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根据《云南省农业厅2015年科技增粮措施实施方案》《普洱市财政局、农业局科技增粮计划的通知》等文件要求,锦屏镇参与县农科局组织实施万亩秋大豆高产创建栽培技术服务,通过大豆高产创建,加大资金投入,实施大豆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主攻单产,增加总产,提升品质,以高产创建典型示范带动全镇大豆生产,从而增加全镇粮豆总产的措施。
关键词 稻田免耕;秋大豆;高产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S565.1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6.26.025
1 锦屏镇概况
锦屏镇位于普洱市景东彝族自治县中部,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地理位置在北纬24°27′~24°33′,东经100°49′~100°52′,属南亚热带气候,雨热同季,干凉同步。年平均气温18.3 ℃,8月平均气温22.8 ℃、
9月平均气温21.9 ℃、10月平均气温19 ℃、11月平均气温14.9 ℃、12月平均气温11.4 ℃、1月平均气温10.9 ℃,有效积温较高,能保证大豆顺利开花结实。是一个集山区、半山区、高寒山区和坝区为一体的大镇[1]。辖15个村委会和4个居委会。全镇面积530 km2,耕地面积2 368.47 hm2,其中水田784.07 hm2,人均耕地626.27 m2,农业人口
38 174人。2014年全镇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59 726万元,人均纯收入10 719元。锦屏镇种植秋大豆已经有20多年的历史,近几年来年均种植面积稳定在666.67 hm2左右。因相对投入少、不争节令、产值较高,广大群众喜欢种植,锦屏镇有14个村多年来一直广泛栽培。
2 目标任务
为提高秋大豆产量,促进锦屏镇秋大豆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按照县农科局的增粮计划要求,实施秋大豆良种推广、高产栽培技术推广,结合测土配方施肥等技术,计划创建1个百亩核心区667 m2产量170 kg;1个千亩连片示范区,667 m2产量130 kg;建设万亩示范推广,667 m2产量120 kg。带动秋大豆667 m2增产5%以上。
3 技术措施
3.1 整地施肥
于水稻收割前7~10 d排除稻田积水,锦屏镇70%的水稻收割在8月上旬完成,8月15日收割基本结束。水稻收割后開沟分墒:墒面宽度为2~3 m、沙壤土可放宽至4 m。胶泥土壤2~2.5 m。田块四周理排水沟,沟深
30 cm,宽30 cm,墒沟深25 cm,宽25 cm.亩施钙镁磷肥25 kg、氯化钾5 kg混合后撒施于墒面作底肥。
3.2 选用良种
滇沧2号(A-121),为云南省农科院选育,品质优良,青豆可作蔬菜上市,老豆是制作豆腐、豆浆好食材。3.3 播种期选择
于水稻收割后,即8月1-15日进行播种最佳。
3.4 播种
种子处理:选择籽粒饱满的种子于播种前晒种1~2 d。播种前每667 m2种子用56%钼酸铵5 g对温热水约
150 mL充分溶化冷却后拌豆种,再用500 g生物钾肥对冷水化开后拌种即可播种。接种根瘤菌:对没有种过大豆的田块,每667 m2用100 g粉红色的大豆根瘤菌捣烂对少许冷水拌种,接种后即可播种。播种量:景选1号每
667 m2用种量7~8 kg。滇沧2号每667 m2用种量6 kg。播种方式:单行条播或小墒撒播。播种后用每667 m2收割的稻草(约600 kg)均匀覆盖于豆种上面。
3.5 田间管理
苗期管理:苗出齐后至3叶期定苗、间苗、除草,间除掉过密的小弱苗,滇沧2号留苗38~45株/m2,此品种株型紧凑分枝少,留基本苗2.5万~3万株/667 m2。景选1号分枝较多,豆蔓较长不宜密植,留苗27~33株/m2,留基本苗
1.8万~2.2万株/667 m2。水分管理:播种后的秋大豆,田块墒面要求湿润不渍水,可以提高出苗率并培育壮苗。渍水则易烂种烂苗。当地个别年份8月下旬、9月雨水较多,播种后常检查田间墒面、有渍水及时排除。苗期追肥:间苗除草后4叶期(播种后20 d)每667 m2施粉状硫酸钾5 kg加尿素5~10 kg,选择阴天或小雨天撒施于墒面。每667 m2用56%钼酸胺20 g,热水溶化后对水48 kg喷雾。也可用50 kg草木灰代替硫酸钾撒施于墒面。花期、结荚期肥水管理:大豆进入盛花期需肥量大,枝叶生长茂盛,但根部土壤施肥的方法不再使用,只用叶面喷雾的方法施肥。每667 m2用90%磷酸二氫钾50~60 g加56%钼酸胺20 g加90%硼砂60 g对水48 kg于晴天16:00后喷雾,对促进大豆授粉结实和籽粒饱满效果非常好,10~15 d后再喷施1次磷酸二氢钾肥水,
60~100 g/667 m2对水48 kg喷施。
3.6 病虫害防治
病害:锦屏镇秋大豆常见病害是锈病、霜霉病、根腐病、猝倒病和立枯病等真菌病害,以锈病、霜霉病较重,干燥热则锈病严重,湿润则霜霉病严重,防治锈病常在开花前用15%三唑酮50~75 g对水1 000~1 500倍液喷雾,也用40%、75%百菌清800倍液、36%甲基硫菌灵800倍数液、或25%苯醚甲环唑10 mL对水喷雾,一般间隔10~15 d
再喷雾1次。霜霉病多在中后期发病,用58%甲霜灵·猛锌、25%甲霜灵、40%、75%百菌清对水喷雾1次,病害较重的田块再喷雾1次,结合理深沟排水即可达到较好的防治效果。虫害:常见虫害是豆荚螟、大豆卷叶螟、豆秆黑潜蝇、大豆蚜虫号大豆斜纹夜蛾等。常用农药有:敌杀死、功夫、敌百虫、来福灵等,常常在始花期喷雾1次,在盛花期后喷雾1次。豆秆黑潜蝇是极其顽固的害虫,幼虫潜入叶片后啃食叶肉细胞,造成叶子功能性坏死,幼虫接触农药后会停止活动,出现短暂的“休眠”,药性过后再食叶肉细胞,农药只对成虫和虫卵起灭杀作用。鼠害:进入结荚期、鼓粒期,常用敌鼠纳盐配制毒饵诱杀。方法:取敌鼠纳盐粉末1 g放入20 g酒精或食用高度酒(约50°)20~30 g内溶解,再投入700~800 mL热开水搅拌溶化,用干麦粒2 kg投入药液中搅拌,再加入味精少许搅拌均匀,待麦粒充分吸收膨胀后取出晾干待用。投放:每667 m2在田埂上投放5~8个点,每个点投放50~100 g,此方法灭鼠效果好,操作简单适用。
3.7 收获测产
锦屏镇秋大豆成熟期在11月下旬,进入“小雪”节令后,大部分大豆叶片变黄脱落,少许豆荚变褐色,豆粒变硬,即可收获,收获后晒干,做好保质贮藏。2015年11月下旬,镇农业服务中心技术员和局推广中心技术人员进行了45个点5.74 hm2的田间测产,测产结果:百亩核心示范区面积11.46 hm2,平均单产186.4 kg;千亩连片示范区面积67.47 hm2,平均单产139.2 kg;万亩推广示范区面积589.34 hm2,推广区平均单产121.6 kg,比全县同等地块秋大豆667 m2增产
9.1 kg。全镇668.27 hm2秋大豆总产1 247 868.72 kg,平均单产124.49 kg。
4 推广秋大豆增粮的重要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讲:“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我们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充分挖掘地方土地资源和光热资源增加粮食,确保粮食安全。
4.1 经济效益
通过落实技术措施,大豆平均667 m2增产9.1 kg,增幅达8.1%,总产增91 218.4 kg,按市场价7.0元/kg计,增加产值63.8万元。
4.2 生态效益
通过大豆高产技术推广,改善了土壤理化性状,培肥了地力,减少了农民的不合理用肥,提高了肥料利用率。对控制农田污染,保护农田生态环境有指导意义。
4.3 社会效益
通过高产技术推广落实,进一步提高了农户的科技意识和科学种植水平。增加粮食总量,保证粮食安全。
参考文献
[1]付永文.秋大豆栽培地斜纹夜蛾卵块分布型研究及卵量调查[J].长江蔬菜,2015(10):64-67.
(责任编辑:赵中正)
关键词 稻田免耕;秋大豆;高产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S565.1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6.26.025
1 锦屏镇概况
锦屏镇位于普洱市景东彝族自治县中部,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地理位置在北纬24°27′~24°33′,东经100°49′~100°52′,属南亚热带气候,雨热同季,干凉同步。年平均气温18.3 ℃,8月平均气温22.8 ℃、
9月平均气温21.9 ℃、10月平均气温19 ℃、11月平均气温14.9 ℃、12月平均气温11.4 ℃、1月平均气温10.9 ℃,有效积温较高,能保证大豆顺利开花结实。是一个集山区、半山区、高寒山区和坝区为一体的大镇[1]。辖15个村委会和4个居委会。全镇面积530 km2,耕地面积2 368.47 hm2,其中水田784.07 hm2,人均耕地626.27 m2,农业人口
38 174人。2014年全镇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59 726万元,人均纯收入10 719元。锦屏镇种植秋大豆已经有20多年的历史,近几年来年均种植面积稳定在666.67 hm2左右。因相对投入少、不争节令、产值较高,广大群众喜欢种植,锦屏镇有14个村多年来一直广泛栽培。
2 目标任务
为提高秋大豆产量,促进锦屏镇秋大豆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按照县农科局的增粮计划要求,实施秋大豆良种推广、高产栽培技术推广,结合测土配方施肥等技术,计划创建1个百亩核心区667 m2产量170 kg;1个千亩连片示范区,667 m2产量130 kg;建设万亩示范推广,667 m2产量120 kg。带动秋大豆667 m2增产5%以上。
3 技术措施
3.1 整地施肥
于水稻收割前7~10 d排除稻田积水,锦屏镇70%的水稻收割在8月上旬完成,8月15日收割基本结束。水稻收割后開沟分墒:墒面宽度为2~3 m、沙壤土可放宽至4 m。胶泥土壤2~2.5 m。田块四周理排水沟,沟深
30 cm,宽30 cm,墒沟深25 cm,宽25 cm.亩施钙镁磷肥25 kg、氯化钾5 kg混合后撒施于墒面作底肥。
3.2 选用良种
滇沧2号(A-121),为云南省农科院选育,品质优良,青豆可作蔬菜上市,老豆是制作豆腐、豆浆好食材。3.3 播种期选择
于水稻收割后,即8月1-15日进行播种最佳。
3.4 播种
种子处理:选择籽粒饱满的种子于播种前晒种1~2 d。播种前每667 m2种子用56%钼酸铵5 g对温热水约
150 mL充分溶化冷却后拌豆种,再用500 g生物钾肥对冷水化开后拌种即可播种。接种根瘤菌:对没有种过大豆的田块,每667 m2用100 g粉红色的大豆根瘤菌捣烂对少许冷水拌种,接种后即可播种。播种量:景选1号每
667 m2用种量7~8 kg。滇沧2号每667 m2用种量6 kg。播种方式:单行条播或小墒撒播。播种后用每667 m2收割的稻草(约600 kg)均匀覆盖于豆种上面。
3.5 田间管理
苗期管理:苗出齐后至3叶期定苗、间苗、除草,间除掉过密的小弱苗,滇沧2号留苗38~45株/m2,此品种株型紧凑分枝少,留基本苗2.5万~3万株/667 m2。景选1号分枝较多,豆蔓较长不宜密植,留苗27~33株/m2,留基本苗
1.8万~2.2万株/667 m2。水分管理:播种后的秋大豆,田块墒面要求湿润不渍水,可以提高出苗率并培育壮苗。渍水则易烂种烂苗。当地个别年份8月下旬、9月雨水较多,播种后常检查田间墒面、有渍水及时排除。苗期追肥:间苗除草后4叶期(播种后20 d)每667 m2施粉状硫酸钾5 kg加尿素5~10 kg,选择阴天或小雨天撒施于墒面。每667 m2用56%钼酸胺20 g,热水溶化后对水48 kg喷雾。也可用50 kg草木灰代替硫酸钾撒施于墒面。花期、结荚期肥水管理:大豆进入盛花期需肥量大,枝叶生长茂盛,但根部土壤施肥的方法不再使用,只用叶面喷雾的方法施肥。每667 m2用90%磷酸二氫钾50~60 g加56%钼酸胺20 g加90%硼砂60 g对水48 kg于晴天16:00后喷雾,对促进大豆授粉结实和籽粒饱满效果非常好,10~15 d后再喷施1次磷酸二氢钾肥水,
60~100 g/667 m2对水48 kg喷施。
3.6 病虫害防治
病害:锦屏镇秋大豆常见病害是锈病、霜霉病、根腐病、猝倒病和立枯病等真菌病害,以锈病、霜霉病较重,干燥热则锈病严重,湿润则霜霉病严重,防治锈病常在开花前用15%三唑酮50~75 g对水1 000~1 500倍液喷雾,也用40%、75%百菌清800倍液、36%甲基硫菌灵800倍数液、或25%苯醚甲环唑10 mL对水喷雾,一般间隔10~15 d
再喷雾1次。霜霉病多在中后期发病,用58%甲霜灵·猛锌、25%甲霜灵、40%、75%百菌清对水喷雾1次,病害较重的田块再喷雾1次,结合理深沟排水即可达到较好的防治效果。虫害:常见虫害是豆荚螟、大豆卷叶螟、豆秆黑潜蝇、大豆蚜虫号大豆斜纹夜蛾等。常用农药有:敌杀死、功夫、敌百虫、来福灵等,常常在始花期喷雾1次,在盛花期后喷雾1次。豆秆黑潜蝇是极其顽固的害虫,幼虫潜入叶片后啃食叶肉细胞,造成叶子功能性坏死,幼虫接触农药后会停止活动,出现短暂的“休眠”,药性过后再食叶肉细胞,农药只对成虫和虫卵起灭杀作用。鼠害:进入结荚期、鼓粒期,常用敌鼠纳盐配制毒饵诱杀。方法:取敌鼠纳盐粉末1 g放入20 g酒精或食用高度酒(约50°)20~30 g内溶解,再投入700~800 mL热开水搅拌溶化,用干麦粒2 kg投入药液中搅拌,再加入味精少许搅拌均匀,待麦粒充分吸收膨胀后取出晾干待用。投放:每667 m2在田埂上投放5~8个点,每个点投放50~100 g,此方法灭鼠效果好,操作简单适用。
3.7 收获测产
锦屏镇秋大豆成熟期在11月下旬,进入“小雪”节令后,大部分大豆叶片变黄脱落,少许豆荚变褐色,豆粒变硬,即可收获,收获后晒干,做好保质贮藏。2015年11月下旬,镇农业服务中心技术员和局推广中心技术人员进行了45个点5.74 hm2的田间测产,测产结果:百亩核心示范区面积11.46 hm2,平均单产186.4 kg;千亩连片示范区面积67.47 hm2,平均单产139.2 kg;万亩推广示范区面积589.34 hm2,推广区平均单产121.6 kg,比全县同等地块秋大豆667 m2增产
9.1 kg。全镇668.27 hm2秋大豆总产1 247 868.72 kg,平均单产124.49 kg。
4 推广秋大豆增粮的重要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讲:“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我们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充分挖掘地方土地资源和光热资源增加粮食,确保粮食安全。
4.1 经济效益
通过落实技术措施,大豆平均667 m2增产9.1 kg,增幅达8.1%,总产增91 218.4 kg,按市场价7.0元/kg计,增加产值63.8万元。
4.2 生态效益
通过大豆高产技术推广,改善了土壤理化性状,培肥了地力,减少了农民的不合理用肥,提高了肥料利用率。对控制农田污染,保护农田生态环境有指导意义。
4.3 社会效益
通过高产技术推广落实,进一步提高了农户的科技意识和科学种植水平。增加粮食总量,保证粮食安全。
参考文献
[1]付永文.秋大豆栽培地斜纹夜蛾卵块分布型研究及卵量调查[J].长江蔬菜,2015(10):64-67.
(责任编辑:赵中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