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步推进试点学院改革 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来源 :大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s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湖北工业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按照“7-实、2-宽、1-深”的总体思路,即针对70%左右的学生,突出实践环节,培养就业能力强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针对20%左右的学生,重在交叉融合,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中坚人才;针对10%左右的学生,实施精英式教育,来培养高素质创新型的未来领军人才。学院通过全面设计人才培养体系、师生全员参与、全过程整体推进、校内校外协同,创造了学生多途径发展、人人能成才的新格局。
  [關键词]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应用型人才;复合型人才;创新型人才;721
  [中图分类号] C9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8)06-0138-03
  在目前大众化的高等教育阶段,如何保证人才培养质量已成为我国高等院校共同面对的严峻挑战,《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1]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列入未来十年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人才培养模式是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2],“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被确定为国家教育体制改革十大专项改革试点任务之一。

一、总体思路


  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与教育理论指导下,为实现人才培养目标而采取的培养过程的某种标准构造样式和运行方式。高校的人才培养水平是高校实现其自身与社会价值的最主要影响因素,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也相应成为当今高等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只有建立了科学的人才培养模式,才能培养出高素质人才,才能进一步发挥高校的科研创新和社会服务的作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要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切入点,才能够使人才培养模式有新的突破。对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研究和实践,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实现教学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育人为本”的转变,从“以知识为中心”向“以能力为本”的转变。
  目前,国内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普遍存在着不科学、不合理之处,如“以分为纲”的单一学生评价体系、僵化的课程与教学体系、“严进宽出”的准入与准出制度等,导致了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相关教学组织的不力,使毕业生知识技能结构不完善、动手能力弱、创新精神匮乏、环境适应与职业迁移能力严重不足。这与我国社会转型、科技革命中知识激增、市场竞争激烈的现实以及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极不相符。因此,必须立足环境变化及其对人才的新要求,对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从高等教育自身角度出发,我国高等教育已由精英阶段迈入了大众化阶段,并逐渐向普及化进军,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培养方式、质量观和价值观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也要适应大众化高等教育发展的要求。

二、改革内容


  我院以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深入推进“721”分类、多元化的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确立了“以生为本、因材施教、分类培养、自由发展”的人才培养理念,并实施了一系列全方位、特色化的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3][4]。
  (一)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针对70%左右的学生,以就业为导向,培养专业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按照工程师等人才的培养标准,构建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实现矩阵,注重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社会责任感和专业基本能力培养;凝练核心知识领域,提炼专业核心课程,明确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基本目标、任务、要求和实施方法,构建新的课程结构体系,强调专业基本理论和知识的教学;压缩课堂教学时数,加大实践教学比重,充分利用好校内实践教学平台和校外实践教学资源,多途径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二)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针对20%左右的学生,实施“1+X”双专业拓展教育,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我院在既有语言类、理学类、信息类等专业教育的基础上,围绕工程技术、经济管理等专业领域,跨学科、跨学院(部)创建了“1+X”专业复合教育模式;针对有关专业的学科特点,提炼核心课程和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进行专业交叉融合,构建相互联系、互相衔接的知识结构体系;以推进学分制改革为契机,鼓励学生采取主辅修、双学位学习或跨专业选修课程等方式,进行知识的复合教育,同时借助校内外创新创业训练平台,加强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三)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针对10%以内的学生,组建创新学院和卓越工程师学院,实施精英式教育,分别培养学术精英和工程精英。根据《湖北工业大学创新人才、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实施方案》,学院对创新学院学生实行“2+2”分段式培养,在第1-2学年深厚基础理论教学的前提下,第3-4学年全面实行导师制,注重学术研究方法和科研方法训练,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思辨能力和研究创新能力;对卓越工程师学院学生实行“3+1”培养模式,按照国际互认质量标准,加强校企协同,实施全程产学结合,着力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创新能力。

三、具体措施


  (一)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针对电气信息类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普遍存在的学生专业归属感不强、工程素养提升慢、工程实践能力弱等问题,我院以就业为导向,以项目为依托,以平台为支撑,以虚拟促实践,探索了“五环节”层次递进的工程实践能力培养新途径、“三平台”虚实互联的工程实践平台建设新思路、“五共同”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新机制,创建了校内校外一体的电气信息类工程实践教学新体系。其中,“五环节”涵盖入学教育、课程教学、工程实践、素质拓展、评价反馈等培养环节,将工程素养教育融入人才培养的各个阶段,开展了一系列特色鲜明的实践教学环节改革实践,提升了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通过创设“蓝电”素质拓展、虚拟仿真实训、工程创新互通“三大平台”,构建了立体化工程实践能力保障体系,为全方位、多维度地提升学生工程实践能力打好坚实的基础;通过共同建设本科专业、共同编写实践教材、共同研发实验平台、共同组建师资队伍、共同建设实践基地“五个共同”,建立了校企融合、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机制。   (二)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为了更好地贯彻“因材施教、自由发展”的原则,充分满足学生个性化、多元化的发展需求,拓宽其未来就业的选择面,增强就业竞争力,我院充分发挥多学科的综合优势,培养了一批知识面宽、基础理论扎实、适应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通过开设“十校联合办学”辅修专业及双学位,大力加强“武汉高校联盟”工作,充分发挥各高校的办学优势,力争在联合办学的10所高校内实现课程互选、学分互认,通过广泛互派交换生交流学习,为学生的多元化发展提供更多的选择和更加完善的平台。目前,我院所有5个本科专业均给予学生选择辅修学习的机会。辅修双学位的最低总学分为50学分(含实践性教学环节),修完其中规定的辅修核心课程且获得25个学分,可获得辅修专业证书;修满双学位规定的全部学分,取得主修专业学士学位证书且达到接收学校双学位要求者,可获辅修双学位专业的学士学位证书。
  (三)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创新班”试点培养计划和“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同为我院对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
  “创新班”试点培养计划以学基础学科专业为主,选拔部分专业基础好、综合素质高、有发展潜力的本科学生单独组班,制订全新的培养方案,配备高水平的任课教师,创新教学模式,开展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坚实的专业基础和较高的综合素质,把学科前沿融入课程教学,将科研训练纳入培养计划,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与综合素质。其目标是:培养专业基础扎实、专业功底深厚,具有一定创新能力、适合进行学术研究、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本科生;毕业生的培养质量高、就业竞争力强,有较大比例的毕业生进入“985”、“211”高校继续深造,并为我院提供优秀硕士生源;同时,以试点培养专业为示范,带动更多的专业推进教学改革与建设,整体提升本科培养质量。目前,我院电气信息类专业进行了试点培养计划,不断在实践过程中积累经验并不断完善,以期达到预定目标。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现阶段主要以本科应用型工程师的培养为主。以突出学生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培养为核心,着眼于未来湖北乃至华中地区跨越式发展对卓越工程师的需求。培养具有良好的人文和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和工程职业道德;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具有沟通、协作和管理经验;具有终身学习能力,能够适应未来工业发展和科技进步需要的,在生产一线能研发和快速解决现场问题的精英型国际化工程技术人才。目前,我院开设有卓越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人才基地班。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从2012级新生中开始试点培养,采用了按大类培养、在全校范围内选拔的遴选方式。在学生的培养模式上大力改革,制订了“3+1”的校企、校地联合培养方案,在校学习3年,在企业、地方实践1年,全面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严格按照计划实施的要求创新办学理念,配备一流师资,以期达到预定目标。
  (四)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与完善
  我院电气信息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以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改革为引领,以先进的教育理念为指导,以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主线,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主动适应国家特别是湖北乃至华中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基本需求,坚持“以提升学生综合能力为核心,以改革课程体系、强化实践教学、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人才培养思路,按照“夯实基础、强化能力、提高素质、发展个性、鼓励创新”的人才培养改革要求,科学定位专业培养目标,进一步优化课程结构,加强专业内涵建设,突出专业特色,构建自主化、个性化、研究性学习的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努力培养知识、能力、素质全面协调发展的专业水平高和专业技能高的“双高”人才。在修订中坚持“准确定位、彰显特色,系统设计、整体优化,强化实践、鼓励创新,以生为本、因材施教,方案先行、大纲跟进”的总体原则。

四、主要成效


  (一)通过了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2016年,我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顺利通过了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有效期3年。随后,通信工程专业和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也正在积极申请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二)强化了学生创新能力
  近5年,学生获得了各类省部级以上科技竞赛奖项74项,包括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一等奖1项、全国“飞思卡尔”杯智能车总决赛一等奖5项、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1项。获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10项,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19项。自2010年起,学院每年组织近200人次参加PLC项目开发式工程实践课程,其中90%的学生获得了劳动部与欧姆龙公司联合颁布的技能证书。
  (三)产生了丰硕教研成果
  近5年,我院教师发表了教学研究论文24篇,授权软件著作权7项,出版教材30部,其中,国家级规划教材2本、国家精品教材2本,与企业共同编写实践教材17套。指导的本科毕业论文获得湖北省优秀学士论文的有51篇;本科生以第一作者申请国家发明专利的有15项,本科生以第一作者发表科研论文的有20余篇。获得多媒体教育软件大赛国家级奖项1项,楚天园丁奖1项,被评为省级和校级“教学名师培育对象”的各有1人;获得湖北省青年教师授课竞赛三等奖1人,校级青年教师授课竞赛二等奖1人、三等奖2人。
  (四)提高了学生就业竞争力
  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直接吸引了国有大中型企业、国内及世界500强企业、上市公司等多家企业直接来校招聘。我院本科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连续多年稳定在95%以上,已成为大中型企事业单位、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的骨干,以“适用能干”“留得住、上手快、有后劲”等良好的社会形象赢得了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本科毕业生龚杰顺利签约网易、同专业的谢雪彦签约腾讯、光伏专业的陈楚骁入职京东、艺术设计专业的袁俊被YY语音收入旗下,他们的平均年薪超过15万元。2015年3月,人民网、湖北日报、楚天都市报等各大媒体对我院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大量的宣传报道及转载,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5]。

五、结束语


  在试点学院改革探索过程中,我院依托湖北工业大学的办学优势,积极发挥试点学院作为综合改革试验区的作用,按照“7-实、2-宽、1-深”的总体思路,针对70%左右的学生,突出实践环节,培养就业能力强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针对20%左右的学生,重在交叉融合,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中坚人才;针对10%左右的学生,实施精英式教育,培养高素质创新型的未来领军人才。通过全面设计人才培养体系、师生全员参与、全过程整体推进、校内校外协同,促进了学生多途径发展、人人能成才的新格局。

[ 参 考 文 献 ]


  [1]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DB/OL]. http://old.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info_list/201407/xxgk_171904.html
  [2] 侯长林. 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J].铜仁学院学报, 2018(2): 55-56.
  [3] 周应佳, 車海云. 以社会需求为导向 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J].中国高等教育, 2014(8): 31-33.
  [4] 何莉, 付波, 王云艳, 权轶. 省属工科院校专业课分层差异化双语教学的思考[J].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7(6): 47-48.
  [5] 荆楚网-楚天都市报. 湖北四本科生PK掉名校生签约IT巨头 平均年薪超15万[DB/OL]. http://hb.sina.com.cn/news/w/2015-03-26/detail-icczmvun7152201.shtml
  [责任编辑:刘凤华]
其他文献
[摘 要]西方经济学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其教学效果的好坏不仅直接影响到学生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还会影响到学生今后从事相关工作的思维方式,因此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改进意义重大。该研究针对西方经济学的课程特点及现状问题,基于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视角,提出以参与式教学方法为主的多元化教学和考核方式改革,引导学生“爱学”和“学会”西方经济学,并形成良好的经济学直觉和规范的经济学思维方式。  
期刊
[摘 要]电影是文化的载体,电影文化影响人的思想。自2016年起,北京大学每年开设澳大利亚历史与文化影视专题课程,介绍、分析8部反映澳大利亚多元文化社会形态的影片。该研究以其中的《寻找阿里布兰迪》(Looking for Alibrandi)为例,说明通过对电影语言的理解,学生对澳大利亚社会文化形态认同的增加以及对新一代移民在不同文化碰触和融合中实现自我身份认同的哲学思考。  [关键词]澳大利亚;
期刊
[摘 要]金融危机后,广州产业结构调整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为使培养的人才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的转型升级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广州大学从“三融合”人才培养理念、“四驱动”即课程与教材建设、实践教学、教学改革以及学生培养方面开展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最终构建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MFEO新模式,实现“宽口径、厚基础、重技术、强能力”的创新型应用人才培养目标,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出大批应用型人才。
期刊
[摘 要]我国目前的律师学院培训体系存在律师培训缺乏统一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标准,岗前培训时间太短,无法完成系统、深入的培训,培训课程体系中实务课程较重而技能课程偏轻,缺乏法律职业共同体培养,律师培训与学历教育未结合起来等问题,这些问题制约着律师学院的发展。高校应当探索并制定出律师培新标准,延长律师培训时间,保证律师能够完成系统培训;建设以执业技能课程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培养优秀的教师队伍,争取将律师岗
期刊
[摘 要]高校文化素质课程有传统的课堂教学课程和网络课程两种。该研究以西南石油大学为例,分析了传统的文化素质课程存在着地位低、课程开设缺乏系统性科学性的问题。尔雅网络课程存在考核成绩太过喜人、师生互动较少、对学生监督缺失以及课程缺乏美感等问题。学校管理层应以切实行动真正重视文化素质课程,从系统性和科学性方面建设文化素质课程,同时改革现行的考核方式,加强师生互动。超星公司应大力优化界面和加快课程更新
期刊
[摘 要]我国高校正在尝试突破传统的“教与学”的课堂模式。专家进课堂是众多高校正在尝试的新手段,该模式通过聘请社会各界的实务专家定期回归校园,向大学生讲解实际操作流程和传授实践经验,以促进大学本科教学模式多样化和趣味化。财务管理课程教学也可采用专家进课堂模式,但其现有教学改革中存在一些问题,要有针对性地从资金、课酬、教师、学生等方面来改进。  [关键词]教学改革;专家进课堂;教学模式;财务管理  
期刊
[摘 要]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是一門理论性和实践性较强的综合性课程,课程教学需要用到较多复杂的数学理论知识,独立学院的学生在这些方面比较欠缺,致使教学效果比较差。该研究提出在教学过程中引入生动比喻的教学方法,并采用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相结合的模式,在教学设计中引入适当的教学项目,并分解成针对知识点的小项目,加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增强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期刊
[摘 要]以训练学生的综合性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教学目标,面向工程认证要求的水库优化调度课程实践教学,是培养水文水资源工程专业创新人才的全新模式。本文从课程特色着手,结合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要求,具体阐述了水库优化调度课程的上机安排、实验教学、课程设计三个实践环节。水库优化调度课程既有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实践,也囊括了宝贵的水电站优化运行技术,将教学过程与工程实践紧密结合,并提出了实践教学过程中的创新改
期刊
[摘 要]面向“中国智能制造2025”应用型人才培养需求,上海应用技术大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结合智能制造机械类应用人才培养专业核心能力培养标准及培养计划,探索“认证-企业实习-就业”校企协同人才培养模式新途径,落实“3+1”人才培养模式中的“1”,使学生在三年内完成本专业的主要课程,并在第四学年到相关企业进行为期一年的专业实习,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应用工程师人才。近四年校企协同人才培养模式的
期刊
[摘 要]当今大学生经常在中西文化的理解和应用上存在偏差,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语用幽默意识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处于被忽视的地位。教师可以以分析大学英语教学中目前所面临的问题为切入点,以中介语理论为手段,分析语用幽默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必要性,探讨在此现状下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融入语用幽默的可行性途径。  [关键词]中介语;幽默;语言习得;语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 H3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