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安徽省在2006年10月1日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其中第十四条规定下列人员的普通话水平应当分别达到以下等级标准: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中的教师为二级乙等以上,其中语文、对外汉语教学教师、幼儿园教师为二级甲等以上,普通话语音教师和播音、主持、影视剧表演等专业教师为一级乙等以上;行政管理、教学辅助人员为三级甲等以上。我校作为培养未来幼儿园教师的摇篮,幼师生在校必须参加普通话水平测试,2006年以前对我校学生的普通话测试要求是达到二级乙等,每届学生的首次过关率基本上在95%以上。但执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以后,我校每年的普通话水平测试首次过关率降低了很多,甚至有的班级低于50%。作为一名教学普通话的教师,倍感压力。
一、关于调查的说明
本次调查以问卷为主,访谈为辅。
调查在2014年6月选取了2012级经过普通话水平测试的同学(200名学生)和2013级未经过普通话水平测试的同学(100名学生)进行了比较。
二、调查结果
(一)不同等级学生难易程度认知情况
根据调查情况分析,普通话取得一级乙等的同学认为读单音节最难;取得二级甲等的同学中39.7%认为命题说话项最难,认为读单音节较难占37.8%,认为读多音节最容易;取得二级乙等的同学中53.9%认为读单音节最难,认为命题说话较难的占38.2%。取得三级甲等的同学中33.3%认为命题说话项最难。
按照我校对学生的普通话要求达到二级甲等,总过关率仅为49.5%,近一半的同学没有一次性过关,这部分同学有些是在考试时发挥失常,更有部分同学是存在语音问题,或者是对考试中的每一项重难点认识不足或练习不够。
针对这种情况,通过对学生考试的难点加以分析,不难看出,不同等级的学生对普通话水平测试四项的难易认知情况不同,在测试的高分段中考到一级乙等同学比较少,因此不具有代表性。成绩在二级甲等和二级乙等的同学占到所有同学的93.5%,这些同学普遍认为第四项和第一项偏难,而且大部分同学都认为读多音节项为最容易。
(二)未参加测试学生与已参加测试学生的难易程度认知比较
已测学生与未测学生在最难项的选择上存在不一致,已测学生认为读单音节最难人数最多,占44.5%;而未测学生则认为说话项最难的人数最多,占56%;最易项都选择了读多音节。
(三)测试紧张程度比较
在200名已测学生中,测试时感到很紧张的占到22.5%,比较紧张的占15%,一般紧张的占44.5%,不太紧张的占12%,不紧张的仅占6%。
(四)方言的长期影响
问卷调查显示,300名学生中,平日在家完全说方言的占了82.5%,完全说普通话的仅占5.2%。在我们的校园里,方言的使用频率依然很高,特别是同学们的日常交流。虽然在课堂上学生们学习了普通话,在课堂上和老师交流还努力使用普通话,但是在课下却很少使用普通话进行交流。
三、调查结果分析
“命题说话项”是学生失分最多且普遍感觉最难的测试项。从日常教学及访谈中了解到的主要原因包括:“第四项说话项”主要是对应试人语言准确性和流畅性的综合考察。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流利程度是普通话考试中评估的重点。语音的准确既包括语音中声母、韵母、声调的准确性,同时也包括词汇、语法的规范;同时3分钟的语言表达,还需要注重流畅性,需要考生在紧张的环境中、有限的时间内有内容并流畅地表达,这给考生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其次,应试人在普通话测试中,前三项都有文字凭借,因此心理上比较放松,在第四项测试中突然没有文字凭借,会出现紧张情况,从而造成不必要的失分。从调查中也可以看到普通话测试不紧张的考生很少。
“读单音节字词项”也成为学生觉得较难的一项,主要原因包括:单字是独立出现的,容易出现突然的不认识或认错现象,比如“涮”,很多考生读成“刷”;“曰”读成“日”等;其次,我们学校有些学生文化水平偏差,特别是一些艺术系的同学,技能较高,但是基本的识字水平不够,特别是个别冷僻字,比如对“蓊”、“绢”、“啮”等字经常出现不认识或读音错误问题。
四、调控策略
(一)针对偏误难点,在平时教学中加大训练力度
通过对所有同学的难易度调查,可以发现认识最一致的是认为读多音节项最容易,但实际的测试结果却并非如此。对此,我们在教学中应该加大对常用容易读错词的矫正,比如:挖潜、倔强、卑鄙、角色、脂肪等词语;特别是第二项中儿化、轻声的考核,更是学生在考试中出现错误的重点部分,比如:绝招儿、胡同儿、倒腾、打扮、骨头、指头、脊梁等词语。
单音节也是学生错误率比较高的一项,很多同学认为在测试前有10分钟的准备时间,可以查字典,所以在平时的训练中容易放松要求,在上课时应该设法纠正学生的这种认知偏误,同时对于一些形近字、习惯性错读字等采取逐个认读,加强认知。
普通话水平测试中,朗读短文项是实际测试中失分较少的一项,但这与学生平时的朗读短文练习是分不开的。“朗读短文”项之所以学生感觉最容易,通过访谈了解到,主要原因之一是因为它是四项中在平时教学中训练比较多,而且在考试前就明确知道内容,学生已经做了充分的准备。在普通话教学中60篇必考的文章,经过教师的专项指导练习,已经解决了课文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比如朗读中的回读问题、难点字词、断句等,所以在这一项容易取得不错的成绩。
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是普通话培训的最终目标,所以在第四项的命题说话训练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克服普遍存在的畏难情绪,提醒学生不要从网上下载别人已经用过无数遍的话题内容,可以提醒学生列小提纲,在平时的训练中以增强自信。另外可以在课堂上,让学生多进行口语表达练习,比如通过即兴演讲、随堂辩论等方式来调动学生说的积极性,从而在自然语流中帮助学生矫正语音问题,培养良好的语感。
(二)增加电脑测试练习的机会,缓解紧张情绪
我校在2012年针对10级、11级同学已经试用了学校的测试室,希望在今后的教学中测试室或语音教室在平时也能够不空闲,特别是可以对刚进校的新生进行一次摸底考试,了解每个学生存在的问题,这样更能够让授课教师在课堂上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或辅导。而且学生通过平时的练习,也能够缓解一些应试时的紧张情绪,从而避免一些非水平因素带来的不良影响,提高学生测试的过关率。
(三)营造校园内良好的普通话交流环境
普通话不仅是我国的通用语言,更是我们的校园语言,作为培养未来幼儿教师的校园,更应该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积极引导同学们树立正确的语言观,提高语言文字规范与说话用语规范意识,为全校师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语言交流环境,营造文明校园氛围,彰显两代师表风采,让说普通话成为每位学生责无旁贷的责任,从而激发学生说普通话的热情。
一、关于调查的说明
本次调查以问卷为主,访谈为辅。
调查在2014年6月选取了2012级经过普通话水平测试的同学(200名学生)和2013级未经过普通话水平测试的同学(100名学生)进行了比较。
二、调查结果
(一)不同等级学生难易程度认知情况
根据调查情况分析,普通话取得一级乙等的同学认为读单音节最难;取得二级甲等的同学中39.7%认为命题说话项最难,认为读单音节较难占37.8%,认为读多音节最容易;取得二级乙等的同学中53.9%认为读单音节最难,认为命题说话较难的占38.2%。取得三级甲等的同学中33.3%认为命题说话项最难。
按照我校对学生的普通话要求达到二级甲等,总过关率仅为49.5%,近一半的同学没有一次性过关,这部分同学有些是在考试时发挥失常,更有部分同学是存在语音问题,或者是对考试中的每一项重难点认识不足或练习不够。
针对这种情况,通过对学生考试的难点加以分析,不难看出,不同等级的学生对普通话水平测试四项的难易认知情况不同,在测试的高分段中考到一级乙等同学比较少,因此不具有代表性。成绩在二级甲等和二级乙等的同学占到所有同学的93.5%,这些同学普遍认为第四项和第一项偏难,而且大部分同学都认为读多音节项为最容易。
(二)未参加测试学生与已参加测试学生的难易程度认知比较
已测学生与未测学生在最难项的选择上存在不一致,已测学生认为读单音节最难人数最多,占44.5%;而未测学生则认为说话项最难的人数最多,占56%;最易项都选择了读多音节。
(三)测试紧张程度比较
在200名已测学生中,测试时感到很紧张的占到22.5%,比较紧张的占15%,一般紧张的占44.5%,不太紧张的占12%,不紧张的仅占6%。
(四)方言的长期影响
问卷调查显示,300名学生中,平日在家完全说方言的占了82.5%,完全说普通话的仅占5.2%。在我们的校园里,方言的使用频率依然很高,特别是同学们的日常交流。虽然在课堂上学生们学习了普通话,在课堂上和老师交流还努力使用普通话,但是在课下却很少使用普通话进行交流。
三、调查结果分析
“命题说话项”是学生失分最多且普遍感觉最难的测试项。从日常教学及访谈中了解到的主要原因包括:“第四项说话项”主要是对应试人语言准确性和流畅性的综合考察。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流利程度是普通话考试中评估的重点。语音的准确既包括语音中声母、韵母、声调的准确性,同时也包括词汇、语法的规范;同时3分钟的语言表达,还需要注重流畅性,需要考生在紧张的环境中、有限的时间内有内容并流畅地表达,这给考生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其次,应试人在普通话测试中,前三项都有文字凭借,因此心理上比较放松,在第四项测试中突然没有文字凭借,会出现紧张情况,从而造成不必要的失分。从调查中也可以看到普通话测试不紧张的考生很少。
“读单音节字词项”也成为学生觉得较难的一项,主要原因包括:单字是独立出现的,容易出现突然的不认识或认错现象,比如“涮”,很多考生读成“刷”;“曰”读成“日”等;其次,我们学校有些学生文化水平偏差,特别是一些艺术系的同学,技能较高,但是基本的识字水平不够,特别是个别冷僻字,比如对“蓊”、“绢”、“啮”等字经常出现不认识或读音错误问题。
四、调控策略
(一)针对偏误难点,在平时教学中加大训练力度
通过对所有同学的难易度调查,可以发现认识最一致的是认为读多音节项最容易,但实际的测试结果却并非如此。对此,我们在教学中应该加大对常用容易读错词的矫正,比如:挖潜、倔强、卑鄙、角色、脂肪等词语;特别是第二项中儿化、轻声的考核,更是学生在考试中出现错误的重点部分,比如:绝招儿、胡同儿、倒腾、打扮、骨头、指头、脊梁等词语。
单音节也是学生错误率比较高的一项,很多同学认为在测试前有10分钟的准备时间,可以查字典,所以在平时的训练中容易放松要求,在上课时应该设法纠正学生的这种认知偏误,同时对于一些形近字、习惯性错读字等采取逐个认读,加强认知。
普通话水平测试中,朗读短文项是实际测试中失分较少的一项,但这与学生平时的朗读短文练习是分不开的。“朗读短文”项之所以学生感觉最容易,通过访谈了解到,主要原因之一是因为它是四项中在平时教学中训练比较多,而且在考试前就明确知道内容,学生已经做了充分的准备。在普通话教学中60篇必考的文章,经过教师的专项指导练习,已经解决了课文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比如朗读中的回读问题、难点字词、断句等,所以在这一项容易取得不错的成绩。
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是普通话培训的最终目标,所以在第四项的命题说话训练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克服普遍存在的畏难情绪,提醒学生不要从网上下载别人已经用过无数遍的话题内容,可以提醒学生列小提纲,在平时的训练中以增强自信。另外可以在课堂上,让学生多进行口语表达练习,比如通过即兴演讲、随堂辩论等方式来调动学生说的积极性,从而在自然语流中帮助学生矫正语音问题,培养良好的语感。
(二)增加电脑测试练习的机会,缓解紧张情绪
我校在2012年针对10级、11级同学已经试用了学校的测试室,希望在今后的教学中测试室或语音教室在平时也能够不空闲,特别是可以对刚进校的新生进行一次摸底考试,了解每个学生存在的问题,这样更能够让授课教师在课堂上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或辅导。而且学生通过平时的练习,也能够缓解一些应试时的紧张情绪,从而避免一些非水平因素带来的不良影响,提高学生测试的过关率。
(三)营造校园内良好的普通话交流环境
普通话不仅是我国的通用语言,更是我们的校园语言,作为培养未来幼儿教师的校园,更应该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积极引导同学们树立正确的语言观,提高语言文字规范与说话用语规范意识,为全校师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语言交流环境,营造文明校园氛围,彰显两代师表风采,让说普通话成为每位学生责无旁贷的责任,从而激发学生说普通话的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