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目前已经超过了13亿人口,所以饮用水的消耗量非常巨大。饮用水的安全成为了保证人们生活质量的重要方面。当前,我国饮用水处理的方式一般使用氯气、参加漂白粉,由于氯气的价格低廉,使用的效果好,容易运输、处理,因此氯气消毒成为了我国饮用水消毒的一个重要方式,大部分饮用水企业都是氯处理,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氯处理饮用水的弊端呈现在人们面前,氯的处理会产生大量的致癌物质,对人们的生命健康造成威胁,对此,新的饮用水消毒方式的研究成为了一个重要话题。
关键词:消毒副产物饮用水化学特征消毒剂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8.625【中图分类号】R-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8-0379-01
饮用水消毒后所产生的最常见致癌物质我们叫作DBPS,该物质具有较强的诱变性,DBPs对人体的入侵方式非常的广,常常在于我们不常注意的时候,比如洗澡、喝水、游泳等方式,所以,控制水中DBPS的含量是改善饮用水质量的关键性因素。
1饮用水消毒副产物
饮用水的消毒很早之前就得到了人们的关注,对提高人们身体健康和为防止飲用水所带来的疾病提供了强有力保障。但是饮用水在消毒杀菌的过程中,所使用的消毒剂会和水中的一些物质发生一些化学反应,生成致癌物质,这对人们的生命健康造成威胁,致使人们患病甚至致癌死亡,通过研究表明,用氯消毒的饮用水会对膀胱、直肠、结肠产生大大小小的一些影响,具有潜在的危害性,而且DBPS对于人体生殖发育也有种打的危害,因此,降低饮用水中DBPS的含量是饮用水质量安全的一个关键,饮用水的消毒副产品种类很多,而且去除的难度大,会随着不同消毒剂的变化而变化,水质的不同导致产生的消毒副产品也不一样。目前为止,600多种饮用水消毒产生的副产品被检测出来,当水中存在溴离子的时候,会和水中残留的有机物发生溴代反应,使得消毒副产物的种类发生变化,使得溴代产物增加,消毒机的不同会导致饮用水消毒产物种类变化,氯化反应需要吸热,水的温度升高,导致氯化反应越剧烈,氯的使用量也随着增加,从而致使DBPS的含量增加,使得水中致癌物质也增加,所以对于氯的饮用水消毒必须要严格处理,按照相应的工序,把有害物质的产生降到最低。
2饮用水消毒现状
当前饮用水采用的氯处理主要是简单的杀死水质中的病原体和细菌,但是却忽视了氯所反应生成的消毒副产物,且大都为卤代化合物,会怕坏人们身体的免疫功能,致使人们生病,严重影响人们身体健康。外国在90年代就对饮用水消毒所产生的副产品进行研究,确定了所产生的卤代化合物对人们身体健康的威胁,并且制定了有关饮用水消毒安全的条例,比如CH3CL3、CH3COOCL2会对人体内脏产生致癌威胁,中国使用氯处理饮用水消毒已经延续很长时间了,到现在为止还在大规模的使用,这是人们不得不选择的方式,因为这个是最具有经济利益和符合中国发展的方法,因此,我国对饮用水消毒处理做出了一些有关规定,大力降低消毒过程中消毒副产物的产生,降低其在水中的含量,把对人们身体健康的威胁降到最低。发达地区减少氯处理消毒,采用活性炭加O3的方式对饮用水进行消毒,饮用水的质量和口感得到大大的提高,但这样的成本价值高,必定会提高饮用水的价格,增加生活贫困人们的生活负担,该工艺目前还没有得到推广。以上海为例,主要以长江水作为生活用水的重要来源,饮用水厂对这些水进行深度优化,大大提高了饮用水的安全质量,这只是适合发达地区的发展,所以大都中西部饮用水消毒处理还是不完善的,所以,经济的发展也是提高生活质量水平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因素。饮用水消毒后输入人们生活的过程中,管道的传送会使水中氯处理残留的氯和管道中的一些化合物发生化学反应,降低了氯的浓度,使得消毒的效果降低,增加DBPS的含量,生殖细菌的繁殖,所以传送过程也是消毒处理中的一个关键。
3饮用水消毒方法
我国人们经常会用煮沸的方式对饮用水进行消毒,这是个好方法,能够杀死水中细小的微生物细菌,也能够使得氯处理后水中残留的氯气挥发,降低DBPS的含量,但这并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水中的DBPS任然有着残留。饮用水的消毒是一个循序递进的优化过程,主要是把饮用水中的治病致癌的微生物灭活,使其失去活性,饮用水消毒厂采用的方法有氯处理、臭氧处理、紫外线处理。
我国大都采用的是氯处理的工艺,氯就有很强氧化性,能够杀死水中绝大多数微生物细菌,且持续时间长,在饮用水输送过程中能够持续作用,把氯气加入待处理的水中先生成次氯酸,次氯酸反应转化为氯氨,氯氨的选择性和穿透性比氯气要强,持续的时间也比较长,还可以抑制水中微生物的生长,改善饮用水的水质。但是,但是由于氯胺的消毒的效果不够强,所以一般用作二次消毒剂,厂和强氧化剂结合使用。
二氧化氯对饮用水消毒的工艺有着的快捷、高效等方面的优点,二氧化氯就有较强的氧化性,一般的微生物都可以杀死,杀菌的效果比氯气强,使用量也较少,生成的消毒副产物也相对较少,但是,由于二氧化氯的生产成本高,所以只有少数经济发达地区使用该项技术,我国不适合全面推广该工艺。
臭氧作为饮用水消毒氯处理的替代消毒剂,在饮用水消毒方面是一个重要的手段,臭氧的氧化性非常的高,细菌的生长受到强大的抑制,消毒结果表明,臭氧能够杀死饮用水中绝大部分微生物细菌和孢子细菌,就有高效的消毒效果,而且臭氧消毒过程中不会生成卤代产物,因此可以大大降低水中DBPS的含量,但是臭氧非常的不稳定,容易分解为氧气,所以储存不方便,而且生产工艺成本高,使得大部分饮用水消毒企业消耗不起。
4结束语
饮用水消毒处理的工艺主要起源于90年代,为了防止水中致病微生物和病原体的传播而进行的一系列处理的方法,但是,在处理过程中所产生的消毒副产物的分离手段不成熟,比较的欠缺,所以在今后消毒副产品的检测技术需要加强,与此同时,加强人们接触DBPS的减少,降低饮水安全所带来的影响,制定出安全用水的健康知识,让人们生活更加的好,更加的健康。参考文献
[1]赵玉丽.饮用水消毒副产物的化学特征与毒性[J]环境化学第30卷第1期2011年1月
[2]董丽丽.黄骏雄.饮用水消毒副产物及其分析技术[J]化学进展,2005,17(2):350-358
[3]刘勇建.饮用水消毒副产品研究状况[J]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第2卷第二期2001年4月
关键词:消毒副产物饮用水化学特征消毒剂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8.625【中图分类号】R-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8-0379-01
饮用水消毒后所产生的最常见致癌物质我们叫作DBPS,该物质具有较强的诱变性,DBPs对人体的入侵方式非常的广,常常在于我们不常注意的时候,比如洗澡、喝水、游泳等方式,所以,控制水中DBPS的含量是改善饮用水质量的关键性因素。
1饮用水消毒副产物
饮用水的消毒很早之前就得到了人们的关注,对提高人们身体健康和为防止飲用水所带来的疾病提供了强有力保障。但是饮用水在消毒杀菌的过程中,所使用的消毒剂会和水中的一些物质发生一些化学反应,生成致癌物质,这对人们的生命健康造成威胁,致使人们患病甚至致癌死亡,通过研究表明,用氯消毒的饮用水会对膀胱、直肠、结肠产生大大小小的一些影响,具有潜在的危害性,而且DBPS对于人体生殖发育也有种打的危害,因此,降低饮用水中DBPS的含量是饮用水质量安全的一个关键,饮用水的消毒副产品种类很多,而且去除的难度大,会随着不同消毒剂的变化而变化,水质的不同导致产生的消毒副产品也不一样。目前为止,600多种饮用水消毒产生的副产品被检测出来,当水中存在溴离子的时候,会和水中残留的有机物发生溴代反应,使得消毒副产物的种类发生变化,使得溴代产物增加,消毒机的不同会导致饮用水消毒产物种类变化,氯化反应需要吸热,水的温度升高,导致氯化反应越剧烈,氯的使用量也随着增加,从而致使DBPS的含量增加,使得水中致癌物质也增加,所以对于氯的饮用水消毒必须要严格处理,按照相应的工序,把有害物质的产生降到最低。
2饮用水消毒现状
当前饮用水采用的氯处理主要是简单的杀死水质中的病原体和细菌,但是却忽视了氯所反应生成的消毒副产物,且大都为卤代化合物,会怕坏人们身体的免疫功能,致使人们生病,严重影响人们身体健康。外国在90年代就对饮用水消毒所产生的副产品进行研究,确定了所产生的卤代化合物对人们身体健康的威胁,并且制定了有关饮用水消毒安全的条例,比如CH3CL3、CH3COOCL2会对人体内脏产生致癌威胁,中国使用氯处理饮用水消毒已经延续很长时间了,到现在为止还在大规模的使用,这是人们不得不选择的方式,因为这个是最具有经济利益和符合中国发展的方法,因此,我国对饮用水消毒处理做出了一些有关规定,大力降低消毒过程中消毒副产物的产生,降低其在水中的含量,把对人们身体健康的威胁降到最低。发达地区减少氯处理消毒,采用活性炭加O3的方式对饮用水进行消毒,饮用水的质量和口感得到大大的提高,但这样的成本价值高,必定会提高饮用水的价格,增加生活贫困人们的生活负担,该工艺目前还没有得到推广。以上海为例,主要以长江水作为生活用水的重要来源,饮用水厂对这些水进行深度优化,大大提高了饮用水的安全质量,这只是适合发达地区的发展,所以大都中西部饮用水消毒处理还是不完善的,所以,经济的发展也是提高生活质量水平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因素。饮用水消毒后输入人们生活的过程中,管道的传送会使水中氯处理残留的氯和管道中的一些化合物发生化学反应,降低了氯的浓度,使得消毒的效果降低,增加DBPS的含量,生殖细菌的繁殖,所以传送过程也是消毒处理中的一个关键。
3饮用水消毒方法
我国人们经常会用煮沸的方式对饮用水进行消毒,这是个好方法,能够杀死水中细小的微生物细菌,也能够使得氯处理后水中残留的氯气挥发,降低DBPS的含量,但这并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水中的DBPS任然有着残留。饮用水的消毒是一个循序递进的优化过程,主要是把饮用水中的治病致癌的微生物灭活,使其失去活性,饮用水消毒厂采用的方法有氯处理、臭氧处理、紫外线处理。
我国大都采用的是氯处理的工艺,氯就有很强氧化性,能够杀死水中绝大多数微生物细菌,且持续时间长,在饮用水输送过程中能够持续作用,把氯气加入待处理的水中先生成次氯酸,次氯酸反应转化为氯氨,氯氨的选择性和穿透性比氯气要强,持续的时间也比较长,还可以抑制水中微生物的生长,改善饮用水的水质。但是,但是由于氯胺的消毒的效果不够强,所以一般用作二次消毒剂,厂和强氧化剂结合使用。
二氧化氯对饮用水消毒的工艺有着的快捷、高效等方面的优点,二氧化氯就有较强的氧化性,一般的微生物都可以杀死,杀菌的效果比氯气强,使用量也较少,生成的消毒副产物也相对较少,但是,由于二氧化氯的生产成本高,所以只有少数经济发达地区使用该项技术,我国不适合全面推广该工艺。
臭氧作为饮用水消毒氯处理的替代消毒剂,在饮用水消毒方面是一个重要的手段,臭氧的氧化性非常的高,细菌的生长受到强大的抑制,消毒结果表明,臭氧能够杀死饮用水中绝大部分微生物细菌和孢子细菌,就有高效的消毒效果,而且臭氧消毒过程中不会生成卤代产物,因此可以大大降低水中DBPS的含量,但是臭氧非常的不稳定,容易分解为氧气,所以储存不方便,而且生产工艺成本高,使得大部分饮用水消毒企业消耗不起。
4结束语
饮用水消毒处理的工艺主要起源于90年代,为了防止水中致病微生物和病原体的传播而进行的一系列处理的方法,但是,在处理过程中所产生的消毒副产物的分离手段不成熟,比较的欠缺,所以在今后消毒副产品的检测技术需要加强,与此同时,加强人们接触DBPS的减少,降低饮水安全所带来的影响,制定出安全用水的健康知识,让人们生活更加的好,更加的健康。参考文献
[1]赵玉丽.饮用水消毒副产物的化学特征与毒性[J]环境化学第30卷第1期2011年1月
[2]董丽丽.黄骏雄.饮用水消毒副产物及其分析技术[J]化学进展,2005,17(2):350-358
[3]刘勇建.饮用水消毒副产品研究状况[J]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第2卷第二期2001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