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探究实验情景提高化学课堂效益

来源 :中华少年·教学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yx198411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探究式学习”越来越受到关注和认同。而化学科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非常具有探究性学习资源,促进学生主动构建知识。因此化学教师可依托实验为载体,积极创设探究实验情景,加强师生互动,促进学生主动构建知识,提高课堂效益。
  关键词:创设 探究 实验 效益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通过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才能真正意义地构建知识。因此知识不是发现和授受的,而是个体主动探究、参与创造的结果。化学学科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具有极强的直观性和探究性,令人饶有兴趣、思考问题、求证答案、探索新知。因此教师以化学实验为载体,创设探究活动情景,加强学生的主体性,鼓励其积极进行化学实验探究活动,从而促进学生科学素养形成,促进学生主动构建知识,以实现真正有效的学习,从而提高化学课堂效益。
  依据中学教学大纲要求,结合化学实验特点,可以针对实验原理、实验方案、实验现象、实验改进等环节,分别设计探究情景,对有价值的问题予以探究活动,从而实现教学过程中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等三维目标的达成。
  1、创设实验原理的探究情景
  面对一个实验情景,透过现象看本质,可能有多种解释的原理,孰对孰错,这就给学生一个思考题,即探究该实验的真正原理,通过实验活动求证答案。这种探究实验大多可建立在学生易混淆、易出错的“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点,从而有效地构建化学基础知识。
  例如,在讲解“Fe3+、Br2的氧化性强弱比较”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创设以下实验情景:在足量的稀氯化亚铁溶液中,加入1─2滴溴水,振荡后溶液呈黄色。Fe3+、Br2谁的氧化性更强?
  (1)教师鼓励,学生大胆地猜想:
  ①甲同学认为氧化性:Fe3+>Br2,故上述现象不是发生化学反应所致,则溶液中呈黄色的物质是Br2;
  ②乙同学认为氧化性:Br2>Fe3+,故上述现象是发生化学反应所致,则溶液中呈黄色的物质是Fe3+。
  (2)教师给予时空,由学生设计实验并验证:
  甲同学为验证自己的观点,选用了四氯化碳进行实验,将四氯化碳注入上述反应后的溶液,发现四氯化碳层并未变为橙色,故否定了自己的观点;
  乙同学为验证自己的观点,选用了硫氰化钾溶液进行实验,将硫氰化钾溶液注入上述反应后的溶液,发现溶液呈血红色,故肯定了自己的观点。
  (3)师生共同得出结论:
  氧化性强弱关系:Br2>Fe3+。
  2、创设实验方案的探究情景
  为完成某一实验目的,我们常可设计出多种实验方案去实现。教师在教学中,尽量激发学生开发潜能,设计出尽可能多的实验方案,再根据已呈现的方案,引导学生分析其可行性,从而构建化学基本操作和与实验情景相关的知识点,训练学生的开放性思维。
  例如,在高三复习“醋酸是弱电解质”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创设以下实验情景:如何用实验证明醋酸是弱电解质。教师激励学生,提出为验证“醋酸是弱电解质”这一结论,可设计出十种以上的实验方案:
  (1)教师从弱电解质的电离特点,引导学生师生共同探究出以下四种方案:
  ①称取一定量的无水醋酸配制0.1
  mol/L的醋酸溶液,测定该溶液的pH。现象:测出的pH>1;
  ②配制浓度相同的盐酸和醋酸,取相同体积分别加入烧杯并并联,接通电源,观察灯泡亮度。现象:插在盐酸中的灯泡亮度大;
  ③配制相同浓度的盐酸和醋酸,分别测两溶液的pH。现象:盐酸溶液的pH小,醋酸溶液的pH大;
  ④配制相同pH的盐酸和醋酸溶液,分别取相同体积,用酚酞试液作指示剂,以氢氧化钠溶液为标准溶液进行滴定。现象:两溶液消耗NaOH标准溶液的体积:醋酸>盐酸。
  (2)教师通过影响弱电解质电离的外界因素分析,引导学生师生共同探究出以下四种方案:
  ①配制pH相同的盐酸和醋酸溶液,取1mL上述盐酸和醋酸分别用蒸馏水稀释相同倍数(如100倍),再测定稀释后两溶液的pH。现象:盐酸pH变化大,醋酸pH变化小;
  ②用已知浓度的盐酸和醋酸溶液分别配制pH=1的两种溶液,取相同体积加入足量的锌,用排水法收集生成的氢气。现象:两溶液中生成的氢气体积:醋酸>盐酸;
  ③配制浓度相同的盐酸和醋酸溶液,加入纯度、质量都相同的同种锌粉。现象:两溶液与锌反应产生氢气的速率:盐酸>醋酸;
  ④把一定浓度的醋酸溶液两等份分,其中一份加入醋酸钠固体,然后分别加入形状相同质量相同的锌,观察产生氢气的快慢是否相同。现象:产生氢气的快慢不相同,没加入醋酸钠的一份快。
  (3)教师通过“有弱才水解”的水解规律,引导学生师生共同探究出以下三种方案:
  ①配制某浓度的醋酸溶液,向其中滴入几滴甲基橙试液,然后再加入少量醋酸钠晶体,振荡。现象:溶液由红色逐渐变为橙色;
  ②配制某浓度的醋酸钠溶液,向其中加入几滴酚酞试液。现象: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红色;
  ③用玻璃棒蘸取一定浓度的醋酸钠溶液滴在pH试纸上,测其pH。现象:pH>7。
  3、创设实验现象的探究情景
  面对一个新物质的学习,教师可以设计学生参与动手实验,从方法方面感知新物质。教师的引导与学生的探究活动,常使学生感到无比乐趣,使学生乐于思考问题,探求新知。通过这样的探究活动,有益于构建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新知识,培养学生乐于探究、探求真理的科学精神。
  例如,在讲解“钠的性质”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创设以下实验情景:在每位同学课桌上提供金属钠、水、酚酞、小刀、滤纸、烧杯、镊子等物品,指导学生亲自动手实验。
  (1)取金属钠,怎么取?怎么把其表面的煤油吸干?
  (2)切金属钠,怎么切?
  (3)将金属钠丢入烧杯内放有含酚酞的水中,观察有哪些现象?
  教师引导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完完整整地描述出相应的实验现象,并通过探究对每一实验现象的原因予以解释:
  ①金属钠保存在煤油中(探究得出:钠的密度比煤油大,且不与煤油反应。)
  ②金属钠可用小刀切割(探究得出:钠质软,新切出的钠表面具有银白色金属光泽。)
  ③金属钠浮在水面上(探究得出:钠的密度比水小。)
  ④金属钠熔化(探究得出:钠的熔点较低。)
  ⑤金属钠四处游动,发出嘶嘶声音(探究得出:反应产生了一种气体。)
  ⑥溶液变红(探究得出:反应产生了碱性溶液。)
  最后,师生共同构建出金属钠的物理、化学性质。
  4、创设实验改进的探究情景
  面对一个实验设计,教师可根据其实验的各步骤、环节,提供相关的信息,引导学生从是否环保、实验操作是否简单可行可控、实验原料是否易得廉价、实验原理是否可行等多角度予以评价,并要求学生探究或设计出新的方案。通过这种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实验基本操作能力、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发散思维能力,以及实验自主开发和设计能力,从而真正形成对实验问题的探究能力,进而有效地去解决值得探索的化学问题。
  例如,在复习实验“氯气与金属铁反应制备无水三氯化铁”时,教师可提供以下信息:无水三氯化铁易潮解,100℃左右时升华。同时向学生展示下图实验装置:左边的反应装置相同,而右边的产品收集装置则不同,分别如(Ⅰ)和(Ⅱ)所示。
  然后师生之间展开探究活动,分析两收集装置的不足之处,并设计出最优的收集装置。教师的引导应着力于提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对无水三氯化铁易潮解,100℃左右时升华这一信息的理解运用,同时也提示学生从两图的对比中敏捷地捕捉到其差异,而差异之处正是应该重点思考的(前者无防堵塞装置,无尾气处理装置;后者缺少防止潮湿空气进入的装置)。结合评价技巧,整合两图的优质资源,即可探究得出最优的收集装置。(整合Ⅱ图中的防堵塞装置、尾气处理装置和Ⅰ图中的防止潮湿空气进入的装置,即为最优的收集装置)。
  总之,为提高化学课堂效益,教师应加强学生的主体性,增强课堂中师生的互动,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为此,教师积极创设探究实验情景,努力构建以学生主动参与、师生双向互动的探究型学习活动,让学生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经历到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学会科学地看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构建新知识,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才能真正地促使学生开展有效的学习,切实有效地提高化学课堂效益。
其他文献
内容摘要:在教学中,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高低,学生是否成为课堂教学中的学习主体,直接决定这学生的学习成绩,本文主要从中学政治教学中学生学习主体性构建方面谈了自己个人的看法,并从个人在政治教学中所得经验作简单阐述。  关键词:中学政治教学 学生学习 主体性地位 构建    在教学中,常见这样的现象,一位教师给两个基础相同的班级授课,采用同样的授课方式,而当班主任的班的成绩,远远高于另一个班。一个学生喜
期刊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等教育指导思想的推行,学校体育的目的和任务有了更广泛的意义。就当前体育教学效果差主要是教学方式单一、观念落后、学生无兴趣不愿意学、体育无用等问题,提出了教学应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和知识水平、兴趣爱好等,充分运用物理学、生理保健学、美学、音乐等综合知识,来提高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感到学有所用,主动要求学习,从而提高体育课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提
期刊
问题教学法源远流长,古希腊就有了问题教学法。20世纪初,杜威曾提倡过问题教学。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世界性课程改革运动的开展和思维心理学研究的深入,问题教学法受到广泛关注,成为当代教学法中的一朵奇葩。那么,问题教学法核心是什么?中学历史课堂教学能否引入这种方法?怎样在中学历史课中开展问题教学?本文试图对此作一粗浅的探讨。  一、问题教学法引入的必要性  首先,问题教学法的引入是培养新型人才的客观要求
期刊
初三的英语课堂不如初一、初二的英语课堂精彩,这是我们初中英语教学的一个不争的事实,但又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尴尬。特别是在我们农村,随着年龄、年级的增长,学生上课举手发言的次数明显的呈下降趋势,部分学生由于对英语不感兴趣,无心参与课堂学习,面对这个不争的事实我曾多次的反思,究其原因可能有如下几方面:  1、教学条件简陋,教学设施落后。教学设备是教学质量的后勤保障。目前许多中学的英语教学设备仅限于大、小黑
期刊
体育教学对学生进行全面素质教育和精神文明的培养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教学不能停留在知识的层面上,要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给学生一定的自由度,让其自己去探索、去发展,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在体育教学实践中,我针对学生年龄、性别、教材、场地等特点,尝试采用不同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方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学生体育学习方法 
期刊
传统的政治教学中,被动的学习方式窒息学生的思维和智力,摧残学生的兴趣和个性,导致学生的主动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的丧失。新课程倡导从知识本位,学科本位转向以学生发展为本,对知识、能力、态度进行有机整合,倡导新的学习方式,以自主、合作和探究为主;要求教师更多地成为学习情景的创设者、引导者、促进者、合作者。教师应遵循学生的发展需要和状况来设计课堂教学,而不是请学生按照事先设计好的教学过程参与学习。教师
期刊
新课程认为“改变原有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学习方式,成为这场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学生的主体作用是指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以及相关的教育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它要求教师必须树立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的教学观念,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并充当教学活动的主角,让学生通过积极的智能活动获得知识,培养情感,发展智能
期刊
【内容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农村教师的课堂教学滞后与发达地区,我们要剖析其中形成的原因,找到解决的途径,真正让农村和城镇学生一样,享受到同样的师资。农村语文教学上的落后有其多方面的原因,教师的原因、学生的原因也有环境影响,师生在共同探讨、平等对话的心理基础上完成教学。这种学习心理的改变,定会为农村中学语文探究式教学展现广阔的碧海蓝天  【关键词】:农村 语文课堂 教师学生 心理    农村中学由
期刊
【摘要】新课程改革对中学英语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从适应新新课程改革的角度,从积极转换师生角色、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活跃课堂教学氛围、培养学生英语学习的综合能力四个方面探讨了中学英语教学的课堂组织。  【关键词】中学英语教学;课堂组织;综合能力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其教材新、容量大、课时紧、要求高,需要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特点也日益突出,课堂教学作为新课改中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主
期刊
课堂是学生出错的地方,尽管教师在课前的设计中,对学生可能出现的一些情况作了设想,但我们面对的毕竟是一个活生生的学生,他们有自己的知识基础、思考方式、思维角度、看待问题的方式,有些情况并非我们可以主观臆测的,无法事先“约定”的,每一节课都不可重复的激情与智慧综合生成的过程。“生成错误”是教师必然遇到且须直面的学情信息。当课堂中出现这样那样始料未及的尴尬时,就需要教师直面尴尬,冷静思考,仔细分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