用炮舰推销鸦片,从希特勒灭绝“像昆虫一样的劣等民族”,到美国悍然发动越南战争,从2003年理由牵强的伊拉克战争,到2011年的北约各国集体空袭利比亚……西方国家的种种行动表明,他们对待世界资源的方式,就是毫无顾忌地大肆抢夺。可以说,一部世界近代史,就是记录西方列强崛起后,为了自身的利益,不断进行征服与扩张的历史。
而中国传统文化中,最推崇的当属孔孟之道。它教人仁爱,讲究天人舍\合一,提倡世界大同。因此,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四海之内皆兄弟”、“兼爱、非攻”等观念深入人心。不论是“丝绸之路”,还是“郑和下西洋”,都是中华民族爱好和平的见证。“仁义和平,和而不同”的观点是中国对外的基本价值理念。“和谐”二字,就是中华文明的精辟概括。
与西方国家征服弱小民族后的大肆杀戮不同,中国即便最终以军事手段迫使其他国家和民族臣服,也往往注重用道德和文化的感召力来收服人心,“来远附迩”,甚至不惜以皇族女子与异族和亲。不说孔子“义战”中“义”的制约,就是在孙子兵法里,不战而屈人之兵也是战争的最高境界。这种雍容大度的文化心态,使得中国民族具有一种以德为先的优越感和舍利取义的使命感。
正是在这种仁厚宽宏的大国风范下,中国境内的许多弱小民族才得以生存下来。1957年,种族主义正在西方大行其道,而云南拉祜族中一支不到两万人的苦聪人,被解放军从原始森林中一户一户接出来,在坝子上定居——类似的弱小民族,并没有像非洲黑人、印第安人、澳洲土人等等那样,被所谓的先进民族野蛮“清除”,而是不分强弱,和谐共处。
中国对待境外民族亦是如此。二战期间,犹太人在欧洲各地都不受欢迎,而中国不仅容许犹太人在中国避难、居住,甚至还有不少人冒着生命危险无私救助犹太人。上世纪50年代,中国军人出兵抗美援朝,不但在朝鲜国土上秋毫无犯,甚至牺牲自己的生命去抢救朝鲜落水儿童。而与此同时,美国在“盟友之邦”韩国却留下了屠杀韩国数百平民的“老根里惨案”,且至今没有还遇难者以公道。
中国文化需要提升影响力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世 所公认。然而,令人尴尬的是。近代西方文明轰隆隆地向前行进,曾傲视世界的东方文化却一片沉寂。祖先留给我们的传统文化尽管十分优秀,但受地域和时代的局限,必然有这样和那样的不足。以致晚清以来,从传统文化中成长起来的知识分子们,面对坚枪洋炮的来袭,面对西方科学的挑战,普遍有种文化焦虑感。
如今,中国正一步步迈向大国之路。在一片赞扬声中,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中国的崛起,目前只是GDP数據的领先,只是物质财富的迅猛增长。现实社会中国民素质的江河日下、丑陋腐败现象的剧增以及民族文化所处的逼仄困境,这些事实警示我们,在提升物质和经济力量的同时,必须要进行文化变革。没有与经济地位相称的、被世界认同和理解的文化,中国的大国地位是无法奠定的。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就曾尖锐地指出:一个只能出口电视机而不是思想观念的国家,成不了世界大国。因为,大国之间比拼的,不仅是简单的经济总量,更是内在的精神动力和长远的文化较量。
那么,传统的中华文化怎样和现代科学相结合?先贤的人生智慧如何能让现代人共鸣共享?如何将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转化为文化较量中的现实优势?
美国人在这方面给我们以很好的借鉴。旱在上世纪20年代,美国电影工作者就意识到“电影可以成为以极小成本甚至零成本进行国家宣传的最佳方式”。这一理念得到了政府的认可,好莱坞电影由此成为美国的一种国家宣传工具。从此,美国开始向全世界推销电影、电视、书籍以及其他文化产品,大规模地灌输他们的价值理念,并收到了显而易见的效果。
可见,当经济繁荣之后,社会的核心问题是文化问题。没有领先于时代脉博,并泽及天下的新思想、新观念、新技术、新艺术,中国的经济发展就会后继乏力。因此,大力弘扬中华文化,传播社会主义价值体系,靠文化影响力的提升来增强国际话语权,从根本上扭转西方文化单向传播的局面。是中国全面崛起的正确选择。在时下的中国处于社会大变革的转型关头,党中央十七届六中全会的相关决定,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堪称泱泱中国从文明古国迈向文化强国的一个里程碑。
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因此,我们一方面要坚守和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另一方面要包容和借鉴外来的先进文化。面对当今世界的多重挑战,我们相信,历经五千年风霜的中国文化,以其博大精深的内涵底蕴、海纳百川的兼容气度和不竭进取的创新精神,一定能在未来的世界历史发展进程中再铸辉煌!
“一个只能出口电视机而不是思想观念的国家,成不了世界大国。”因为,大国之间比拼的,不仅是简单的经济总量,更是内在的精神动力和长远的文化较量。
10月18日闭幕的党中央十七届六中全会,首次将文化作为中央全会的议题,制定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行动纲领。这次会议,将文化改革提到与经济改革同等重要的地位,向世人表明,中国,作为新晋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继大力发展经济之后,开始了迈向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伟大进军。
任何一个大国的崛起,不仅伴随经济的强盛,也伴随着文化的繁荣。十七届六次会议不仅勾勒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美好蓝图,也让人们对文化这一“软”命题,给予了前所未有的关注。越来越多的人在探究世界文明进程时,产生了诸多思考:中西方的文化差异究竟在哪里?中国的文化影响力如何在世界上得到更大的提升?
世界文明焦点在变迁
文化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很难给它下一个严格和精确的定义。一般说来,文化的最高形式或高等形式是文明。在源远流长的世界文明史上,各民族创造的文明竞相绽放,尽管在表达人类共性方面存在着诸多相似之处,但表现方式各具特色,使得几千年的人类发展史千姿百态、多姿多彩。
当今世界的主流文明,不外就是西方文明和东方文明两大类。从人类文明发展的进程看,世界文明最初聚焦于中国、古印度、古埃及、古巴比伦四大古国。接着,文明的焦点逐渐西移,从作为西方文明源头的地中海沿岸的希腊、罗马,再到大西洋东岸的西班牙、葡萄牙、英国、法国,近100年来,则是以大西洋西岸的美国为中心。
与没有经历工业化或者工业化不充分的民族相比,西方文明凝聚了工业文明的最高成就,达到了更高的文明程度;加之近年来的全球化进程以西方国家为主导,更多地体现了西方价值观。因此,不少人认为,应当以西方文明的价值观和标准去评判别的文明,甚至主张以西方文明一统天下。“西方中心论”一度广为盛行。
但如今,随着中国国力的强盛,以中华文明为代表的东方力量再度觉醒。包括亚洲、欧洲在内的一些国家都对东方文明乃至中国文化给予了极大的重视。西方政治学家塞缪尔·亨廷顿认为,西方文明正在衰落,东方文明正在发展壮大。这位曾任美国政治学会主席的著名学者提出,一个以文明为基础的世界秩序正在形成。未来主宰世界的冲突主要是“文明的冲突”。亨廷顿特别強调,西方文明的主要挑战者将是中华文明和伊斯兰文明。他说:“伊斯兰国家和中国拥有与西方极为不同的伟大的文化传统,并自认其传统远较西方的优越。”
东方文明主要指中华文明、印度文明和伊斯兰文明,而中华文明无疑是其中的典型代来。在历史的长河中,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像中国这样,积淀起五千年的悠久文化,并以超前的文明成果在世界发展史上熠熠生辉。诗人歌德说:“在审美标准上,当欧洲人还在丛林中奔跑时,中国人已有优美的传奇故事了。”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希腊哲学家们通过逻辑体系发现的东西,中国的先哲们全都先做出来了。”
更让西方人大为不解的是,中国文化是世界上唯一绵延数千年而不曾断流的文化。除了中国之外,其他三个文明古国的文化已经在地球上消失了,只留下一些历史痕迹。“这个民族的文化有着强大的生命力,从来没有被外来文化所征服、同化,而是一直在吸收和同化着外来文化。”西方文明兴起之后,印度、俄罗斯和中国的文化原本最有能力与西方文明抗衡。但近代以来,俄罗斯和印度的文化都在不同程度上经历了西化的命运。唯有中国文化,至今仍然保留着比较完整的独立精神。中华文明正是因为既能保持和发展自己的主体思想,又能从其他民族的文化中选取优秀的部分加以吸纳、摄取,不断扬弃。从而成为举世公认、独一无二的传世文明。
中西方文化的主要差异
近代以来,西方文化一直深受三种社会哲学的影响:一是马尔萨斯主义,认为地球资源和环境无法承载隔代而倍增的人口;二是达尔文主义,主张大自然的规律是优胜劣汰、弱肉强食;三是尼采所鼓吹的“超人”哲学和精英主义。因此,西方国家对待世界的观念,不可避免地浸润着物竞天择、优胜劣汰等思想。西方文化的精髓,就是“征服”——征服自然,征服世界。从欧洲“十字军”消灭异教徒,到西方殖民者贩卖黑奴,从美国剿杀印第安人,到英国人用炮舰推销鸦片,从希特勒灭绝“像昆虫一样的劣等民族”,到美国悍然发动越南战争,从2003年理由牵强的伊拉克战争,到2011年的北约各国集体空袭利比亚……西方国家的种种行动表明,他们对待世界资源的方式,就是毫无顾忌地大肆抢夺。可以说,一部世界近代史,就是记录西方列强崛起后,为了自身的利益,不断进行征服与扩张的历史。
而中国传统文化中,最推崇的当属孔孟之道。它教人仁爱,讲究天人舍\合一,提倡世界大同。因此,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四海之内皆兄弟”、“兼爱、非攻”等观念深入人心。不论是“丝绸之路”,还是“郑和下西洋”,都是中华民族爱好和平的见证。“仁义和平,和而不同”的观点是中国对外的基本价值理念。“和谐”二字,就是中华文明的精辟概括。
与西方国家征服弱小民族后的大肆杀戮不同,中国即便最终以军事手段迫使其他国家和民族臣服,也往往注重用道德和文化的感召力来收服人心,“来远附迩”,甚至不惜以皇族女子与异族和亲。不说孔子“义战”中“义”的制约,就是在孙子兵法里,不战而屈人之兵也是战争的最高境界。这种雍容大度的文化心态,使得中国民族具有一种以德为先的优越感和舍利取义的使命感。
正是在这种仁厚宽宏的大国风范下,中国境内的许多弱小民族才得以生存下来。1957年,种族主义正在西方大行其道,而云南拉祜族中一支不到两万人的苦聪人,被解放军从原始森林中一户一户接出来,在坝子上定居——类似的弱小民族,并没有像非洲黑人、印第安人、澳洲土人等等那样,被所谓的先进民族野蛮“清除”,而是不分强弱,和谐共处。
中国对待境外民族亦是如此。二战期间,犹太人在欧洲各地都不受欢迎,而中国不仅容许犹太人在中国避难、居住,甚至还有不少人冒着生命危险无私救助犹太人。上世纪50年代,中国军人出兵抗美援朝,不但在朝鲜国土上秋毫无犯,甚至牺牲自己的生命去抢救朝鲜落水儿童。而与此同时,美国在“盟友之邦”韩国却留下了屠杀韩国数百平民的“老根里惨案”,且至今没有还遇难者以公道。
中国文化需要提升影响力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世 所公认。然而,令人尴尬的是。近代西方文明轰隆隆地向前行进,曾傲视世界的东方文化却一片沉寂。祖先留给我们的传统文化尽管十分优秀,但受地域和时代的局限,必然有这样和那样的不足。以致晚清以来,从传统文化中成长起来的知识分子们,面对坚枪洋炮的来袭,面对西方科学的挑战,普遍有种文化焦虑感。
如今,中国正一步步迈向大国之路。在一片赞扬声中,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中国的崛起,目前只是GDP数據的领先,只是物质财富的迅猛增长。现实社会中国民素质的江河日下、丑陋腐败现象的剧增以及民族文化所处的逼仄困境,这些事实警示我们,在提升物质和经济力量的同时,必须要进行文化变革。没有与经济地位相称的、被世界认同和理解的文化,中国的大国地位是无法奠定的。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就曾尖锐地指出:一个只能出口电视机而不是思想观念的国家,成不了世界大国。因为,大国之间比拼的,不仅是简单的经济总量,更是内在的精神动力和长远的文化较量。
那么,传统的中华文化怎样和现代科学相结合?先贤的人生智慧如何能让现代人共鸣共享?如何将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转化为文化较量中的现实优势?
美国人在这方面给我们以很好的借鉴。旱在上世纪20年代,美国电影工作者就意识到“电影可以成为以极小成本甚至零成本进行国家宣传的最佳方式”。这一理念得到了政府的认可,好莱坞电影由此成为美国的一种国家宣传工具。从此,美国开始向全世界推销电影、电视、书籍以及其他文化产品,大规模地灌输他们的价值理念,并收到了显而易见的效果。
可见,当经济繁荣之后,社会的核心问题是文化问题。没有领先于时代脉博,并泽及天下的新思想、新观念、新技术、新艺术,中国的经济发展就会后继乏力。因此,大力弘扬中华文化,传播社会主义价值体系,靠文化影响力的提升来增强国际话语权,从根本上扭转西方文化单向传播的局面。是中国全面崛起的正确选择。在时下的中国处于社会大变革的转型关头,党中央十七届六中全会的相关决定,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堪称泱泱中国从文明古国迈向文化强国的一个里程碑。
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因此,我们一方面要坚守和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另一方面要包容和借鉴外来的先进文化。面对当今世界的多重挑战,我们相信,历经五千年风霜的中国文化,以其博大精深的内涵底蕴、海纳百川的兼容气度和不竭进取的创新精神,一定能在未来的世界历史发展进程中再铸辉煌!
“一个只能出口电视机而不是思想观念的国家,成不了世界大国。”因为,大国之间比拼的,不仅是简单的经济总量,更是内在的精神动力和长远的文化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