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主教育与朱自清
文/张清平(作家)
1924年,一个“微风飘萧的春日”,朱自清来到春晖中学任国文课教员。
朱自清在春晖,一反“师道尊严”的传统,要求学生克服见了老师就“矫情伪饰”的毛病,培养做人“纯正的趣味”。无论遇到什么问题,他都和学生平等地讨论。据校刊《春晖》记载,一次,有人报告学生中有几人聚赌。如此公然的违纪事件,朱自清却不主张学校处理学生。他和别的教师商量后,采取的做法是:教师先找学生谈话,学生认识到错误后,就交由学生协治会处理。学生协治会是学生自己的组织,他们的处罚方式是,罚犯错误学生写大字和打扫学生宿舍卫生一个月。舍务主任匡互生则认为学生犯错与自己监管不力有关,自罚一个月薪俸并每天和学生一起做劳务。
朱自清的教学,是系统知识的浸润,是现身说法的影响,其方式是民主的、平等的。这一年,俞平伯应邀来到春晖,他在当天的日记里写道:“他(指朱自清)去上课,我旁听了一堂,学生颇有自动的意味,胜第一师范(指浙江第一师范)及上海大学也。”
一次,朱自清的学生王福茂写了一篇作文,题目是:《可笑的朱先生》。文章写道:“他是一个肥而且矮的先生,他的脸带着微微的黄色,头发却比黑炭更黑。近右额的地方有个圆圆的疮疤,黄黄的显出在黑发中;一对黑黑的眉毛好像两把大刀搁在他微凹的眼睫上……他的耳圈不知为何,时常同玫瑰色一样。当他在黑板上写字的时候,看了他的后脑,似乎他又肥胖了一半。最可笑的,就是他每次退课的时候,总是煞有介事地从讲台上大踏步地跨下去,走路也很有点滑稽的态度……”朱自清在这篇作文下面画了许多双圈,并在课堂上读给大家听。他说,我平时教大家怎样写作,王福茂给大家一个榜样,这就是描写人要让人读后如见其人,最好还应如临其境,如闻其声。
当教育传达出对学生的善意、信任和关爱时,唤醒的是学生的向学之心和向善之志。
白马湖畔的岁月,是饱经离乱之苦、最后在贫病饥饿交加中死去的朱自清先生“一生中难得的惬意时光”。
最有威望的夏丐尊
文/钟子岩(翻译家)
1922年秋季,我考取了春晖中学。春晖校址在白马湖畔,环境幽静,风景秀丽,是个读书的好地方。进校以后,首先引起我注意的是一位身材比较高大、脸色黄中带黑的老师。当时教师都是穿长衫的,在天气还很炎热的学期开始的秋季,不是穿白夏布长衫,就是穿纺绸之类的绸衫,当时春晖几位老师无不如此。惟独这位老师穿的却是白土布短衫裤。这使我感到有些惊奇。后来知道这位老师不是别人,就是此后在学生中最有威望的夏丐尊先生。
我入学后不久的一天,他在通向教室的走廊里见到了我,亲切地叫我到他的房间里去。我怀着疑惧的心情到了那里,他就询问我的家庭情况。等我回答完毕,他略略沉思了一会儿以后,对我说:“现在穷人家的子弟进不了学校;有钱人家的子弟不喜欢读书;惟有小资产人家的子弟最有希望。”先生富于同情心。他所同情的是弱者、穷人。先生对于尼采超人学说是反对的,所以在讲到他的超人哲学时,就向学生宣布:“我是同情弱者的。”
春晖中学多出身于富有之家的学生,衣着是比较讲究的,雨天穿的都是皮鞋(当时市场上还没有橡胶套鞋这种商品)。我没有皮鞋,雨天穿的是母亲自己缝制的“水鞋”(一种涂以桐油,鞋底钉上秋皮钉,雨天穿了不会湿的鞋子)。一个下雨天,他见了我的水鞋,却对它大唱赞歌,说“这鞋子好啊!”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开学后不久,他就写了一篇题目叫《我们应把学生培养成怎样的人》的文章,阐明学校培养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方针,并且他是切实贯彻执行的。当时有相当多的一部分学生(包括作者本人)不大愿意上体操、运动课,先生就现身说法,教导说:“体育运动旨在增强人的体质,使人有充沛的精力从事学习或工作。我过去不爱体育锻炼,以致现在工作有时感到精神不济,不能持久。”我和有些同学偏爱文艺,不能好好学数学,他就教诲我们说:“学数学不光是为了能做几道数学题,而在于它能锻炼人的脑筋,使人思维精密。刘先生(指数学老师刘薰宇先生)思维就比我们精密。”至于品德,他更为注意。因为他痛恶一切行为不端的人,对学生的言行自然不会轻易放过。
虽然先生精通日语,学贯中西,但他非常谦虚。他从不“强不知为知”,对某事物或问题不能确定时,往往直截了当地说“我不知道”,甚至有时询问学生。如有一次,课文中有INSPIRATION一词,他一时记不起确切的译语了,他就问我们,有人答以“灵感”,他就微笑着说:“对,对!”大概在1926年前后,先生曾应何炳松先生之邀,担任过暨南大学中文系主任。而他在春晖教书时期,有一次却对我们说:“我是只配教教初中的。教高中就不胜任了。”
1924年春,朱自清老师应聘来春晖任教。朱先生还未到校,先生就向我们全班宣布:“朱自清先生就要来校了。朱先生学问比我好,他来后请他担任你们二年级的课。我仍教初一年级。”后来我们初二的国文课,就由朱自清先生担任。
以上出自《过去的中学》,谊书收录了国内一些最杰出的人物对他们中学阶段的回忆。他们的追忆,为我们复活了当年的中学,过去的老师一一那么春光灿烂、人性饱满。而过去的老师之所以使我们怀念;正在于他们曾:经确立了关于一个人的教育的传统。今天我们来追手传统,正是为了接续其中的精髓。
摘自《新闻午报》
文/张清平(作家)
1924年,一个“微风飘萧的春日”,朱自清来到春晖中学任国文课教员。
朱自清在春晖,一反“师道尊严”的传统,要求学生克服见了老师就“矫情伪饰”的毛病,培养做人“纯正的趣味”。无论遇到什么问题,他都和学生平等地讨论。据校刊《春晖》记载,一次,有人报告学生中有几人聚赌。如此公然的违纪事件,朱自清却不主张学校处理学生。他和别的教师商量后,采取的做法是:教师先找学生谈话,学生认识到错误后,就交由学生协治会处理。学生协治会是学生自己的组织,他们的处罚方式是,罚犯错误学生写大字和打扫学生宿舍卫生一个月。舍务主任匡互生则认为学生犯错与自己监管不力有关,自罚一个月薪俸并每天和学生一起做劳务。
朱自清的教学,是系统知识的浸润,是现身说法的影响,其方式是民主的、平等的。这一年,俞平伯应邀来到春晖,他在当天的日记里写道:“他(指朱自清)去上课,我旁听了一堂,学生颇有自动的意味,胜第一师范(指浙江第一师范)及上海大学也。”
一次,朱自清的学生王福茂写了一篇作文,题目是:《可笑的朱先生》。文章写道:“他是一个肥而且矮的先生,他的脸带着微微的黄色,头发却比黑炭更黑。近右额的地方有个圆圆的疮疤,黄黄的显出在黑发中;一对黑黑的眉毛好像两把大刀搁在他微凹的眼睫上……他的耳圈不知为何,时常同玫瑰色一样。当他在黑板上写字的时候,看了他的后脑,似乎他又肥胖了一半。最可笑的,就是他每次退课的时候,总是煞有介事地从讲台上大踏步地跨下去,走路也很有点滑稽的态度……”朱自清在这篇作文下面画了许多双圈,并在课堂上读给大家听。他说,我平时教大家怎样写作,王福茂给大家一个榜样,这就是描写人要让人读后如见其人,最好还应如临其境,如闻其声。
当教育传达出对学生的善意、信任和关爱时,唤醒的是学生的向学之心和向善之志。
白马湖畔的岁月,是饱经离乱之苦、最后在贫病饥饿交加中死去的朱自清先生“一生中难得的惬意时光”。
最有威望的夏丐尊
文/钟子岩(翻译家)
1922年秋季,我考取了春晖中学。春晖校址在白马湖畔,环境幽静,风景秀丽,是个读书的好地方。进校以后,首先引起我注意的是一位身材比较高大、脸色黄中带黑的老师。当时教师都是穿长衫的,在天气还很炎热的学期开始的秋季,不是穿白夏布长衫,就是穿纺绸之类的绸衫,当时春晖几位老师无不如此。惟独这位老师穿的却是白土布短衫裤。这使我感到有些惊奇。后来知道这位老师不是别人,就是此后在学生中最有威望的夏丐尊先生。
我入学后不久的一天,他在通向教室的走廊里见到了我,亲切地叫我到他的房间里去。我怀着疑惧的心情到了那里,他就询问我的家庭情况。等我回答完毕,他略略沉思了一会儿以后,对我说:“现在穷人家的子弟进不了学校;有钱人家的子弟不喜欢读书;惟有小资产人家的子弟最有希望。”先生富于同情心。他所同情的是弱者、穷人。先生对于尼采超人学说是反对的,所以在讲到他的超人哲学时,就向学生宣布:“我是同情弱者的。”
春晖中学多出身于富有之家的学生,衣着是比较讲究的,雨天穿的都是皮鞋(当时市场上还没有橡胶套鞋这种商品)。我没有皮鞋,雨天穿的是母亲自己缝制的“水鞋”(一种涂以桐油,鞋底钉上秋皮钉,雨天穿了不会湿的鞋子)。一个下雨天,他见了我的水鞋,却对它大唱赞歌,说“这鞋子好啊!”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开学后不久,他就写了一篇题目叫《我们应把学生培养成怎样的人》的文章,阐明学校培养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方针,并且他是切实贯彻执行的。当时有相当多的一部分学生(包括作者本人)不大愿意上体操、运动课,先生就现身说法,教导说:“体育运动旨在增强人的体质,使人有充沛的精力从事学习或工作。我过去不爱体育锻炼,以致现在工作有时感到精神不济,不能持久。”我和有些同学偏爱文艺,不能好好学数学,他就教诲我们说:“学数学不光是为了能做几道数学题,而在于它能锻炼人的脑筋,使人思维精密。刘先生(指数学老师刘薰宇先生)思维就比我们精密。”至于品德,他更为注意。因为他痛恶一切行为不端的人,对学生的言行自然不会轻易放过。
虽然先生精通日语,学贯中西,但他非常谦虚。他从不“强不知为知”,对某事物或问题不能确定时,往往直截了当地说“我不知道”,甚至有时询问学生。如有一次,课文中有INSPIRATION一词,他一时记不起确切的译语了,他就问我们,有人答以“灵感”,他就微笑着说:“对,对!”大概在1926年前后,先生曾应何炳松先生之邀,担任过暨南大学中文系主任。而他在春晖教书时期,有一次却对我们说:“我是只配教教初中的。教高中就不胜任了。”
1924年春,朱自清老师应聘来春晖任教。朱先生还未到校,先生就向我们全班宣布:“朱自清先生就要来校了。朱先生学问比我好,他来后请他担任你们二年级的课。我仍教初一年级。”后来我们初二的国文课,就由朱自清先生担任。
以上出自《过去的中学》,谊书收录了国内一些最杰出的人物对他们中学阶段的回忆。他们的追忆,为我们复活了当年的中学,过去的老师一一那么春光灿烂、人性饱满。而过去的老师之所以使我们怀念;正在于他们曾:经确立了关于一个人的教育的传统。今天我们来追手传统,正是为了接续其中的精髓。
摘自《新闻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