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呼吸衰竭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肺通气和( 或) 换气功能严重障碍,以致在静息状态下亦不能维持足够的气体交换,导致低氧血症伴( 或不伴) 高碳酸血癥,进而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和相应临床表现的临床综合征。而本文的目的则对呼吸衰竭病人的护理相关问题作出一番探讨。
【关键词】 呼吸衰竭;护理;低氧
1 给予舒适体位
卧位的选择应根据病情需要和患者的特点,并要有一定技巧。在护理中遇到一些肺心病患者,体型肥胖、颈短,不能平卧,故采用半卧位。这种患者入睡时因头部下垂而阻塞呼吸道,很快会出现呼吸困难、紫绀。因此,掌握好患者的正确卧位,保证其睡眠时呼吸道通畅,是护理工作中不可忽视的一环。
2 有效的氧疗护理
氧疗是治疗呼吸衰竭的主要措施,但老年患者适应力差,可采取鼻塞或面罩吸氧,患者较为舒适。还有一些患者对持续低流量吸氧认识不足,经常自己将流量开得很大,这样不但不能解决缺氧问题,还会加重病情。因此,我们对肺心病患者都要认真反复地进行疾病的宣教,以取得其配合。为预防因湿化瓶消毒不到位引起的感染,应采用一次性吸氧袋鼻塞吸氧的方法,以减少感染源。
3 保持呼吸道通畅
呼吸衰竭患者呼吸道炎性分泌物增多,呼吸道净化功能减退,极易导致呼吸道阻塞,因此,加强气道畅通的护理十分重要。对于痰液黏稠的患者可采用雾化吸入,体内补液,鼓励患者多饮水,以白开水为宜,空气湿化,使用加湿器、空气清洁器,保持室内温度 23℃左右,相对湿度 50%左右,可使痰液稀释以利于排除。对神志清者,可鼓励自行咳嗽、咯痰。要指导和保证有效咯痰,减少不必要的体力消耗。定时为患者翻身,可促使痰液顺体位的移动,促进排出,翻身动作要轻柔,要同时配合拍背。对于重症卧床患者翻身前要吸净口鼻内的分泌物,以防止活动后误吸,时间为每 2 小时 1 次。可根据胸部 X 线片、肺部听诊明确感染的叶、段。肺上叶宜取半卧位; 中叶取仰卧或健侧卧位; 下叶取俯卧位。每天体位引流2 次,每次15 ~20min,对于危重卧床患者要观察呼吸、心率、神志、面色等,防止意外。同时嘱患者深呼吸,用力咳嗽。对老年患者,叩背时不能用力过大。对痰液黏稠易于结痂者,应及早给予雾化吸入,也可使用药物化痰或化痰药直接雾化吸入,必要时应用纤维支气管镜气道内吸痰。
4 密切观察患者神志与睡眠改变
如患者入院时性格安静不善言谈,突然高谈阔论或不停地笑,可能是早期肺性脑病的精神症状。部分患者出现睡眠异常,白天睡觉而夜间兴奋失眠,这也是早期肺性脑病的先兆。此外,在夜间观察病情时不但要注意患者是否安静入睡,还要注意其有无大汗、脉速、嗜睡、定向力障碍等早期肺性脑病的表现。
5 用药护理
按医嘱及时准确给药,并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使用呼吸兴奋剂时应保持呼吸道通畅,滴速不宜过快,注意观察呼吸频率、节律、神志变化及动脉血气的变化,以便调节剂量。若出现颜面潮红、面部肌肉抽搐、烦躁不安等症状,表示呼吸兴奋剂过量,需减慢滴速,及时通知医师。
6 心理支持
呼吸衰竭患者因呼吸困难、预感病情危重、可能危及生命,常会产生紧张、焦虑情绪。应多了解和关心患者的心理状况,特别是对建立人工气道和使用机械通气的患者,应经常巡视,让患者说出或写出引起或加剧焦虑的因素,与患者家属一起做好患者的心理疏导工作,缓解其紧张、焦虑情绪,使其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7 无创呼吸机护理
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是一种新型无创呼吸支持模式,具有压力支持和持续气道正压功能,它能在呼气相和吸气相按指定的压力输出足够的气流,患者自主呼吸不受限制,不经受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等痛苦,避免创伤大、并发症多、呼吸机依赖等诸多弊端,利用这一特点治疗Ⅱ型呼吸衰竭的患者可取得满意效果,但治疗时应做好不良反应的护理。( 1) 胃肠胀气: 部分患者因人机对抗,张口呼吸而反复吞气,使气体进入胃内引起胃肠胀气,或因患者长时间卧床,胃肠蠕动减慢,导致胃肠胀气,可通过耐心解释指导人机配合,口服胃动力药,也可行胃肠减压等方法使胃肠胀气缓解。(2) 口咽干燥: 使用鼻罩后口咽部易干燥,可定时用棉签湿润口唇,湿盐水纱布覆盖口唇或经患者喝水等方法使其得到缓解。(3) 做好心理护理: 及时向患者耐心解释与病情有关的知识及成功病例,讲解呼吸机辅助治疗的目的,指导患者慢慢适应呼吸机,使患者树立配合治疗和护理的信心,争取早日康复。
8 饮食护理
对心、肝、肾功能正常的患者,应给予充足的水分和热量。每日饮水量应≥1500ml。充足的水分有利于维持呼吸道黏膜的湿润,使痰的黏稠度降低,咯痰较为容易。适当增加蛋白质、热量和维生素的摄入。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在饮食方面需采用低碳水化合物、高蛋白、高纤维食物,同时避免产气食物。低糖可避免血液中的 CO2过高,减轻呼吸负担。高纤维食物能够预防便秘。
9 结论
通过观察、总结呼衰患者护理过程体会到: 在呼衰的救治过程中,仔细认真地观察早期呼吸的变化、微循环的改变、输液给氧后的效果等第一手情况,及时报告医生采取措施,同时配合细致而有效的护理措施避免或减少了患者致死的情况,虽然不能最终挽救患者的生命,但生存期会延长,能大大提高呼衰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参考文献
[1]张波. 无创通气在急性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进展[J]. 医师进修杂志, 2010,(10) .
[2]陆强,王春生. 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呼吸衰竭昏迷患者的疗效观察[J]. 医师进修杂志, 2010,(09)
【关键词】 呼吸衰竭;护理;低氧
1 给予舒适体位
卧位的选择应根据病情需要和患者的特点,并要有一定技巧。在护理中遇到一些肺心病患者,体型肥胖、颈短,不能平卧,故采用半卧位。这种患者入睡时因头部下垂而阻塞呼吸道,很快会出现呼吸困难、紫绀。因此,掌握好患者的正确卧位,保证其睡眠时呼吸道通畅,是护理工作中不可忽视的一环。
2 有效的氧疗护理
氧疗是治疗呼吸衰竭的主要措施,但老年患者适应力差,可采取鼻塞或面罩吸氧,患者较为舒适。还有一些患者对持续低流量吸氧认识不足,经常自己将流量开得很大,这样不但不能解决缺氧问题,还会加重病情。因此,我们对肺心病患者都要认真反复地进行疾病的宣教,以取得其配合。为预防因湿化瓶消毒不到位引起的感染,应采用一次性吸氧袋鼻塞吸氧的方法,以减少感染源。
3 保持呼吸道通畅
呼吸衰竭患者呼吸道炎性分泌物增多,呼吸道净化功能减退,极易导致呼吸道阻塞,因此,加强气道畅通的护理十分重要。对于痰液黏稠的患者可采用雾化吸入,体内补液,鼓励患者多饮水,以白开水为宜,空气湿化,使用加湿器、空气清洁器,保持室内温度 23℃左右,相对湿度 50%左右,可使痰液稀释以利于排除。对神志清者,可鼓励自行咳嗽、咯痰。要指导和保证有效咯痰,减少不必要的体力消耗。定时为患者翻身,可促使痰液顺体位的移动,促进排出,翻身动作要轻柔,要同时配合拍背。对于重症卧床患者翻身前要吸净口鼻内的分泌物,以防止活动后误吸,时间为每 2 小时 1 次。可根据胸部 X 线片、肺部听诊明确感染的叶、段。肺上叶宜取半卧位; 中叶取仰卧或健侧卧位; 下叶取俯卧位。每天体位引流2 次,每次15 ~20min,对于危重卧床患者要观察呼吸、心率、神志、面色等,防止意外。同时嘱患者深呼吸,用力咳嗽。对老年患者,叩背时不能用力过大。对痰液黏稠易于结痂者,应及早给予雾化吸入,也可使用药物化痰或化痰药直接雾化吸入,必要时应用纤维支气管镜气道内吸痰。
4 密切观察患者神志与睡眠改变
如患者入院时性格安静不善言谈,突然高谈阔论或不停地笑,可能是早期肺性脑病的精神症状。部分患者出现睡眠异常,白天睡觉而夜间兴奋失眠,这也是早期肺性脑病的先兆。此外,在夜间观察病情时不但要注意患者是否安静入睡,还要注意其有无大汗、脉速、嗜睡、定向力障碍等早期肺性脑病的表现。
5 用药护理
按医嘱及时准确给药,并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使用呼吸兴奋剂时应保持呼吸道通畅,滴速不宜过快,注意观察呼吸频率、节律、神志变化及动脉血气的变化,以便调节剂量。若出现颜面潮红、面部肌肉抽搐、烦躁不安等症状,表示呼吸兴奋剂过量,需减慢滴速,及时通知医师。
6 心理支持
呼吸衰竭患者因呼吸困难、预感病情危重、可能危及生命,常会产生紧张、焦虑情绪。应多了解和关心患者的心理状况,特别是对建立人工气道和使用机械通气的患者,应经常巡视,让患者说出或写出引起或加剧焦虑的因素,与患者家属一起做好患者的心理疏导工作,缓解其紧张、焦虑情绪,使其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7 无创呼吸机护理
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是一种新型无创呼吸支持模式,具有压力支持和持续气道正压功能,它能在呼气相和吸气相按指定的压力输出足够的气流,患者自主呼吸不受限制,不经受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等痛苦,避免创伤大、并发症多、呼吸机依赖等诸多弊端,利用这一特点治疗Ⅱ型呼吸衰竭的患者可取得满意效果,但治疗时应做好不良反应的护理。( 1) 胃肠胀气: 部分患者因人机对抗,张口呼吸而反复吞气,使气体进入胃内引起胃肠胀气,或因患者长时间卧床,胃肠蠕动减慢,导致胃肠胀气,可通过耐心解释指导人机配合,口服胃动力药,也可行胃肠减压等方法使胃肠胀气缓解。(2) 口咽干燥: 使用鼻罩后口咽部易干燥,可定时用棉签湿润口唇,湿盐水纱布覆盖口唇或经患者喝水等方法使其得到缓解。(3) 做好心理护理: 及时向患者耐心解释与病情有关的知识及成功病例,讲解呼吸机辅助治疗的目的,指导患者慢慢适应呼吸机,使患者树立配合治疗和护理的信心,争取早日康复。
8 饮食护理
对心、肝、肾功能正常的患者,应给予充足的水分和热量。每日饮水量应≥1500ml。充足的水分有利于维持呼吸道黏膜的湿润,使痰的黏稠度降低,咯痰较为容易。适当增加蛋白质、热量和维生素的摄入。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在饮食方面需采用低碳水化合物、高蛋白、高纤维食物,同时避免产气食物。低糖可避免血液中的 CO2过高,减轻呼吸负担。高纤维食物能够预防便秘。
9 结论
通过观察、总结呼衰患者护理过程体会到: 在呼衰的救治过程中,仔细认真地观察早期呼吸的变化、微循环的改变、输液给氧后的效果等第一手情况,及时报告医生采取措施,同时配合细致而有效的护理措施避免或减少了患者致死的情况,虽然不能最终挽救患者的生命,但生存期会延长,能大大提高呼衰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参考文献
[1]张波. 无创通气在急性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进展[J]. 医师进修杂志, 2010,(10) .
[2]陆强,王春生. 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呼吸衰竭昏迷患者的疗效观察[J]. 医师进修杂志, 20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