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郑伯克段于鄢》是古典巨著《左传》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该文语言精练,含义深刻,通过郑庄公和共叔段兄弟相争的一段故事,揭示了一个亘古不变的真理:凡是作恶的人,搞阴谋诡计的人,违法乱纪的人,都没有好下场,最终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今日重温此文,仍觉振聋发聩、受益良多。
无私:廉洁清政的砝码
“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当初,郑武公娶了申国国君的女儿为妻,叫做武姜,她生下了庄公和公叔段。然而武姜偏心,爱共叔段,“欲立之”,未果。等庄公继位后,武姜又“为之请制”,庄公无奈答应,“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
在母亲的怂恿下,共叔段野心膨胀,为了篡夺王位,他扩建城池,招兵买马,直到“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早有准备的郑庄公派兵平乱,共叔段兵败鄢地,落得个出逃他乡、身败名裂的下场。这段故事正应了庄公说的那句话,“多行不义,必自毙”。
古人云:“人生祸区福境,皆念想造成。”共叔段的悲剧充分说明,贪欲不节制,必定栽跟头。在现实中,也不乏有像共叔段这样利欲熏心的人,他们身居“权位”之后,不是把权力用在为人民服务上,而是将权力当作谋利的工具,唯利是图,利令智昏,但最终会遭到人民的唾弃。
作为党的领导干部,一定要淡名薄利,不能有贪念之心:一是不生不义之念。“克念者自生百福,作念者每生百祸”。在生活、学习、工作中,领导干部要时刻做到“吾日三省其身”,明白“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的道理,在从政道德修养上,做到“一念之非即遏之,一动之妄即改之”。二是不交不义之友。“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作为领导干部必须始终保持清醒头脑,保持高度警觉,自觉与不义之徒划清界限,维护权力的尊严。三是不贪不义之财。孔子云:“见小利则大事不成。”清白,是做人的根本,也是幸福的前提。作为领导干部决不能把权力当作个人捞取好处的资本,要做到眼不红、心不动、手不伸、嘴不馋,自觉抵制各种诱惑。
公道:用人施政的标尺
“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公弗许。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这段话的意思是,庄公出生时难产,使姜氏惊恐,起名寤生,不喜欢他,偏爱共叔段,总想立为太子,多次求武公,武公一直不肯答应。庄公一登位,姜氏便要求把制邑封给共叔段。由于姜氏偏执狭隘、感情用事、处事不公,为兄弟相残埋下了祸根,教训十分深刻。作为现代领导干部,若带着这种好恶逻辑来选拔和任用干部,其害大焉,轻则一叶障目,错误地判断和识别一个人,影响干部队伍的工作积极性;重则以偏概全,错误地任用干部,祸害百姓利益,影响党和人民的事业。
古人言:“公平正论不可犯手,一犯手则遗羞万世;权门私窦不可著脚,一著脚则玷污终身。”公道正派是立身之本、为人之要、处事之基。一方面,用人要公道。为政之道,首在用人,立政之道,察吏为先。用人之要在公心,有公心才能全面地了解干部、公正地评价干部、准确地推荐干部、合理地使用干部。另一方面,处事要公道。领导干部处事公正与否,表面看是方法问题,实质上是立场问题,是对人民群众的根本态度问题。只有“公”字当头,才能不生偏私,才会赢得民心。
立德:从政立人的准绳
共叔段兵败后,庄公得知母亲曾暗中相助弟弟,于是“遂置姜氏于城颍”,并发誓说:“不及黄泉,无相见也。”可不久就后悔了,但作为国君,又不好食言。这时,颍考叔献了一计,“若闕地及泉,遂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庄公听从了颍考叔的话,照着做了。庄公进入地道,赋诗说:“隧道当中,心中快乐融和!”武姜走出隧道,赋诗说:“隧道之外,心中快乐舒畅!”于是母子和好如初。
郑庄公能抛弃前嫌,和母亲重归于好,这与他的仁义分不开。孟子曾说,恻隐之心,仁之端;羞恶之心,义之端;恭敬之心,礼之端;是非之心,智之端。
這个故事告诉我们,作为人民公仆,要坚持以仁为重、以德为先,谦虚有礼、以德立人。一是对群众要有爱护之心。把人民群众视为自己的衣食父母,尽最大努力去关怀他们、爱护他们,切实做到群众疾苦在心里有分量,群众呼声在脑中有共鸣,群众利益在胸中有地位,凡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和实际困难的事情,都要尽心竭力地办好,多施仁义之举,多行仁义之事。二是对同事要有包容之心。做到相互尊重、相互帮助、相互配合,不妒忌、不为难、不落井下石。三是对下属要有善待之心。时刻为他们的切身利益着想,让他们安居乐业、福慧双修;用人之长,尽量为其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让他们真实地体现出自身价值。四是对违纪的人要有挽救之心。既要照章处理,又要教育引导,给他们提供改正错误、悔过自新的机会,在工作中鼓励他们建功立业。
团结:和谐执政的基石
古人云:“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由于武姜的偏爱,挑起兄弟相争,将一个和睦的家庭弄得四分五裂,最终导致“公伐诸鄢”,百姓遭受战祸摧残。
从家庭的角度看,源于内部的不和谐;从国家的角度看,源于君臣的不团结。在历史上,这方面的教训可谓比比皆是。太平天国初期,几大起义首领真诚团结、和衷共济,打下大清国的半壁江山,后因内讧,最终导致太平天国夭折。这充分说明了团结和谐的重要性。
长安则国稳,团结则业兴。现代领导干部应把团结当作一种修养、一种境界、一种准则、一种形象,共事共心、同向同力。一要补台不拆台。做到政治上互相信任,思想上互相交流,工作上互相支持,生活上互相关心,感情上互相体贴。二要和睦不“和泥”。用原则统一思想,用原则凝聚人心,做到集体领导能参与,民主集中敢直言,个别酝酿能交心,会议决定能照办。三要谋事不谋人。做到光明磊落、公道正派,不搞歪门邪道,不闹个人意气。四要果断不武断。作为地方党委主要负责人要摒弃家长作风,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不搞“一言堂”。五要兼听不偏信。保持冷静头脑,善于从不同声音中辨别是非真伪,不为赞美之言而陶醉,不因贬损之词而恼怒,不让流言蜚语影响班子团结。六要交心不戒心。开诚布公地谈心交心,形成一种工作上互相支持的战友情,生活上互相关心的兄弟情,思想上互相沟通的知己情。七要容人不怨人。眼界要高远,心胸要宽阔,做到容得下人,装得住事,经得起批评,听得进不同意见。如此,才能以真心换真情,以真情促团结,以团结促和谐,为发展一方经济、富裕一方百姓营造一个和谐的执政环境。?笊
(作者系中共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县委书记 图:无牙子)
链接
原著背景
作为《古文观止》的第一篇,《郑伯克段于鄢》出自《左传》。《左传》原名为《左氏春秋》,汉代改称《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与《春秋公羊传》、《春秋榖梁传》合称“春秋三传”。旧时相传是春秋末年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而作,其实是一部独立撰写的史书,是儒家的重要经典。
无私:廉洁清政的砝码
“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当初,郑武公娶了申国国君的女儿为妻,叫做武姜,她生下了庄公和公叔段。然而武姜偏心,爱共叔段,“欲立之”,未果。等庄公继位后,武姜又“为之请制”,庄公无奈答应,“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
在母亲的怂恿下,共叔段野心膨胀,为了篡夺王位,他扩建城池,招兵买马,直到“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早有准备的郑庄公派兵平乱,共叔段兵败鄢地,落得个出逃他乡、身败名裂的下场。这段故事正应了庄公说的那句话,“多行不义,必自毙”。
古人云:“人生祸区福境,皆念想造成。”共叔段的悲剧充分说明,贪欲不节制,必定栽跟头。在现实中,也不乏有像共叔段这样利欲熏心的人,他们身居“权位”之后,不是把权力用在为人民服务上,而是将权力当作谋利的工具,唯利是图,利令智昏,但最终会遭到人民的唾弃。
作为党的领导干部,一定要淡名薄利,不能有贪念之心:一是不生不义之念。“克念者自生百福,作念者每生百祸”。在生活、学习、工作中,领导干部要时刻做到“吾日三省其身”,明白“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的道理,在从政道德修养上,做到“一念之非即遏之,一动之妄即改之”。二是不交不义之友。“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作为领导干部必须始终保持清醒头脑,保持高度警觉,自觉与不义之徒划清界限,维护权力的尊严。三是不贪不义之财。孔子云:“见小利则大事不成。”清白,是做人的根本,也是幸福的前提。作为领导干部决不能把权力当作个人捞取好处的资本,要做到眼不红、心不动、手不伸、嘴不馋,自觉抵制各种诱惑。
公道:用人施政的标尺
“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公弗许。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这段话的意思是,庄公出生时难产,使姜氏惊恐,起名寤生,不喜欢他,偏爱共叔段,总想立为太子,多次求武公,武公一直不肯答应。庄公一登位,姜氏便要求把制邑封给共叔段。由于姜氏偏执狭隘、感情用事、处事不公,为兄弟相残埋下了祸根,教训十分深刻。作为现代领导干部,若带着这种好恶逻辑来选拔和任用干部,其害大焉,轻则一叶障目,错误地判断和识别一个人,影响干部队伍的工作积极性;重则以偏概全,错误地任用干部,祸害百姓利益,影响党和人民的事业。
古人言:“公平正论不可犯手,一犯手则遗羞万世;权门私窦不可著脚,一著脚则玷污终身。”公道正派是立身之本、为人之要、处事之基。一方面,用人要公道。为政之道,首在用人,立政之道,察吏为先。用人之要在公心,有公心才能全面地了解干部、公正地评价干部、准确地推荐干部、合理地使用干部。另一方面,处事要公道。领导干部处事公正与否,表面看是方法问题,实质上是立场问题,是对人民群众的根本态度问题。只有“公”字当头,才能不生偏私,才会赢得民心。
立德:从政立人的准绳
共叔段兵败后,庄公得知母亲曾暗中相助弟弟,于是“遂置姜氏于城颍”,并发誓说:“不及黄泉,无相见也。”可不久就后悔了,但作为国君,又不好食言。这时,颍考叔献了一计,“若闕地及泉,遂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庄公听从了颍考叔的话,照着做了。庄公进入地道,赋诗说:“隧道当中,心中快乐融和!”武姜走出隧道,赋诗说:“隧道之外,心中快乐舒畅!”于是母子和好如初。
郑庄公能抛弃前嫌,和母亲重归于好,这与他的仁义分不开。孟子曾说,恻隐之心,仁之端;羞恶之心,义之端;恭敬之心,礼之端;是非之心,智之端。
這个故事告诉我们,作为人民公仆,要坚持以仁为重、以德为先,谦虚有礼、以德立人。一是对群众要有爱护之心。把人民群众视为自己的衣食父母,尽最大努力去关怀他们、爱护他们,切实做到群众疾苦在心里有分量,群众呼声在脑中有共鸣,群众利益在胸中有地位,凡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和实际困难的事情,都要尽心竭力地办好,多施仁义之举,多行仁义之事。二是对同事要有包容之心。做到相互尊重、相互帮助、相互配合,不妒忌、不为难、不落井下石。三是对下属要有善待之心。时刻为他们的切身利益着想,让他们安居乐业、福慧双修;用人之长,尽量为其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让他们真实地体现出自身价值。四是对违纪的人要有挽救之心。既要照章处理,又要教育引导,给他们提供改正错误、悔过自新的机会,在工作中鼓励他们建功立业。
团结:和谐执政的基石
古人云:“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由于武姜的偏爱,挑起兄弟相争,将一个和睦的家庭弄得四分五裂,最终导致“公伐诸鄢”,百姓遭受战祸摧残。
从家庭的角度看,源于内部的不和谐;从国家的角度看,源于君臣的不团结。在历史上,这方面的教训可谓比比皆是。太平天国初期,几大起义首领真诚团结、和衷共济,打下大清国的半壁江山,后因内讧,最终导致太平天国夭折。这充分说明了团结和谐的重要性。
长安则国稳,团结则业兴。现代领导干部应把团结当作一种修养、一种境界、一种准则、一种形象,共事共心、同向同力。一要补台不拆台。做到政治上互相信任,思想上互相交流,工作上互相支持,生活上互相关心,感情上互相体贴。二要和睦不“和泥”。用原则统一思想,用原则凝聚人心,做到集体领导能参与,民主集中敢直言,个别酝酿能交心,会议决定能照办。三要谋事不谋人。做到光明磊落、公道正派,不搞歪门邪道,不闹个人意气。四要果断不武断。作为地方党委主要负责人要摒弃家长作风,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不搞“一言堂”。五要兼听不偏信。保持冷静头脑,善于从不同声音中辨别是非真伪,不为赞美之言而陶醉,不因贬损之词而恼怒,不让流言蜚语影响班子团结。六要交心不戒心。开诚布公地谈心交心,形成一种工作上互相支持的战友情,生活上互相关心的兄弟情,思想上互相沟通的知己情。七要容人不怨人。眼界要高远,心胸要宽阔,做到容得下人,装得住事,经得起批评,听得进不同意见。如此,才能以真心换真情,以真情促团结,以团结促和谐,为发展一方经济、富裕一方百姓营造一个和谐的执政环境。?笊
(作者系中共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县委书记 图:无牙子)
链接
原著背景
作为《古文观止》的第一篇,《郑伯克段于鄢》出自《左传》。《左传》原名为《左氏春秋》,汉代改称《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与《春秋公羊传》、《春秋榖梁传》合称“春秋三传”。旧时相传是春秋末年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而作,其实是一部独立撰写的史书,是儒家的重要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