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物还是降神?

来源 :科幻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ger1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幻与影


  真正的传奇,往往并没有传说中的开端。
  让我们把时间倒回至1979年。这一年,雷德利·斯科特执导的首部科幻大片《异形》一炮打红。正当壮年的雷公,决定再接再厉,继续挑战科幻电影的新高峰。于是,他开始着手改编鬼才科幻作家菲利普·迪克创作于1968年的科幻小说《仿生人会梦见电子羊吗?》,并最终将这部日后的“神作”定名为《银翼杀手》。
  经过几番波折,甚至找邵逸夫拉了一笔投资后,这部充斥着浓厚黑色电影(Film Noir)颓废氛围的科幻电影,终于在1982年上映。结果,因为节奏缓慢、画风黑暗,并且理念过于超前,票房非常不理想,甚至还不如投资金额,完败于同年另一部气氛更加温馨活泼的科幻经典《外星人E.T.》。
  然而,《银翼杀手》作为时代的眼泪,却并未消失于特效大片的暴雨中。相反,随着时间的流逝,它的地位一路飙升,最终成为与《2001:太空漫游》齐名的无上经典。
  实际上,《银翼杀手》的故事情节并不复杂,大体而言,就是将《马耳他之鹰》《唐人街》等经典黑色电影的侦探悬疑故事,在同样灰暗的反乌托邦科幻背景下重述了一遍。在影片虚构的2019年,人类已经建立了诸多地外殖民地,但地球却因为过度开发而成了环境恶劣、超级都市畸形发展的巨型贫民窟。在暗无天日的洛杉矶,基因工程科学家艾尔登·泰瑞尔(Eldon Tyrell)创建了自己的“泰瑞尔公司(Tyrell Corporation)”,开始生产与人类几乎一样的“复制人”,用于在高危环境中执行复杂任务,或者从事其他有违人伦的恶劣工作。
  下面这张故事年表,总结了从《银翼杀手》到《银翼杀手2049》的重要事件,可作为诸位幻迷的观影参考:
  2016年:泰瑞尔公司推出了有着高度智力的新一代复制人——连锁6型(Nexus 6, N6)。
  2017年:预先植入完整人造记忆的N7复制人作为产量极少的原型机被启动。
  2018年:一支复制人战斗小队在地外殖民地爆发叛乱,从此复制人在地球上被判定非法,并出现了专门侦查、处决(美其名曰“退役”)非法复制人的特殊警察——银翼杀手。
  2019年:《银翼杀手》的故事发生。
  2020年:设定只有四年寿命的N6全部停止运作,拥有自然寿命的N8投入地外殖民地和地球本地市场。但社会上随即爆发了“人类优越运动”,人们利用复制人注册资料库的公开信息,大肆抓捕并私刑处死身边的N8复制人。
  2022年:洛杉矶上空出现不明原因的核弹空爆,所释放的大量电磁脉冲导致了严重的“大停电”事件(《银翼杀手2049》前导动画短片“大停电”的情节),社会运转受到极大冲击,重创泰瑞尔公司。
  2023年:复制人生产禁令颁布,所有N8复制人强制“退役”。
  2025年:地球生态全面崩溃,华莱士(Niander Wallace)利用转基因作物技术建立公司(Wallace Corporation)。
  2028年:华莱士收购泰瑞尔公司,并在之后几年里研究改进复制人技术。
  2036年:在华莱士的游说下,复制人生产禁令被废除。“完美”的新一代复制人——N9投放市场。(《银翼杀手2049》前导短片“复制人黎明”的情节)
  2048年:参与“大停电”事件,并潜逃二十余年的N8医疗兵暴露(《银翼杀手2049》前导短片“无处可逃”的情节)。
  2049年:《银翼杀手2049》的故事开始。
  在新一代的《银翼杀手2049》中,当年的导演雷德利·斯科特转为了监制,换上执导过科幻电影《降临》(改编自特德·姜经典小说《你一生的故事》)的丹尼斯·维伦纽瓦担任导演。这位加拿大导演在接到这个几乎肯定会背上“狗尾续貂”骂名的任务后,却向全世界科幻迷交出了一份令人惊艳的答卷。而他的下一个目标,则是科幻电影史上改编难度最高、拖延时间最长的超级马拉松级烂尾项目——《沙丘》。
  当我们迷失在《银翼杀手》那充满表现主义风格的阴暗镜头中,俯瞰着道格拉斯·特鲁姆布用微缩模型搭建的未来风景,聆听着范吉利斯空灵的电子配乐时,有关科技与人性的思考,也悄然浸透了我们的灵魂,让我们从这样一个看似异化的平行未来中,感受到对现实世界的凛冽批判。
  下面,就让我们穿过纷繁的视听表象,去一探《银翼杀手》故事深处那充满诗意情怀的科学思考吧。

二、造 物


  我们生活的世界,就是自己的造物。
  如果你观影时稍加留意,就会发现《银翼杀手》的世界如同菲利普·迪克的原著小说一样,广泛使用着人造生命技术,而且远不限于制造复制人。
  电影前半部分,“银翼杀手”戴克对复制人瑞秋做測试时,就问了个乍一听匪夷所思的问题:“如果有人在你生日时送了一个牛皮钱夹,你会怎么做?”而女主角的回答也非常标准:“我会拒绝,然后举报他。”
  由此可见,在这样一个自然环境严重恶化、动植物大量灭绝的时代,普通人只是持有或交易动物制品,都可能会触犯法律,更不用说拥有一只真正的动物了。作为替代,影片中的人们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制造了大量的人造动物。主角追查逃亡复制人的重要线索,就是一块印有出厂编号的人造动物鳞片。甚至连富可敌国的泰瑞尔本人,都养了一只精工细作的人造猫头鹰。
  至于故事中三十年后的《银翼杀手2049》,情况就更加严重了。伴随着“大停电”导致的社会停摆,地球生态圈全面崩溃,巨大的饥荒席卷了人类社会。而最终拯救这一切的,是科学家华莱士研究出的转基因作物。华莱士也因此成了泰瑞尔之后的新一代科技资本寡头,并全盘照收了前辈的科技遗产——复制人技术。   而在现实中,通过人为操纵物种基因产生“人造”生物的技术,其实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古老而成熟。
  在距今约15000年的新石器时代,人类就通过“选育杂交”这种原始但有效的方式,从灰狼之中为自己驯化了第一种“非自然”的生物伙伴——狗。随后,这项现在看起来稀松平常的“农用技术”,开始书写人类的历史——随着对植物的驯化,粮食作物和纤维作物首先出现在了西亚的“新月沃地”。伴随着农业革命带来的人口暴涨,文明火种被点燃。而对野马的驯化,则彻底改变了战争的面貌。乘着马拉战车的古代武士,成了古典史诗的主角。在中国,甚至连华夏始祖黄帝的氏,都是代表战车的“轩辕”。而随着马具的发展和战马的选育,速度更快、机动性更强的骑兵开始取代战车,成为冷兵器时代战场的新主宰。从全副武装的封建骑士,到驰骋大漠的游牧轻骑,正是靠着这些马背上的战士,一个个疆域空前广阔的庞大帝国才得以建立并维持。
  随着科学的发展,孟德尔、摩尔根等先驱揭开了遗传法则的冰山一角,确立了“基因”和“遗传定律”的概念。但一直到了20世纪50年代,人类对其他物种的干预手段,依然只有沿用了上万年的人工选育杂交技术。
  然而这时,科技的进步让一切拐入了快车道。
  沃森、克里克和罗莎琳德等人的研究工作,终于揭示了基因的真面目——脱氧核糖核酸(DNA)双链。
  在这个划时代的伟大发现之后,解读DNA就成了科学家们的重要目标。于是,被称为“聚合酶链式反应(PCR)”的技术出现了。这项技术通过精确地控制温度,先将样本加热,使DNA双链分离,之后降温,让DNA分子在聚合酶的催化下扩增复制;如此反复,就能让极少量的样本片段快速扩增到可以轻松检测的量级。而这项技术的关键环节,是一种从黄石公园火山温泉耐热细菌内部分离的、能够耐受高温的特殊DNA聚合酶。若非大自然给我们开了这盏绿灯,PCR技术可能还要晚个十几年甚至几十年才能实用化。
  而解读基因的工作,在PCR技术的帮助下快速展开,出现了轰动一时的“人类基因组计划”。到了今天,人类已经建立起了规模惊人的巨型基因数据库,全世界的科学家都可以方便地查询到任何已知基因的详细序列,并不比搜网络小说复杂多少。
  不过这么多宝贵的基因,要是只能过过眼瘾,那就未免太可惜了。因此,在最近的几十年里,科学家们发明了一件又一件重塑基因形象的“刻刀”,让人类迈入了从“底层代码”操纵生命的“神之领域”。而目前最先进的基因编辑工具,就是由华人科学家张锋参与研发的CRISPR/Cas9技术。
  这项技术的核心,是一段源自细菌的CRISPR基因序列。它可以对侵入细菌的病毒基因进行精确地识别、记忆和切除。将这套系统分离改良之后,就成了我们对基因进行“剪切粘贴”的重要工具。我们在基因编辑技术上的进步,同样离不开大自然的一路绿灯。
  有了观察和干预基因的工具,人类自然会“手欠”地尝试着改变一下其他物种的基因。首先“遭殃”的,就是各种单细胞微生物。因为它们的“全副身家”就只有一个细胞,不涉及分化发育等复杂问题,可以大大简化实验操作。此外,很多细菌本身就具备接受外来基因的能力,等于天然预留了“程序修改后门”,更加方便人类下手鼓捣了。
  于是,各种经过“魔改”的微生物,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了全世界各地的实验室里,其中不少种类,甚至已经投入商业化应用。比如说过去只能从动物胰脏中少量提纯的胰岛素,现在就可以借助转基因大肠杆菌来大量生产,大幅降低药物价格,为日益增多的糖尿病患者提供了物美价廉的救命药。此外,酵母菌经过基因工程的改造,也不光能用来发面,还能生产保护人体健康的乙肝疫苗。实际上,维持现代医疗体系的很多药品和疫苗,都是由转基因微生物生产的。《银翼杀手》中那个基因工程造物随处可见的未来,实际上早就悄然降临在了现实之中。
  至于小鼠这样多细胞的“庞然大物”,要实现转基因,就要更麻烦一些。首先,科学家会从小鼠的早期胚胎中分离出胚胎干细胞,并将它们在体外进行培养。之后,再用携带有目标基因的病毒或者质粒,感染这些胚胎干细胞。等这些干细胞成功转入外来基因后,就会被注入发育中的胚胎,让它们作为“秘密特工”潜伏其中,随着胚胎发育而不断分裂、分化。这样诞生出来的小鼠,因为体内有着两种不同基因型的细胞,所以被称为“嵌合体”。如果运气足够好,那么某些嵌合体身上的转基因细胞就能碰巧发育成生殖系统。由这种嵌合体繁殖的子代小鼠,基因都是遗传自转基因干细胞。之后再让它们近亲杂交,就能制造出一个性状稳定的全新转基因品系了。
  相比于传统的选育杂交技术,基因工程可以更加快速、精确地创造出有着全新性状的新生命;而且基因来源也不再受制于物种基因库本身,可以从八竿子打不着的其他生物那里获得自身根本没有的基因片段。比如说转基因的抗虫农作物,就能用來自芽孢杆菌的基因来保护自己,大大减少对农药的依赖,在保证产量的同时减少了环境污染。
  当然,对于整个技术链条上的每一个具体个体而言,它们的基因在出生后就无法改变了。因此在《银翼杀手》中,当复制人领袖罗伊请求泰瑞尔博士为自己延长所剩无几的生命时,这位高高在上的科技大亨,面对自然规律的限制,却无法满足自己造物的请求,彻底跌下了全能造物主的“神坛”。
  也正因为有着自然的限制,目前的转基因技术依然需要对被转入的生物进行大规模的、持续多个世代的筛选,因此主要应用在微生物以及部分繁殖速度快的动物和植物身上。而对于繁殖缓慢且缺少近交品系的灵长类动物来说,转基因技术就难以施展了。直到现在,科学家都没能建立起实用的灵长类转基因品系,甚至因此导致很多研究无法顺利进行。而繁殖周期足有十几年的人类,即便像《银翼杀手》里那样彻底抛开人伦底线,依然难以制造出转基因的“新人类”,更不可能像手机一样每隔几年就升级换代了。
  既然在科技的预言上并不严谨,那《银翼杀手》的虚构未来,又为何如此发人深省呢?

三、降神


  一切艺术经典,都因为直击真正的现实而伟大,《银翼杀手》也不例外。
  就如同影片中泰瑞尔公司的口号“More human than human(比人类更像人)”所暗示的一样,虽然现实中的转基因技术尚且难以在人类身上大动手脚,但其潜在的可能性却无比地诱人——哪个父母不梦想自己的孩子自出生之日,就拥有超越历史上所有伟人的极致天赋呢?
  这种对自身突破的渴求,一直贯穿于人类的历史文化之中。但是,人类的身体和灵魂,都被基因所限定了,后天再怎么鍛炼,也不过是把预设的能力压榨到极限而已,终归无法成为理想中的完美形态。
  于是,人类转而将这份期望,寄托于人造的偶像。
  《银翼杀手》中的复制人,就是这样一种“比人类更像人”的人造人偶。实际上,即便是他们,也依然无法摆脱自然规律为碳基生命定下的桎梏。他们的肉体虽然远比人类强韧,既可以像深海热泉生物一样耐受滚烫的开水,也能和极地生物一样在超低温冷库里谈笑自若,还有着堪比史前猛兽的速度和力量,但他们的肉体在机械强力面前,依然十分脆弱。正因如此,追捕复制人的银翼杀手,只需要一把大口径左轮手枪就足以将他们“退役”。
  虽然这些复制人能力并未逆天,作为奴隶更是毫无人权可言,甚至连记忆都能被预先设定而不自知,但他们那出自人类之手的大脑,却在极为有限的生命中,诞生了比人类更加纯粹的人性。当复制人罗伊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救下了追捕自己的死敌,并在暴雨之中念出经典的“泪雨独白”时,他所绽放的人性光辉,让无数观众为之动容,足可载入影史经典(令人惊讶的是,这段表演是演员鲁特格尔在剧本基础上临场即兴发挥的)。
  因此,总有一天,我们会蓦然发现,原本任人摆布的“人偶”,随着我们自己对其不断改进,在不知不觉间,竟然成了让人顶礼膜拜的“偶像”。
  这就是“降神”。
  但在成为“神”的过程中,究竟要替换掉多少“不完美”的原有特征?而最终的形态,还能否称其为人?
  在另一部探讨了类似问题的作品——《血源诅咒》里,有一句比“More human than human”更加引人深思的格言:“(The blood) It makes us human, makes us more than human, makes us human no more(血使我们为人、超人、最终非人).”如果把“血”这个作品内特指的意象,还原为其所影射的“科技”,就会发现,这正是《银翼杀手》等诸多科幻作品所力图揭示的、甚至也是我们即将面对的问题——当我们的造物、甚至我们自己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超越了“人类”的概念后,这个借由科技与梦想所新生的“机械降神”,究竟是什么?
  这个问题,就留待我们这个时代节点上的所有人去琢磨吧。
  最后的最后,让我们在经典的“泪雨独白”中结束今天的旅程。愿这段三十多年前即兴而为的神来之笔,能照亮每一位思考者前行的道路:
  “我曾见过你们人类难以相信的事。我看见宇宙战舰在猎户座的边缘燃烧。我看见C射线在接近唐怀瑟之门的黑暗中闪耀。所有这一切,都将消逝在时光里,一如眼泪消失在雨中。死期,到了。”
  【责任编辑:刘维佳】
其他文献
一切都在于分门别类。  世界终结后的第七十六年,最后一个机器人和最后一个人类在一片狂风侵袭的高原上相遇了。  在这之前,最后一个机器人一直待在自己的仓库里,按照设定的程序执行任务——监测地球,直到有一天,日渐衰弱的传感器突然感应到一个能量高峰。运输系统瘫痪了,最后一个机器人花了四百三十二天时间才来到能量高峰出现的地方,发现了开封的冷冻管。  那时,冷冻管里所有的人类都已经死去了——除了一人以外。 
一  “正确率,正确率!”我火冒三丈地把小李刚刚提交的数据啪的一声砸在桌子上,抄起笔唰唰圈了几个大圈儿,“这儿,这儿,还有这儿!你自己看,这么简单的错误你也犯,这就是你一天的成果?干得再辛苦,结果不对,全等于白干!”  左边办公桌的小张从显示器后面伸出头偷瞄我,我又转向他怒斥:“还有你,昨天给你布置的任务,这都要下班了,东西呢?这样的工作进度,这个饭碗你还想不想要了?”  小李壮着胆子抬起头,安慰
上期(一~四章)回顾:  大学生阿塵在课堂上一觉醒来,竟然发现整个世界变成了一座孤岛,自然环境和交通建筑支离破碎地拼接在一起,而他也几乎失忆。在恐慌求生时,阿尘邂逅了同样想返回“正常世界”的女大学生姚远和前雇佣军路星,了解到这个世界只有三十六个人,其中一部分以老E为首形成了一个霸权集团,其他人也互不信任,因为猜疑而相互躲避。在调查世界真相时,他们发现这与表述人的意识的“末那识”有关,没想到这却引来
建筑与小环境  火星,这颗红彤彤的地球邻居在近未来的星际殖民时代,显得格外诱人。比起直接暴露于真空的月球,充斥着硫酸云的金星,以及被强辐射带笼罩的木星卫星,火星的移民条件简直是太“可爱”了。曾经的流水迹象,疑似生命的残存,太阳系各大天体中环境改造需求幅度最小等优厚条件,让火星成了“房产商”眼中的香馍馍。  不难想象,当人类一旦具备了异星开发的条件,各色的火星基地将很快拔地而起。那么问题也随之而来—
作者简介  藤崎慎吾,日本新生代科幻小说作家,原名远藤慎一,毕业于美国马里兰大学海洋与入海口环境科学专业,日本宇宙作家俱乐部成员。1999年,他凭长篇科幻小说《水晶沉默》一举成名,该书被早川书房评为1999年日本最佳科幻作品,还被翻译成了英文。他的短篇集《独自留下》被评为2006年日本科幻十佳作品。他出版的作品还有《鲸之王》《祈望》《远乃物语》《南与那国岛》《萤女》等。内容介绍  2071年,火星
一  寒风呼啸,利刃一般凛冽,吹得人遍体生寒。大冷的天,本该冷清的应天府,此刻却是鞭炮齐鸣、锣鼓喧天,盖因就在昨天夜里,开国皇帝朱元璋的第二个孙子朱允炆降生了,皇帝下令,普天同庆。    朱允炆自出生后便很像他的父亲太子朱标,不哭不闹,显得温文尔雅,朱元璋对其喜爱有加。但是当朱允炆渐渐长大之后,他表现出一股不同于世人的神奇气质。这一独特气质,表现在他看待事物的立场,好像永远处于一个观察者的位置上,
诸暨市牌头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中测试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6分)  “垃圾分类工作就是新时尚。”这是习近平总书记2018年11月在上海考察时提出的观点。所谓生活垃圾的全程分类,其实就是一分到底:从源头的投放,到中端的收集、运输,再到末端的处理。要让垃圾真正减量化、资源化,真正的关键在前端分类,即要从各个街道、各个小区、各户居民的家中做起。这是一个浅显的道理,但是真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去年6月,外军公然违背与我方达成的共识,悍然越线挑衅。在前出交涉和激烈斗争中,团长祁发宝身先士卒,身负重伤;营长陈红军、战士陈祥榕突入重围营救,奋力反击,英勇牺牲;战士肖思远,突围后义无反顾返回营救战友,战斗至生命最后一刻;战士王焯冉,在渡河前出支援途中,拼力救助被冲散的战友脱险,自己却淹没在冰河之中。  今年2月19日,中央军委授予祁发宝“卫国戍边英雄团长”荣誉
索亚刚刚转过身来的时候,我便认出了他。他已经从我的生活中消失了整整二十年,但即便沧海桑田,我也能从他头发卷曲的弧度和那深陷的眼窝认出他来——哦,当然还有他那对漂亮的蓝色眸子,现在正因充血而有了一圈紅晕。  鼻息拂过我的脖颈,汗珠划过他的脸颊,水蓝色的双眸闪着光芒。  那是魂归之所的弧光。  第一次利用自己的影响力聚众抗议时,ECM还没有现在这么普及。但它也在社会上引起了不小的争议。十四天来,越来越
其 一  回故乡的路上,而立之年的浩幸看着车窗外阴沉的云,心情多少被这样的天色感染。他听着JR线报出了钱函的站名,不一会儿他就看到列车在与海相邻的线路上飞驰。白色的雪覆盖着地面的边界,而阴暗的海不时泛起白色的浪花,两者彼此交织,直到浪花退走后显露出黑黝黝的岸礁。看到这里,他的右手不自觉地疼了起来。他攥住手腕,努力安抚着自己的情绪。  很久沒有回家了。上次回来是什么时候的事情来着?浩幸心里没底。自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