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于占座,网络的评论各式各样,其要义就像这两则新闻的反差一样,无外乎两极,一则肯定学生好学上进,“其情可嘉,大有希望”云云,一则强调要倡导文明,不能占而不用等等。类似观点好似公允,不偏不倚,但细思起来,又好像苍白无力:站在“上进”的道德制高点上,我们就能肆无
忌惮地占座么?
这是一则旧闻。 2014年总理在与浙江大学同学座谈时分享了他当年上学排队占座的经历:“我们当时在北大,77级高考进入学校,那时候整个图书馆几百把椅子,我们3000人。早上六点多就要到图书馆,大家求知的愿望非常强烈,都是拥挤在图书馆的大门口。门只要一开,蜂拥而入。”
这是一则新闻。 2016年底,成都电子科技大学一位同学用把小刀钉着纸,插在桌面上并留下话:“占座!勿动!!”其独一无二的霸氣引来大量围观,也把占座这个大学话题变成刷屏吐槽的网红话题。
像总理那样排队占座,谦谦君子,确实让大家心服口服。网上也流传过浙江大学的同学们大早上排着长长的队伍等候图书馆开门“抢座”的图片。先到先得,井然有序,这本身就是一种优雅和文明。
但当我们面对放着一本书,贴着一张纸,留着一杯水,甚至锁着一个铁链,“牢牢占领阵地”的占座场景时,不禁会问——为一个学习场所去折腾如此多花样,这到底是爱学习的表现还是一种浮躁之心的间接体现?
其实,答案很清楚:只要有心学习,又何须占座来明志?
在上课时,我们常常会侧目这样的状况——有同学早起去了反而没有座位,一些同学起得较晚,依然大摇大摆走进教室坐在视线较好的前排。有时俩同学在路上碰见了,连招呼都来不及打,心里点着火,一路小跑到教室心照不宣地抢下一个好位置,然后才开始寒暄几句。这些日常生活的零碎让我感到痛心——什么时候占座把我们变得扭曲不自如?
不论是找人代占座的“懒惰”心理,还是把书放图书馆一天的“任性”心理,亦或是与同学各自面对面“抢座”的“霸道”心理,我想究其根源,还是因为人的“自私”。出于此心理,我们竟然不考虑当所有人都想坐前排时,后排谁来坐的问题。我们也忘了去维护先到先得的公平性,贪心地又想多一些睡眠又想拥有心仪的座位。将上两种占座方式合并,我们很难将知识学得扎实灵活,而太可能在半路上心绪就被其他任何事情“搅乱”。我们过于注重学习场所,过于在意如何维护自己的学习权益,想尽办法争取最好的学习环境,但可能后来就忘了当初我们的目的,只是想简简单单地看几页书而已。
想起从前我也不愿加入这“占座大军”,后来,当我也屡次经历这种不公平的被“抢夺”后,虽然心情复杂,却也慢慢开始成为他们的一员——本能地,我不愿自己总是待在不公平的那个区间。于是我同她们一样,有时会拜托同学帮我占一个前排座位,或者帮自己在图书馆空桌上放一本书。
很快有了问题。
由于不是每次都能很顺利占到座位,有时我们也必须坐在后排。以前,当我不在意自己的学习位置时,不论我在哪里,听课效果都是一样的好。假如坐在后排,我也许会更聚精会神地注意老师的知识点。可当我习惯于通过占座获得前排的福利,而有一天突然必须坐回后排时,我的注意力却全在座位上了。我失去了静下一颗心去好好读书的能力。由此,我也变成了一个“过于注重学习外部环境而忽略了本身”的人了。我想,人们的专注力也是这样一点点丢失的。占座只是一个小的反射面,我们必须得承认,当一颗心没法沉下来时,就算是老师坐在旁边,也会无动于衷。
现在,对于愈演愈烈的占座问题,很多理工院校技术控开始开发各种神器来“应对”。有无死角的视频监控系统,了解每间教室的空位子情况;有专门的APP,随时指引学生到哪能占到座;还有学生则是创造了“二维码占座”的金点子,先到先扫,先扫先得,满满的技术范儿。回味起来,这些创造,来源于实践,确实在指引学生共同服从于某些公平的规则,“技术改造”的背后,这种积善成德的力量更值得我们观察。
忌惮地占座么?
这是一则旧闻。 2014年总理在与浙江大学同学座谈时分享了他当年上学排队占座的经历:“我们当时在北大,77级高考进入学校,那时候整个图书馆几百把椅子,我们3000人。早上六点多就要到图书馆,大家求知的愿望非常强烈,都是拥挤在图书馆的大门口。门只要一开,蜂拥而入。”
这是一则新闻。 2016年底,成都电子科技大学一位同学用把小刀钉着纸,插在桌面上并留下话:“占座!勿动!!”其独一无二的霸氣引来大量围观,也把占座这个大学话题变成刷屏吐槽的网红话题。
像总理那样排队占座,谦谦君子,确实让大家心服口服。网上也流传过浙江大学的同学们大早上排着长长的队伍等候图书馆开门“抢座”的图片。先到先得,井然有序,这本身就是一种优雅和文明。
但当我们面对放着一本书,贴着一张纸,留着一杯水,甚至锁着一个铁链,“牢牢占领阵地”的占座场景时,不禁会问——为一个学习场所去折腾如此多花样,这到底是爱学习的表现还是一种浮躁之心的间接体现?
其实,答案很清楚:只要有心学习,又何须占座来明志?
在上课时,我们常常会侧目这样的状况——有同学早起去了反而没有座位,一些同学起得较晚,依然大摇大摆走进教室坐在视线较好的前排。有时俩同学在路上碰见了,连招呼都来不及打,心里点着火,一路小跑到教室心照不宣地抢下一个好位置,然后才开始寒暄几句。这些日常生活的零碎让我感到痛心——什么时候占座把我们变得扭曲不自如?
不论是找人代占座的“懒惰”心理,还是把书放图书馆一天的“任性”心理,亦或是与同学各自面对面“抢座”的“霸道”心理,我想究其根源,还是因为人的“自私”。出于此心理,我们竟然不考虑当所有人都想坐前排时,后排谁来坐的问题。我们也忘了去维护先到先得的公平性,贪心地又想多一些睡眠又想拥有心仪的座位。将上两种占座方式合并,我们很难将知识学得扎实灵活,而太可能在半路上心绪就被其他任何事情“搅乱”。我们过于注重学习场所,过于在意如何维护自己的学习权益,想尽办法争取最好的学习环境,但可能后来就忘了当初我们的目的,只是想简简单单地看几页书而已。
想起从前我也不愿加入这“占座大军”,后来,当我也屡次经历这种不公平的被“抢夺”后,虽然心情复杂,却也慢慢开始成为他们的一员——本能地,我不愿自己总是待在不公平的那个区间。于是我同她们一样,有时会拜托同学帮我占一个前排座位,或者帮自己在图书馆空桌上放一本书。
很快有了问题。
由于不是每次都能很顺利占到座位,有时我们也必须坐在后排。以前,当我不在意自己的学习位置时,不论我在哪里,听课效果都是一样的好。假如坐在后排,我也许会更聚精会神地注意老师的知识点。可当我习惯于通过占座获得前排的福利,而有一天突然必须坐回后排时,我的注意力却全在座位上了。我失去了静下一颗心去好好读书的能力。由此,我也变成了一个“过于注重学习外部环境而忽略了本身”的人了。我想,人们的专注力也是这样一点点丢失的。占座只是一个小的反射面,我们必须得承认,当一颗心没法沉下来时,就算是老师坐在旁边,也会无动于衷。
现在,对于愈演愈烈的占座问题,很多理工院校技术控开始开发各种神器来“应对”。有无死角的视频监控系统,了解每间教室的空位子情况;有专门的APP,随时指引学生到哪能占到座;还有学生则是创造了“二维码占座”的金点子,先到先扫,先扫先得,满满的技术范儿。回味起来,这些创造,来源于实践,确实在指引学生共同服从于某些公平的规则,“技术改造”的背后,这种积善成德的力量更值得我们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