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日,空军八一飞行表演队歼-10女飞行员余旭在天津武清地区上空飞行训练时不幸牺牲,飞机坠毁在河北境内。从官方披露的情况来看,余旭因座机出现状况,被迫紧急弹射求生,却因弹射过程中意外撞上了僚机,当场死亡。
对于此类机毁人亡的一级事故,空军和有关科研部门肯定会进行极为细致的调查,彻底查清事故每一个环节存在的问题。无论事故的原因是什么,我们都必须承认弹射跳伞是飞行事故发生时保护飞行员的最佳手段。如果不是意外撞上僚机,余旭会和同时跳伞的前舱战友一样安全落地,不久后就能重返蓝天。这种飞行员的救命弹射座椅到底是如何工作的呢?
人类航空发展早期,当飞行员在空中遭遇无法返航的意外时,只能自行跳伞脱离飞机。当时,跳伞步骤非常复杂,为确保安全,飞行员首先要将无线电耳机等物件摘下,以免跳伞过程中出现缠绕造成窒息。随后飞行员必须自行打开飞机座舱盖,并且迅速爬出舱门跳下。在飞机速度较快时,飞行员必须小心,以免下跳时被飞机尾翼撞伤。
在螺旋桨飞机时代,飞行员如被迫选择跳伞,往往会尽量让飞机进入倒飞状态,此后飞行员只要解开安全带,打开座舱盖,就能靠地心引力自然脱离飞机。倒飞法算是相对比较安全的一种跳伞方式,然而还是有可能被尾翼击中。如飞行员在准备跳伞时已经负伤,那么几乎不可能成功跳伞逃生。
随着喷气式飞机时代的到来,战斗机已经进入超音速或者高亚音速水平,飞行员根本不可能自行跳伞逃生,于是自动化的飞行弹射座椅开始出现。
纳粹德国是最早将喷气式战机实战化的国家,研发并装备了世界上第一款弹射座椅,启动弹射后,飞行员和座椅会被内置的高压气瓶弹出座舱。由于经验丰富的飞行员价值几乎和战斗机不相上下,保护飞行员生命对于强国空军而言至关重要,这种技术在战后成为各国空军的标配。
著名的英国马丁·贝克弹射座椅堪称西方世界弹射座椅的开山鼻祖,这家公司的创始人之一——英国空军飞行教官瓦伦丁·贝克上尉就死于坠机意外。1945年,英国军方委托马丁·贝克公司研发一款可以用于喷气式战机的弹射座椅,经过三十多次的试验后,这款名为MK.1的弹射座椅宣告成功,并且装备在英国的彗星式战斗机上。
有趣的是,当时弹射座椅的安全试验全部由志愿者测试,马丁公司技术员本纳德·连治就是这款弹射座椅的志愿者,并且在多次试验中生还。由此可见,这款座椅的可靠性相当不错,本纳德·连治的运气也相当不错。
以活人为试验志愿者的情况在各国早期弹射座椅的研发中非常普遍,建国初期中国弹射座椅的试验是从空降兵中挑选优秀人才参与的。其中一些志愿者,在完成任务之后成为空降部队的将领。
随着技术的进步,现代弹射座椅试验就像汽车碰撞试验一样,使用装有多种传感器的人体模型来完成,这当然比真人上阵要稳妥得多。现在战机弹射座椅技术含量已经非常高,堪比宇航员在太空中使用的单人飞行器,能够保证飞行员在极端条件下安全逃生。
随着微电子技术的发展,弹射座椅变得越来越智能化,弹射后能够根据飞行姿态自动控制火箭喷射方向,避免弹射的巨大冲力对飞行员造成伤害。通过电脑计算和控制,飞行员更容易在最佳开伞时间开伞,能有效降低高速弹射后突然开伞对飞行员脊椎造成的伤害。
1955年美国试飞员乔治·F·史密斯在试飞F-100型战机的时候突然出现机械故障被迫弹射跳伞,当时他的速度高达1.05倍音速,这是人类第一次在超音速状态下跳伞成功,乔治经过治疗后重返蓝天继续试飞员的工作。
显然,弹射座椅现在已经成为战机飞行员最后一道“安全绳”。即便技术含量如此之高,对于战机飞行员而言弹射跳伞仍旧不是件好事,毕竟这一过程中存在太多危险因素,本次女飞行员撞上僚机就属于超出弹射座椅设计之外的致命意外,无论如何先进的弹射座椅都无法做到100%安全。
对于此类机毁人亡的一级事故,空军和有关科研部门肯定会进行极为细致的调查,彻底查清事故每一个环节存在的问题。无论事故的原因是什么,我们都必须承认弹射跳伞是飞行事故发生时保护飞行员的最佳手段。如果不是意外撞上僚机,余旭会和同时跳伞的前舱战友一样安全落地,不久后就能重返蓝天。这种飞行员的救命弹射座椅到底是如何工作的呢?
人类航空发展早期,当飞行员在空中遭遇无法返航的意外时,只能自行跳伞脱离飞机。当时,跳伞步骤非常复杂,为确保安全,飞行员首先要将无线电耳机等物件摘下,以免跳伞过程中出现缠绕造成窒息。随后飞行员必须自行打开飞机座舱盖,并且迅速爬出舱门跳下。在飞机速度较快时,飞行员必须小心,以免下跳时被飞机尾翼撞伤。
在螺旋桨飞机时代,飞行员如被迫选择跳伞,往往会尽量让飞机进入倒飞状态,此后飞行员只要解开安全带,打开座舱盖,就能靠地心引力自然脱离飞机。倒飞法算是相对比较安全的一种跳伞方式,然而还是有可能被尾翼击中。如飞行员在准备跳伞时已经负伤,那么几乎不可能成功跳伞逃生。
随着喷气式飞机时代的到来,战斗机已经进入超音速或者高亚音速水平,飞行员根本不可能自行跳伞逃生,于是自动化的飞行弹射座椅开始出现。
纳粹德国是最早将喷气式战机实战化的国家,研发并装备了世界上第一款弹射座椅,启动弹射后,飞行员和座椅会被内置的高压气瓶弹出座舱。由于经验丰富的飞行员价值几乎和战斗机不相上下,保护飞行员生命对于强国空军而言至关重要,这种技术在战后成为各国空军的标配。
著名的英国马丁·贝克弹射座椅堪称西方世界弹射座椅的开山鼻祖,这家公司的创始人之一——英国空军飞行教官瓦伦丁·贝克上尉就死于坠机意外。1945年,英国军方委托马丁·贝克公司研发一款可以用于喷气式战机的弹射座椅,经过三十多次的试验后,这款名为MK.1的弹射座椅宣告成功,并且装备在英国的彗星式战斗机上。
有趣的是,当时弹射座椅的安全试验全部由志愿者测试,马丁公司技术员本纳德·连治就是这款弹射座椅的志愿者,并且在多次试验中生还。由此可见,这款座椅的可靠性相当不错,本纳德·连治的运气也相当不错。
以活人为试验志愿者的情况在各国早期弹射座椅的研发中非常普遍,建国初期中国弹射座椅的试验是从空降兵中挑选优秀人才参与的。其中一些志愿者,在完成任务之后成为空降部队的将领。
随着技术的进步,现代弹射座椅试验就像汽车碰撞试验一样,使用装有多种传感器的人体模型来完成,这当然比真人上阵要稳妥得多。现在战机弹射座椅技术含量已经非常高,堪比宇航员在太空中使用的单人飞行器,能够保证飞行员在极端条件下安全逃生。
随着微电子技术的发展,弹射座椅变得越来越智能化,弹射后能够根据飞行姿态自动控制火箭喷射方向,避免弹射的巨大冲力对飞行员造成伤害。通过电脑计算和控制,飞行员更容易在最佳开伞时间开伞,能有效降低高速弹射后突然开伞对飞行员脊椎造成的伤害。
1955年美国试飞员乔治·F·史密斯在试飞F-100型战机的时候突然出现机械故障被迫弹射跳伞,当时他的速度高达1.05倍音速,这是人类第一次在超音速状态下跳伞成功,乔治经过治疗后重返蓝天继续试飞员的工作。
显然,弹射座椅现在已经成为战机飞行员最后一道“安全绳”。即便技术含量如此之高,对于战机飞行员而言弹射跳伞仍旧不是件好事,毕竟这一过程中存在太多危险因素,本次女飞行员撞上僚机就属于超出弹射座椅设计之外的致命意外,无论如何先进的弹射座椅都无法做到100%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