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部编本小学语文增加了古诗文的篇目。如何在语文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上好古诗教学课,是小学语文教师面临的新课题。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在不同的年级采取了同样的教学方法,设计了相同的教案。古诗教学没有梯度。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认真研读2011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小学各个学段古诗教学的目标。在小学三个学段设置不同的学习古诗文的目标和要求。
【关键词】小学古诗教学;问题;对策
正文
教育部统编语文教科书一至九年级全部投入使用,高中语文新版教科书也于今年开始使用。新版教科书的使用标志着语文新课程改革进入了一个阶段。新课程带来了新的教学理念新的教学方法和新的学习方法。
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已经习惯于老教材老的教学方法。如何使用新教材,有些老师还不太清楚。尤其是古诗词教学,不同的老师有不同的教学方法。有的老师教低年级的古诗词时,对诗词鉴赏太深,学生理解不了。也有老师在教高年级的古诗词时,教学目标设计的又太浅了。我们对我校古诗教学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发现语文老师在教学时没有梯度,也就是低年级的古诗教学与高年级的古诗教学几乎是一样的。
其根本原因就是小学语文教师没有深入研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语文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目标不清楚,在教学时没有梯度意识。
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认真学习《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各个学段古诗教学的目标。在第一学段,新课标提出“诵读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引自《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我们要认真分析这几句话。诵读,什么是诵读。诵的解释是读出声音来,背诵。我们可以理解为诵读是学生要大声地有感情地朗读,而且要能够背诵。我们可以看古代的私塾教育,学生在学堂里大声诵读。鲁迅先生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对诵读有过绘声绘色的描写。鲁迅先生用“人声鼎沸”来形容先生的读书声。而且鲁迅先生还描写了寿镜吾先生的诵读,老先生的诵读如痴如醉,大声,微笑,仰头,摇头,向后拗过去。虽然可笑,但这是真正的诵读。阅读古诗时要展开想象,古人说“诗中有画”。学生要从诗中读出画来,就必须要想象。通过想象,把诗歌中的句子变成一幅幅美丽的有趣的图画。低年级的学生只要用心诵读,展开想象,自然而然的就会对诗歌具有情感体验,学生会觉得诗歌很美,画面美。诗歌有趣,写的就是自己的生活。注意新课标用的限制词是“初步”。学生通过反复诵读,也会感受到诗歌语言的优美。这里只是要求学生感受,并没有说要对诗歌的语言进行赏析。温儒敏先生说学生也许说不明白古诗的语言之美美在哪里,只要学生沉淀下来就行。对于诗歌所写的内容,低年级学生大致明白即可。只是大致,不需要字斟句酌。总之要学生反复诵读,可以不求甚解。当然,识字、写字是低年级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因此古诗教学中识字、写字教学还是必不可少的。在第二学段,语文新课标提出“诵读优秀诗文”,这与第一学段的“浅近的古诗”意思不一样。第一学段诵读的是“浅近的古诗”,侧重于让学生诵读浅显易懂的古诗。而第二学段的“优秀诗文”则侧重“诗文”的质量,一定是“优秀的诗文”。这里要注意“诗文”的意思,大概是“诗和文言文”。除此之外,第二学段还提出了“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这与第一学段的“初步的情感体验”相比,程度上有所加重。学生在诵读时要用心体会古诗的情感。注意这里仍然只是让学生去体验,没有提出让学生说出具体什么情感。类似于古人所说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这里只是让学生“意会”,不让学生“”言传”。第二学段语文新课标还提出“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展开想象”与第一学段的要求相同。“领悟诗文大意”与第一学段相比,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小学中年级学生要慢慢地学习“会意”,这个“意”只是大意。诗歌的大致意思。到了中年级,学生的诵读就不仅仅是有感情地朗读了,还要有温儒敏先生所说的“自我陶醉式的诵读,独处式的诵读。还可以有唱读。”大概鲁迅笔下的寿镜吾先生就是自我陶醉式的诵读。在第三学段,语文新课标提出了“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与情感”。(引自《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第13页)这与第二学段相比,有高了一个层次。这里明确提出了学生要体味诗文的内容与情感。这里除了“内容”还增加了“情感”。在前两个学段,只是让学生体验情感,没有过多地要求。在第三学段明确提出了要求。注意这里用了一个詞是“体味”。体味,《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仔细体会”。如何达到这个目的,语文新课标上也给出了方法,就是“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来进行体味。我们一定要牢记不同学段的不同要求,在古诗教学时要先考虑的是学段要求。依照学段要求来设计我们的每一课的教学目标学。在小学三个学段设置不同的学习古诗文的目标和要求。
我们要对照新课标,通读了全套教科书,对新教材有全面的理解。例如古诗的编排,我们可以对每册教科书里的古诗进行纵向比较。教科书依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来设计本课文。例如小学二年级下册第一课《诗二首》,选了《村居》、《咏柳》两首诗。这两首诗歌都是名篇,都是有关春天的诗歌,内容浅显易懂,课后练习题有三个。第一个练习题是“朗读课文。想象画面,说说诗句中春天的美景。背诵课文。”朗读课文,是学习古诗必不可少的活动。想象画面,学生要根据课文的插图展开想象,说说诗句中春天的美景。这里不是翻译诗句,只是让学生想象画面,说说诗句中的美景。第二个练习题是:“读一读,填一填”。让学生根据课文填空。考查了学生的背诵情况。这些所填的字词比较简单。第三个练习题是“读一读、记一记”。把与本课有关的词语展示出来,让学生读一读,记一记。这时落实低年级识字写字的教学目标。再如六年级下册第3课《古诗三首》。选了《寒食》、《迢迢牵牛星》、,《十五夜望月》。课本的左侧是课外,右侧是注释。课文里有几个字带拼音。本课只有两幅小的插图。色彩以灰黑色为主。课文下面是几个不带拼音的字。课后有3个练习题和一道选做题。第一题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朗读与背诵是学习古诗的基本要求。第二题是结合牛郎织女的故事,说说《迢迢牵牛星》表达的情感。结合现实知道的民间故事,让学生说说古诗的情感。这是六年级学生应该做到的。第三题既指出了诗句所表达的思念之情,还让学生回忆自己读过的诗句中有哪些类似的诗句与同学交流。六年级的学生已经阅读了较多的古诗,可以进行回顾。选做题是一道拓展题,让学生查资料收集有关传统节日和习俗的古诗。这就把学生阅读从课内引向了课外。纵观这几册的古诗编排设计,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与语文新课标的要求相一致。
通过对语文新课标的学习,对语文教科书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不同年级的语文教科书中的古诗编排与语文新课标的要求是一致的。语文教科书不折不扣地落实新课标关于古诗在不同学段的教学要求。我们一线教师一定要在古诗教学时树立梯度意识。
参考文献:
[1]2011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临洮县北街小学赵秀兰在《甘肃教育》发表论文《浅谈小学古诗教学方法》。
基金项目:
【此文系2020年度驻马店市基础教育教研室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课题批准号:JJYKT20063】
(作者单位:上蔡县第二小学)
【关键词】小学古诗教学;问题;对策
正文
教育部统编语文教科书一至九年级全部投入使用,高中语文新版教科书也于今年开始使用。新版教科书的使用标志着语文新课程改革进入了一个阶段。新课程带来了新的教学理念新的教学方法和新的学习方法。
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已经习惯于老教材老的教学方法。如何使用新教材,有些老师还不太清楚。尤其是古诗词教学,不同的老师有不同的教学方法。有的老师教低年级的古诗词时,对诗词鉴赏太深,学生理解不了。也有老师在教高年级的古诗词时,教学目标设计的又太浅了。我们对我校古诗教学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发现语文老师在教学时没有梯度,也就是低年级的古诗教学与高年级的古诗教学几乎是一样的。
其根本原因就是小学语文教师没有深入研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语文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目标不清楚,在教学时没有梯度意识。
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认真学习《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各个学段古诗教学的目标。在第一学段,新课标提出“诵读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引自《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我们要认真分析这几句话。诵读,什么是诵读。诵的解释是读出声音来,背诵。我们可以理解为诵读是学生要大声地有感情地朗读,而且要能够背诵。我们可以看古代的私塾教育,学生在学堂里大声诵读。鲁迅先生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对诵读有过绘声绘色的描写。鲁迅先生用“人声鼎沸”来形容先生的读书声。而且鲁迅先生还描写了寿镜吾先生的诵读,老先生的诵读如痴如醉,大声,微笑,仰头,摇头,向后拗过去。虽然可笑,但这是真正的诵读。阅读古诗时要展开想象,古人说“诗中有画”。学生要从诗中读出画来,就必须要想象。通过想象,把诗歌中的句子变成一幅幅美丽的有趣的图画。低年级的学生只要用心诵读,展开想象,自然而然的就会对诗歌具有情感体验,学生会觉得诗歌很美,画面美。诗歌有趣,写的就是自己的生活。注意新课标用的限制词是“初步”。学生通过反复诵读,也会感受到诗歌语言的优美。这里只是要求学生感受,并没有说要对诗歌的语言进行赏析。温儒敏先生说学生也许说不明白古诗的语言之美美在哪里,只要学生沉淀下来就行。对于诗歌所写的内容,低年级学生大致明白即可。只是大致,不需要字斟句酌。总之要学生反复诵读,可以不求甚解。当然,识字、写字是低年级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因此古诗教学中识字、写字教学还是必不可少的。在第二学段,语文新课标提出“诵读优秀诗文”,这与第一学段的“浅近的古诗”意思不一样。第一学段诵读的是“浅近的古诗”,侧重于让学生诵读浅显易懂的古诗。而第二学段的“优秀诗文”则侧重“诗文”的质量,一定是“优秀的诗文”。这里要注意“诗文”的意思,大概是“诗和文言文”。除此之外,第二学段还提出了“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这与第一学段的“初步的情感体验”相比,程度上有所加重。学生在诵读时要用心体会古诗的情感。注意这里仍然只是让学生去体验,没有提出让学生说出具体什么情感。类似于古人所说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这里只是让学生“意会”,不让学生“”言传”。第二学段语文新课标还提出“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展开想象”与第一学段的要求相同。“领悟诗文大意”与第一学段相比,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小学中年级学生要慢慢地学习“会意”,这个“意”只是大意。诗歌的大致意思。到了中年级,学生的诵读就不仅仅是有感情地朗读了,还要有温儒敏先生所说的“自我陶醉式的诵读,独处式的诵读。还可以有唱读。”大概鲁迅笔下的寿镜吾先生就是自我陶醉式的诵读。在第三学段,语文新课标提出了“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与情感”。(引自《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第13页)这与第二学段相比,有高了一个层次。这里明确提出了学生要体味诗文的内容与情感。这里除了“内容”还增加了“情感”。在前两个学段,只是让学生体验情感,没有过多地要求。在第三学段明确提出了要求。注意这里用了一个詞是“体味”。体味,《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仔细体会”。如何达到这个目的,语文新课标上也给出了方法,就是“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来进行体味。我们一定要牢记不同学段的不同要求,在古诗教学时要先考虑的是学段要求。依照学段要求来设计我们的每一课的教学目标学。在小学三个学段设置不同的学习古诗文的目标和要求。
我们要对照新课标,通读了全套教科书,对新教材有全面的理解。例如古诗的编排,我们可以对每册教科书里的古诗进行纵向比较。教科书依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来设计本课文。例如小学二年级下册第一课《诗二首》,选了《村居》、《咏柳》两首诗。这两首诗歌都是名篇,都是有关春天的诗歌,内容浅显易懂,课后练习题有三个。第一个练习题是“朗读课文。想象画面,说说诗句中春天的美景。背诵课文。”朗读课文,是学习古诗必不可少的活动。想象画面,学生要根据课文的插图展开想象,说说诗句中春天的美景。这里不是翻译诗句,只是让学生想象画面,说说诗句中的美景。第二个练习题是:“读一读,填一填”。让学生根据课文填空。考查了学生的背诵情况。这些所填的字词比较简单。第三个练习题是“读一读、记一记”。把与本课有关的词语展示出来,让学生读一读,记一记。这时落实低年级识字写字的教学目标。再如六年级下册第3课《古诗三首》。选了《寒食》、《迢迢牵牛星》、,《十五夜望月》。课本的左侧是课外,右侧是注释。课文里有几个字带拼音。本课只有两幅小的插图。色彩以灰黑色为主。课文下面是几个不带拼音的字。课后有3个练习题和一道选做题。第一题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朗读与背诵是学习古诗的基本要求。第二题是结合牛郎织女的故事,说说《迢迢牵牛星》表达的情感。结合现实知道的民间故事,让学生说说古诗的情感。这是六年级学生应该做到的。第三题既指出了诗句所表达的思念之情,还让学生回忆自己读过的诗句中有哪些类似的诗句与同学交流。六年级的学生已经阅读了较多的古诗,可以进行回顾。选做题是一道拓展题,让学生查资料收集有关传统节日和习俗的古诗。这就把学生阅读从课内引向了课外。纵观这几册的古诗编排设计,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与语文新课标的要求相一致。
通过对语文新课标的学习,对语文教科书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不同年级的语文教科书中的古诗编排与语文新课标的要求是一致的。语文教科书不折不扣地落实新课标关于古诗在不同学段的教学要求。我们一线教师一定要在古诗教学时树立梯度意识。
参考文献:
[1]2011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临洮县北街小学赵秀兰在《甘肃教育》发表论文《浅谈小学古诗教学方法》。
基金项目:
【此文系2020年度驻马店市基础教育教研室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课题批准号:JJYKT20063】
(作者单位:上蔡县第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