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和谐语言环境,发展幼儿规范语言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1201100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幼儿在3岁到6岁时处于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大力推广普通话、规范语言文字是广大教育工作者的一项重要任务。因此,幼儿教师在幼儿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要引导幼儿说好普通话,规范幼儿的语言。
  关键词: 幼儿教育 生活环境 规范语言
  科学研究表明,幼儿在3岁到6岁时处于语言发展的关键期。我国幅员辽阔,各地都有自己的方言土语,不同地域的人如果用各自的家乡话聊天,一定程度上交流会出现问题。因此,早在20世纪50年代国家就开始推广普通话,规范语言文字。60多年后的今天,大力推广普通话、规范语言文字仍然是广大教育工作者的一项重要任务。幼儿教师,在幼儿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肩负着引导幼儿说好普通话、规范幼儿语言的重任。
  良好的语言环境是规范和发展幼儿语言的必要条件。因此,幼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构建浓厚的语言环境,开展丰富的语言活动,使学生在和谐的生活中发展语言、规范语言。那么,教师应该如何构建和谐的语言环境呢?
  一、通过日常生活,发展规范幼儿语言
  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离不开周围环境的熏陶,不论是人还是物,不论是大自然还是社会现象,与幼儿的生活都是紧密相连的。幼儿通过眼看、耳听、嘴尝、鼻闻、手摸等认识事物、获得感知,继而发展语言。幼儿在发展语言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认识能力,继而扩大认识的范围,加深认识的内容,反过来又使得幼儿的语言不断规范和丰富。因此,幼儿教师可以从日常生活着手,以发展和规范幼儿的语言。
  (一)创设活动空间,发展规范幼儿语言。
  幼儿教师可以在教室中划出一个区角,作为学生开展自由语言活动的空间。在区角放置一些玩具、书籍等,引导幼儿课下在这里玩耍、阅读。玩具和书籍是有限的,想玩、想读的幼儿不少,产生的供需矛盾怎么解决呢?只有幼儿共同玩、一起读。在这个过程中,离不开幼儿的语言交流,把有趣的图片用自己的语言和其他小朋友分享;制定玩具的玩法和规则……不知不觉中,幼儿的语言有很大的发展。
  (二)利用教学空间,发展规范幼儿语言。
  幼儿在园期间学的时间相对玩的时间来说要稍微长些。因此,在教学空间内发展和规范幼儿的语言是重要的途径。幼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制造多种条件,运用直观的方法,带领学生观察事物的发展、变化,引导幼儿积极发言。例如春天来了,很多美丽的故事要发生,是什么呢?柳树发芽了,小河里的冰融化了,燕子飞回来了,花儿开了……是不是这样呢?看过了才知道。教师可以把教室搬到大自然中,引导幼儿观察,寻找大自然的变化。小河荡漾的微波中,倒映出翠绿柳树的摇曳身姿,小燕子在树梢、水面间来回跳跃、飞翔,隔岸的桃花、杏花开得无比灿烂……这一切激荡着沉寂了一冬的幼儿的雀跃心灵,他们有话要说、有言要发,叽叽喳喳,好不热闹。教师引导幼儿由远及近、由上到下地描述所见到的景物,使幼儿语言的逻辑性和层次性得到发展。
  二、通过语言活动,发展规范幼儿语言
  (一)培养倾听习惯,发展规范幼儿语言。
  幼儿语言发展的一个先决条件是具有良好的倾听习惯。幼儿语言的习得是一个先听然后慢慢张口说的过程。因此,发展和规范幼儿语言,首先要求幼儿会倾听,能够听懂、听准确,在此基础上模仿着说,这样幼儿语言的发展成效才会显著。教师可以在课堂中给幼儿讲故事或者播放录音,要求幼儿认真倾听,之后请他们述说故事的内容。从简短有趣的故事开始练习,幼儿倾听的能力得以慢慢培养,在听懂听准的基础上,幼儿叙述的故事情节越来越完整,内容越来越丰满,进而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提高。
  (二)提高交流能力,发展规范幼儿语言。
  语言是用来交流的,因此在交流中发展语言是最有效的方法。教师要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引导幼儿同教师和其他小朋友交谈,提高幼儿的语言交流能力,进而发展规范幼儿的语言。例如在组织幼儿集体学习时,不要怕他们叽叽喳喳,而是要顺势引导幼儿说的欲望,把说注意力放到学习的内容上,不懂的地方同教师或其他幼儿交流;自己觉得有趣的地方,向教师和其他幼儿分享感受,等等。赋予每个幼儿说的权利和机会,使幼儿在交流中提高语言能力。
  三、通过游戏方法,发展规范幼儿语言
  玩是幼儿的天性,幼儿最爱的玩的方式是游戏。在游戏中,幼儿可以轻松愉快、无拘无束地玩。幼儿的思维随着游戏的进行而变化、发展,对游戏方法有了新发现,对游戏内容有了新认识,他们都会迫不及待地和同伴交流,这是发展和规范幼儿语言的良好机会和最佳途径。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尝试采用多种游戏方法,刺激幼儿的语言行为,达到提高幼儿语言能力的效果。
  (一)开展有规则游戏,发展和规范幼儿语言。
  有规则游戏,指的是普通的游戏,它存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教师可以信手拈来。教师可以把诗歌学习、故事欣赏、看图讲述等转化为有趣的游戏方式教学,寓教于乐,不仅能够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还能够强化幼儿的语言行为,提高幼儿的语言能力。例如在识字教学中,教师把学习的字写在卡片上,教给幼儿它们的读音,并告诉他们字的意思。然后用汉字卡片拼成一句动画片中的经典台词,带领幼儿读并要求幼儿给其中刚刚学到的字搬家,教师再带领幼儿读,结果常常是念不成句,引得幼儿哈哈大笑。在这个过程中,幼儿不仅学习了字词,还懂得了它们的运用,为反正和规范学生的语言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二)开展创造性游戏,发展和规范幼儿语言。
  创造性游戏指表演类的游戏,幼儿通过角色表演等,能够加深对故事的记忆和理解,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使思维和语言获得发展。例如在学习故事《小蝌蚪找妈妈》后,教师可以对幼儿进行角色分配——小蝌蚪、鸭妈妈、大鱼、大乌龟、大白鹅、青蛙妈妈,然后腾出场地,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角色开展情境表演:只见一群“小蝌蚪”用稚嫩的声音喊着“妈妈,妈妈……”出场了,接着“鸭妈妈”和一群“小鸭子”来到了场地中央,随后“小蝌蚪”和“小鸭子”因为“鸭妈妈”是谁的妈妈的问题发生了争执……游戏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幼儿不仅从中体会到了学习的快乐,而且提高了语言能力。
  参考文献:
  [1]赵丽君.孟母堂,该叫停吗?——从家长观念的转变看幼儿园语言教育[J].中小学电教(下半月),2008(03).
  [2]何晓花.发展语言贵在渗透——为如何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渗透语言教育支招[J].才智,2010(16).
  [3]邹颖.幼儿园里努力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浅析[J].青春岁月,2011(14).
  [4]徐慧艳.幼儿教育中的言语技巧[J].文学教育(下),2011(06).
  [5]马延娥.浅谈幼儿语言教育[N].延安日报,2007.
其他文献
陶行知提出:“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在科技活动中,让幼儿通过实际操作对某些材料进行组合,完成某种实物制品,这种从无到有的建构过程,对幼儿而言就是一种发明创造的过程。幼儿科技小制作、小发明活动是教师为孩子创造良好的环境,提供丰富的材料,让他们有创造的自信、有创造的机会、有创造的时空,有效地促进幼儿创造力的发展。  一、在作品欣赏中激发创造的兴趣  陶行知认为在教学中“设法
目的:观察壳聚糖膜及曲安奈德壳聚糖膜缓释给药系统植入兔眼巩膜瓣下的眼刺激反应、结膜滤泡维持、眼内压变化、壳聚糖膜的降解及眼组织病理学变化,评价壳聚糖膜缓释给药系统在
摘 要:“中国梦”系列主题教育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从民族复兴、教育使命、学生成长需要三方面阐述“中国梦”系列主题教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必要性;从应具有时代性、符合大学生特点、形成科学系统三方面诠释了高校开展“中国梦”系列主题教育的基本原则;从融入校园文化、课堂教学、社团活动、社会实践四方面探究了高校“中国梦”系列主题教育的实施路径。  关键词:“中国梦”;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