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所以,对中学生而言,阅读可以使他们间接感受到人间的冷暖、历史的厚重、道义的神圣和生命的价值;可以调动起他们心中感恩、真爱与坚强等美好情愫,进而影响他们的人生,让他们的生命更丰富有趣、生活更惬意美好。
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加大学生的阅读量,使学生在广泛地阅读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这是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目标,也是亮点。
一、感受浓浓的亲情
说到亲情,我们眼前浮现出的是温馨的画面:母亲伸着双手跟着蹒跚学步的孩子,满脸的喜悦中露出甜蜜的紧张;风雨中雨伞呵护着孩子,父亲虽被淋湿却依然笑声朗朗……耳边萦绕不散的是《常回家看看》的悠扬歌声和“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的千古吟咏。
亲情本就是一种血浓于水的至爱,它是每一个人成长中的精神滋养。可对于现在的学生呢?他们满眼是父母的“不是”,他们不爱听母亲的唠叨,也不喜欢父亲的严厉。他们对亲情早已漠然。面对这种情况,我在让学生阅读贾平凹的《我不是个儿子》时,设计了这样的目标:在文本中感知亲情,在生活中感悟真情,在行动中培养亲情。
课堂上,播放韩红的《天亮了》这首歌,并给学生演示歌曲创作的背景——贵州麻岭的缆车发生坠落事件,唯一的幸存者是被父母用双肩托起的潘子浩。接着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出母亲对“我”爱的表现,使学生明白不管是“感天动地”还是“生活琐事”都饱含着父母对我们的浓浓的爱。这时再让学生回忆父母最让自己感动的一件事,然后起来交流。
其中一位学生是这样叙述的:威海的今冬下起了百年不见的大雪,我在这场大雪中度过了一个让我终生难忘的冬天。上了高一,时间一下子紧了起来,对于住校的我每两周的一次休假格外来之不易。而正好我妈妈的值班和我的休假是一天,这样对于曾经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我来说,只好自己准备一切用品。
没有了妈妈的细心照料,我的生活一下子乱成了一团,心里充满了对妈妈的埋怨。可第二天一早妈妈冒着大雪步行赶回家,路上不知摔了多少跤,还崴伤了脚,只为赶在我返校前回家看一眼。这时,我对妈妈的怨恨一下子消失了。而我也在这个冬天里长大了,成熟了,自立了,懂得了爱与关怀。
二、体味自然神韵
面对作为中华民族不屈精神的象征的长城遗迹亟待保护与抢救,多少珍稀动植物已经沦为标本,多少鲜活的生态活页从我们的视野中消失,多少诗词风景象《广陵散》一样成为遥远的绝唱,我们在做些什么?无动于衷、无所作为。新教材安排了“走进自然的怀抱”这一单元正是要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去发现自然之美。
在《荷塘风起》的阅读中我向学生展示了多幅荷花的照片,有袅娜的开着的,有零星地打着朵儿的,有承受着晶莹雨露的。然后引导学生反复朗读文本的二、三、四段,从中看到有形的荷叶,感受到无形的风,闻到缕缕淡淡的清香,听到风过荷塘那悦耳的声音。从而感悟作者对荷花坚韧品格、宽广胸怀的喜爱与对破坏自然行径的强烈厌弃。在阅读中体味大自然的多姿多彩,激发学生珍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树立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
面对冰冷的钢筋混凝土、川流不息的车水马龙、熙熙攘攘的人群和来去匆匆的脚步,多少学生能静下心来倾听自然的声音,领悟传统文化的意蕴。在阅读《听听那冷雨》时我给学生播放雨声的录音,领着他们朗读“时而淋淋漓漓,时而淅淅沥沥,天潮潮地湿湿,即连在梦里,也似乎有把伞撑着”等佳句,感悟那“点点滴滴,滂滂沱沱”的音乐美,领略余光中对原汁原味的古典诗词的见解美。通过解读山水诗文,进一步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提升对自然山水的感悟能力,激发对祖国河山与传统文化的向慕之情。
四、奉献一份爱心
在今天很多人受功利思想的影响,抱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奉行明哲保身的处世之道。这样的报道已屡见不鲜:两个摩托车相撞,肇事的摩托车早已不见了踪影,只留下一个满脸是血的年轻人躺在地上,一群看热闹的人围在四周,半个小时后伤者才被送到医院进行抢救,而此时他的摩托车居然也被人偷去;一位年轻人在商店购物时抓住了正在对他行窃的小偷,他坚持要把小偷扭送到派出所,但遭到了小偷几个同伙的围殴,年轻人曾向路人和商店店主求助,但没能得到任何帮助。
面对这种情况,我带领学生阅读了鲁迅先生的《祝福》这篇课文。这是一篇老课文,但在解决“祥林嫂是怎样死的”这个问题时,我没有拘泥于“被封建礼教逼死的”传统看法而是提出“祥林嫂死于人们的冷漠”这一新观点。我觉得封建礼教离学生现在的生活很遥远,没有生活基础,他们很难理解,而且也没有多大的现实教育意义,但是现在社会上却存在着面对处在死亡边缘的人熟视无暏,不去施救,这些人心理阴暗远非“冷漠”二字所能涵盖,它拷问着人们的道德和良心。
因此我从现实社会找切入点——冷漠的看客现象折射出了目前社会道德的缺失、人们精神的匮乏。通过《祝福》的阅读教学让学生明白每个人都应该多一份爱心,多关心他人,而不应该对什么都那么冷漠。我们虽然是普通人,没有什么英雄壮举,但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奉献一份爱心还是应该做到的,这样才能共建和谐社会。送人玫瑰,手留余香,“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实践证明阅读教学既是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也是实施人文教育的重要途径。而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不可忽视文本的教育意义,其反映了社会和精神生活的广阔性、丰富性和深刻性,直接影响到学生人格的形成和精神世界的生长。相信在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努力下,《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的“语文教育要以人文精神为内核,以培养学生健康人格为终极目标”将得以实现。
(河北省永年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
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加大学生的阅读量,使学生在广泛地阅读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这是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目标,也是亮点。
一、感受浓浓的亲情
说到亲情,我们眼前浮现出的是温馨的画面:母亲伸着双手跟着蹒跚学步的孩子,满脸的喜悦中露出甜蜜的紧张;风雨中雨伞呵护着孩子,父亲虽被淋湿却依然笑声朗朗……耳边萦绕不散的是《常回家看看》的悠扬歌声和“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的千古吟咏。
亲情本就是一种血浓于水的至爱,它是每一个人成长中的精神滋养。可对于现在的学生呢?他们满眼是父母的“不是”,他们不爱听母亲的唠叨,也不喜欢父亲的严厉。他们对亲情早已漠然。面对这种情况,我在让学生阅读贾平凹的《我不是个儿子》时,设计了这样的目标:在文本中感知亲情,在生活中感悟真情,在行动中培养亲情。
课堂上,播放韩红的《天亮了》这首歌,并给学生演示歌曲创作的背景——贵州麻岭的缆车发生坠落事件,唯一的幸存者是被父母用双肩托起的潘子浩。接着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出母亲对“我”爱的表现,使学生明白不管是“感天动地”还是“生活琐事”都饱含着父母对我们的浓浓的爱。这时再让学生回忆父母最让自己感动的一件事,然后起来交流。
其中一位学生是这样叙述的:威海的今冬下起了百年不见的大雪,我在这场大雪中度过了一个让我终生难忘的冬天。上了高一,时间一下子紧了起来,对于住校的我每两周的一次休假格外来之不易。而正好我妈妈的值班和我的休假是一天,这样对于曾经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我来说,只好自己准备一切用品。
没有了妈妈的细心照料,我的生活一下子乱成了一团,心里充满了对妈妈的埋怨。可第二天一早妈妈冒着大雪步行赶回家,路上不知摔了多少跤,还崴伤了脚,只为赶在我返校前回家看一眼。这时,我对妈妈的怨恨一下子消失了。而我也在这个冬天里长大了,成熟了,自立了,懂得了爱与关怀。
二、体味自然神韵
面对作为中华民族不屈精神的象征的长城遗迹亟待保护与抢救,多少珍稀动植物已经沦为标本,多少鲜活的生态活页从我们的视野中消失,多少诗词风景象《广陵散》一样成为遥远的绝唱,我们在做些什么?无动于衷、无所作为。新教材安排了“走进自然的怀抱”这一单元正是要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去发现自然之美。
在《荷塘风起》的阅读中我向学生展示了多幅荷花的照片,有袅娜的开着的,有零星地打着朵儿的,有承受着晶莹雨露的。然后引导学生反复朗读文本的二、三、四段,从中看到有形的荷叶,感受到无形的风,闻到缕缕淡淡的清香,听到风过荷塘那悦耳的声音。从而感悟作者对荷花坚韧品格、宽广胸怀的喜爱与对破坏自然行径的强烈厌弃。在阅读中体味大自然的多姿多彩,激发学生珍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树立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
面对冰冷的钢筋混凝土、川流不息的车水马龙、熙熙攘攘的人群和来去匆匆的脚步,多少学生能静下心来倾听自然的声音,领悟传统文化的意蕴。在阅读《听听那冷雨》时我给学生播放雨声的录音,领着他们朗读“时而淋淋漓漓,时而淅淅沥沥,天潮潮地湿湿,即连在梦里,也似乎有把伞撑着”等佳句,感悟那“点点滴滴,滂滂沱沱”的音乐美,领略余光中对原汁原味的古典诗词的见解美。通过解读山水诗文,进一步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提升对自然山水的感悟能力,激发对祖国河山与传统文化的向慕之情。
四、奉献一份爱心
在今天很多人受功利思想的影响,抱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奉行明哲保身的处世之道。这样的报道已屡见不鲜:两个摩托车相撞,肇事的摩托车早已不见了踪影,只留下一个满脸是血的年轻人躺在地上,一群看热闹的人围在四周,半个小时后伤者才被送到医院进行抢救,而此时他的摩托车居然也被人偷去;一位年轻人在商店购物时抓住了正在对他行窃的小偷,他坚持要把小偷扭送到派出所,但遭到了小偷几个同伙的围殴,年轻人曾向路人和商店店主求助,但没能得到任何帮助。
面对这种情况,我带领学生阅读了鲁迅先生的《祝福》这篇课文。这是一篇老课文,但在解决“祥林嫂是怎样死的”这个问题时,我没有拘泥于“被封建礼教逼死的”传统看法而是提出“祥林嫂死于人们的冷漠”这一新观点。我觉得封建礼教离学生现在的生活很遥远,没有生活基础,他们很难理解,而且也没有多大的现实教育意义,但是现在社会上却存在着面对处在死亡边缘的人熟视无暏,不去施救,这些人心理阴暗远非“冷漠”二字所能涵盖,它拷问着人们的道德和良心。
因此我从现实社会找切入点——冷漠的看客现象折射出了目前社会道德的缺失、人们精神的匮乏。通过《祝福》的阅读教学让学生明白每个人都应该多一份爱心,多关心他人,而不应该对什么都那么冷漠。我们虽然是普通人,没有什么英雄壮举,但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奉献一份爱心还是应该做到的,这样才能共建和谐社会。送人玫瑰,手留余香,“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实践证明阅读教学既是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也是实施人文教育的重要途径。而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不可忽视文本的教育意义,其反映了社会和精神生活的广阔性、丰富性和深刻性,直接影响到学生人格的形成和精神世界的生长。相信在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努力下,《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的“语文教育要以人文精神为内核,以培养学生健康人格为终极目标”将得以实现。
(河北省永年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