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立:左中右最后都会服膺于真理

来源 :南都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wenhaiy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张立广州珠江新城的房子选在顶层,复式。他靠在二楼的广式趟栊旁,问摄影师这样拍好不好,摄影师摇头。“哦,平常人这样拍照,摄影师不这样拍。”他按照摄影师要求在红木椅子上侧坐,回过头来,表情显示这位年逾七旬、叱咤风云的香港媒体人对角度很满意。
  现在张立已淡出许多人的视野。回忆起自己主持的曾红遍珠三角的亚视节目《张立平常谈》,他双眼炯炯有神。虽然有人想请他再度出山,但他只是淡然地说:“过了就过了,过了就是另一番境界了。”

有人看了我的书,就不想跳楼了


  张立1944年出生于福建永定。从广州二中毕业后,到人大读书,后来回到广州教书。1979年来到香港。“80年代、90年代,20年做了四个职业。”当记者,做生意,写作,做电视台。
  工资从大陆每个月50块到港币1000多块。最开始他的工作是种草,然后是在一家公司送信。日子并不轻松,“生孩子没有钱,房子没得住,跟农民工一样。”
  1981年,他到《中报》当记者,其后辗转到《信报》和《星岛日报》。“那个时候内地的地位低得不得了。我教小学中文都没有资格,要从这个位置往上爬。什么叫逆境?那些不懂中文的人跟你改文章。我中文水平比他们高多了,但他对你说你不对,你能怎么办?”
  时势造英雄,张立写出了让全世界震惊的稿件,《97中国铁定收回香港》。当时的国际舆论认为英国会与中国顺利续约,而张立通过一定渠道了解到中央对这个问题的看法。稿件在《信报》刊出后,“对香港和英国的影响很大。英国外交部施压,《信报》第二天就出来更正,说文章标题少了个 question mark,少了个问号嘛!”说到此处张立大笑,往事历历在目。
  坊间传得沸沸扬扬的撒切尔夫人摔跤,当时在现场的张立回忆起来,觉得没什么可说的。“就是摔一跤。也不奇怪。下楼梯嘛,穿高跟鞋就这样。”
  1986年张立下海经商,迎头碰上1987年的香港金融风暴,来港7年的所有积蓄因股灾化为乌有。2000年他出版的《逆境求存》一书讲的就是那时的心境。书的简介中有一句话读者未必能全然领会:“当代社会,错综复杂。面对瞬息万变的世界,如何以一颗平常心去看待它?”
  “香港有个名人想要跳楼,我把这本书送给他,他后来告诉我说,《逆境求存》他看之前想跳楼,读完之后,就好多了。”
  经过反复思考,张立决定回家读书。1990年,《信报》请张立开辟专栏《商心国是》,这个专栏效果不错,每年集成一本书。

采访陈水扁,陈水扁丢了麦


  1998年,广州红筹国企越秀集团属下越秀地产公司的领军人物封小平与刘长乐、陈永棋购入亚视股权,执掌亚视,营运总裁吴征上任后立即裁员及减少拍摄剧集。
  1999年,张立被封小平邀请入亚视担任总顾问,并主持《平常谈》节目。“我从来没做过电视,他们叫我身先士卒。”
  对张立即将做独角戏节目,朋友黄霑却不看好:“很难做,不行的。没有人能做得了你这个节目。”张立自己也理解其他人的想法,“唱歌都要有人伴舞啊灯光啊,要不然很闷的嘛,一个五十几岁的人讲几分钟,谁听你啊。”
  他讲金钱,讲琐事,也讲传统文化,平常中有俏皮也有深意。节目一个月之后居然红了。“收视率很好,新广告都上不了了,三分钟节目四个广告。”内地也有20多家电视台购买了《平常谈》普通话版的播映权,其受欢迎程度可见一斑。
  黄霑评价说:“这个独白节目,开香港电视先河。《平常谈》绝不平常……值得读者一读再读,细心玩味。”
  2000年他还去台湾采访陈水扁,他的总顾问身份让“对方以为我是老手,其实是第一次上电视”。“在民进党的总部,在他的办公室,几十人围着我,我心里慌啊。陈水扁能说会道,玩惯了这套东西,所以我当时紧张。但表面上没什么。”
  双方寒暄之后进入正题,张立虽说对灯光与气氛不太习惯,但思路很清晰,他说:“我是中国的广东人。你是不是中国台湾人啊?他说,不是,台湾就是台湾。那我就反过来问,那台湾就不是中国?不属于中国?他也不敢否定。我说阿扁啊,作为一个老百姓,你入了美国籍都无所谓的。但是,作为一个竞选‘总统’的人,你都讲不清楚你的身份,你觉得是不是有点不能自圆其说?你说台湾就是台湾,我说台湾是民国38年民国政府从南京搬过去的,这也是事实。他没办法,没得反驳嘛。”陈水扁丢了麦,不再说话。
  这个报道收视率很高。张立后来得知,节目播出那天内地有领导一早就打开电视,看这个报道。
  张立被称为“左派”,但在《平常谈》节目中,张立的态度很多时候注重实情,有些偏右。比如非法移民的问题,他谈到警察的过分软弱与左派的不切实际,放在十五年后的今天来关照欧洲的移民问题,也还是有效的。左右之争他很坦然,“在你左边的人就说你是右派,在你右边的人就说你左派。其实是这样。”
  张立给右派报纸写文章,也能得到承认。“讲明一个事情,把这个问题敞开了讲出来,左中右最后都会服膺于真理。”
  更多的情况则是“他们自说自话。我们是在考虑给我们的对象看,我开个饭店是要请你吃而不是我自己吃。”张立的《平常谈》无论讲什么,用料普通但恰到好处,听起来让人感觉有收获,他谈的是传统文化里耳熟能详的禅宗、张廷玉、曾国藩,因此被珠三角的农民工当做学习文化的节目。
  张立形容自己大多数时候记东西有些“像照镜子一样,你这个人出现了就照出来,你走了就没了。”但有的东西是抹不掉的,香港,应该也是张立记忆中不褪色的照片。这张延时照片里有他很多身影,他年轻时来到这里,从此与香港叠影在一起。
其他文献
南国春来早。1984年元旦过后不久,邓小平在王震、杨尚昆等陪同下,于1月24日上午到达广州火车站。  老人坚持要先去深圳,于是一行人随即返回车厢,一齐从广州火车站出发前往深圳。这被称作邓小平为改革站台的第一次“南巡”。此后,强人政治的效应,与民间已经醒来的改变热望,一起推着改革艰难向前。  邓小平首次南巡讲话后的半年,19岁的朱海滨从柳州铁路运输学校毕业,提着一箱子的书和几盒邓丽君的卡带,来到了毕
翻开菜单,我当场傻眼,密密麻麻,大半是没看过的意大利文。pasta是认得的,英文字典里也查得到,原意是生面团,如今泛指各种意大利面食。别的像spaghetti、penne和linguine也不算陌生,它们是形状不同,制作原料或有差异的意大利面。可其他一长串的菜名就考倒我了,光是最常见的直圆面条spagahetti,就有好几种,想来是加了不同的酱汁和口味。  上面说的已是好多年前的事了,那是我头一回
许多年以前,我咬着嘎嘣脆的薯片,缩成一团看经典爱情电影《诺丁山》。电影里休·格兰特被朱丽亚·罗伯兹甩了,导演想证明全世界只有朱丽亚·罗伯兹才是他的真爱,所以几乎是带着嘲讽的态度,给他接下来安排了几个相亲对象。其中一个姑娘梳着可笑的辫子,在男主角问她“要不要来点红酒鸡胸肉”的时候,一脸正经地说:“不,谢谢,我是果食主义者。”  果食主义者?我停下了嚼动。果食者认为植物也是有灵魂的,只吃从植物上摘下而
我们或许都有过这种经历:你站在花洒下,温暖细密的水珠喷洒全身。在一阵氤氲朦胧中,听着淅淅沥沥的水声,你突然灵光闪现,工作上遇到的难题有了个好对策,或者,你突然想起了手机充电线究竟忘在哪里……  这种天降灵感也可能发生在别的时刻,比如长途开车、饭后散步,或是心不在焉地嗑瓜子时。这些时刻有一个共同特征:你正做着一种重复呆板的工作,这种工作并不需要进行太多思考,而且,你手边没有可以做记录的工具。最奇怪的
明代宣德年间,有一个叫韦广的人,官居御史,为官很清廉,有非常好的声誉。退休后回到老家,过着很俭朴的生活。当年的老部下出公差路过韦广的老家,要去拜访老领导。韦广听说来客人了,愁啊!没有什么好东西待客,怎么办?最后决定自驾小舟到江上去捕鱼。鱼还没捕到,客人们就到了——客人虽是部下,毕竟是现官,朝廷有制度,出入不能失了礼仪和体面,所以一路人马仪仗,动静不小。韦广远远地看见人马喧嚣,就知道是客人们快到了,
一张发黄的旧提货单  大约在清朝前期,苏州有户人家,从祖传的物件中寻得一纸发黄的文书,原来是前朝(明代)万历年间苏州“孙春阳南货铺”填发的一张提货单。凭这张提货单,可以到孙春阳南货铺提取货物。  孙春阳南货铺是创办于明代万历年间的一间日用百货商店,创始人就叫做孙春阳,原是宁波的读书人,却“应童子试不售”,连个秀才也没能考上,遂弃文从商,来到苏州的吴趋坊北口,开了一间售卖日用百货的铺子,唤做“孙春阳
儿时,台湾尚未开放一般民众赴海外观光,偶尔有人以商务考察或探亲名义出外旅游,大家都很羡慕。这些幸运儿回台时,总会带些礼物分赠亲友,我家每隔一阵子就会收到像这样的伴手礼。  最贵重的要算西装料和洋酒,料子讲究的是英国产的纯毛料,洋酒则不拘XO白兰地或黑牌威士忌,现今流行的红酒,那时听也没听过。送此等大礼的八成是同爸爸在生意上有往来的熟人,然而爸爸虽好美食却不爱喝酒,这些洋酒摆在家里没几天,有的被转手
我一直很喜欢画家陈丹青的文字,他寥寥数笔,却有如素描般精准传神,比如他说自己第一次去美国——“看到街上的年轻男女,人人长着一张没受过欺负的脸。在中国,这样的脸难得一见。”类似的文字我已多年没有读到,直到最近读美国作家阿普尔鲍姆的《古拉格:一部历史》一书,他在序言中也落笔惊魂:“获释多年以后,古拉格的居民们经常可以在大街上仅仅通过眼神认出以前的囚犯。”  能把人的眼神压制成“商品标记”之类的东西,这
最近微软宣布对WinXP系统停止支持,搞得很多人都很紧张。因为有数据说,这个已经13岁的操作系统,仍然运行在2亿台中国个人用户的电脑上,到去年底为止,这几乎占据中国个人电脑总数的一半。  此外,还有更多的拷贝安装在政府和企业的电脑上,不过,具体数字暂时没人知道。早些时候国家计算机病毒应急处理中心做过一项抽样调查,政企客户中121万台电脑中,装有WinXP的占据72.6%。  这实在让人着急。众所周
新派也叫海派菜,海派就是融入了各个帮系的菜的特色,有的是像川菜一样加辣了,有的是像粤菜一样更清淡了。把上海本帮菜的甜度降低下来了,因为吃的人大众化了,不是全部上海人了。但是菜的样子、颜色一点没变。  上海现在接受海派菜的人越来越多了,包括老上海人也喜欢加点辣,随着年代的变化而变化,不光厨师在变化,吃客也在变化。有一段时间粤菜很流行,但它比本帮菜的口味清淡,不少上海菜馆就引用了过来,把它调到上海的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