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简《祝辞》与郑子阳之难新探

来源 :古代文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ntao2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 要:由于《史记》对郑子阳之难的记载存在疏漏,不少学者将《韩非子·说疑》中的太宰欣误认为《史记》中的“郑子阳”或子阳之党,进而对子阳的身份、子阳之难的内容和性质做出了一些误判。近年公布的清华简《系年》,为了解子阳之难提供了新的宝贵材料。综合分析《系年》与传世文献的相关材料,可以得知太宰欣与子阳并非一人,他们分属罕氏和驷氏家族,彼此为政敌关系。子阳之难是由罕氏的太宰欣攫取郑国政权而引发的内乱,实质上是罕氏与驷氏间、郑君与罕氏间的权力之争。
  关键词:清华简;郑国;子阳之难;太宰欣
  春秋时期及战国初年,在各诸侯国的政坛上,大夫专权的事例屡见不鲜,如三家分晋、田氏代齐、三桓专鲁等。子阳之难就是战国初期郑国由大夫专权而引发的一场内乱。由于《史记》对郑子阳之难的记载存在疏漏,不少学者因此对《韩非子·说疑》所载的“太宰欣取郑”作出误解:认为太宰欣即是《史记》所载的“郑子阳”或子阳之党,进而对子阳的身份、子阳之难的内容和性质做出了一些误判。上述误解、误判,事关对战国初年郑国政局发生动乱原因的认识,不可不分辨清楚。近年来公布的清华简《系年》,1为我们了解子阳之难的真相提供了新的宝贵材料。本文拟以清华简《系年》与传世文献相结合,对子阳之难作一新的探讨。不当之处,敬请方家指正。
  一、太宰欣非子阳或子阳之党
  《韩非子·说疑》中有“太宰欣取郑”的记载。2《史记》中有“郑君(郑繻公)杀其相子阳”、“子阳之党共弑繻公骀”的记载。3以往学界多以太宰欣与子阳为一人,或为同党、同官、同族。如童书业先生认为:
  《韩非子·说疑》:“郑子阳身杀,国分为三。”疑子阳为罕氏之后,世掌郑政,亦几于有国。所谓“太宰欣取郑”,太宰欣疑亦罕氏之后,或即“郑子阳”,或为子阳之党。“太宰”似为执政之官通称,非实职。昭元年传晋赵孟称郑子皮为“冢宰”,“冢宰”即“太宰”。1
  杨宽先生认为,太宰欣可能是子阳之党的领袖。2牛鸿恩先生认为,“太宰欣弑君取郑已无从详考,但与郑君被弑必定有关。‘太宰’是相、执政的统称。”3
  清华简《系年》相关记载很明确,言之凿凿:太宰欣与子阳既非一人,也非同党。《系年》第二十三章云:“郎庄平君率师侵郑,郑皇子、子马、子池、子封子率师以交楚人,楚人涉氾,将与之战,郑师逃入于蔑。楚师围之于蔑,尽逾郑师与其四将军,以归于郢。郑太宰欣亦起祸于郑,郑子阳用灭,无后于郑。明岁,楚人归郑之四将军与其万民于郑。”4由这段材料可知,太宰欣是在郑国对楚国战争失利的情况下,于国内发动政变,除去了子阳一族。可见,太宰欣与子阳不是同一人,且互为敌对的关系。
  太宰欣为太宰,子阳为相,太宰与相并非同一职官。《左传》隐公十一年:“羽父请杀桓公,将以求太宰。”《正义》曰:“昭四年传称季孙为司徒,叔孙为司马,孟孙为司空,则鲁之三卿无太宰。”《左传》成公十五年:“向带为太宰,鱼府为少宰。”《正义》曰:“六卿之外,或少司寇、二宰等亦是卿官,犹鲁三卿外别有公孙婴齐、臧孙许,但非如六卿等世掌国政也。”楚国的太宰,见于《左传》有太宰子商、太宰伯州犁、太宰薳启疆、太宰犯等。5曾侯乙简、包山楚简、上博楚简中也载有太宰一职。刘信芳先生说:“惟楚官既以令尹为重,则周、楚之‘太宰’不是同一层次的职官。”6郑国也有太宰之官。《左传》襄公十一年:“郑使良霄、太宰石如楚,告将服于晋。”顾栋高曰:“石为良霄之介,则太宰之官非郑所重矣。”7鲁、宋、楚、郑等国的太宰,均非执政之相。
  冢宰与太宰,具有不同的内涵。《左传》昭公元年:“赵孟曰:‘武请于冢宰矣。’”杜注:“冢宰,子皮。”顾栋高曰:“此或以为执政之美称,犹南遗称季孙为冢卿,士会称蒍敖为宰,非郑独设冢宰之官。”因此,郑国的太宰并非冢宰,其官职低于执政的相。
  考之史籍,子阳与太宰欣亦非同族。子阳应为驷氏后裔。《史记·六国年表》:“(郑繻公)二十五年,郑杀其相驷子阳。”《汉书·古今人物表》:“郑相驷子阳。”子阳既称“驷子阳”,则其为驷氏无疑。梁玉绳曰:“子阳,郑相,乃驷氏之后。”8其说至确。
  学者以子阳为罕氏,主要是根据《左传》“罕氏常掌国政”,“郑之罕,宋之乐,其后亡者也,二者其皆得国乎”,9认为子阳为相则必为罕氏。考之《左传》,春秋末期,七穆中除罕氏以外,驷氏尚有相当大的势力。如,驷歂于郑献公九年至郑声公五年(前505年—前496年)执政,驷弘在郑声公二十四年至郑声公三十七年(前477年—前464年)执政,10驷子阳于郑繻公时任相,说明驷氏的势力一直及于战国早期。
  清华简《系年》载:“郑太宰欣亦起祸于郑,郑子阳用灭,无后于郑。”可知子阳家族先于太宰欣而灭,而《左传》襄公二十九年关于“郑之罕,宋之乐,其后亡者也”的记载也表明,子阳不是罕氏后裔。太宰欣则应为罕氏之后。《韩非子·说疑》说:“田成子取齐,司城子罕取宋,太宰欣取郑,单氏取周,易牙之取卫,韩、魏、赵三子分晋,此六人者,臣之弑其君者也。”表明郑国政权最终落入太宰欣之手。综合《韩非子》、《左传》的记载可知,这个取郑的太宰欣,才是罕氏的后人。
  过去之所以将太宰欣与子阳混为一人,主要是由于《韩非子》与《史记》的不同记载。《韩非子·说疑》载“太宰欣取郑”,并将太宰欣视为“臣之弑其君者”。《史记·郑世家》:“子阳之党共弑繻公骀而立幽公弟乙为君,是为郑君。”这很容易使人从逻辑上推断太宰欣即子阳或子阳之党,进而推断太宰欣与子阳为同官、同族。现在据清华简《系年》可知,这一推断与历史实际不符。
  二、子阳为郑相,非郑君
  关于子阳的身份,东汉高诱为《吕氏春秋》作注,有子阳为郑君之说。《吕氏春秋·首时》高诱注:“子阳,郑相,或曰郑君。”《吕氏春秋·适威》高诱注:“子阳,郑君也;一曰郑相也。”1近人亦有持子阳为君说者。如:
  张岱年先生认为:
  子阳就是《史记·郑世家》的“哀公易”。《世家》云:“哀公八年,郑人杀哀公,而立声公弟丑,是为共公。”《皇王大纪》作“哀公锡”,“锡”、“易”、“阳”实形近而讹……所以称“子阳”者,子是称恶君之辞,《韩非子·难三》篇:“燕子哙贤子之而非荀卿,故身死为戮。”称燕王哙为子哙,便是同例。2   周勋初先生认为:
  《说疑》中记载的几起变乱事件,都指君主被杀,国家易手。就是智伯其人,韩非在许多文章中提到他时也是作为一国之主看待的。子阳身杀而国分,说明他是君主的身份。
  《庄子·让王》篇:“子列子穷,容貌有饥色,客有言之于郑子阳者,曰:‘列御寇,盖有道之士也。居君之国而穷,君无乃为不好士乎?’郑子阳即令官遗之粟。子列子见使者,再拜而辞。使者去,子列子入,其妻望之而拊心,曰:‘妾闻为有道者之妻子,皆得佚乐。今有饥色,君过而遗先生食,先生不受,岂不命邪!子列子笑谓之曰:‘君非自知我也。以人之言而遗我粟,至其罪我也,又且以人之言,此吾所以不受也。’其卒,民果作难而杀子阳。”这里称子阳为“君”,就是把他作为郑国国君对待的。看来这符合历史事实。
  《史记·郑世家》于“立幽公弟乙为君,是为郑君”下裴骃《集解》引徐广曰:“一本云:立幽公弟乙阳为君,是为康公。”“乙”字殊奇,郑人无此命名之习。“乙”字当是“子”字之误,金文子作 ,乙作 ,形近易误。“乙阳”当即“子阳”。3
  其实,以上认定子阳为郑君的几条根据是难以成立的。
  《韩非子·说疑》:“故周威公身杀,国分为二;郑子阳身杀,国分为三;陈灵公身死于夏征舒氏;荆灵王死于乾谿之上;随亡于荆;吴并于越;知伯灭于晋阳之下;桓公身死七日不收。”4与子阳并称的周威公、知伯,其身份实际上是臣。《史记·周本纪》:“考王封其弟于河南,是为桓公,以续周公之官职。桓公卒,子威公代立。威公卒,子惠公代立,乃封其少子于巩以奉王,号东周惠公。” 5周桓公、威公、惠公称“公”。惠公封其少子于巩,仍以奉王为名。可见,周桓公、威公、惠公皆天子之臣。因此,《说疑》不足以证明子阳为郑君。
  文献中,君臣并列的情形并不鲜见。《墨子·所染》:“范吉射染于长柳朔、王胜,中行寅染于籍秦、高强,吴夫差染于王孙雒、太宰嚭,知伯摇染于智国、张武,中山尚染于魏义、偃长,宋康染于唐鞅、佃不礼。此六君者所染不当,故国家残亡,身为刑戮。”1其中,范吉射、中行寅、知伯摇为卿大夫,吴夫差、中山尚、宋康为国君。诸子论事,每以类相举,人物并列,并非严格地遵循名分。
  《庄子·让王》载列子及其妻均称子阳为“君”,亦不能证明子阳为郑君。《仪礼·丧服传》郑玄注:“天子、诸侯及卿大夫,有地者皆曰君。”春秋时期,卿大夫可称为“君”。如鲁大夫季氏的家臣称季氏为“君”。2晋史墨称赵简子为“君”,也称范氏、中行氏为“君”。3战国时期,门客、舍人可称封君为“君”。《史记·平原君列传》中毛遂对楚王说:“吾君在前,叱者何也?”4这个“君”就是平原君。《庄子·让王》称子阳为“君”,很可能是指其为封君。杨宽先生认为:“驷子阳当为郑相,且为别封之君。”5陈奇猷先生认为:“子阳所主为附庸小国,亦相郑君,如齐之田婴、田文,既封于薛为附庸,亦相齐君之比。”6其说近是。但严格地讲,子阳应是郑国的一个封君。
  张岱年先生以子阳为“哀公易”,周勋初先生以子阳为郑康公乙阳。清华简《系年》证明这两种推测都是错误的。《系年》载子阳被杀于郑繻公骀年间,故子阳既不是繻公之前的“哀公易”,也不是繻公之后的康公乙阳。
  在传世文献的记载中,除《吕氏春秋》高诱注两说并存外,其他文献都以子阳为相。《淮南子·氾论篇》:“郑子阳刚毅而好罚。其于罚也,执而无赦。舍人有折弓者,畏罪而恐诛,则因猘狗之惊以杀子阳,此刚猛之所致也。”7“舍人”是贵族、官僚的私臣,子阳有舍人折弓者,则子阳必不为郑君。《庄子·让王》疏:“子阳,郑相也。”8《史记·六国年表》:“郑杀其相驷子阳。”9《史记·郑世家》:“郑君杀其相子阳。”清华简《系年》载郑繻公时子阳被灭,证明文献中子阳为相的记载是可信的。
  三、子阳非由“法义”亡
  关于子阳的死因, 有子阳由“法义”而亡的说法。杨宽先生认为:
  这次郑国发生“子阳身杀,国分为三”的事件,据韩非说,其原因是郑国的贵族公孙申“思小利而忘法义,进则揜蔽贤良,以阴暗其主,退则挠乱百官而为祸难”(《说疑篇》)。显然,公孙申等贵族反对“法义”,也反对“贤良”,而子阳正是讲究“法义”的“贤良”领袖人物……因为子阳极严厉地执行法令,“折弓者”犯了死罪,公孙申便趁机煽动“折弓者”趁疯狗扰乱的当儿把子阳杀死了。他的被杀,是出于贵族的谋害。10
  周勋初先生也认为:
  子阳好严,折弓者死,“于罪刑无所赦”,当是一个严厉推行法治的君主。“人家有猘狗者诛之”,看来他想纠正一下统治阶级内部过度的骄奢淫逸之风,因而禁止游猎、蓄养猘狗。这项法令涉及的问题虽小,但却触动了许多贵族的利益,结果各种触犯法令的人乘机作乱,把子阳杀掉了。
  谋杀子阳的首犯,应当就是公孙申了。公孙是郑公室的家属,正是子阳的“家人”。或许此人有“折弓”的过失,因而作乱。这人确是“思小利而忘法义”、“破国杀众不难为”的歹徒。11
  杨宽和周勋初先生以子阳为“讲究‘法义’的贤良领袖”、“一个严厉推行法治的君主”。 子阳由于厉行法治,触犯了贵族的利益,于是遭到以公孙申为首的贵族的谋害。细推之,此说并不符合《韩非子》的原意。《韩非子·说疑》载:
  若夫周滑之、郑王孙申、陈公孙宁、仪行父、荆芋尹申亥、随少师、越种干、吴王孙頟、晋阳成泄、齐竖刁、易牙,此十二人之为臣也,1皆思小利而忘法义、进则掩蔽贤良以阴暗其主,退则挠乱百官而为祸难;皆辅其君,共其欲,苟得一说于主,虽破国杀众,不难为也。有臣如此,虽当圣王尚恐夺之,而况昏乱之君,其能无失乎?有臣如此者,皆身死国亡,为天下笑。故周威公身杀,国分为二;郑子阳身杀,国分为三;陈灵公身死于夏征舒氏;荆灵王死于乾谿之上;随亡于荆;吴并于越;知伯灭于晋阳之下;桓公身死七日不收。故曰:谄谀之臣,唯圣王知之,而乱主近之,故至身死国亡。2
  其实,《韩非子·说疑》是说,周滑之、郑王孙申、陈公孙宁、仪行父、荆芋尹申亥、随少师、越种干、吴王孙頟、晋阳成泄、齐竖刁、易牙等,都是“思小利而忘法义、进则掩蔽贤良以阴暗其主,退则挠乱百官而为祸难;皆辅其君,共其欲”的“谄谀之臣”。周威公宠用周滑之而“国分为二”;郑子阳宠用王孙申(公孙申)3而“国分为三”;陈灵公宠用公孙宁、仪行父而被夏征舒弑杀;楚灵王宠用芋尹申亥而死于乾谿之上;随侯宠用少师而被楚国所灭;吴王夫差宠用王孙頟而为越所灭;知伯瑶宠用成泄而被灭于晋阳之下;齐桓公宠用竖刁、易牙而身死七日不收。周威公、郑子阳、陈灵公、楚灵王、随侯、吴王夫差、知伯瑶、齐桓公宠用“谄谀之臣”,导致“身死国亡”,被《韩非子》称为“乱主”,子阳又怎会是一个“讲究‘法义’的贤良领袖”、“严厉推行法治的君主”呢?而公孙申是子阳所用的“谄谀之臣”,又怎会是谋害子阳的元凶呢?
其他文献
一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时尚,学术和衣服一样,也有自己的时尚与潮流。时尚不仅是学术史中的观点与著述,更是鲜活的学术活动与鼓荡在学人心头的文化热切。在清代学术史的叙述中,方法的开拓、材料的更新、成就的高低、观念的转移常常是重要的说明对象,而薛龙春先生的新书《古欢》,虽以乾嘉知识界为对象,其研究重心却没有放在学术成绩的描述上,而是更看重乾嘉金石圈的时尚景观及其背后的文化生态。通过大量一手信札文献的探赜索
在十七世纪的法国,信件体裁有三种类别。第一类以帕斯卡尔(Blaise Pascal , 1623-1662) 的《致外省人信札》(Les Provinciales )为代表, 面向公众, 讨论哲学、神学、道德等重大问题;第二类以樊尚·瓦蒂尔(Vincent Voiture,1597-1648)的书信为代表,话题不如第一类严肃,是上流社会中人展现才情、品位、机锋的绝好机会,面向同样高雅、深谙其中趣味
问:近期,美国以叙利亚政府军使用化学武器为由要武力打击叙利亚。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武器?共分几类?有哪些使用的事例?  答:化学武器是指利用化学毒剂的毒害作用杀伤、疲惫敌人有生力量,迟滞、困扰其军事行动的各种武器和器材的总称。  化学武器的大规模使用始于一战,曾导致约130万人伤亡。二战中,意大利和日本也多次使用化学武器。二战结束至今,世界局部战争和大规模武装冲突不断发生,朝鲜战争、越南戰争都被确认使
2000年在成都锦江宾馆听吴清源讲围棋,其时先生已至耄耋,翻来覆去只说:“二十世纪的围棋是局部的、限制的,二十一世纪的围棋是全面的、共荣的。”估计能够听懂这句话的人寥寥,我也没有听懂。大概相当于当年科学家提到原子是最小的微粒时说“原子也是可分的”,和围棋战法无甚关系,基本属于哲学范畴。清源先生之后又活了十几年,在生命的最后时段,他一定想象不到围棋最大的敌人是什么。这个敌人就是人工智能,一个十番棋绝
我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的老朋友,识得其人之前往往先识其文。那年在《文学评论》(一九八四)读到一篇《曹操形象的研究方法》,讲的是“文学曹操”和“历史曹操”的异同,依艺术规律和审美要求立论,判定小说角色“扭曲”历史人物未必就没有其合理性。立论雄辩而且文采飞扬,就大佩服。那年见到李庆西,握手道了久仰,才知道那是他的大学毕业论文,发表的前两年写就。他的本业是出版社编辑,编了很多重头书籍。业余写些“张三李四王麻
《听听那冷雨》是台湾地区著名“乡愁诗人”余光中的代表性作品。作者浓浓的乡情、乡愁都注入了这篇优美的诗化散文中。王国维曾说“一切景语皆情语”,细细读来,文中的每一个字词无不浸透着作者的乡情、离愁、别怨。  一、 语言优美  《听听那冷雨》语言优美,可谓字字珠玑,美到极致。开篇“先是料料峭峭,继而雨季开始,时而淋淋漓漓,时而淅淅沥沥,天潮潮地湿湿……连思想也都是潮润润的。”作者从多角度写那冷雨,可观、
〔摘要〕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是中小学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2017年,广东省教育厅在“强师工程”教师培训项目中,专门有一项针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能力提升系列项目的培训,作者有幸参加了其中最高端的名师工程培训项目。本文基于此,对“中小学心育名师是怎样炼成的”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  〔关键词〕心育名师;专业成长;心理成长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
前助理国务卿可能是“女间谍”?这如今成了美国外交、情报圈最热门的话题之一。  事情最早由印度媒体捅破,报道称,一位“有史以来级别最高的美国外交官”可能涉嫌“充当巴基斯坦间谍”。《华盛顿邮报》率先跟进,首次点了前助理国务卿鲁宾·拉斐尔的名字,并披露,美国联邦调查局搜查了拉斐尔的家,以进行“必要的调查”。这消息得到美国国务院的证实。  从中情局到国务院  67岁的拉斐尔是铝工厂主管之女,原名鲁宾·约翰
阿米塔夫·高希大概是继鲁西迪之后知名度最高的印度裔英语作家,结合想象与历史,风格独特。二0一六年,他的早期作品《在古老的土地上》被译为中文,距离最初问世已经过去了二十多年。不过,此书在中文读者中的知名度似乎远不如他的“鸦片战争三部曲”。中译本拟了一个新的副标题“一次抵达十二世纪的埃及之旅”,有穿越感。当然,原作的副标题也不容易让人一眼看明白——“History in the Guise of a
在美国拉斯维加斯T-MOBILE体育馆举行的一场职业拳击比赛中,此前49战全胜的美国职业拳击拳王梅威瑟10回合TKO了UFC(终极格斗冠军赛)著名拳手、绰号“嘴炮”的爱尔兰人康纳,这一天,是2017年8月26日。每年都有几场超级碗或者NBA总决赛等时尚类体育赛事,和中国人关联不大,却不断刷屏,这场“金钱”对“嘴炮”的大战也是如此。为什么一场职业拳击比赛的收入能够超越奥运会,掀起席卷世界的话题?在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