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国家整体经济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农村人离开农村加入到农民工的行列,自然就产生了大量的农村留守学生。这些留守学生大多数和祖辈家长生活在一起,平时与父母相聚的时间非常少,同时也缺少父母亲情的直接关爱,相比一般学生,他们不能过上正常的家庭生活,在他们身上或多或少存在着心理问题。笔者一直关注留守学生群体中的初中生群体,认为应该加强对农村留守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指导,促进他们心理健康发展。
一、社会应该为留守初中生建立教育与监护体系
留守学生问题是一个普遍的社会问题,各地政府应该首先担当起这个责任,采取各种积极有效的措施,为留守初中生建立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与监护体系,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
各村委会(社区居委会)要对辖区内留守学生进行排查,掌握留守初中生的数量、家庭住址、年龄等基本信息,对这些留守初中生进行必要的再监护。要常态化督促他们的父母和现在的监护人以及所就读的学校,主动了解他们的思想、生活和学习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二、学校应该为留守初中生建立专项档案
学校应该对留守的初中生进行登记、备案,根据不同情况区别对待,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个性化的管理和教育。农村学校要加强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对留守初中生的生活、学习与安全进行全方位监管,适时弥补这些留守学生家庭教育的缺失。对他们还要强化安全教育与法制教育,教会他们自尊、自强与自立。
学校要开设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让他们学会勇敢地面对暂时的困难与挫折,全面认识自己性格中的优点与缺点,增强心理防御的能力,提高自信心。有条件的学校可以招聘专业心理咨询老师,对确实存在心理问题需要心理疏导的留守学生进行必要的心理指导。各学科教师要采取各种方式与学生沟通交流,做到及时、高效地解决留守初中生存在的问题与困难。
三、家庭应该为留守初中生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在外的父母应该与孩子保持常态化的联系,现在的通讯手段很发达,应该利用各种条件最少每周或每半个月与孩子交流一回。假如经济条件允许,可以增加与孩子在一起的时间,为彼此的沟通交流创造更好的机会。父母可以在每学期的期中考试期间返家一回或者寒暑假时将孩子接到自己身边。除关心子女的身体健康和生活、学习情况之外,更要注意和他们的情感沟通与心灵交流。父母可以跟孩子讲讲自己在外打工的辛苦,让孩子懂得理解并尊重父母,学会感恩。对子女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困惑或者可能遇到的一些困惑要及时加以解答。此外,父母和子女的监护人也要保持常态化的联系,最少每周联系一次,督促子女的监护人对孩子加强监管。当然与学校的联系也是必不可少的,父母要经常和孩子的班主任联系沟通,全面了解子女成长的状况。
四、留守初中生要加强自我教育
“在学生的心灵深处无不存在着使自己成为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愿望”,表现为强烈地希望自我感知、自我体验、自我评价、自我分析、自我监督等。正是这些内驱力,才使学生个性的调节和发展成为可能。在社会、学校、父母和监护人的关心、帮助和指导下,留守初中生应学会选用合理的娱乐和学习手段(体育运动、网络资源、社会公益活动等),有效利用现有的社会支持系统(“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和监护体系),采用积极有效的应对方式,自信而妥当地处理生活中遇到的负性生活事件或者困难。
五、社区护理工作者要做好相关的协助工作
社区护理工作者可以借助社会和政府对留守儿童的关注以及相关法律法规,在社会、学校、家庭和留守初中生不同层面上采取相应措施来促进留守初中生的健康成长。
(1)可以和政府有关部门(如妇联、教育部门)以及学校合作对当地留守初中生的留守状况以及心理生理上存在的问题进行初步的调查和了解。
(2)对初步调查中发现存在严重心理问题的初中生及时给予心理辅导,并与学校的心理咨询室和家长联系,共同合作采取措施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
(3)目前配备心理咨询师的农村学校还很少,社区护理工作者可以定期去学校为初中生讲授有关心理保健的知识,如怎样保持良好的心境、怎样积极地应对负性生活事件、怎样正确地看待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怎样处理不良的情绪等,也可以对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个别的心理辅导。
总之,上述的“多元互动”可以弥补留守初中生亲子关系缺失带来的不足,通过多方面的教育指导以及情感沟通,能减轻其心理压力,使其正确了解自我、发现自我价值,发挥个性特长和潜在能力,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
(作者单位:江苏省淮安市盐河初级中学)
一、社会应该为留守初中生建立教育与监护体系
留守学生问题是一个普遍的社会问题,各地政府应该首先担当起这个责任,采取各种积极有效的措施,为留守初中生建立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与监护体系,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
各村委会(社区居委会)要对辖区内留守学生进行排查,掌握留守初中生的数量、家庭住址、年龄等基本信息,对这些留守初中生进行必要的再监护。要常态化督促他们的父母和现在的监护人以及所就读的学校,主动了解他们的思想、生活和学习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二、学校应该为留守初中生建立专项档案
学校应该对留守的初中生进行登记、备案,根据不同情况区别对待,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个性化的管理和教育。农村学校要加强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对留守初中生的生活、学习与安全进行全方位监管,适时弥补这些留守学生家庭教育的缺失。对他们还要强化安全教育与法制教育,教会他们自尊、自强与自立。
学校要开设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让他们学会勇敢地面对暂时的困难与挫折,全面认识自己性格中的优点与缺点,增强心理防御的能力,提高自信心。有条件的学校可以招聘专业心理咨询老师,对确实存在心理问题需要心理疏导的留守学生进行必要的心理指导。各学科教师要采取各种方式与学生沟通交流,做到及时、高效地解决留守初中生存在的问题与困难。
三、家庭应该为留守初中生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在外的父母应该与孩子保持常态化的联系,现在的通讯手段很发达,应该利用各种条件最少每周或每半个月与孩子交流一回。假如经济条件允许,可以增加与孩子在一起的时间,为彼此的沟通交流创造更好的机会。父母可以在每学期的期中考试期间返家一回或者寒暑假时将孩子接到自己身边。除关心子女的身体健康和生活、学习情况之外,更要注意和他们的情感沟通与心灵交流。父母可以跟孩子讲讲自己在外打工的辛苦,让孩子懂得理解并尊重父母,学会感恩。对子女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困惑或者可能遇到的一些困惑要及时加以解答。此外,父母和子女的监护人也要保持常态化的联系,最少每周联系一次,督促子女的监护人对孩子加强监管。当然与学校的联系也是必不可少的,父母要经常和孩子的班主任联系沟通,全面了解子女成长的状况。
四、留守初中生要加强自我教育
“在学生的心灵深处无不存在着使自己成为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愿望”,表现为强烈地希望自我感知、自我体验、自我评价、自我分析、自我监督等。正是这些内驱力,才使学生个性的调节和发展成为可能。在社会、学校、父母和监护人的关心、帮助和指导下,留守初中生应学会选用合理的娱乐和学习手段(体育运动、网络资源、社会公益活动等),有效利用现有的社会支持系统(“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和监护体系),采用积极有效的应对方式,自信而妥当地处理生活中遇到的负性生活事件或者困难。
五、社区护理工作者要做好相关的协助工作
社区护理工作者可以借助社会和政府对留守儿童的关注以及相关法律法规,在社会、学校、家庭和留守初中生不同层面上采取相应措施来促进留守初中生的健康成长。
(1)可以和政府有关部门(如妇联、教育部门)以及学校合作对当地留守初中生的留守状况以及心理生理上存在的问题进行初步的调查和了解。
(2)对初步调查中发现存在严重心理问题的初中生及时给予心理辅导,并与学校的心理咨询室和家长联系,共同合作采取措施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
(3)目前配备心理咨询师的农村学校还很少,社区护理工作者可以定期去学校为初中生讲授有关心理保健的知识,如怎样保持良好的心境、怎样积极地应对负性生活事件、怎样正确地看待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怎样处理不良的情绪等,也可以对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个别的心理辅导。
总之,上述的“多元互动”可以弥补留守初中生亲子关系缺失带来的不足,通过多方面的教育指导以及情感沟通,能减轻其心理压力,使其正确了解自我、发现自我价值,发挥个性特长和潜在能力,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
(作者单位:江苏省淮安市盐河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