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85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5)05-000-02
摘 要 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高职院校学生在武术课程中所学习的内容技术已无法满足他们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高职院校武术教育体系急需改革。本文针对高职院校武术教育现状进行分析,提出武术教育应积极与学生生命安全教育相融合的思想,并尝试性提出改革方法与路径,以此抛砖引玉,引起高职武术教育中对生命安全内容的重视。
关键词 高职院校 武术教育 生命安全 互融教学
武术教育作为高职院校体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独特的文化承载力全方位服务着高职学生的健康养生、伦理道德、防身自卫等价值目标。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高职武术教育在内容设置和教法方面过于传统已经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学生需求,正如武术名家邱丕相先生所指:“我们的武术普修课内容设置上存在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几十年一成不变的老三样(初级拳、初级剑和简化太极拳);已远不能适应当前的教育形势,需要改革[1]。”将武术教学与学生生命安全知识相互融合的教学模式是武术教育发展的新方向,是根据高职学生实际需求和特点提出来的新课题。
一、生命安全知识融入高职武术教学中的必然性
生命安全知识是每个人值得终身学习的内容,主要通过对危害自身生命和财产受到侵害的安全防卫知识的学习,达到保护自身生命和财产安全的目的。武术教育的宗旨不仅强调健身养生,也同样重视防身自卫,这与生命安全教育的目标高度统一,也为武术教育与学生生命安全互融性教学实践提供了可行性,生命安全内容的融入将成为未来武术教育发展的必经之路。
(一)高职学生文化需求的必然性
高职学生较本科学生在其学生特点和需求方面具有差异性,主要表现为缺乏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对所需知识的渴望度较低、行动力较差、心理承压能力和自我修养方面较弱、情绪自控和包容能力不足等,此种性格特点导致现代高职学生在安全意识、生命安全常识等方面知识匮乏,且在很多院校出现了学生猝死、学生自杀、学生受伤或棘手事件不能及时处置等。针对现代高职学生对生命安全知识日益增长的需求,将生命安全与中国武术教育相融合成为武术教学改革的必经之路。
(二)校园安全文化建设的必然性
校园是学生学习的快乐家园,也是学生生命安全的港湾,校园安全离不开学生安全,要想达到校园的真正安全还需要从学生自身安全意识上下功夫。校园安全文化建设离不开生命安全教育的辅助,然而,目前高职院校很少有单独教授生命安全知识的专门课程,因此生命安全知识的普及与传播零落在了相关科目之中,武术教育与生命安全教育在核心价值的体现上具有交集,成为校园安全文化宣传的重要载体,武术教育中融入生命安全知识对深化建设平安校园有着必然的意义。
(三)武术内涵体系改革的必然性
高职武术教育的核心除了健身养生价值外,还有防身防卫的功能,即通过合理的行为手段免受外界威胁伤害。然而由于社会的不断发展,同学们对武术知识的渴望有了新的变化,传统健身养生和搏击价值观念已经远不能满足同学们日益增长的需求,他们更加注重实用价值,不仅能在武术学习中获取健身和搏击技法,而且渴望学习掌握更加实用的生命安全知识和技能,如心肺复苏技术、偶遇歹徒摆脱、灾难逃险、止血包扎等等,针对日益增长的新需求,武术教学内容不能继续保持传统的针对基本功和武术技术的教学模式,而是需要紧跟时代的新改革,生命安全知识的融入无疑丰富了武术体系内容,也为武术教学改革提供了新思路、注入了新血液,为打破传统武术教学模式提供了启示。
二、高职武术教育与学生生命安全内容的选择性融合
俄罗斯的《生命安全基础》认为生命安全教育是人类在其活动领域中,预防自然和人为危险,预防各种有害因素的理论和实践的一种科学知识体系[2]。生命安全的内容涉及广泛,并非所有内容都完全纳入武术教育范畴,应进行重点選择性的与武术教育相融合。
(一)生命安全思维在武术教育中的可融入性
思维意识是人对客观世界的反应和认识,对人体行为有着支配作用。生命安全思维的核心无疑是将保护生命安全放在首要位置的思想,这与通过武术教育达到防身防卫的目的性高度统一。高职学生未来大部分将成为社会基层的服务者,在社会生活中难免遇到威胁自身生命和财产的棘手事件,生命安全思维将成为化险为夷的首要保障。
(二)生命安全代表性技术在武术教育中的可融入性
自中国武术进入校园以来一直以强身健体和表演娱乐的传统价值为导向,而真正的实际社会应用价值却十分有限。高职校园武术教育不能固守传统,要积极根据同学们日益增长的社会文化需求不断改革,针对武术教育实际融入相适应的生命安全技能,如外伤消肿、骨折固定、搬运、指压止血或包扎止血、掐按人中穴预防休克、心肺复苏防止假死亡等知识学习等,能有效的避免受伤部位的进一步发展或受伤人群的死亡,从而起到保护生命和恢复健康的作用。这一内涵改革将大大丰富武术教育内涵文化且强化武术教育的现代社会实践价值。
(三)心理健康安全在武术教育中的可融入性
心理健康安全是生命安全体系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高职院校学生在心理健康问题方面主要有心理承压能力较弱、个人情绪不稳定、情感易抑郁、自私缺乏社会责任等特点,武术教育中针对特有的心理特点进行合理内容的教学实践将有助于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武术教育在心理健康问题解决方面有着自己特有的价值,如武术竞赛的参与能大大增强学生心理承压能力;武术的内外兼修,能很好的培养学生的自我修养,有效抑制不良情绪的发展;武术重视“未曾学艺,先学礼”的优良道德,能很好的解决现代学生自私自利、缺乏社会责任的不良品质等。
三、高职武术教育与学生生命安全相互渗透的实施路径
(一)将生命安全教育融入武术课程教学设计与实践 生命安全教育与武术教育的目标都是建立在“健康第一,以人为本”的理念之上,在目标设计方面两者高度统一;在具体的教学设计方面,将相应的生命安全知识恰当的融入武术教育体系和具体的教学实践环节,如:武术教学的每学期学时中可安排一定学时数的生命安全知识和技术学习课,也可在武术课堂实践方面,通过防身防卫或生命安全案例导入生命安全的主线思维,在武术课堂技术教学中融入生命安全技术实践等,这不仅能打破武术教学的传统教学体系,而且能深化武术教学的实际意义。
(二)将生命安全教育融入武术第二、三课堂学习
在武术教学实践中融入生命安全知识与技术虽在课程改革方面具有特色,但其效果的更大发挥离不开学生的第二课堂参与和第三课堂实践。武术教育第二课堂主要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在校内自主组织开展的各类武术技术学习、竞赛等活动;第三课堂是在教师组织和指导下学生进行的校外交流实践和自主线上学习等。通过第二、三课堂与第一课堂的有机融合和相互促进,能更好的强化武术教育中的生命安全技术,使学生更加熟练掌握实用技能,从而全面突出武术教育的实际价值。
四、结语
高职院校武术教育融入生命安全知识和技能是未来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这不仅是高职武术教育发展的新方向,而且是增强高职学生生命安全的有效舉措。武术教育与生命安全教育在“以人为本”健康、安全的目标上极度统一,也为二者的相互融合提供了可能,虽然我国近些年已有很多生命安全方面的研究,但与其它学科的融合方面实在不足,这与发达国家生命安全教育存在着较大差距,笔者期望通过对高职院校武术教育与学生生命安全融合性教学的研究和探讨,引起广大武术工作者对实施生命安全教育的思考,从而丰富高职院校武术教育内涵和实践价值。
参考文献:
[1] 邱丕相,马文国.武术文化研究和教育研究的当代意义[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5(3):1-4.
[2] 唐宏贵.俄罗斯“生命安全教育”对我国学校体育的启示[J].体育学刊.2004(11):69-71.
[3] 王子朴,孙学明,李晓天.中、俄、日、韩学校体育生命安全教育比较[J].山东体育科技.2013(10):15-20.
[4] 李清,季建成,邬燕红.结合生命安全教育的体育教学改革与实践——以中国计量学院教学改革为例[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0(5):69-75.
[5] 王亚伟,吴成林.基于第二、三课堂的工程类专业创新创业人才模式研究[J].中国林业教育.2012(11):24-26.
[6] 靖庆磊.高职院校武术教育内容改革路径的思考[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2(2):173-174.
摘 要 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高职院校学生在武术课程中所学习的内容技术已无法满足他们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高职院校武术教育体系急需改革。本文针对高职院校武术教育现状进行分析,提出武术教育应积极与学生生命安全教育相融合的思想,并尝试性提出改革方法与路径,以此抛砖引玉,引起高职武术教育中对生命安全内容的重视。
关键词 高职院校 武术教育 生命安全 互融教学
武术教育作为高职院校体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独特的文化承载力全方位服务着高职学生的健康养生、伦理道德、防身自卫等价值目标。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高职武术教育在内容设置和教法方面过于传统已经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学生需求,正如武术名家邱丕相先生所指:“我们的武术普修课内容设置上存在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几十年一成不变的老三样(初级拳、初级剑和简化太极拳);已远不能适应当前的教育形势,需要改革[1]。”将武术教学与学生生命安全知识相互融合的教学模式是武术教育发展的新方向,是根据高职学生实际需求和特点提出来的新课题。
一、生命安全知识融入高职武术教学中的必然性
生命安全知识是每个人值得终身学习的内容,主要通过对危害自身生命和财产受到侵害的安全防卫知识的学习,达到保护自身生命和财产安全的目的。武术教育的宗旨不仅强调健身养生,也同样重视防身自卫,这与生命安全教育的目标高度统一,也为武术教育与学生生命安全互融性教学实践提供了可行性,生命安全内容的融入将成为未来武术教育发展的必经之路。
(一)高职学生文化需求的必然性
高职学生较本科学生在其学生特点和需求方面具有差异性,主要表现为缺乏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对所需知识的渴望度较低、行动力较差、心理承压能力和自我修养方面较弱、情绪自控和包容能力不足等,此种性格特点导致现代高职学生在安全意识、生命安全常识等方面知识匮乏,且在很多院校出现了学生猝死、学生自杀、学生受伤或棘手事件不能及时处置等。针对现代高职学生对生命安全知识日益增长的需求,将生命安全与中国武术教育相融合成为武术教学改革的必经之路。
(二)校园安全文化建设的必然性
校园是学生学习的快乐家园,也是学生生命安全的港湾,校园安全离不开学生安全,要想达到校园的真正安全还需要从学生自身安全意识上下功夫。校园安全文化建设离不开生命安全教育的辅助,然而,目前高职院校很少有单独教授生命安全知识的专门课程,因此生命安全知识的普及与传播零落在了相关科目之中,武术教育与生命安全教育在核心价值的体现上具有交集,成为校园安全文化宣传的重要载体,武术教育中融入生命安全知识对深化建设平安校园有着必然的意义。
(三)武术内涵体系改革的必然性
高职武术教育的核心除了健身养生价值外,还有防身防卫的功能,即通过合理的行为手段免受外界威胁伤害。然而由于社会的不断发展,同学们对武术知识的渴望有了新的变化,传统健身养生和搏击价值观念已经远不能满足同学们日益增长的需求,他们更加注重实用价值,不仅能在武术学习中获取健身和搏击技法,而且渴望学习掌握更加实用的生命安全知识和技能,如心肺复苏技术、偶遇歹徒摆脱、灾难逃险、止血包扎等等,针对日益增长的新需求,武术教学内容不能继续保持传统的针对基本功和武术技术的教学模式,而是需要紧跟时代的新改革,生命安全知识的融入无疑丰富了武术体系内容,也为武术教学改革提供了新思路、注入了新血液,为打破传统武术教学模式提供了启示。
二、高职武术教育与学生生命安全内容的选择性融合
俄罗斯的《生命安全基础》认为生命安全教育是人类在其活动领域中,预防自然和人为危险,预防各种有害因素的理论和实践的一种科学知识体系[2]。生命安全的内容涉及广泛,并非所有内容都完全纳入武术教育范畴,应进行重点選择性的与武术教育相融合。
(一)生命安全思维在武术教育中的可融入性
思维意识是人对客观世界的反应和认识,对人体行为有着支配作用。生命安全思维的核心无疑是将保护生命安全放在首要位置的思想,这与通过武术教育达到防身防卫的目的性高度统一。高职学生未来大部分将成为社会基层的服务者,在社会生活中难免遇到威胁自身生命和财产的棘手事件,生命安全思维将成为化险为夷的首要保障。
(二)生命安全代表性技术在武术教育中的可融入性
自中国武术进入校园以来一直以强身健体和表演娱乐的传统价值为导向,而真正的实际社会应用价值却十分有限。高职校园武术教育不能固守传统,要积极根据同学们日益增长的社会文化需求不断改革,针对武术教育实际融入相适应的生命安全技能,如外伤消肿、骨折固定、搬运、指压止血或包扎止血、掐按人中穴预防休克、心肺复苏防止假死亡等知识学习等,能有效的避免受伤部位的进一步发展或受伤人群的死亡,从而起到保护生命和恢复健康的作用。这一内涵改革将大大丰富武术教育内涵文化且强化武术教育的现代社会实践价值。
(三)心理健康安全在武术教育中的可融入性
心理健康安全是生命安全体系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高职院校学生在心理健康问题方面主要有心理承压能力较弱、个人情绪不稳定、情感易抑郁、自私缺乏社会责任等特点,武术教育中针对特有的心理特点进行合理内容的教学实践将有助于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武术教育在心理健康问题解决方面有着自己特有的价值,如武术竞赛的参与能大大增强学生心理承压能力;武术的内外兼修,能很好的培养学生的自我修养,有效抑制不良情绪的发展;武术重视“未曾学艺,先学礼”的优良道德,能很好的解决现代学生自私自利、缺乏社会责任的不良品质等。
三、高职武术教育与学生生命安全相互渗透的实施路径
(一)将生命安全教育融入武术课程教学设计与实践 生命安全教育与武术教育的目标都是建立在“健康第一,以人为本”的理念之上,在目标设计方面两者高度统一;在具体的教学设计方面,将相应的生命安全知识恰当的融入武术教育体系和具体的教学实践环节,如:武术教学的每学期学时中可安排一定学时数的生命安全知识和技术学习课,也可在武术课堂实践方面,通过防身防卫或生命安全案例导入生命安全的主线思维,在武术课堂技术教学中融入生命安全技术实践等,这不仅能打破武术教学的传统教学体系,而且能深化武术教学的实际意义。
(二)将生命安全教育融入武术第二、三课堂学习
在武术教学实践中融入生命安全知识与技术虽在课程改革方面具有特色,但其效果的更大发挥离不开学生的第二课堂参与和第三课堂实践。武术教育第二课堂主要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在校内自主组织开展的各类武术技术学习、竞赛等活动;第三课堂是在教师组织和指导下学生进行的校外交流实践和自主线上学习等。通过第二、三课堂与第一课堂的有机融合和相互促进,能更好的强化武术教育中的生命安全技术,使学生更加熟练掌握实用技能,从而全面突出武术教育的实际价值。
四、结语
高职院校武术教育融入生命安全知识和技能是未来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这不仅是高职武术教育发展的新方向,而且是增强高职学生生命安全的有效舉措。武术教育与生命安全教育在“以人为本”健康、安全的目标上极度统一,也为二者的相互融合提供了可能,虽然我国近些年已有很多生命安全方面的研究,但与其它学科的融合方面实在不足,这与发达国家生命安全教育存在着较大差距,笔者期望通过对高职院校武术教育与学生生命安全融合性教学的研究和探讨,引起广大武术工作者对实施生命安全教育的思考,从而丰富高职院校武术教育内涵和实践价值。
参考文献:
[1] 邱丕相,马文国.武术文化研究和教育研究的当代意义[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5(3):1-4.
[2] 唐宏贵.俄罗斯“生命安全教育”对我国学校体育的启示[J].体育学刊.2004(11):69-71.
[3] 王子朴,孙学明,李晓天.中、俄、日、韩学校体育生命安全教育比较[J].山东体育科技.2013(10):15-20.
[4] 李清,季建成,邬燕红.结合生命安全教育的体育教学改革与实践——以中国计量学院教学改革为例[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0(5):69-75.
[5] 王亚伟,吴成林.基于第二、三课堂的工程类专业创新创业人才模式研究[J].中国林业教育.2012(11):24-26.
[6] 靖庆磊.高职院校武术教育内容改革路径的思考[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2(2):173-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