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扁桃体;非霍奇金淋巴瘤
恶性淋巴瘤(ML)是淋巴结和(或)结外淋巴组织的免疫细胞肿瘤,可分为霍奇金淋巴瘤和非霍奇金淋巴瘤两大类[1]。非霍奇金淋巴瘤原发于头面部较为少见,发生在咽部的更少。本病因无特异性表现,其诊断较困难,易漏诊误诊。本科近期收治一例扁桃体非霍奇金淋巴瘤,现报道如下。
1 病例资料
患者,男,39岁,系“咽痛、咽部异物感2月,吞咽受限5天”于2011年7月12日就诊,门诊拟“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伴增生物(右侧)”收治入我科。患者自诉于2月前,因受凉感冒后出现咽痛、咽干,咽部异物感,吞咽时加重,曾就诊于私人诊所,(具体诊断不详)予静脉用药治疗5天后病情无缓解,(具体药名及剂量不详)。入院体检:一般情况良好,心、肺、腹部及神经系统未见明显异常。专科检查:张口无受限,腭咽弓及腭舌弓呈鲜红色充血,右侧扁桃体充血、表面可见灰白色溃疡附着,明显肿大,达Ⅲ°,周围可见粘膜明显增生,达腭咽弓顶部,扁桃体隐窝可见少量脓性分泌物。左侧扁桃体无明显充血,肿大。咽后壁见大量淋巴滤泡增生。颈部及右侧腋窝分别可触及一枚蚕豆大小淋巴结。质韧,活动可,无明显触痛。鼻咽部CT检查提示:右侧咽隐窝占位性病变。入院予抗感染治疗1周后症状缓解。因患者原因未行进一步检查治疗出院。出院一周后患者觉右侧咽痛,吞咽受限,于7月25日再次来我院就诊,我科拟“右扁桃体炎伴增生物,扁桃体恶性肿瘤?”收治。发病以来,患者精神、饮食、睡眠欠佳,大小便正常,诉自今年4月份至今体重减轻约10KG。
患者再次入院后,予头孢噻肟钠针抗感染治疗,完善各项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并于次日取患者右侧扁桃体活组织2块做病理检查。7月28日病理报告示:右扁桃体慢性炎症并坏死组织。经抗炎治疗5天后,患者症状减轻,充血减轻,但右扁桃体未缩小,遂决定于8月2日全麻下行右扁桃体摘除术。全麻后见右扁桃体明显肿大,达Ⅲ°以上,周围可见粘膜明显增生,达腭咽弓顶部,位置很深(图1),考虑恶性肿瘤可能性,遂与患者家属沟通后,暂停手术。术后将病情告知患者,建议转上级医院进一步诊治。
患者后转至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再次活检,8月9日病理报告示:右扁桃体黏膜溃疡、坏死,其内淋巴组织高度增生(图2)。CD3(散在+),CD5(散在+),CD20(+),CD79A(+),TIA-1(-),PERFORIN(-),GRAN-B(-),CD56(-),KI-67(50%+),EBV原位杂交(-),结合形态学及免疫组化染色结果,符合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遂转至血液科住院,进一步检查。经查血尿便常规无异常,心肺无异常,浅表淋巴结超声示:双侧颈部、双侧腋窝及双侧腹股沟区多发淋巴结肿大。鼻咽部及胸腹盆腔CT检查:鼻咽右后壁及口咽右侧壁软组织增厚隆起,右侧颌下、双侧颈鞘血管间隙、双侧腋窝多发淋巴结肿大,双侧锁骨上窝、腹膜后、双侧腹股沟区多发小淋巴结。ECT全身骨扫描:未见明显异常。骨髓穿刺示:骨髓增生在正常范围内,三系均可见,粒、红系各阶段细胞亦可见,巨核0-10个/HPF,以分叶核为主,纤维组织未见明显增生。免疫组化:CD20(个别+),CD235a(红+),CD3(少+),CD34(<1%+),CD61(巨核+),CD79a(个别+),MPO(粒+),pax-5(-)。本病最后确诊:非霍奇金淋巴瘤(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Ⅲ期B组)。后于8月18日起给予CHOP方案化疗一疗程,化疗后无明顯不良反应,予出院。待三周后继续三疗程化疗。患者9月底来我科随访,检查见右侧扁桃体明显缩小,Ⅱ°,充血,一般情况良好。
2 讨论
临床特点 恶性淋巴瘤(ML)是淋巴结和(或)结外淋巴组织的免疫细胞肿瘤,根据病理分型可分为霍奇金淋巴瘤(HD)和非霍奇金淋巴瘤(NHL)两大类。其中非霍奇金淋巴瘤(NHL) 是一组高度异质性的淋巴系统恶性肿瘤,往往为全身性分布的病变,因此临床表现十分复杂,病情进展也缺乏规律性。
淋巴瘤的发病原因不是很清楚,可能与病毒感染、机体免疫障碍、遗传因素和放射损伤等因素有关。淋巴瘤的症状主要是在身体上摸到肿大的淋巴结,早期不痛不痒,且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无特异性,因此常被人所忽略,特别是NHL常常较早就发生远处转移及血行播散,故当发现可能就是中晚期了,愈后疗效不佳,因此较准确的早期诊断该病十分重要。
恶性淋巴瘤是一类全身性疾病,目前多采用综合治疗,即根据不同肿瘤、不同病理类型、不同病期及发展趋向、不同机体的行为状态及重要器官功能,有计划合理地应用现有的各种治疗手段,以最大限度地保护机体、最大限度地杀死肿瘤细胞,达到提高治愈率,改善生活质量的目的。恶性淋巴瘤的治疗是以化疗为主的综合治疗。其治疗措施包括化疗、放疗、手术、靶向治疗、生物治疗等。通过这种综合治疗,患者可以完全缓解或部分治愈。
参考文献
[1] 周梁,董频.临床耳鼻咽喉头颈肿瘤学.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317-324
恶性淋巴瘤(ML)是淋巴结和(或)结外淋巴组织的免疫细胞肿瘤,可分为霍奇金淋巴瘤和非霍奇金淋巴瘤两大类[1]。非霍奇金淋巴瘤原发于头面部较为少见,发生在咽部的更少。本病因无特异性表现,其诊断较困难,易漏诊误诊。本科近期收治一例扁桃体非霍奇金淋巴瘤,现报道如下。
1 病例资料
患者,男,39岁,系“咽痛、咽部异物感2月,吞咽受限5天”于2011年7月12日就诊,门诊拟“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伴增生物(右侧)”收治入我科。患者自诉于2月前,因受凉感冒后出现咽痛、咽干,咽部异物感,吞咽时加重,曾就诊于私人诊所,(具体诊断不详)予静脉用药治疗5天后病情无缓解,(具体药名及剂量不详)。入院体检:一般情况良好,心、肺、腹部及神经系统未见明显异常。专科检查:张口无受限,腭咽弓及腭舌弓呈鲜红色充血,右侧扁桃体充血、表面可见灰白色溃疡附着,明显肿大,达Ⅲ°,周围可见粘膜明显增生,达腭咽弓顶部,扁桃体隐窝可见少量脓性分泌物。左侧扁桃体无明显充血,肿大。咽后壁见大量淋巴滤泡增生。颈部及右侧腋窝分别可触及一枚蚕豆大小淋巴结。质韧,活动可,无明显触痛。鼻咽部CT检查提示:右侧咽隐窝占位性病变。入院予抗感染治疗1周后症状缓解。因患者原因未行进一步检查治疗出院。出院一周后患者觉右侧咽痛,吞咽受限,于7月25日再次来我院就诊,我科拟“右扁桃体炎伴增生物,扁桃体恶性肿瘤?”收治。发病以来,患者精神、饮食、睡眠欠佳,大小便正常,诉自今年4月份至今体重减轻约10KG。
患者再次入院后,予头孢噻肟钠针抗感染治疗,完善各项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并于次日取患者右侧扁桃体活组织2块做病理检查。7月28日病理报告示:右扁桃体慢性炎症并坏死组织。经抗炎治疗5天后,患者症状减轻,充血减轻,但右扁桃体未缩小,遂决定于8月2日全麻下行右扁桃体摘除术。全麻后见右扁桃体明显肿大,达Ⅲ°以上,周围可见粘膜明显增生,达腭咽弓顶部,位置很深(图1),考虑恶性肿瘤可能性,遂与患者家属沟通后,暂停手术。术后将病情告知患者,建议转上级医院进一步诊治。
患者后转至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再次活检,8月9日病理报告示:右扁桃体黏膜溃疡、坏死,其内淋巴组织高度增生(图2)。CD3(散在+),CD5(散在+),CD20(+),CD79A(+),TIA-1(-),PERFORIN(-),GRAN-B(-),CD56(-),KI-67(50%+),EBV原位杂交(-),结合形态学及免疫组化染色结果,符合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遂转至血液科住院,进一步检查。经查血尿便常规无异常,心肺无异常,浅表淋巴结超声示:双侧颈部、双侧腋窝及双侧腹股沟区多发淋巴结肿大。鼻咽部及胸腹盆腔CT检查:鼻咽右后壁及口咽右侧壁软组织增厚隆起,右侧颌下、双侧颈鞘血管间隙、双侧腋窝多发淋巴结肿大,双侧锁骨上窝、腹膜后、双侧腹股沟区多发小淋巴结。ECT全身骨扫描:未见明显异常。骨髓穿刺示:骨髓增生在正常范围内,三系均可见,粒、红系各阶段细胞亦可见,巨核0-10个/HPF,以分叶核为主,纤维组织未见明显增生。免疫组化:CD20(个别+),CD235a(红+),CD3(少+),CD34(<1%+),CD61(巨核+),CD79a(个别+),MPO(粒+),pax-5(-)。本病最后确诊:非霍奇金淋巴瘤(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Ⅲ期B组)。后于8月18日起给予CHOP方案化疗一疗程,化疗后无明顯不良反应,予出院。待三周后继续三疗程化疗。患者9月底来我科随访,检查见右侧扁桃体明显缩小,Ⅱ°,充血,一般情况良好。
2 讨论
临床特点 恶性淋巴瘤(ML)是淋巴结和(或)结外淋巴组织的免疫细胞肿瘤,根据病理分型可分为霍奇金淋巴瘤(HD)和非霍奇金淋巴瘤(NHL)两大类。其中非霍奇金淋巴瘤(NHL) 是一组高度异质性的淋巴系统恶性肿瘤,往往为全身性分布的病变,因此临床表现十分复杂,病情进展也缺乏规律性。
淋巴瘤的发病原因不是很清楚,可能与病毒感染、机体免疫障碍、遗传因素和放射损伤等因素有关。淋巴瘤的症状主要是在身体上摸到肿大的淋巴结,早期不痛不痒,且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无特异性,因此常被人所忽略,特别是NHL常常较早就发生远处转移及血行播散,故当发现可能就是中晚期了,愈后疗效不佳,因此较准确的早期诊断该病十分重要。
恶性淋巴瘤是一类全身性疾病,目前多采用综合治疗,即根据不同肿瘤、不同病理类型、不同病期及发展趋向、不同机体的行为状态及重要器官功能,有计划合理地应用现有的各种治疗手段,以最大限度地保护机体、最大限度地杀死肿瘤细胞,达到提高治愈率,改善生活质量的目的。恶性淋巴瘤的治疗是以化疗为主的综合治疗。其治疗措施包括化疗、放疗、手术、靶向治疗、生物治疗等。通过这种综合治疗,患者可以完全缓解或部分治愈。
参考文献
[1] 周梁,董频.临床耳鼻咽喉头颈肿瘤学.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317-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