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灿若星辰的开国将军中,同时具有黄埔军校和留苏经历的并不多,许光达即其中一位且是1955年首次授衔时最年轻的大将(仅47岁)。许光达(1908—1969),湖南省长沙县人。在湘乡仕学甚浓的地域文化氛围中,出身贫寒的他设法进私塾读了几年书。1921年秋考上了长沙师范。此时的长沙革命思潮风行和革命活动相当活跃,毛泽东等已在此成立了中共湖南支部,宣传马克思主义,组织高潮迭起的革命活动。这一切不能不引起许光达的注意,他不再仅仅徜徉于书的海洋,而把目光投向社会,探寻救国救民的真理,开始置身于风起云涌的时代激流中。1925年他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9月转为中共党员。在国共合作“打倒列强除军阀”的歌声中被中共湖南省委选派去黄埔军校学习军事。1926年春奔赴广州考进黄埔军校新生第二团,经3个月入伍训练后编入该校第五期炮科十一大队攻读炮兵专业。就这样,他经历10年寒窗苦读走上赤胆报国的革命之路并立下卓著功勋。
智勇转战湘鄂西
许光达从黄埔军校毕业时,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失败了。这时候,中国革命正处于严峻关头,每个共产党员都面临着生死考验。在黄埔军校对跨党学员进行重新登记时,他毫不犹豫地写下“中国共产党”5个大字。他后来回忆说 :因为我没有任何其他的出路,所以也更加忠于党。
随后,許光达参加了南昌起义南下部队。在三河坝战斗中,已任起义军连长的他身负重伤被迫离开部队。伤好后他历尽艰辛苦苦寻觅失散了的党组织和部队,1929年9月几经辗转来到贺龙领导的鄂西革命根据地。成为贺龙、周逸群手下的一员战将。他很快显示出经过系统军校训练的军事才能。1930年红二军团成立,贺龙为总指挥,辖红三军、红六军。许光达任红六军十七师师长,参与开辟以洪湖为中心的湘鄂西革命根据地,屡建功勋,深受贺龙的喜爱。当时,李立三的“左”倾机会主义路线在党内占据统治地位,一味攻打大城市。10月,红二军团受命配合一军团、三军团攻打长沙。部队伤亡很大,最后被迫撤出战斗。途中部队被三路敌军包围在杨林寺一带,情况万分紧急。危急时刻许光达率十七师顶住了敌人,掩护军团指挥部撤离。12月17日,国民党军3个旅朝十七师扑来,猛烈的枪炮声震颤着大地。四十九团团长牺牲,阵地被敌人突破。他果断命令师部所有勤杂人员组织起来投入反击,最后打退敌人,保住阵地。十七师与敌人浴血奋战了两天两夜,全师伤亡过半,换来了军团部的安全撤离。事后,贺龙表扬许光达说:“这次,是许光达救了我们!”
1931年1月,党的六届四中全会在上海召开,王明取得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执行一条比立三路线更“左”的“左”倾路线。夏曦作为王明路线的执行者来到红二军团。首先他改组党的领导机关,成立了以他为首的湘鄂西中央分局和军委分会,将红二军团缩编为红三军,不久又武断地取消了红三军的番号,将部队缩编为5个大团。许光达由师长改任二十五团团长。对此他坦然地说:“不管师长、团长,只要有仗打就行。”
由于夏曦全面执行王明“左”倾机会主义路线,湘鄂西根据地反“围剿”战斗节节失利,1932年1月红军仓促集结于瓦庙集一线,与敌之东线主力两万余人进行阵地战。红军浴血奋战,虽毙敌2000余人但也付出重大伤亡,几个战略要地相继失陷,形势万分危急。这时,许光达奉命率二十五团插入敌中间地带以分割之。敌人似乎很快发现红军意图并马上转入防御,顽强抵抗。战至1月31日,天上飘起雪花,气温骤降,战斗进行得非常艰苦。敌援兵在一步步逼近,若不及时消灭瓦庙集之敌红军将有全军覆没的危险。许光达忧心如焚立即策马亲赴战斗最艰苦的二营阵地——柳枝集指挥战斗。激战仍在继续。他回到团指挥所正要抓住稍纵即逝的有利战机化被动为主动。可恰在这时“肃反委员会”打电话让他去“谈话”,从不轻易动感情的他气愤不已。起初他就对夏曦的一系列作战方案持反对态度,而生命攸关的此刻上面还在搞“肃反”,他知道此去凶多吉少,便强压着满腔悲愤冷静地说:“等我打完这一仗就来。”团指挥所的人全都震惊了。他脸色冷峻,解下身上的文件包、望远镜交给参谋长并特地叮嘱:“你在这里指挥,二营那里比较艰难,我到二营去。”他来到前沿阵地见战士们被密集的子弹压得抬不起头来,立即命令二营长:“你带一个排从敌人侧面迂回过去。”就在此时一排子弹扫过来,他只觉胸口一热就失去知觉。
子弹距离心脏只有十公分,许光达被送到洪湖瞿家湾的红军医院。贺龙、段德昌闻讯赶了过来,焦急万分。但因医疗条件局限几次手术均未成功。在贺龙的关心下他于 2 月 29 日离开洪湖前往上海疗伤。然上海情况也不理想,由于国民党加紧搜捕共产党人,中央决定送他去苏联治疗、学习。这一决定改变了他以后的人生历程。在苏联,他不仅很快治好了伤,而且进入东方大学学习汽车、坦克、大炮技术。这使具有丰富实战经验的他如虎添翼,他全身心投入孜孜不倦地钻研,为以后他领导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建设奠定了基础。
驰骋西北卫中央
全面抗战爆发后,许光达急切要求回国参加抗日。回国后他先后任抗日军政大学训练部部长、教育长、第三分校校长。抗战进入最艰苦时期他强烈要求到最前线去,1942 年 5 月被任命为八路军第一二○师独立第二旅旅长,10月兼任晋绥军区第二军分区司令员,又来到老领导贺龙的麾下。
根据党中央关于把敌人挤出去的指示,中共晋绥分局于 1942 年 11 月召开高级干部会议,要求各分区加强党的统一领导,把八路军、游击队、民兵紧密结合起来,广泛地开展群众性的游击战争,逐个村庄地向敌人挤地盘。斗争开展起来后,许光达时刻关注其发展情况,经常让游击队的领导到二分区汇报情况,和他们共同总结反蚕食、挤敌人的经验。紧张工作一阵后打开了局面,扩大了共产党、八路军的影响并在伪军中建立了一些秘密关系。1943 年春,在日军准备从偏关悄悄撤退时偏关伪军事先派人向二分区通报情况,许光达即派部队配合该地伪军举行起义,打了个漂亮合击战。 1944 年 9 月中旬至 11 月上旬,驻延安美军观察组派工作人员分头到晋察冀军区和晋绥军区部队考察。有个叫杰森的美军少校主动要求到第二军分区境内。许光达说:“来吧,只要不怕喝黑豆糊糊,看哪里我们都欢迎!”他陪同杰森来到黄河边的沙滩上,观看了战士拔除敌据点的攻防对抗演习、迫击炮近距离平射摧毁敌碉堡的表演。见识了战士打靶后杰森手心发痒提出要和他比比枪法。杰森拔出别在腰间的手枪,5发子弹打中 45 环。这时,天空中飞过一群呱呱叫的野鸭子,许光达冷静地从身旁的战士手中拿过一支三八大盖,一声枪响一只鸭子应声落地。他告诉战士:“今晚给杰森先生加个菜!”
疑惑消减不少后杰森又提出要看看八路军抓的日本俘虏。当得知俘虏都集中到晋绥军区机关关押时,表示了遗憾。许光达说:“先生如果一定要看,就请随我到五寨前线走一趟,我专门给你搞一次夜间捕俘,当场抓一个日本俘虏给你看看。”现场抓俘虏!这无疑让杰森大大兴奋起来。许光达把这个任务交给分区侦察排。侦察员们不负重望不仅抓住了 3 个日本俘虏还捎带了一只日本狼狗。在杰森恋恋不舍地离开二分区时许光达把日本狼狗也送给了他。
1946年1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成立晋绥野战军,许光达被任命为晋绥野战军第三纵队司令员。 12 月,为了消除国民党军对陕甘宁边区侧翼的威胁,三纵奉命率部南下作戰。期间,许光达接到独立第二旅关于文水县云周西村 l5 岁的女共产党员刘胡兰宁死不屈、英勇就义的报告,深受感动,立即派宣传科长前往文水参加纪念,收集材料,用刘胡兰烈士的英雄事迹教育部队,同时上报晋绥军区和中共中央军委。不久,毛泽东回电为刘胡兰烈士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1947年,中央军委命令第三纵队西渡黄河归彭德怀领导的西北野战军建制,参加保卫党中央作战。当时,西北野战军遵照中央军委指示决定 8 月上旬发起榆林战役吸引胡宗南集团北上增援,以策应晋冀鲁豫陈赓谢富治兵团南渡黄河挺进豫西的作战行动。此时,胡宗南部以刘戡的整编第三十六师为援榆兵团即将到达榆林,主力 7 个半旅亦分别自延安、安塞地区北上,企图解榆林之围并将西北野战军逼过黄河。留在陕北的中共中央领导及机关也四面受敌被挤在葭县、米脂、榆林三县交界的狭窄地区。8月16日晚,中共中央冒着大雨进至葭县乌龙铺以东曹家庄,处境危急。彭德怀急令许光达率三纵火速赶到乌龙铺。17日凌晨,部队到达指定地域,许光达立即动员:“哪怕是敌人的炮弹落在身上,也决不后退一步!”指挥所离中央机关仅隔一条大沟,其转移的情景历历在目。19日,他率第三纵队赶到乌龙铺和沙家店之间的当川寺,三纵的处境也十分艰难:前面有刘戡主力围堵,后面是葭芦河,只能背水一战。他严下命令:“中央机关若是损失一根毫毛,我三纵全体官兵就决无一人生还之理!”战斗紧张惨烈,刘戡亲率的两个半旅被阻在当川寺一带。毛泽东后来说:侧水侧敌本是兵家所忌,而我们彭老总指挥的西北野战军英勇奋战,在短短一天时间就取得空前胜利。周恩来补充说:许光达功不可没。
倾力首创装甲兵
1949年12月下旬,第一野战军第二兵团司令员许光达奉命来京,协助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兼西北局第一书记彭德怀起草给中央人民政府的工作报告。不久,周恩来向军委建议调许光达去外交部工作。因为当时外交的主要方向是发展与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他曾留学苏联,很适合此任。但朱德、彭德怀坚持:军队要现代化、正规化,更需要有专长的人才。终未舍得放行。
1950年5月14日,毛泽东把许光达召至北京筹建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一个月后,毛泽东签署中央军委命令,任命许光达为装甲兵司令员兼政委。经过请示批准,许光达从第一野战军的第二兵团调来22人组成装甲兵筹备小组,住进北京前门外小旅店香村饭店紧张有序地干了起来。同年9月1日,装甲兵司令部在北京正式成立。
但许光达面临的任务是非常艰巨的。众所周知,共产党主要靠“小米加步枪”打败国民党军队。1945年12月1日才在沈阳马家湾子成立了第一个坦克大队;到1950年全国只有两个战车师,一个战车团,官兵1.25万人,共有坦克543辆。这些武器均是从国民党军队手中缴获的,除少量美式坦克外其余大都陈旧甚至是开不动的坦克。要组建一支统一的、能适应现代化战争需要的新兵种,任重而道远。从接受命令的那刻起他满脑子想的都是坦克,就连回到家里说话也离不开坦克。他反复告诫部下:“整个人民解放军的发展方向是向机械化前进”,“我们要树立永远为装甲兵建设服务的思想,把我们的聪明才智献给装甲兵事业。”他边调查边研究很快形成了装甲兵建设的具体方针,经过短短4个月努力就在全国各地区建立了坦克师、独立坦克团、独立坦克营、坦克训练基地、修理厂及坦克学校。之后,又组建了华东、东北地区的摩托化装甲兵领导机关。中国装甲兵初具雏形。
在许光达的领导下,年轻的装甲兵部队迅速成长,在抗美援朝中初试牛刀打出国威。他兴奋地向中央军委和毛泽东报告:“由于实际战斗,为步兵开路,显示了战车的威力,相当地打击了敌坦克,减少了对我步兵的威胁。战车上的炮射击远,又准确,破坏和压制了敌炮火。我之战车比较优越,大大提高了自己的信心,得到了步、炮兵的称赞。”志愿军司令部在一份通报中也赞扬说:“凡有我坦克之地区,敌坦克不敢随便向我侧后迂回,给我作战以极大的便利。”
他从组建装甲兵的那刻起就对建军方向非常明确。他常说:“我们大家都来自步兵,是步兵的优秀指战员,有很高的政治素质和战术技能,而缺的是文化和技术。缺少这两条,就不能使用手中的武器发挥应有的作用,那就不能称之为中国的装甲兵部队了。”他尤其重视干部的业务水平。认为缺乏一定知识的干部不可能训练出一个高水平的坚强部队。装甲兵一组建他就不断要求干部带头学习技术,提倡干部的在职学习。指示装甲兵各领导机关要建立“军官日”学习制度,给干部自学创造必要条件。“没有技术就没有装甲兵部队”,这是他的至理名言。其中的“技术”,自然也包含了坦克的设计和制造技术。若不能生产出性能先进的坦克,装甲兵的现代化就是一句空话。 1959年,中苏关系恶化,苏联撤走专家,技术和原材料全被封锁,国家的各个领域都受到严重损失。恰在此时我国第一台五九式主战坦克诞生了。多少年来,人们对他的远见卓识深感敬佩。这年国庆10周年大典,他陪同党和国家领导人站在天安门城楼上,检阅由国产坦克组成的坦克车队隆隆驶过天安门广场。那一刻他心里充满自豪。
许光达的确是我军中既富有实战经验又有很高理论水平的将军,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于陆军机械化、训练、人才的培养、政治工作及作战运用等方面都形成了系统理论,揭示了装甲兵建设的基本规律。称他为“中国装甲兵之父”并不过誉。
让衔让级成明镜
1955年,是中国军人激动难忘年。中央军委视将军们的贡献授予相应军衔。是对其为人民解放事业南征北战所取得功勋的肯定。所以此事一开始便备受人们的关注。
许光达堪称红二方面军的代表性人物,对革命曾立下卓著功勋。尤其在我国装甲兵部队的组建和发展上立下汗马功劳。中央军委考虑他对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贡献内定为大将军衔。但在国防部举行的一次招待会上他从贺龙那里知悉此消息后深感不安,当面向贺龙请辞。回家后几经思考提笔向毛泽东和中央军委写出一份降衔申请书:
军委毛主席、各位副主席:
授我以大将衔的消息,我已获悉。这些天,此事小槌似地不停地敲击心鼓,我感谢主席和军委领导对我的高度器重。高兴之余,惶惶难安。我扪心自问:论德、才、资、功,我佩戴四星,心安神静吗?此次,按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功绩授勋。回顾自身历史,1925年參加革命,战绩平平。1932至1937年,在苏联疗伤学习,对中国革命毫无建树。而这一时期是中国革命最艰难困苦的时期:蒋匪军数次血腥的大“围剿”,三个方面军被迫作战略转移。战友们在敌军层层包围下,艰苦奋战,吃树皮草根,献出鲜血生命。我坐在窗明几净的房间吃牛奶、面包。自苏联返回后,有几年是在后方。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行列里,在中国革命的事业中,我究竟为党为人民做了些什么?
对中国革命的贡献,实事求是地说,是微不足道的。不要说同十大将们比,心中有愧,与一些年资较深的上将比,也自愧不如。和我长期共事的王震同志功勋卓著:湘鄂赣竖旗,南泥湾垦荒;南下北返,威震敌胆;进军新疆,战果辉煌……
为了心安,为了公正,我曾向贺副主席面请降衔。现在我诚恳、慎重地向主席、各位副主席申请:授予我上将衔。另授功勋卓著者以大将。
许光达 1955年9月10日
情真意切中映衬了这位老共产党员的高尚情怀。这让毛泽东欣慰不已,在中央军委会议室他手举许光达降衔书高高一扬并伸出一根手指说:“这是一面明镜,共产党人自身的明镜!”主持授衔工作的彭德怀插话:“这样的报告,许光达一连写了3份。”毛泽东点头会意,起身离开座位激动地说:“五百年前,大将徐达,二度平西,智勇冠中州;五百年后,大将许光达,几番让衔,英名天下扬……”毛泽东、中央军委最终仍授予他大将军衔。
1965年取消军衔制改为国家行政级别。根据规定他应为行政四级,却又主动提出降级。在他的一再请求下组织上改定他为行政五级。于是,我国十大将中其余9位均为行政四级、唯有许光达是行政五级。
正当许光达致力于装甲兵的现代化建设为国防作出更大贡献时,“文革”爆发,厄运降临他身上,被批斗、迫害,被诬为“二月兵变的参谋长”,不幸含冤去世。期间,他始终相信人民会作出公正结论,始终认真学习毛泽东著作并用毛泽东的言语反击造反派的攻击,在《毛泽东选集》合订本扉页上他用刚劲的笔法写道:“百战沙场驱虎豹,万苦千辛胆未寒。只为人民谋解放,粉身碎骨若等闲。”1977年6月3日,在他含冤逝世八周年之际,中央军委签发文件为其平反昭雪;21日,举行骨灰安放仪式。诗人赵朴初在看到其绝笔诗后,不禁潸然泪下,慨然提笔写道:“刑威不能屈,烈火出纯钢。节节皆忠骨,寸寸是刚肠。句句腾正气,字字发奇香。宜做军民范,记为帮国光。”这也成为许光达伟大战斗一生的真实写照。
(责编 孟红)
智勇转战湘鄂西
许光达从黄埔军校毕业时,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失败了。这时候,中国革命正处于严峻关头,每个共产党员都面临着生死考验。在黄埔军校对跨党学员进行重新登记时,他毫不犹豫地写下“中国共产党”5个大字。他后来回忆说 :因为我没有任何其他的出路,所以也更加忠于党。
随后,許光达参加了南昌起义南下部队。在三河坝战斗中,已任起义军连长的他身负重伤被迫离开部队。伤好后他历尽艰辛苦苦寻觅失散了的党组织和部队,1929年9月几经辗转来到贺龙领导的鄂西革命根据地。成为贺龙、周逸群手下的一员战将。他很快显示出经过系统军校训练的军事才能。1930年红二军团成立,贺龙为总指挥,辖红三军、红六军。许光达任红六军十七师师长,参与开辟以洪湖为中心的湘鄂西革命根据地,屡建功勋,深受贺龙的喜爱。当时,李立三的“左”倾机会主义路线在党内占据统治地位,一味攻打大城市。10月,红二军团受命配合一军团、三军团攻打长沙。部队伤亡很大,最后被迫撤出战斗。途中部队被三路敌军包围在杨林寺一带,情况万分紧急。危急时刻许光达率十七师顶住了敌人,掩护军团指挥部撤离。12月17日,国民党军3个旅朝十七师扑来,猛烈的枪炮声震颤着大地。四十九团团长牺牲,阵地被敌人突破。他果断命令师部所有勤杂人员组织起来投入反击,最后打退敌人,保住阵地。十七师与敌人浴血奋战了两天两夜,全师伤亡过半,换来了军团部的安全撤离。事后,贺龙表扬许光达说:“这次,是许光达救了我们!”
1931年1月,党的六届四中全会在上海召开,王明取得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执行一条比立三路线更“左”的“左”倾路线。夏曦作为王明路线的执行者来到红二军团。首先他改组党的领导机关,成立了以他为首的湘鄂西中央分局和军委分会,将红二军团缩编为红三军,不久又武断地取消了红三军的番号,将部队缩编为5个大团。许光达由师长改任二十五团团长。对此他坦然地说:“不管师长、团长,只要有仗打就行。”
由于夏曦全面执行王明“左”倾机会主义路线,湘鄂西根据地反“围剿”战斗节节失利,1932年1月红军仓促集结于瓦庙集一线,与敌之东线主力两万余人进行阵地战。红军浴血奋战,虽毙敌2000余人但也付出重大伤亡,几个战略要地相继失陷,形势万分危急。这时,许光达奉命率二十五团插入敌中间地带以分割之。敌人似乎很快发现红军意图并马上转入防御,顽强抵抗。战至1月31日,天上飘起雪花,气温骤降,战斗进行得非常艰苦。敌援兵在一步步逼近,若不及时消灭瓦庙集之敌红军将有全军覆没的危险。许光达忧心如焚立即策马亲赴战斗最艰苦的二营阵地——柳枝集指挥战斗。激战仍在继续。他回到团指挥所正要抓住稍纵即逝的有利战机化被动为主动。可恰在这时“肃反委员会”打电话让他去“谈话”,从不轻易动感情的他气愤不已。起初他就对夏曦的一系列作战方案持反对态度,而生命攸关的此刻上面还在搞“肃反”,他知道此去凶多吉少,便强压着满腔悲愤冷静地说:“等我打完这一仗就来。”团指挥所的人全都震惊了。他脸色冷峻,解下身上的文件包、望远镜交给参谋长并特地叮嘱:“你在这里指挥,二营那里比较艰难,我到二营去。”他来到前沿阵地见战士们被密集的子弹压得抬不起头来,立即命令二营长:“你带一个排从敌人侧面迂回过去。”就在此时一排子弹扫过来,他只觉胸口一热就失去知觉。
子弹距离心脏只有十公分,许光达被送到洪湖瞿家湾的红军医院。贺龙、段德昌闻讯赶了过来,焦急万分。但因医疗条件局限几次手术均未成功。在贺龙的关心下他于 2 月 29 日离开洪湖前往上海疗伤。然上海情况也不理想,由于国民党加紧搜捕共产党人,中央决定送他去苏联治疗、学习。这一决定改变了他以后的人生历程。在苏联,他不仅很快治好了伤,而且进入东方大学学习汽车、坦克、大炮技术。这使具有丰富实战经验的他如虎添翼,他全身心投入孜孜不倦地钻研,为以后他领导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建设奠定了基础。
驰骋西北卫中央
全面抗战爆发后,许光达急切要求回国参加抗日。回国后他先后任抗日军政大学训练部部长、教育长、第三分校校长。抗战进入最艰苦时期他强烈要求到最前线去,1942 年 5 月被任命为八路军第一二○师独立第二旅旅长,10月兼任晋绥军区第二军分区司令员,又来到老领导贺龙的麾下。
根据党中央关于把敌人挤出去的指示,中共晋绥分局于 1942 年 11 月召开高级干部会议,要求各分区加强党的统一领导,把八路军、游击队、民兵紧密结合起来,广泛地开展群众性的游击战争,逐个村庄地向敌人挤地盘。斗争开展起来后,许光达时刻关注其发展情况,经常让游击队的领导到二分区汇报情况,和他们共同总结反蚕食、挤敌人的经验。紧张工作一阵后打开了局面,扩大了共产党、八路军的影响并在伪军中建立了一些秘密关系。1943 年春,在日军准备从偏关悄悄撤退时偏关伪军事先派人向二分区通报情况,许光达即派部队配合该地伪军举行起义,打了个漂亮合击战。 1944 年 9 月中旬至 11 月上旬,驻延安美军观察组派工作人员分头到晋察冀军区和晋绥军区部队考察。有个叫杰森的美军少校主动要求到第二军分区境内。许光达说:“来吧,只要不怕喝黑豆糊糊,看哪里我们都欢迎!”他陪同杰森来到黄河边的沙滩上,观看了战士拔除敌据点的攻防对抗演习、迫击炮近距离平射摧毁敌碉堡的表演。见识了战士打靶后杰森手心发痒提出要和他比比枪法。杰森拔出别在腰间的手枪,5发子弹打中 45 环。这时,天空中飞过一群呱呱叫的野鸭子,许光达冷静地从身旁的战士手中拿过一支三八大盖,一声枪响一只鸭子应声落地。他告诉战士:“今晚给杰森先生加个菜!”
疑惑消减不少后杰森又提出要看看八路军抓的日本俘虏。当得知俘虏都集中到晋绥军区机关关押时,表示了遗憾。许光达说:“先生如果一定要看,就请随我到五寨前线走一趟,我专门给你搞一次夜间捕俘,当场抓一个日本俘虏给你看看。”现场抓俘虏!这无疑让杰森大大兴奋起来。许光达把这个任务交给分区侦察排。侦察员们不负重望不仅抓住了 3 个日本俘虏还捎带了一只日本狼狗。在杰森恋恋不舍地离开二分区时许光达把日本狼狗也送给了他。
1946年1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成立晋绥野战军,许光达被任命为晋绥野战军第三纵队司令员。 12 月,为了消除国民党军对陕甘宁边区侧翼的威胁,三纵奉命率部南下作戰。期间,许光达接到独立第二旅关于文水县云周西村 l5 岁的女共产党员刘胡兰宁死不屈、英勇就义的报告,深受感动,立即派宣传科长前往文水参加纪念,收集材料,用刘胡兰烈士的英雄事迹教育部队,同时上报晋绥军区和中共中央军委。不久,毛泽东回电为刘胡兰烈士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1947年,中央军委命令第三纵队西渡黄河归彭德怀领导的西北野战军建制,参加保卫党中央作战。当时,西北野战军遵照中央军委指示决定 8 月上旬发起榆林战役吸引胡宗南集团北上增援,以策应晋冀鲁豫陈赓谢富治兵团南渡黄河挺进豫西的作战行动。此时,胡宗南部以刘戡的整编第三十六师为援榆兵团即将到达榆林,主力 7 个半旅亦分别自延安、安塞地区北上,企图解榆林之围并将西北野战军逼过黄河。留在陕北的中共中央领导及机关也四面受敌被挤在葭县、米脂、榆林三县交界的狭窄地区。8月16日晚,中共中央冒着大雨进至葭县乌龙铺以东曹家庄,处境危急。彭德怀急令许光达率三纵火速赶到乌龙铺。17日凌晨,部队到达指定地域,许光达立即动员:“哪怕是敌人的炮弹落在身上,也决不后退一步!”指挥所离中央机关仅隔一条大沟,其转移的情景历历在目。19日,他率第三纵队赶到乌龙铺和沙家店之间的当川寺,三纵的处境也十分艰难:前面有刘戡主力围堵,后面是葭芦河,只能背水一战。他严下命令:“中央机关若是损失一根毫毛,我三纵全体官兵就决无一人生还之理!”战斗紧张惨烈,刘戡亲率的两个半旅被阻在当川寺一带。毛泽东后来说:侧水侧敌本是兵家所忌,而我们彭老总指挥的西北野战军英勇奋战,在短短一天时间就取得空前胜利。周恩来补充说:许光达功不可没。
倾力首创装甲兵
1949年12月下旬,第一野战军第二兵团司令员许光达奉命来京,协助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兼西北局第一书记彭德怀起草给中央人民政府的工作报告。不久,周恩来向军委建议调许光达去外交部工作。因为当时外交的主要方向是发展与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他曾留学苏联,很适合此任。但朱德、彭德怀坚持:军队要现代化、正规化,更需要有专长的人才。终未舍得放行。
1950年5月14日,毛泽东把许光达召至北京筹建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一个月后,毛泽东签署中央军委命令,任命许光达为装甲兵司令员兼政委。经过请示批准,许光达从第一野战军的第二兵团调来22人组成装甲兵筹备小组,住进北京前门外小旅店香村饭店紧张有序地干了起来。同年9月1日,装甲兵司令部在北京正式成立。
但许光达面临的任务是非常艰巨的。众所周知,共产党主要靠“小米加步枪”打败国民党军队。1945年12月1日才在沈阳马家湾子成立了第一个坦克大队;到1950年全国只有两个战车师,一个战车团,官兵1.25万人,共有坦克543辆。这些武器均是从国民党军队手中缴获的,除少量美式坦克外其余大都陈旧甚至是开不动的坦克。要组建一支统一的、能适应现代化战争需要的新兵种,任重而道远。从接受命令的那刻起他满脑子想的都是坦克,就连回到家里说话也离不开坦克。他反复告诫部下:“整个人民解放军的发展方向是向机械化前进”,“我们要树立永远为装甲兵建设服务的思想,把我们的聪明才智献给装甲兵事业。”他边调查边研究很快形成了装甲兵建设的具体方针,经过短短4个月努力就在全国各地区建立了坦克师、独立坦克团、独立坦克营、坦克训练基地、修理厂及坦克学校。之后,又组建了华东、东北地区的摩托化装甲兵领导机关。中国装甲兵初具雏形。
在许光达的领导下,年轻的装甲兵部队迅速成长,在抗美援朝中初试牛刀打出国威。他兴奋地向中央军委和毛泽东报告:“由于实际战斗,为步兵开路,显示了战车的威力,相当地打击了敌坦克,减少了对我步兵的威胁。战车上的炮射击远,又准确,破坏和压制了敌炮火。我之战车比较优越,大大提高了自己的信心,得到了步、炮兵的称赞。”志愿军司令部在一份通报中也赞扬说:“凡有我坦克之地区,敌坦克不敢随便向我侧后迂回,给我作战以极大的便利。”
他从组建装甲兵的那刻起就对建军方向非常明确。他常说:“我们大家都来自步兵,是步兵的优秀指战员,有很高的政治素质和战术技能,而缺的是文化和技术。缺少这两条,就不能使用手中的武器发挥应有的作用,那就不能称之为中国的装甲兵部队了。”他尤其重视干部的业务水平。认为缺乏一定知识的干部不可能训练出一个高水平的坚强部队。装甲兵一组建他就不断要求干部带头学习技术,提倡干部的在职学习。指示装甲兵各领导机关要建立“军官日”学习制度,给干部自学创造必要条件。“没有技术就没有装甲兵部队”,这是他的至理名言。其中的“技术”,自然也包含了坦克的设计和制造技术。若不能生产出性能先进的坦克,装甲兵的现代化就是一句空话。 1959年,中苏关系恶化,苏联撤走专家,技术和原材料全被封锁,国家的各个领域都受到严重损失。恰在此时我国第一台五九式主战坦克诞生了。多少年来,人们对他的远见卓识深感敬佩。这年国庆10周年大典,他陪同党和国家领导人站在天安门城楼上,检阅由国产坦克组成的坦克车队隆隆驶过天安门广场。那一刻他心里充满自豪。
许光达的确是我军中既富有实战经验又有很高理论水平的将军,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于陆军机械化、训练、人才的培养、政治工作及作战运用等方面都形成了系统理论,揭示了装甲兵建设的基本规律。称他为“中国装甲兵之父”并不过誉。
让衔让级成明镜
1955年,是中国军人激动难忘年。中央军委视将军们的贡献授予相应军衔。是对其为人民解放事业南征北战所取得功勋的肯定。所以此事一开始便备受人们的关注。
许光达堪称红二方面军的代表性人物,对革命曾立下卓著功勋。尤其在我国装甲兵部队的组建和发展上立下汗马功劳。中央军委考虑他对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贡献内定为大将军衔。但在国防部举行的一次招待会上他从贺龙那里知悉此消息后深感不安,当面向贺龙请辞。回家后几经思考提笔向毛泽东和中央军委写出一份降衔申请书:
军委毛主席、各位副主席:
授我以大将衔的消息,我已获悉。这些天,此事小槌似地不停地敲击心鼓,我感谢主席和军委领导对我的高度器重。高兴之余,惶惶难安。我扪心自问:论德、才、资、功,我佩戴四星,心安神静吗?此次,按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功绩授勋。回顾自身历史,1925年參加革命,战绩平平。1932至1937年,在苏联疗伤学习,对中国革命毫无建树。而这一时期是中国革命最艰难困苦的时期:蒋匪军数次血腥的大“围剿”,三个方面军被迫作战略转移。战友们在敌军层层包围下,艰苦奋战,吃树皮草根,献出鲜血生命。我坐在窗明几净的房间吃牛奶、面包。自苏联返回后,有几年是在后方。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行列里,在中国革命的事业中,我究竟为党为人民做了些什么?
对中国革命的贡献,实事求是地说,是微不足道的。不要说同十大将们比,心中有愧,与一些年资较深的上将比,也自愧不如。和我长期共事的王震同志功勋卓著:湘鄂赣竖旗,南泥湾垦荒;南下北返,威震敌胆;进军新疆,战果辉煌……
为了心安,为了公正,我曾向贺副主席面请降衔。现在我诚恳、慎重地向主席、各位副主席申请:授予我上将衔。另授功勋卓著者以大将。
许光达 1955年9月10日
情真意切中映衬了这位老共产党员的高尚情怀。这让毛泽东欣慰不已,在中央军委会议室他手举许光达降衔书高高一扬并伸出一根手指说:“这是一面明镜,共产党人自身的明镜!”主持授衔工作的彭德怀插话:“这样的报告,许光达一连写了3份。”毛泽东点头会意,起身离开座位激动地说:“五百年前,大将徐达,二度平西,智勇冠中州;五百年后,大将许光达,几番让衔,英名天下扬……”毛泽东、中央军委最终仍授予他大将军衔。
1965年取消军衔制改为国家行政级别。根据规定他应为行政四级,却又主动提出降级。在他的一再请求下组织上改定他为行政五级。于是,我国十大将中其余9位均为行政四级、唯有许光达是行政五级。
正当许光达致力于装甲兵的现代化建设为国防作出更大贡献时,“文革”爆发,厄运降临他身上,被批斗、迫害,被诬为“二月兵变的参谋长”,不幸含冤去世。期间,他始终相信人民会作出公正结论,始终认真学习毛泽东著作并用毛泽东的言语反击造反派的攻击,在《毛泽东选集》合订本扉页上他用刚劲的笔法写道:“百战沙场驱虎豹,万苦千辛胆未寒。只为人民谋解放,粉身碎骨若等闲。”1977年6月3日,在他含冤逝世八周年之际,中央军委签发文件为其平反昭雪;21日,举行骨灰安放仪式。诗人赵朴初在看到其绝笔诗后,不禁潸然泪下,慨然提笔写道:“刑威不能屈,烈火出纯钢。节节皆忠骨,寸寸是刚肠。句句腾正气,字字发奇香。宜做军民范,记为帮国光。”这也成为许光达伟大战斗一生的真实写照。
(责编 孟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