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元1996年,丽江古城613岁。古城石桥流水,小院人家,水轩窗棂下赋诗作画,天井竹梅间抚琴吹笛,一幅空谷飘逸又不脱世俗的小城画卷……这一年的2月3日,突然袭来的七级大地震撕碎了画卷。然而,灾难面前,古城、文化、纳西人都有着前所未有的升华。现在的丽江与大地震前的丽江面目全非,经济和旅游的繁华已经掩盖了纳西古城真实的一面。
一个民族和一个人一样,最能反映其心灵世界、习俗和传统文化的,是突发事件。民族出版社出版的《丽江废墟上的记忆》用一种闲适的文体——散文来抒写大地震,还原了丽江古城和古城纳西人最古朴真实和最纳西化的内心世界。在大地震中这些珍贵的民族化的东西灵光一现,但却被现代的商业涤荡得踪迹难觅。这部血染的记忆,这部以“2?3”大地震为背景的著作,并没有刻意写灾难中古城的悲惨景象和纳西人的痛不欲生,却写了古城的温暖、人与自然的合一以及纳西人对待灾难态度,真实再现丽江和纳西人的文化、情感。在地震后的几天里,古城居民每天都远远眺望着雪山这样叹息:“三多的手断了。玉龙一天天瘦了喂。”嘴里不停地“啊啧啧!啊啧啧!”心如刀割般难过。在如今对大自然掠夺成性的时代里,有一个民族因为自己的灾难而关切到与自己朝夕相处的大自然之痛,这是怎样的佳音?怀旧是一种时尚,丽江古城的旅游就是这种时尚的产物,而对大地震中古城的记忆,更是一种怀旧中的净土式的怀古。
20世纪40年代俄罗斯贵族后裔顾彼得客居中国,回国后回忆起在丽江生活九年的所见所闻,写下了《被遗忘的王国》,1955年在英国伦敦出版。如果说这本书是丽江20世纪40年代古城风情录的话,《丽江废墟上的记忆》则是20世纪90年代的丽江写真。而那些年,正是丽江在默默申报世界遗产之际,一切都是那么自然,没有半点雕琢,是那么亲切,那么平民化,应该说这才是真实的丽江。
请看书中的这些温暖人心的标题:
·闲对废墟·地震波上的摇篮·纳西人家的汉字门联·在天井里喊奶奶的感觉·废墟上的白色映象·人与山·门户之见·年夜三人行·回忆周家小院·七一街市井·上下黄山街·燕子·古城古曲·在伤心处欢跳、在无言时起歌·有另类故事的虎跳峡·上白地·东巴圣地·为了受难且纯净的时光
谁能不向往那片土地呢!(罗 焰)
一个民族和一个人一样,最能反映其心灵世界、习俗和传统文化的,是突发事件。民族出版社出版的《丽江废墟上的记忆》用一种闲适的文体——散文来抒写大地震,还原了丽江古城和古城纳西人最古朴真实和最纳西化的内心世界。在大地震中这些珍贵的民族化的东西灵光一现,但却被现代的商业涤荡得踪迹难觅。这部血染的记忆,这部以“2?3”大地震为背景的著作,并没有刻意写灾难中古城的悲惨景象和纳西人的痛不欲生,却写了古城的温暖、人与自然的合一以及纳西人对待灾难态度,真实再现丽江和纳西人的文化、情感。在地震后的几天里,古城居民每天都远远眺望着雪山这样叹息:“三多的手断了。玉龙一天天瘦了喂。”嘴里不停地“啊啧啧!啊啧啧!”心如刀割般难过。在如今对大自然掠夺成性的时代里,有一个民族因为自己的灾难而关切到与自己朝夕相处的大自然之痛,这是怎样的佳音?怀旧是一种时尚,丽江古城的旅游就是这种时尚的产物,而对大地震中古城的记忆,更是一种怀旧中的净土式的怀古。
20世纪40年代俄罗斯贵族后裔顾彼得客居中国,回国后回忆起在丽江生活九年的所见所闻,写下了《被遗忘的王国》,1955年在英国伦敦出版。如果说这本书是丽江20世纪40年代古城风情录的话,《丽江废墟上的记忆》则是20世纪90年代的丽江写真。而那些年,正是丽江在默默申报世界遗产之际,一切都是那么自然,没有半点雕琢,是那么亲切,那么平民化,应该说这才是真实的丽江。
请看书中的这些温暖人心的标题:
·闲对废墟·地震波上的摇篮·纳西人家的汉字门联·在天井里喊奶奶的感觉·废墟上的白色映象·人与山·门户之见·年夜三人行·回忆周家小院·七一街市井·上下黄山街·燕子·古城古曲·在伤心处欢跳、在无言时起歌·有另类故事的虎跳峡·上白地·东巴圣地·为了受难且纯净的时光
谁能不向往那片土地呢!(罗 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