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年亲历达沃斯

来源 :全国新书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sofou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芮成钢是中央电视台最年轻的财经主播、耶鲁大学历史上最年轻的“耶鲁世界学者”、采访外国政商领袖最多的中国记者。他的新书《30而励》呈现的是一双冷静的眼、一颗热忱的心。澳大利亚总理陆克文在序中说:“芮成钢的这本书描绘了我们这个相互依存的世界里中国所应担当的角色。所有关注中国未来的有识之士,无论中国人、澳大利亚人或是世界任何地方的人,都应该在这场关于21世纪中国未来的大讨论中尽一己之力。21世纪,是亚太的世纪。”本文选编自该书。
  
  尽管世界经济论坛宣称在1976年就曾经参与了中国政府经济改革的讨论,但是,中国人了解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确实是从2001年前后开始的。我们中国有很多论坛,我期待有一天其中的一两个也能成为一个不可缺少的世界性论坛,而不仅仅是地区性的,也可以做出对人类发展有贡献的议题。
  
  世界经济论坛的影响力
  
  对于世界经济论坛,中国企业家的态度大概可以分为两类:一类非常乐于参加,他们会兴奋地围绕于全球商界、政界领袖身边,与他们平等地对话;也有相当一部分中国企业家,根本不愿去参加或是去了一次便不想再去。原因有这么几点:
  第一,语言上有障碍。很多问题不能及时、深入地交流,带翻译又会破坏现场随意的气氛。
  第二,心理上有落差。很多中国企业家习惯了在国内众星捧月、前呼后拥的生活,但在达沃斯,除了国家元首或个别企业家身边带保镖之外,其他人多是独来独往。很多《财富》500强的CEO也都是一个人拎个包,穿着大胶鞋在雪地里走。
  第三,会议上讨论的很多议题离中国企业比较远,因为全球大企业关注和讨论的问题,还没有出现在中国企业的议事日程上。比如去年达沃斯讨论全球变暖问题,很多中国企业还没真正发展到关心公益、关心环境的层面上,他们关心的是扭亏为盈,顾不上考虑绿色问题。虽然也知道国际趋势重要,但对他们来说,还不是最紧要的。
  没有带着具体目的和想法的人最好不要去世界经济论坛。因为纯粹看热闹、看名人,去过一次便不想再去。大多数人都是见面寒暄几句,擦肩而过。虽然都是全球大老板,但如果你没有具体的任务、使命和话题,仅仅是去感受、热闹一番,还不如回去看网上发的会议纪要。
  达沃斯有两面性:一面是被广泛报道的达沃斯;一面是媒体上看不到的达沃斯。每年的世界经济论坛都会举办相当多的行业会议,这个会议在正式议程上找不到,是单独私密的会议。这部分常人看不到的东西才真正吸引大企业的总裁们。
  达沃斯的准入门槛非常高,很多美国企业家以去达沃斯为荣,还有人为了能去达沃斯专门坐私人飞机到瑞士去游说。你看见谁像谁,他就是谁,总统、首相、CEO都可能是你身边不经意走过的那个普通人。
  在达沃斯,你会发现,有的人只能参加正式会议,还有一些人大部分时间不参加正式议程,而是忙于参加所谓行业巨头会,这也是西方人管达沃斯叫资产阶级俱乐部的主要原因。但近年它也逐渐开始邀请世界各地弱势群体的代表,如社会福利组织、残疾人组织以及宗教界的领袖们参加。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我在世界经济论坛上的几次发言中,每当话题涉及公益、环保、健康,都会得到积极的响应,甚至是热烈的掌声。
  我与施瓦布教授有个约定,每年我都会在北京为他举办一个私人晚宴,我会为他引荐中国各行各业的先锋人物。最近一次聚会时,我是这样描述他的:全世界最有影响力的人之一。有人说美国总统是全世界最有影响力的人,可美国总统的任期最多也只有8年,但施瓦布影响世界几十年,无数人因为达沃斯见到了自己潜在的商业伙伴、政治盟友,甚至是未来的老板与太太。它像一个枢纽,无数的信息、人脉在这里交汇,不知不觉中改变着世界。
  
  透过达沃斯看中国
  
  在达沃斯,人们对于中国的看法,近几年有了显著的变化。最早大家把中国当作怪物来看,当作一个特殊的国家来看。忽而中国崩溃论,忽而中国威胁论,不是好得不正常,就是坏得不正常。今年开始,大家对中国的讨论不再是这些内容,而是把中国真正当成一个正常的国家来看。
  在我看来,达沃斯的不足是欧美发达国家话语权的偏重。冬季达沃斯起主导性的是欧美国家和企业,略有一点排他性。所幸的是,发展中国家的声音也越来越被重视。达沃斯对亚洲以及中国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达沃斯有专门的亚洲部,负责中国项目的有二三十个工作人员。事实上,世界经济论坛主席施瓦布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就感觉到中国的分量了,那时中国刚刚开始改革开放。
  世界经济论坛每年都会有所创新。比如我曾主持过的“工作空间” (work space),主题是谈中国与印度的未来。几百个企业家在一起,像学生一样一起讨论、评述、互动。遗憾的是,类似这样的讨论,作为主角的中国企业家屈指可数。
  
  2001年“9·11”恐怖事件发生之后,时隔半年,达沃斯年会破天荒地选择了纽约,可见他们多么会把握时机。现在把每年一届的夏季达沃斯“新领军者年会”放到中国召开,又一次展现了施瓦布的远见,他把目标放在下一代,请的是未来的领军人物。
  而且,值得一提的是,2006年,达沃斯同时在美国纽约以及中国北京建立了办事处,可见世界经济论坛和论坛成员对中国和中国经济地位的重视。中国也每年派出高层领导人参加达沃斯年会,而且派出的领导级别越来越高,阵容也越来越强。2009年1月的年会被称做有史以来最重要的一次达沃斯年会,温家宝总理将出席。
  今天的世界经济论坛虽然仍冠名以“经济”,但已不只是讨论经济,实际上它的意义变得更加宽泛,几乎成了全球事务论坛。多年参加达沃斯的经历给了我全球化的视角,让我对世界的面貌和走向有了新的解读。有一次我跟美国国务卿鲍威尔在纽约见面。他坦言,他小时候经济学学的很少,就是一介武夫,受冷战影响,以为这个世界上只有美国是好人,其他都是坏人。到今天,他跟俄罗斯的外交部长成了朋友,世界游戏规则变了。
  未来的世界不再是谁是老大、谁是老二的世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也不仅仅是成为下一个美国,成为另一个超级大国。未来的世界将是一个相互依存的世界,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世界的潜规则——哪个国家或经济体的分量轻了或重了——都会在达沃斯得到体现。有的人去达沃斯确实抱着改变世界、让世界更美好的目的,还有一部分人是机会主义者。还是那几句话:到了达沃斯,你看这个人像谁,他其实就是谁。
  无论是达沃斯改变了中国,还是中国改变了达沃斯,无论是世界融合了中国,还是中国融合了世界,通过达沃斯的发展历程我们看到,21世纪确实是一个经济世纪。而经济发展健康的国家也就能够对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
其他文献
一些人认为蝾螈很可爱许多蝾螈物种濒临灭绝  小蝾螈弗兰基被真菌感染,半张脸不见了。这种小蝾螈是生活在墨西哥城水系里的两栖动物。  弗兰基和其它蝾螈一样,有一种特殊的才能。查普尔特佩克动物园兽医兼蝾螈研究人员赞莫拉是弗兰基的照顾者,她在研究中发现这种动物非凡的再生能力,感到非常震惊。不到两个月,弗兰基就长出了一只功能齐全的新眼睛,它在动物园的生活也恢复了正常。  弗兰基的老家在动物园以南30公里处,
本书是对《世说新语》的解读。提到魏晋时期,我们随即想到的关键词是“魏晋风度”,或称之为“魏晋精神”、“魏晋情怀”。与汉朝的敦实厚重、三国的慷慨悲歌、唐朝的盛大开放、宋朝的清丽内向完全不同,魏晋时期以率性洒脱、玄远放旷著称,这是一个时代的精神时尚和审美追求。在这种背景下,魏晋终成中国历史上最另类最奇异的绝版时代,当然也成为最受争议的一个时代。本文摘自该书序言,有删节。      魏蜀吴三国归晋,但这
高校图书馆的立馆之本是为广大教师和学生提供完备、高效和快捷的信息服务,也是图书馆办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人们获取知识和信息已经有了多种渠道,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的范围、信息载体的种类以及信息技术的先进程度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图书馆的服务宗旨是不变的,即为学校教学和科研提供全面准确、方便快捷的服务,服务的方式和途径应该与时俱进,不应只停留在流通、阅览、参考咨询等传统的方式上。当前
随着中国正式加入WTO,中国的企业竞争将发生质的飞跃。2002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时候,敏感的国外媒体曾经发出过如此的预言。如今已经经过了4年的时间,这种质的改变到底发生了吗?到底质变改变的什么呢?答案让很多人大吃一惊:中国企业的竞争已经进入了员工竞争的阶段。  最近,一本由地震出版社出版的主要写企业员工素质的图书《培养员工精神》悄悄地在国内推出了。这是一本“做金牌员工”优秀企业内部培训首选读
钱学森先生生前曾对温总理说:“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个颇具深意的发问,是时中国大学的发问,更是对中国教育的发问。本书从“钱学森之问”谈起,详尽地分析了大学中出现各种弊端的根源,尖锐地指出中国高校“病”了。作者通过自己的亲身采访和认真观察,把自己对大学教育的反思,对人才培养的思索记录在书中。  陈丹青指出:人文艺术教育表面繁荣(如扩招、创收、增加学术科目、重视论文等等)而实则退步
曾培炎著书回顾西部大开发  本刊讯(记者 杨育芬)原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同志的专著《西部大开发决策回顾》一书,已由中共党史出版社和新华出版社联合出版,并在全国公开发行。  始于2000年的西部大开发,至今已历时十年。西部地区占我国陆地面积的2/3,蕴藏着丰富的物产资源,聚居着三亿多各族人民,作者曾在那里生活和工作了16个年头。  《西部大开发决策回顾》介绍了党和政府做出西部大开发战略抉择的历史背景和
2月14日,《2011年度国家出版基金项目申报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发布,本年度国家出版基金项目申报工作正式展开。为了使出版单位更好地把握《指南》内涵,做好项目申报工作,本刊记者日前就《指南》相关情况专访了国家出版基金规划管理办公室(以下简称基金办)有关负责同志。  记者:项目中报工作是基金管理工作的重头戏,基金办每年都会精心编制《指南》引导出版单位做好这项工作,请您谈谈今年《指南》主要有哪些
《问孝道》是一本师徒问答形式的图书。问道的是学生:怀朴、浮生、惊蛰、圆舒。解惑的是老师:国学应用智慧传播第一人、道行天下的亲身实践者——翟鸿燊。他号召以圣人智慧来修身、齐家、治企,百万人在现场聆听了他的开悟。    浮生:老师,我想帮我朋友问个问题,他最近很郁闷,公司的业绩不理想,很烦躁,在家里也总是发脾气,偶尔还对父母喊上两句。但事后,又感觉很惭愧。  惊蛰笑道:这是你的烦恼吧?  浮生:我是帮
《中国“女权”概念的变迁:  清末民初的人权和社会性别》  [日]须藤瑞代著,姚毅译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0.02  定价:39.00元  作者以丰富、翔实的中外历史资料和文献为基础,对“女权”概念的引入和发展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考察。值得一提的是,该考察不是从纯学术的层面考察其变迁,而是将其与彼时的国情和国势相结合,描述女性争取权利的过程和知识分子与爱国人士对“女权”和理想女性的理解。   
《市场与调控——李鹏经济日记》是李鹏日记系列著作的第五部,前四部分别是三峡、核电、电力和人大日记。沿袭李鹏日记系列著作的基本编辑体例,以作者担任国务院副总理、即从1983年6月到2003年3月20年间的日记为主线,辅之一些工作笔记、相关讲话、新闻报道和文件资料摘要编辑而成。其中日记正文占80%左右。前四部日记中已有叙述的经济活动,这部书仍作了简要介绍,保持了记载的完整性和连续性。全书分三册,共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