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神话原型不是个人的,而是具有集团性,是不知不觉间反复出现的集体意识的产物。所以,通过神话原型我们可以捕捉到一个民族从始初就所具有的心理或行动实质,是一个民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所积炼出来的存在于民族内部的根本气节与性情。朝鲜民族的古典名著《春香传》的主人公春香即是在韩国传统神话《檀君神话》中熊女的影响下所衍生出来的朝鲜民族理想中的女性形象。体现了民族的隐忍,对爱情大胆追求及不畏强暴的民族精神。春香这一朝鲜民族所钟爱的女性文学形象,便是沿袭了熊女形象的一个及多个侧面,它揭示出了历史的沧桑。但人类本质的变化却是细微末节。
关键词:春香;熊女;神话原型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30--02
熊女,是韩国最古老的神话—《檀君神话》中的女性形象,她由熊所变,即坚韧又敢于对爱大胆追求,是韩民族千 百年来所追求的理想的女性形象。在之后的文学作品中,被反复地复制,组合入不同的文学作品。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也正是因为包含了这些倾注了民族共同情感的形象,所以能流传至今,并保持着其无穷的魅力。在研读《春香传》这一韩国古典文学作品时我们不难发现,为朝鲜民族所钟爱的春香这一女性形象即沿袭了《檀君神话》中熊女的坚韧及敢于对爱情大胆追求的可贵品质,并在春香形象上得以淋漓尽致的展现及延伸。本文拟就春香所反映的熊女神话原型做一初步探讨。
1.《檀君神话》中的熊女形象
古朝鲜是朝鲜历史上最早的奴隶制国家,大约出现于公元前2000年前后。但这一结论至今仍以神话的形式存在着,如需证实,还需要用更多的文献,参考资料来证明。但我们不能否认描绘朝鲜民族最初建立古朝鲜经过的《檀君神话》所具有的历史价值与意义,其对朝鲜文学的产生与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檀君神话》内容如下:
古时天神桓因知道庶子桓雄想下凡,于是选定了三危,太白二地,并给了桓雄三个“天府印”作为天上神仙的标志。桓雄率领三千人降到太白山顶(即今妙香山)的一株神檀树下,建立了“神市”,自称桓雄大王。他设置了“风伯”,“雨师”,“云师”等官职,主管农业,疾病,刑罚等三百六十余事。那个时候,有一母熊一母虎同住一个洞中。它们来到桓雄大王面前,请求大王把她们变成女人。桓雄大王就给她们一束艾蒿和二十头蒜,叫她们吃下去,并且告诉她们吃了之后要躲藏起来一百天之内不能见阳光。母熊照办,于是变成了一个美丽的女人。但母虎没有照办,就没有变成女人。变为女人的熊没有配偶,就去乞求桓雄与自己结婚。桓雄答应了熊女的要求,与之结为夫妻,生下了王俭,及檀君。檀君定都平壤,并且将国号定为朝鲜。
熊女,作为韩国神话中的女性始祖,她身上凝聚的种种特点,正体现着古代先民们的审美倾向。熊在韩国人的心目中是一种淳朴、憨厚、善良、行动持重、有些愚笨的动物,是理想的内在力量的象征。熊以这样的特点战胜了困难,最终走出了黑暗“得女身”。但转化为人的熊女并没有满足于变为人,而是希望可以得一配偶,并且有自己的儿女。于是便出现了熊女每日在神檀树下向檀君求婚的画面。这一情节,则大概反映了母系氏族社会的一种社会风俗,即女性对自身感情的大胆表露。这一社会风俗被刻画在这篇最早的神话故事中,也成为熊女魅力的一个侧面并在历史的长河中绵延不息。
2.从熊女到春香
将《檀君神话》与《春香传》对比来看,不难发现熊女形象与春香形象的相似之处甚多,即可以推断出《春香传》为熊女故事母题复制所得的作品。春香对爱的淋漓尽致的表达,坚守忠贞承受鞭挞之苦,忍受狱中的折磨的坚韧精神,都可以说是熊女形象的完美再现。
《春香传》的主人公春香被誉为千古烈女,而她并非一开始就以烈女的形象出现,春香生活在以儒教作为基本国策的朝鲜王朝,她的行为要符合儒教“三纲五常”道德规范的要求。初登场的春香是一位具有闺秀品德的含羞处女,然而当她在广寒楼遇到李梦龙并与李梦龙一见钟情摩擦出爱情的火花时,自由奔放的天性就突破十几年的教养之美而表露无遗。阳春三月,春香与李梦龙在广寒楼上初次相会,一个花容月貌,一个风流倜傥,彼此心中都不觉生出爱意,当天晚上,李梦龙便找到春香家中,发誓终有一日要娶春香为妻,春香也大胆接受了李梦龙的爱,并与其私定终身。可她其时的言行可以说完全不似当时的窈窕淑女,本是婚前的淑女,与逾墙而入的小伙子有了好感,未得到双方父母的同意,就海誓山盟爱得难分难离,这显然与当时“三纲五常”的道德标准是完全不符的,并与烈女的标准是有一定的距离的,只是其实现生命中自由欲望的一种流露。
春香不仅秉承了熊女的热情、大胆的一面,受难精神也使她秉承了熊女坚韧的一面。母熊能够在洞穴里修炼一百天,只吃艾草和大蒜,不能去见阳光。母熊为了变成人,进入更高级的阶段,要抑制自己一切的欲望,战胜自己。
春香与梦龙相恋不久,李梦龙不得不离开春香随升迁的父亲一起进京。独自留下的春香由于拒绝新任南原副使卞学道纳其为妾的强求,誓死为李梦龙坚守忠贞而饱受酷刑,被投入狱中。以暗行御史的身份重返南原的李梦龙假扮成乞丐前到狱中去试探春香是否变心,绝望的春香仍旧以死来捍卫他们之间曾立下的“金石之约”。并因其誓死守节而获得了“贞节夫人”的名号。春香的整个受难过程完全又是一个熊女受难故事的翻版。在狱中饱受酷刑的春香就如同在洞穴中只吃艾蒿和蒜并百天不得见日光的熊女一样,不仅承受了暴力的折磨,而且还经受住了卞学道许诺给其的荣华富贵的诱惑以及李梦龙对其真心与否的考验。最终春香凭借熊女一样的忍受力摆脱了苦难,重新获得了一切的荣耀,并且从贱民一跃而升为两班贵族,被封为“贞烈夫人”。
春香这样幸福的结局,完全是以《檀君神话》中的熊女通过提高身份而享尽荣华富贵为基础,熊女与天地之子结婚后生下檀君,登上了古朝鲜始祖母的至高无上的宝座。
世界上各个民族由于地域、生存环境及发展方式等的差别,所以以其为基础而形成的文化深层的内在含义或外在的表现方式自然也存在着许多不同之处。这种文化上的差异在人类的童年时期就有所表现,并且在后来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也得到传承和不断的强化,从而形成了民族性。神话是人类童年生活的写照,于是通过神话我们便可以更好的探寻民族性格的本原。而对民族性格影响最大的就是那些在文学作品中被反复复制的神话母题。它以一种文化遗传基因的形态而存在,决定了一个民族的精神本质及文化喜好。“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在这里得到了很好的诠释。我们可以说神话母题中的母题架构了一个民族的民族性格的大致发展方向。在许多文学作品中我们不难发现神话原型在其中的体现,而且越是大众所喜闻乐见并得到广泛阅读的作品,其与种族的基本神话越接近,越能引起种族后代的共鸣,并得以广泛流传。可以说神话原型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在精神上的宝贵财富。
《春香传》作为以《檀君神话》中的“熊女”母题为基础而衍生出来的优秀文学作品。坚韧,对于爱情敢于大胆追求的人物形象春香则是对熊女的受难,向桓雄表达爱意,最终得子这一过程的完美体现。正是由于春香是以“熊女”为基础而创造出来的人物形象,我们可以看到具有像熊女一样坚韧,有勇气,忠于爱情的春香是韩民族理想中的女性人物形象。从熊女到春香,从神话原型到小说人物,虽然两部作品之间存在着一条绵长的时间长河,但她们所拥有的坚韧的精神以及敢于对爱情大胆表白的方式丝毫未变,这不能不让我们惊叹:“在古往和现代之间,人类本质所发生的变化是如此之小甚至是细微难辨。”
参考文献:
[1]尹用植. 对《春香传》神话原型批评的参考[A].国文学资料论文集(5)[C].汉城:大提阁,1990.
[2]赵杨. 熊女神话母题在韩国文学作品中的复制[A].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1,1(1).
[3]《春香传》的结尾.延边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
[4]李春花著,雷子金译.《春香传》:朝鲜民族深层文化意识的再现[A].延边大学学报.1991,8(3).
[5]徐英淑,陈艳玲.论《春香传》中的理想人格[J].东疆学刊.2002,9(3).
关键词:春香;熊女;神话原型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30--02
熊女,是韩国最古老的神话—《檀君神话》中的女性形象,她由熊所变,即坚韧又敢于对爱大胆追求,是韩民族千 百年来所追求的理想的女性形象。在之后的文学作品中,被反复地复制,组合入不同的文学作品。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也正是因为包含了这些倾注了民族共同情感的形象,所以能流传至今,并保持着其无穷的魅力。在研读《春香传》这一韩国古典文学作品时我们不难发现,为朝鲜民族所钟爱的春香这一女性形象即沿袭了《檀君神话》中熊女的坚韧及敢于对爱情大胆追求的可贵品质,并在春香形象上得以淋漓尽致的展现及延伸。本文拟就春香所反映的熊女神话原型做一初步探讨。
1.《檀君神话》中的熊女形象
古朝鲜是朝鲜历史上最早的奴隶制国家,大约出现于公元前2000年前后。但这一结论至今仍以神话的形式存在着,如需证实,还需要用更多的文献,参考资料来证明。但我们不能否认描绘朝鲜民族最初建立古朝鲜经过的《檀君神话》所具有的历史价值与意义,其对朝鲜文学的产生与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檀君神话》内容如下:
古时天神桓因知道庶子桓雄想下凡,于是选定了三危,太白二地,并给了桓雄三个“天府印”作为天上神仙的标志。桓雄率领三千人降到太白山顶(即今妙香山)的一株神檀树下,建立了“神市”,自称桓雄大王。他设置了“风伯”,“雨师”,“云师”等官职,主管农业,疾病,刑罚等三百六十余事。那个时候,有一母熊一母虎同住一个洞中。它们来到桓雄大王面前,请求大王把她们变成女人。桓雄大王就给她们一束艾蒿和二十头蒜,叫她们吃下去,并且告诉她们吃了之后要躲藏起来一百天之内不能见阳光。母熊照办,于是变成了一个美丽的女人。但母虎没有照办,就没有变成女人。变为女人的熊没有配偶,就去乞求桓雄与自己结婚。桓雄答应了熊女的要求,与之结为夫妻,生下了王俭,及檀君。檀君定都平壤,并且将国号定为朝鲜。
熊女,作为韩国神话中的女性始祖,她身上凝聚的种种特点,正体现着古代先民们的审美倾向。熊在韩国人的心目中是一种淳朴、憨厚、善良、行动持重、有些愚笨的动物,是理想的内在力量的象征。熊以这样的特点战胜了困难,最终走出了黑暗“得女身”。但转化为人的熊女并没有满足于变为人,而是希望可以得一配偶,并且有自己的儿女。于是便出现了熊女每日在神檀树下向檀君求婚的画面。这一情节,则大概反映了母系氏族社会的一种社会风俗,即女性对自身感情的大胆表露。这一社会风俗被刻画在这篇最早的神话故事中,也成为熊女魅力的一个侧面并在历史的长河中绵延不息。
2.从熊女到春香
将《檀君神话》与《春香传》对比来看,不难发现熊女形象与春香形象的相似之处甚多,即可以推断出《春香传》为熊女故事母题复制所得的作品。春香对爱的淋漓尽致的表达,坚守忠贞承受鞭挞之苦,忍受狱中的折磨的坚韧精神,都可以说是熊女形象的完美再现。
《春香传》的主人公春香被誉为千古烈女,而她并非一开始就以烈女的形象出现,春香生活在以儒教作为基本国策的朝鲜王朝,她的行为要符合儒教“三纲五常”道德规范的要求。初登场的春香是一位具有闺秀品德的含羞处女,然而当她在广寒楼遇到李梦龙并与李梦龙一见钟情摩擦出爱情的火花时,自由奔放的天性就突破十几年的教养之美而表露无遗。阳春三月,春香与李梦龙在广寒楼上初次相会,一个花容月貌,一个风流倜傥,彼此心中都不觉生出爱意,当天晚上,李梦龙便找到春香家中,发誓终有一日要娶春香为妻,春香也大胆接受了李梦龙的爱,并与其私定终身。可她其时的言行可以说完全不似当时的窈窕淑女,本是婚前的淑女,与逾墙而入的小伙子有了好感,未得到双方父母的同意,就海誓山盟爱得难分难离,这显然与当时“三纲五常”的道德标准是完全不符的,并与烈女的标准是有一定的距离的,只是其实现生命中自由欲望的一种流露。
春香不仅秉承了熊女的热情、大胆的一面,受难精神也使她秉承了熊女坚韧的一面。母熊能够在洞穴里修炼一百天,只吃艾草和大蒜,不能去见阳光。母熊为了变成人,进入更高级的阶段,要抑制自己一切的欲望,战胜自己。
春香与梦龙相恋不久,李梦龙不得不离开春香随升迁的父亲一起进京。独自留下的春香由于拒绝新任南原副使卞学道纳其为妾的强求,誓死为李梦龙坚守忠贞而饱受酷刑,被投入狱中。以暗行御史的身份重返南原的李梦龙假扮成乞丐前到狱中去试探春香是否变心,绝望的春香仍旧以死来捍卫他们之间曾立下的“金石之约”。并因其誓死守节而获得了“贞节夫人”的名号。春香的整个受难过程完全又是一个熊女受难故事的翻版。在狱中饱受酷刑的春香就如同在洞穴中只吃艾蒿和蒜并百天不得见日光的熊女一样,不仅承受了暴力的折磨,而且还经受住了卞学道许诺给其的荣华富贵的诱惑以及李梦龙对其真心与否的考验。最终春香凭借熊女一样的忍受力摆脱了苦难,重新获得了一切的荣耀,并且从贱民一跃而升为两班贵族,被封为“贞烈夫人”。
春香这样幸福的结局,完全是以《檀君神话》中的熊女通过提高身份而享尽荣华富贵为基础,熊女与天地之子结婚后生下檀君,登上了古朝鲜始祖母的至高无上的宝座。
世界上各个民族由于地域、生存环境及发展方式等的差别,所以以其为基础而形成的文化深层的内在含义或外在的表现方式自然也存在着许多不同之处。这种文化上的差异在人类的童年时期就有所表现,并且在后来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也得到传承和不断的强化,从而形成了民族性。神话是人类童年生活的写照,于是通过神话我们便可以更好的探寻民族性格的本原。而对民族性格影响最大的就是那些在文学作品中被反复复制的神话母题。它以一种文化遗传基因的形态而存在,决定了一个民族的精神本质及文化喜好。“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在这里得到了很好的诠释。我们可以说神话母题中的母题架构了一个民族的民族性格的大致发展方向。在许多文学作品中我们不难发现神话原型在其中的体现,而且越是大众所喜闻乐见并得到广泛阅读的作品,其与种族的基本神话越接近,越能引起种族后代的共鸣,并得以广泛流传。可以说神话原型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在精神上的宝贵财富。
《春香传》作为以《檀君神话》中的“熊女”母题为基础而衍生出来的优秀文学作品。坚韧,对于爱情敢于大胆追求的人物形象春香则是对熊女的受难,向桓雄表达爱意,最终得子这一过程的完美体现。正是由于春香是以“熊女”为基础而创造出来的人物形象,我们可以看到具有像熊女一样坚韧,有勇气,忠于爱情的春香是韩民族理想中的女性人物形象。从熊女到春香,从神话原型到小说人物,虽然两部作品之间存在着一条绵长的时间长河,但她们所拥有的坚韧的精神以及敢于对爱情大胆表白的方式丝毫未变,这不能不让我们惊叹:“在古往和现代之间,人类本质所发生的变化是如此之小甚至是细微难辨。”
参考文献:
[1]尹用植. 对《春香传》神话原型批评的参考[A].国文学资料论文集(5)[C].汉城:大提阁,1990.
[2]赵杨. 熊女神话母题在韩国文学作品中的复制[A].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1,1(1).
[3]《春香传》的结尾.延边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
[4]李春花著,雷子金译.《春香传》:朝鲜民族深层文化意识的再现[A].延边大学学报.1991,8(3).
[5]徐英淑,陈艳玲.论《春香传》中的理想人格[J].东疆学刊.200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