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同性恋”与“艾滋病”,这是一个十分沉重的话题,却又是一个不能回避的问题。同性恋并不等于艾滋病,但是,同性恋却与艾滋病密切相关。到底是同性恋助长了艾滋病,还是艾滋病伤害了同性恋?这是一个需要研究的课题。同时,同性恋人群一直是艾滋病的薄弱防区,相当于艾滋病防治领域的盲区。
同性性行为导致艾滋病失控
2009年2月17日,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在香港召开的一次艾滋病会议上指出同性性行为可能导致艾滋病失控的危险。原因在于,在亚洲许多国家同性性行为是一种禁忌,亚洲很多地区男性同性性行为处于隐秘状态,这不仅加重了HIV在男—男同性恋人群中感染的速度和程度,而且无法通过教育和干预机构与他们正常联系和交流,因此扩大了艾滋病的社会风险。
中国的同性恋和艾滋病情况也不容乐观。1989年年底,中国发现的本土第一例因为“性接触”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人,就是与多个男子有性关系的男子。调查发现,中国艾滋病的感染模式正在发生变化。过去,艾滋病的传播形式主要是输血、吸毒(共享针头)、异性性行为、同性性行为和母婴传播。现在,同性性行为传播艾滋病的比率正在急速上升。
2009年11月24日,中国卫生部部长陈竺在上海表示,性传播已经成为我国艾滋病传播的主要途径,其中,“同性性行为”所引起的艾滋病传播,已经占到传播总数的32%。
目前,全球大约已有6000万人感染了艾滋病病毒,2500万人死于艾滋病相关疾病。2008年,全球大约有3340万艾滋病病毒感染者,270万新发感染者,200万人死于艾滋病。
艾滋病是同性恋的第一杀手
当今世界,艾滋病已经成为导致同性恋死亡的第一号杀手。《2009年中国同性恋生存状况调查报告》指出:当发生性行为时,35%的同性恋者一定会采取安全措施;18.2%的人通常会采取安全措施,但偶尔不会;16.9%的人有时会,有时不会;14.6%的人经常不会采取安全措施;15.3%的人从来不采取安全措施。
关于同性恋之间发生性行为会不会染上艾滋病,13.8%的同性恋者认为不会;有27.2%的人认为做足安全措施应该不会染上艾滋病;有30.1%的人认为同性恋之间发生性行为有可能患上艾滋病;还有15.4%的人认为男同性恋有可能染上,女同性恋染上的可能性较小;有2.5%的人表示已经染上了;还有11%的人没想过这个问题。
为何同性恋艾滋病感染率居高不下?
同性恋尤其是男性同性恋人群是艾滋病的易感人群之一,之所以会在这个人群中有如此高的感染率,与许多因素有关。不容忽视的一点是,由于缺乏发展正常情感关系所必须的社会和家庭支持,同性恋一般只能在一种匆忙和隐蔽的情况下发生关系。在这种情况下,性行为的安全性就很难得到保证。探讨“为何同性恋艾滋病感染率居高不下”时,上述原因不可忽视。
还有不少人认为,男同性恋人群中存在的“混乱”的性关系是艾滋病传播的根本原因,并主张他们应该为这一“不道德”的行为而负责。那么,同性恋群体是否应该为拥有“多个性伴侣”导致艾滋病感染率上升的不道德行为而负责呢?
多性伴的确是男同性恋群体中较为普遍的现象,不过这种现象也并非仅仅存在于同性恋群体之中。中国人民大学潘绥明教授曾经指出,在“主流”的异性恋群体中,近年来有多个性伴侣行为的人数也在以较快的速度上升。无论是同性还是异性,“多个性伴侣”都会增加艾滋病和性病的传播风险。
我们还想强调另外一个不可回避的事实,即很多同性恋者无法维持稳定的感情关系的主要原因是社会环境和家庭压力。换句话说,人们应该持有包容的心态,为同性恋群体提供更多的在艾滋病方面的保护。目前,中国的很多同性恋者迫于家庭、社会的压力,甚至选择与异性结婚。
科学预防是关键
广东省疾控中心艾滋病防治研究所王晔副主任认为,同性恋之间比较安全的防艾措施当然是禁欲,其次是忠诚于自己的性伴侣。因为减少性伴侣,减少性行为次数,特别是不和健康不明的人士发生性关系,就可以减少自己感染的风险。当然,以上是指自己的性观念方面,但如果以上无法做到,最直接就是保证自己每次性行为都用安全套,并且使用水性润滑剂,防止安全套破裂。不光是肛交,口交也需要使用口交膜或口交套。异性恋者其实也一样,但由于女性阴道中一般有足够的润滑剂,所以润滑剂问题不大。一般认为,做好安全措施基本可以预防艾滋病。
但是,在同性恋艾滋病防治问题上需要强调指出的一点是,同性恋群体在实施自我保护的同时,社会也应积极主动地伸出援手。如果没有公众的认同,没有基本的法律保障,没有国家的政策支持等等,问题的社会根源得不到解决,同性恋防艾永远都是一句空话。
同性性行为导致艾滋病失控
2009年2月17日,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在香港召开的一次艾滋病会议上指出同性性行为可能导致艾滋病失控的危险。原因在于,在亚洲许多国家同性性行为是一种禁忌,亚洲很多地区男性同性性行为处于隐秘状态,这不仅加重了HIV在男—男同性恋人群中感染的速度和程度,而且无法通过教育和干预机构与他们正常联系和交流,因此扩大了艾滋病的社会风险。
中国的同性恋和艾滋病情况也不容乐观。1989年年底,中国发现的本土第一例因为“性接触”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人,就是与多个男子有性关系的男子。调查发现,中国艾滋病的感染模式正在发生变化。过去,艾滋病的传播形式主要是输血、吸毒(共享针头)、异性性行为、同性性行为和母婴传播。现在,同性性行为传播艾滋病的比率正在急速上升。
2009年11月24日,中国卫生部部长陈竺在上海表示,性传播已经成为我国艾滋病传播的主要途径,其中,“同性性行为”所引起的艾滋病传播,已经占到传播总数的32%。
目前,全球大约已有6000万人感染了艾滋病病毒,2500万人死于艾滋病相关疾病。2008年,全球大约有3340万艾滋病病毒感染者,270万新发感染者,200万人死于艾滋病。
艾滋病是同性恋的第一杀手
当今世界,艾滋病已经成为导致同性恋死亡的第一号杀手。《2009年中国同性恋生存状况调查报告》指出:当发生性行为时,35%的同性恋者一定会采取安全措施;18.2%的人通常会采取安全措施,但偶尔不会;16.9%的人有时会,有时不会;14.6%的人经常不会采取安全措施;15.3%的人从来不采取安全措施。
关于同性恋之间发生性行为会不会染上艾滋病,13.8%的同性恋者认为不会;有27.2%的人认为做足安全措施应该不会染上艾滋病;有30.1%的人认为同性恋之间发生性行为有可能患上艾滋病;还有15.4%的人认为男同性恋有可能染上,女同性恋染上的可能性较小;有2.5%的人表示已经染上了;还有11%的人没想过这个问题。
为何同性恋艾滋病感染率居高不下?
同性恋尤其是男性同性恋人群是艾滋病的易感人群之一,之所以会在这个人群中有如此高的感染率,与许多因素有关。不容忽视的一点是,由于缺乏发展正常情感关系所必须的社会和家庭支持,同性恋一般只能在一种匆忙和隐蔽的情况下发生关系。在这种情况下,性行为的安全性就很难得到保证。探讨“为何同性恋艾滋病感染率居高不下”时,上述原因不可忽视。
还有不少人认为,男同性恋人群中存在的“混乱”的性关系是艾滋病传播的根本原因,并主张他们应该为这一“不道德”的行为而负责。那么,同性恋群体是否应该为拥有“多个性伴侣”导致艾滋病感染率上升的不道德行为而负责呢?
多性伴的确是男同性恋群体中较为普遍的现象,不过这种现象也并非仅仅存在于同性恋群体之中。中国人民大学潘绥明教授曾经指出,在“主流”的异性恋群体中,近年来有多个性伴侣行为的人数也在以较快的速度上升。无论是同性还是异性,“多个性伴侣”都会增加艾滋病和性病的传播风险。
我们还想强调另外一个不可回避的事实,即很多同性恋者无法维持稳定的感情关系的主要原因是社会环境和家庭压力。换句话说,人们应该持有包容的心态,为同性恋群体提供更多的在艾滋病方面的保护。目前,中国的很多同性恋者迫于家庭、社会的压力,甚至选择与异性结婚。
科学预防是关键
广东省疾控中心艾滋病防治研究所王晔副主任认为,同性恋之间比较安全的防艾措施当然是禁欲,其次是忠诚于自己的性伴侣。因为减少性伴侣,减少性行为次数,特别是不和健康不明的人士发生性关系,就可以减少自己感染的风险。当然,以上是指自己的性观念方面,但如果以上无法做到,最直接就是保证自己每次性行为都用安全套,并且使用水性润滑剂,防止安全套破裂。不光是肛交,口交也需要使用口交膜或口交套。异性恋者其实也一样,但由于女性阴道中一般有足够的润滑剂,所以润滑剂问题不大。一般认为,做好安全措施基本可以预防艾滋病。
但是,在同性恋艾滋病防治问题上需要强调指出的一点是,同性恋群体在实施自我保护的同时,社会也应积极主动地伸出援手。如果没有公众的认同,没有基本的法律保障,没有国家的政策支持等等,问题的社会根源得不到解决,同性恋防艾永远都是一句空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