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艺术作品的创作,是要借助于某一些具体的物质形态才能来实现的,物质并非是艺术的本质,却可以用来体现和反映艺术的本质。绘画中所使用的材料和技法本身就是绘画的一种内容,是在绘画语言中所表达的一种形式,无法将其从画面中抽离出来。在绘画创作中,运用各种材料能够对画面起到良好的审美效果,但是,任何材料、技法和方式都不是唯一的,更不是绝对的,材料和技法的运用不必盲目追求,为技法而技法是不可取的。
文章分析了综合材料在绘画中不同肌理所表现的不同的艺术效果,材料在绘画作品中所呈现出的不同的作用,并对在绘画创作中不同的材料肌理对画面的影响进行了梳理和总结。
关键词:绘画;制作;材料;肌理;技法
一、中国画的发展现状
中国绘画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不断的成熟,壮大。历经时代的变迁,各种绘画风格,形式的变化,中国画意味深长,内涵丰富。
中国画在艺术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从亘古时代发展到今天,中国画的发展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产生了众多的绘画语言形式。由于不同的历史时期的变化,政治经济的需要,社会文化的限制,绘画的形式都会有不同的侧重点,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画就有了较大的改变,我们处于一个新的历史时期,经历了新的生活,在艺术的创新上,有了更深的认识。社会结构的巨变,造就了艺术风格的开放性与多元化。
当前的中国正处在一个大变革的发展时代,人们的思想意识、艺术思维空前活跃,社会空前进步,促使人们希望看到更多的新颖的中国画作品。一股强大的改革出新的巨流正向前推进,在这种发展形式下,中国画家如果创造不出新的艺术形式与新的艺术风格,只能被历史所淘汰,而真正屹立在艺术顶峰的将是那些具有开拓精神的画家。改变中国画原有的陈旧风格与千年不变的程式化形式,有利于中国画的发展。
二、材料与肌理在绘画创作中的不同表现形式
中国画材料的运用表现出对象的质感,以及画面效果能较好地丰富艺术作品,各类绘画材料的应用,大大地拓宽了艺术的表现能力,丰富了传统绘画艺术中单一的表现形式,使画面更丰富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
<一> 在西方思潮的影响下的中国画家
当代中国画家在西方的思潮的影响下,开始汲取西方绘画好的形式、思想、技法,他们不再拘泥于传统的宣纸与墨,而且通过了解更多的绘画材料来表达自己画面的艺术观念。
潘天寿自制的“豆浆纸”,控制水流的速度以及渗透的程度,了解纸张的特性,制造出特殊的肌理;林风眠“以西润中”,把墨汁与油的韵味、颜料的透明与不透明揉为一体,构成了形式与诗意的融合;刘国松则制作了抽筋剥皮的“国松纸”,就是在纸浆里面掺杂入一些植物之类的杂料,画好后,再按照画面的需要抽取去这些掺杂物,来达到各种肌理的效果;张广熙的“无笔画”,是把纸、布、各种材料和不同的颜料、染料综合使用,使画面产生不同的物理化学反应,达到画笔难以达到的神奇效果。
<二> 不同的绘画语言形式对中国画的影响
东西方的文化不同,故而在艺术的表现上也是迥异的。早期的中国画技法可分为两大类,即工笔画与水墨写意画,而西方以油画为主,讲究造型,色彩,而中国画讲究意境。西方绘画的传入,给中国的绘画带来了立体感与鲜艳的色彩,为画面增加了视觉冲击力。
徐悲鸿擅长素描、油画、中国画,并且他将西方艺术的表现手法,融入到了中国画中,创造出了新颖独特的艺术风格,他的素描,油画也渗入了中国画的意蕴,他的作品聚古今中外技法于一体,中国画与油画的结合,思维方式与审美追求的融合,表现语言也具有了鲜明的个性与极强的艺术风格。使中国画在表达方式上突破了固定的模式,更具表现性与现代性。
<三> 综合材料的运用对作品画面产生的丰富性
在现代绘画的创作观念里,画家会以全新的创作的理念与独特的表现形式来反应时代的精神,体现了绘画作品的艺术个性。
材料的运用对绘画艺术创作来讲,是一种极具魅力的表现形式。材料肌理在画面上的效果一般可以分成视觉肌理与触觉肌理。视觉肌理主要体现在纹理形状,色彩感觉上,让人一眼就能感觉到画面物像的表现形式。触觉肌理主要体现在细腻粗糙、疏松紧实等触觉因素带来的生理或心理的感觉。
材料能给人或纯朴或自然或粗犷或冰冷的富有生命力的感觉。不同的纸的揉、染、印、喷洒,不同的物体的拼贴制作,是用非笔类的工具描绘出来的。材料的使用,是根据物体的具体形态特征,不同的质地,用不同的材料制作不同的肌理,使画面更富有节奏感和韵律美。
<四> 掌握材料肌理的多样性
在中国画中,用材料肌理来表现对象,是画家直接切入事物本质内容的一种表现形式,它能够表达出画家对事物的本质的真实感受,认识。有助于典型的塑造和主題的升华。
材料作为创作语言的一种形式的存在,熟悉它的性能才能有效的利用它。使材料为表现的内容与主题服务,而不是为材料而材料。
对于古村落的刻画,除了画面流露的气息、格调、造型外还有一点值得关注,那就是历史赋予了它的厚重感和丰富性。颜色的剥落,褪变让我们更能感觉到它的“味道”。在大自然的风化和历史的沉淀下,形成了这种肌理。壁画之所以那么吸引眼球,很多人也是追求它那种剥落的效果,画面当中也会追求这种效果来增加画面的视觉美感。
作者简介
张书培(1992—),女,汉族,山西太原,研究方向:工笔
(作者单位:湖北美术学院藏龙岛校区)
文章分析了综合材料在绘画中不同肌理所表现的不同的艺术效果,材料在绘画作品中所呈现出的不同的作用,并对在绘画创作中不同的材料肌理对画面的影响进行了梳理和总结。
关键词:绘画;制作;材料;肌理;技法
一、中国画的发展现状
中国绘画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不断的成熟,壮大。历经时代的变迁,各种绘画风格,形式的变化,中国画意味深长,内涵丰富。
中国画在艺术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从亘古时代发展到今天,中国画的发展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产生了众多的绘画语言形式。由于不同的历史时期的变化,政治经济的需要,社会文化的限制,绘画的形式都会有不同的侧重点,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画就有了较大的改变,我们处于一个新的历史时期,经历了新的生活,在艺术的创新上,有了更深的认识。社会结构的巨变,造就了艺术风格的开放性与多元化。
当前的中国正处在一个大变革的发展时代,人们的思想意识、艺术思维空前活跃,社会空前进步,促使人们希望看到更多的新颖的中国画作品。一股强大的改革出新的巨流正向前推进,在这种发展形式下,中国画家如果创造不出新的艺术形式与新的艺术风格,只能被历史所淘汰,而真正屹立在艺术顶峰的将是那些具有开拓精神的画家。改变中国画原有的陈旧风格与千年不变的程式化形式,有利于中国画的发展。
二、材料与肌理在绘画创作中的不同表现形式
中国画材料的运用表现出对象的质感,以及画面效果能较好地丰富艺术作品,各类绘画材料的应用,大大地拓宽了艺术的表现能力,丰富了传统绘画艺术中单一的表现形式,使画面更丰富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
<一> 在西方思潮的影响下的中国画家
当代中国画家在西方的思潮的影响下,开始汲取西方绘画好的形式、思想、技法,他们不再拘泥于传统的宣纸与墨,而且通过了解更多的绘画材料来表达自己画面的艺术观念。
潘天寿自制的“豆浆纸”,控制水流的速度以及渗透的程度,了解纸张的特性,制造出特殊的肌理;林风眠“以西润中”,把墨汁与油的韵味、颜料的透明与不透明揉为一体,构成了形式与诗意的融合;刘国松则制作了抽筋剥皮的“国松纸”,就是在纸浆里面掺杂入一些植物之类的杂料,画好后,再按照画面的需要抽取去这些掺杂物,来达到各种肌理的效果;张广熙的“无笔画”,是把纸、布、各种材料和不同的颜料、染料综合使用,使画面产生不同的物理化学反应,达到画笔难以达到的神奇效果。
<二> 不同的绘画语言形式对中国画的影响
东西方的文化不同,故而在艺术的表现上也是迥异的。早期的中国画技法可分为两大类,即工笔画与水墨写意画,而西方以油画为主,讲究造型,色彩,而中国画讲究意境。西方绘画的传入,给中国的绘画带来了立体感与鲜艳的色彩,为画面增加了视觉冲击力。
徐悲鸿擅长素描、油画、中国画,并且他将西方艺术的表现手法,融入到了中国画中,创造出了新颖独特的艺术风格,他的素描,油画也渗入了中国画的意蕴,他的作品聚古今中外技法于一体,中国画与油画的结合,思维方式与审美追求的融合,表现语言也具有了鲜明的个性与极强的艺术风格。使中国画在表达方式上突破了固定的模式,更具表现性与现代性。
<三> 综合材料的运用对作品画面产生的丰富性
在现代绘画的创作观念里,画家会以全新的创作的理念与独特的表现形式来反应时代的精神,体现了绘画作品的艺术个性。
材料的运用对绘画艺术创作来讲,是一种极具魅力的表现形式。材料肌理在画面上的效果一般可以分成视觉肌理与触觉肌理。视觉肌理主要体现在纹理形状,色彩感觉上,让人一眼就能感觉到画面物像的表现形式。触觉肌理主要体现在细腻粗糙、疏松紧实等触觉因素带来的生理或心理的感觉。
材料能给人或纯朴或自然或粗犷或冰冷的富有生命力的感觉。不同的纸的揉、染、印、喷洒,不同的物体的拼贴制作,是用非笔类的工具描绘出来的。材料的使用,是根据物体的具体形态特征,不同的质地,用不同的材料制作不同的肌理,使画面更富有节奏感和韵律美。
<四> 掌握材料肌理的多样性
在中国画中,用材料肌理来表现对象,是画家直接切入事物本质内容的一种表现形式,它能够表达出画家对事物的本质的真实感受,认识。有助于典型的塑造和主題的升华。
材料作为创作语言的一种形式的存在,熟悉它的性能才能有效的利用它。使材料为表现的内容与主题服务,而不是为材料而材料。
对于古村落的刻画,除了画面流露的气息、格调、造型外还有一点值得关注,那就是历史赋予了它的厚重感和丰富性。颜色的剥落,褪变让我们更能感觉到它的“味道”。在大自然的风化和历史的沉淀下,形成了这种肌理。壁画之所以那么吸引眼球,很多人也是追求它那种剥落的效果,画面当中也会追求这种效果来增加画面的视觉美感。
作者简介
张书培(1992—),女,汉族,山西太原,研究方向:工笔
(作者单位:湖北美术学院藏龙岛校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