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父亲退休赋闲在家。生日那天,不擅厨艺的母亲亲自下厨做了满满一桌菜,然后乐颠颠地让父亲品尝评价一番。父亲吃了一口后马上说:“不错!”看着母亲笑得眯成一条缝的眼睛,他紧接着说:“不能再错。” 父亲擅长吹长笛,吹得曲调优美,邻居常以为是在放广播。今年,他的门牙“下岗”了。母亲怕他吹长笛会漏风,就催他去装假牙,没想到他说:“不用不用,这样吹起来才别有‘风味’。” 哥哥升职后,打算约他的朋友去一家饭店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父亲退休赋闲在家。生日那天,不擅厨艺的母亲亲自下厨做了满满一桌菜,然后乐颠颠地让父亲品尝评价一番。父亲吃了一口后马上说:“不错!”看着母亲笑得眯成一条缝的眼睛,他紧接着说:“不能再错。”
父亲擅长吹长笛,吹得曲调优美,邻居常以为是在放广播。今年,他的门牙“下岗”了。母亲怕他吹长笛会漏风,就催他去装假牙,没想到他说:“不用不用,这样吹起来才别有‘风味’。”
哥哥升职后,打算约他的朋友去一家饭店庆贺,又担心饭店谢绝自带酒水。这时父亲说:“看你这傻小子,怎么一点也没我的遗传哪?你们不会在外面把酒喝完了再进去吗?”
有一天,老爸多年没见的老友打电话来和他聊天,对方随口问了一下我的近况如何。估计父亲听成问我长得如何,脱口而出:“女儿长得凑合。”老友诧异地问:“什么?”父亲紧接着加了一句:“长得相当凑合!”
(责编:孙展)
其他文献
与朋友聊天,常听到有人在叹息:做人难,做老年人更难。 如今社会发展迅速,各种新潮思想层出不穷,年轻人特立独行成为时尚。老年人定有难言之惑,难受之感,这也难怪。其实,解决这些困惑,有一秘诀:老年人也要会做人。 一要换位思考,多些理解,少些指责。多些宽容,少些埋怨,做个明事知理的老年人。刘女士与儿子、媳妇同住,每天帮着照看孙子。儿媳妇每天下班回来躺在沙发上,刘女士看见了,觉得让她这个婆婆除了照顾孙
在人民日报宿舍区,只要是阳光灿烂的日子,人们总会看到年届85岁的林钢在顽强地迈动双腿,慢慢地步行。这是他在生活道路上应对的又一次挑战——与帕金森症进行的抗争。 林钢的一生经历过无数挑战,都走过来了。他在抗战胜利前夕投身新四军,新中国成立之初是一位活跃的记者,奔走于大江两岸,中原大地。他奋飞的翅膀曾在1957年的风暴中摧折;改革开放之初,他曾任人民日报记者部主任;离休后,他深入汽车行业作专题报道,
5年前,我在国内提前办理了内退手续,随在美国工作的先生到美居住。去年老母亲来我这里小住,一天,她在附近散步回来兴奋地告诉我,在外面遇到了一个美国老太太,热情地和她打招呼,两个人站在那里,比比划划“交谈”甚欢。自此我才知道我家对面房子里住着个热情的美国老太,名叫薇姬,后来我终于在到路边的信箱取信时和她不期而遇,算正式认识。薇姬盛情邀我去她家里坐坐。 第一次登薇姬的门,她喜出望外,张开双臂拥着我,左
去年国庆六十周年,著名演员谢芳非常想做些特殊的事情来表示纪念。于是她灵机一动,挥毫泼墨,亲手将自己的简历书写成了几十幅书法作品。本来是“自娱自乐”的个人消遣,可没想到,许多人闻讯后纷纷向谢芳讨要这难得的作品,这种标新立异的书法尝试,为谢芳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收获和快乐。 谢芳与张目合作录制了一张专辑取名为《高唱青春之歌》,里面共收录了20首经典歌曲,谢芳说:“我很喜欢张目唱歌,他现在80岁了,高音从
1965年秋,我们响应“广阔天地,大有作为”的号召,上山下乡到湖南零陵县一个国营农场。我们在那里奋斗了三年多,把数十里荒山改造成农田,自力更生建起了房屋,可“文革”中我们农场被改成五七干校,本已锻炼成黑皮肤、铁肩膀的知青,又在“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的号召中,再次插队落户到一个贫困的小山村。 我的战友王资生孤零零一个人被分到了浏阳金江公社,没料到他受到的关心和照顾最多。
老年人在处世做人上,不妨多引入一点“加减乘除”的法则,使晚年生活增加更多的欢乐与喜悦。 爱心用加法,凡友情、恩泽应用“加法”显示德行与情感程度,感受温暖付出爱心。 凡忧怨、愤懑,以“减法”去其重荷,淡化无谓的负面心理,胸怀自会开阔三分。有两位年龄相近的老太太,其中过得很富裕的那位老太太终日躺在病床上,对每个去探望的人抱怨,抱怨疾病伤痛、丈夫早死。而一生操劳的老太太却说:“我真好命!丈夫早死,还
巡防员揭开面包车秘密 2010年3月2日上午10点,郑州市金水区巡防队队员毛广川来到顺河路上的金苑小区巡逻,他看到那辆银灰色面包车仍静静地停在物业公司办公楼前,一位面容消瘦、身体蜷缩在一起的老太太仍躺在车里闭目养神,车载电台里放着豫剧…… 眼前这一幕在毛广川的心里始终是个谜。半年前,他第一次看到老太太在面包车里静静躺着,以为老人在等人。没想到,半年来,他几乎每天都看到这一幕。 他决心解开
口述:黄之非 整理:小禾 我喜欢上了房东家的“三妮” 我是在“文革”前上的大学,从北京一所美术院校毕业后,我没有到分配的单位报到,而是回到我当年写生的地方埋头创作。 那是河南辉县境内太行山区的一个小山村,这里民风淳朴,风景秀丽。吸引我的不光是这里的风景,还有房东家的女儿玉阁。玉阁在姊妹中排行老三,家人都喊她“三妮”。刚到玉阁家借宿时,我一下子就被这个青春、健美的山妹子吸引住了。离开山
苏同海、张秀枝夫妇今年都已六十多岁了,苏同海是河南郑州一名普通铁路职工,张秀枝系一所铁路小学退休教师,苏琼是老两口的独生女儿。 从苏琼懂事起,他们便有意识地教育女儿:在这个世界上,父母是最爱你的人,除了父母之外,都是外人。在父母的教导下,苏琼对父母言听计从。 2001年7月,苏琼从省内一所师范院校毕业后,成了一名中学教师。转眼间就到了婚嫁年龄。 几年间,曾经有几个男孩和苏琼处到了谈婚论嫁的阶
我的小孙女迪迪今年12岁了,从不乱花钱。现在城里的独生子女,哪个手里没有千儿八百的,能节制自己,的确不容易。儿子、儿媳对她比较严,每月只给20元零花钱。做祖父母的心肠软,孩子想买什么马上就给买。为此,儿子、儿媳有“意见”,希望能同他们协调一致,教育孩子从小懂得节俭,我们同意他们的想法。从她上小学后,就因势利导地教她自己理财。实践一段,还真有效果。 三逛庙会三种消费方式 每年春节,孙女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