巷陌

来源 :美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wh831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许多时候,我们穿行于草芥和林莽。走了许久,猛然抬头的瞬间,便看到一片豁然开朗的村庄。那里亭舍悠然,恍若我们前世的家。时光在这里慢了下来,往事徘徊不去,那些洋溢在心间的念想,静默到无声,仿佛时间也在这里驻足、聆听。
  老街不远,就在山间。地处桂北侗乡,建制称不上悠久,却也颇有些年月,自有其深入里表的故事与往事。老街民舍参差,分散在河道两岸,各家屋檐均装饰着旧时的雕木窗花,繁复而古旧。巷道中间是石板路,表面光洁透亮,一路向前伸延。徜徉在老街悠长的巷道里,一样的峰回路转,一样的篱笆小径,以及婉转闲适的农家宅院,一直遥向繁花绿荫深处。而亭台和楼阁也是有的,停靠在夕阳下,错落中有秩序,散漫中流露出庄重与淡然,宁静中透着幽远。可以想见,那些过去年月里,也曾有过别样的繁华与喧嚣。一如这座山间小城,四面峰丛环绕,将无声岁月掬于掌心,赐予它宁静、自在与祥和。
  多少年来,老街的人们奔走于熙熙攘攘的市井深处,找寻着一份属于自己的生活。我每次到来,都会选择一间僻静的屋子小住两日,待到赶圩场的日子,便可买到当地人自己出产的土物,比如棉鞋或者草编的鞋垫一类的小饰品,做工精湛、漂亮而实用。
  平日里,我们埋头于日常事务,常常忽略了四季的更替,以及青草和花朵暗自枯萎时隐忍的苦涩。突然想起那年那月,我们沿着铺满野花的山道踏青,鞋面上满是清晨的露水和青草的气息,树枝上的点点露水落在脸上,有种沁入肺腑的凉意。沿着杂花飞溅的小径一路行去,让我惊异于巷陌深处竟藏有如此美好的景致,原来生命的美丽无处不在,也时常绽放在鲜有人驻足的地方。四季繁复,生命不休不止,如同一棵树,一直站在原处,满树生长着闪亮芬芳的语言,只待有心的路人驻足瞻赏,亦或索性俯下身子去耐心解读。
  薄暮里,烟火的气息在四周弥漫,一串细微的咳嗽声,隔着木门,在炉膛深处闪亮。回忆里透着土香,是童年的味道。泥土剥落的墙角边上,细碎的野花,零零地开在风里,似乎许久没有人来搭理的样子。旧宅庭院,木窗虚掩,透过纸糊的窗楼,便可看到邻家女孩临窗梳妆的倩影。她身姿婀娜,回眸一笑,在彼此心间泛起不凋的涟漪。
  而此后的许多年,也曾经历过人生的离散和永不相见的分别,转身仿佛已是经年。曾经,那个旧宅门槛上端坐的寂寥少年,思绪总是飞得很远。而多年以后,忘了某年某月某日,大约在那个花开的季节,我在院前的花树下捡拾被风吹落的叶子,在阳光渗透的叶面上,我分明看到写满整个季节的怅然与苦涩,一种久违的凛冽流遍全身。
  此去经年,此间的迷离与绝望,大约连自己也无法说清……
  巷陌深处,也不知是谁家的庭院,落英满地。和煦的风吹拂庭前草木,缕缕花香扑面而来。抬头张望,便看到院墙高处几朵白花掩映在枝叶间,静静绽放生命的美丽。
  我问庭前清扫落花的老太太,她告诉我,那是玉兰树。
  “那一棵更美!”老太太鞠着腰,指着前头几家的门前,那里有一株更大的花树。那株花树就生长在院墙的拐角处,树干笔直,蓬勃的树冠向天空舒展,伸展的枝桠如有力的臂膀,一簇簇白花在浓密的枝叶间摇晃着,花期正浓。
  我在树下转了几个圈,又抬头张望,把手掌鞠成帽檐,眯缝眼,用目光丈量树身的高度——那树身却越发挺拔且高大了,它伸展的虬枝,如同臂膀,将满身枝叶甩向天空。多渴望,能够像一棵树一样,在凡世洪流里静心生长,抽枝发叶、萌花结果,待到东风化雨,酝酿一季相思。
  闭了眼,耳边悠长的风吹响了满树叶子,紧接着又吹过干瘦的树梢,发出空空的回声,仿佛要将往事沉到黑洞洞的记忆里去……
  在那株高大的玉兰树下,还生长着几株其他的树木。对于不谙花草树木的我而言,所有不知名的花木,我以为都将开出不知名的美丽。不知名的好处在于,不必刻意去探究事物的本相,反而能以最朴素的心境去面对最单纯的生命,只有抛开世俗刻板的意念,才能以最简单、最无包袱的语言进行一番深入交谈。
  在同一条巷子中,几乎每户人家门前都栽有不同的花草,却不约而同在这个季节绽放。我一边缓缓行去,一面欣赏竞显风采的植物,它们各有不同,却又互不干扰,树枝与花朵在各自门前尽情吸收原本属于自己的那份阳光和雨露,然后,吐露各自的芳华。这让我想到《诗经》中的草木虫鱼,它的意义原来并不只是书面上的名词,人们的智慧和情感也寓意其中,人们的人生苦乐,借由花草树木芬芳的语言,静静品咂出生命的意义。
  有人说,一座城市的气韵,不在高楼大厦建了多少,而是留下多少“空儿”,能够让人们盛放内心的柔软。事实上,世上最好的时光,都是些无用的时光。我深以为然。坐在幽暗的树影间,闭上眼睛,一瞬间,空冥;一瞬间,痴迷。回首一路行来的苦涩、艰辛与迷茫,都如流水淌过的人生,不过一瞬间。而所谓人生,无非是轻轻走过,努力留下痕迹,证明自己活过,爱过,认真过,奋斗过。成功过,也失败过。
  而那些结伴倚窗的青春,注定消逝在苍茫岁月的那一边……
  再次造访老街,是多年后的一个正午。我们风尘仆仆,赶来拍一组反映老街旧貌换新颜的照片。老街的人们打量着我们的行装,用善意的目光欢迎我们。走在杂花溅满的小路上,空气中弥漫着炊烟的味道,让人感到温暖而又安宁。
  我们的到来有些不合时宜,途中遭遇了一场大雨。淅沥的雨声敲打在老街古旧的青石砖瓦上,叮咚有声,明快而又悠远。最后,我们不得不退避到一户人家的木楼下。屋主人很和气,他邀我们到他的阁楼上避雨。女主人漂亮能干,说话声音很响亮,她很快撥亮了炉膛的炭火要为我们做饭。我们婉言谢绝了,于是男主人邀我们到炉边烤火驱寒。其实天气并不十分寒冷。我们随同男主人围坐在火塘边闲聊,他麻利地操持着手上的活计,已经在给我们“打油茶”了。
  火塘里炭火烧得通红,古色古香的茶罐里,清亮的油籽在欢快地翻腾着,冒出丝丝香气,沁人肺腑。我们的谈话也在茶香弥漫里谈开了……
  后来我们知道,“打油茶”是当地侗族居民的传统家常饮食,也是用来待客的一种方式。常饮有提神醒脑之功效。侗族老人喝不上油茶,会责怪儿孙不孝。侗族人外出走村串寨喝不上油茶,身子会感到发痧一般不舒服。与侗族人民杂居在一起的苗、瑶、壮等民族人民受习俗的影响,也喜爱喝油茶。而那些离开侗乡山寨到外地工作的人,嫁出去的侗家姑娘,依然喜爱打油茶。侗乡人已经不知道从哪朝哪代有喝油茶的习惯,已经无法考证。
  据侗族老人们说,他们祖祖辈辈种油茶树,家家户户都榨有一缸一缸的茶油,“有茶油,就可以打油茶了”。因为桂北少数民族群众世代居住在高寒山区,常喝油茶能祛寒养身。习惯成自然,打油茶便成为老街人们世代沿传的传统习俗了。
  辞别了小屋的主人,我们走在干净清朗的巷道上。街道和土墙熟悉而陌生,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在我的内心深处徘徊不去,仿佛隔着前世的忧伤。我们在老街沉静的时光里沉醉着,一些事物开始变得清晰,另一些事物变得更加模糊。老街的老去无可阻挡,时过境迁,行走的背影在我们的视野里变得愈加陌生,最后随同老去的岁月一起,褪色成一幅幅暗黄色的回忆。
  沿着河堤向远处张望,我这才发现,原来这里几乎每户人家门前都栽有花木,一些人家的花木大概缺少了管护,已经蒙上灰尘;另一些则鲜丽欲滴。这样看起来,小城生活便少了点急躁,多了些许从容与淡定。从几株盆栽的花花草草里,大致可以想见居住在这里的人们,除了工作以外,还拥有几分闲情雅致侍养花草。他们知晓如何享受生活,也必定拥有那份恬淡包容的自在闲暇。
  脚下是悠长伸延的板路,头上是深邃湛蓝的晴空。时光流转,老街不断长高的楼群终将阻隔我们眺望的眼睛,这仿佛象征着侗乡的日新月异和小康生活,而关于老街的浅白记忆,将随同时间的潮水涌向岁月的另一端。无可奈何,我们终将流落成了老街的客人……
其他文献
卢思宇,生于2008年12月,就读于西安高新国际小学,热爱阅读,热爱创作。三年级暑假参加2018年全国“好学生好作文现场展示” 作文大赛,荣获小学组一等奖;2019年参加高新区爱国主义电影观影征文大赛,作品《少年杨靖宇观后感》获三等奖。  指尖缓缓而有力地拂过钢琴,一首波澜起伏的《克罗地亚狂想曲》从指间行云流水般地滑了出来,忽然,我眼前的画面破碎了,它们迅速变化着,将我拉入一个气氛紧张而冷峻的世界
期刊
那家茶坊,坐于一条涓流边。  每每清晨,总见得一位盘着发的女人,在清泉中涤着茶具,烹着似淡却浓的茶。  不招摇,不繁闹,有一些古旧,有一些单薄,生意冷清,甚至被人遗忘。这是人们对茶坊的评价,也是我对茶坊的最初印象。  约莫一日清晨,我踏入了女人的茶坊。  果真,茶坊的摆设风格平淡,以至于添了几分冷清。几张桌几,几把椅子,盆栽在窗台上闪着露水,便是这全部世界。空气中却隐约有茶叶浸润的香气,愈闻愈强烈
期刊
庚子鼠年新春佳节之际,千家万户本应张灯结彩,喜气洋洋,共享团圆之乐。可谁知,竟有新型冠状病毒来势汹汹,短短几日就席卷了神州大地。走亲访友成了泡影,企业停工,举国上下被一种不安的气氛所笼罩。  在展现中国速度,积极推动抗疫部署的同时,随着一声号召,几乎全中国的大街上都变得冷冷清清,仿佛在一夜之间,中国多了几千万的“尼特族”和“御宅族”,人们窝在家里,繁华的都市变成了空城。  我是一名高三学子,今年是
期刊
01  那次我们走路。初春的风暖一阵凉一阵吹在人身上,就快要使人迷醉,人一醉,路旁的草木石头就跟着醉。但醉的状态跟昏的状态又全然不同,在贵阳游历,昏是常态,不过,也有像未来方舟这样使人迷醉的小城。  其实不过十几分钟的路途。在沙石铺成的道路上踮起脚尖,伸长脖子向远眺望,未来方舟是一座被围在现代化城市中的小城,“城中城”是一个贴切的叫法。群山围绕之间,南明河东西贯通,外表白净鲜亮,在贵阳,这算是一个
期刊
这盆老芦荟像极了母亲,在我看来,她们是披着挂甲的女将军,所在处,必晕染一方恢弘。  这盆老芦荟是母亲的密友。黎明曙光刚填满屋子的时分,一抬眼便望见母亲提着水壶伫在窗子前与她絮语。那一年正是我们家的多事之秋,奶奶在上海动手术,爷爷和父亲都离开了家。毫无征兆的太奶奶去世,料理丧事,为手术筹钱,沉重的一切都压在母亲略显单薄的双肩上。母亲从不叫苦叫累,有些烦恼她只会说给另一位女将军听。清凉的晨光像给她俩的
期刊
晁子茗  太奶奶的玉簪  太奶奶的雕花木匣子里,是有一支玉簪的。  在太奶奶如雪的发髻上,永远散发着清幽的光辉,银锔玉的簪柄,映着银白的流苏。并不华贵,却美得如诗如画。在我的眼中,是一件对太奶奶很重要的器物。  童年树影斑驳的檐角下,听着不绝于耳的蝉鸣,也听着太奶奶哼唱童谣的呢喃。發髻上的玉簪随着太奶奶的轻摇,清脆的流苏碰撞声流淌着,晶莹的簪身在阳光下散发着温润的光芒。太奶奶是不识字的,自从她不能
期刊
日光如泼,草木盛大而葱茏。到底是夏天,日日经过的梧桐树阴越来越深浓,路边蔷薇已有了倦色,在大片大片令人疲惫的绿中,石榴花初绽,花红似火,这枝上红艳,不似山上的映山红天真烂漫又带着野性,榴花的红,鲜妍妩媚又略带骄矜,是初夏庭院中最夺目的颜色。  石榴花大约是一种最能让人联想到“女人”的花吧。春天的红桃白李娇杏,轻逸柔嫩,总有些娇怯怯的女儿态;石榴花花色如炽,像是更解风情的成熟女人,怀了热烈的爱情,抽
期刊
窗外,寒风扑打着窗户,雪花大片大片地下落,融入白茫茫的一片。窗内,小火炉中的火苗跳跃着,升腾起一股股的暖意,熏得人昏昏欲睡。  “丫头,让一下。”奶奶推着我,让我坐得远一些。我看着她熟练地拧开炉门,用火钳捅进去捣鼓几下,那火苗便跳跃得更欢快了。“好了。”奶奶抹去额上暖气蒸腾出的汗水,将瓷白的小锅端到炉子上,笑着说:“今天你可有口福了。”  我只是笑笑,没有说话。奶奶接着说:“外面雪这么大,也不知道
期刊
绿叶阴浓,遍池亭水阁,偏趁凉多。海榴初绽,朵朵簇红罗。乳燕雏莺弄语,对高柳鸣蝉相和。骤雨过,似琼珠乱撒,打遍新荷。  人生百年有几,念良辰美景,休放虚过。穷通2前定,何用苦张罗。命友3邀宾玩赏,对芳尊,浅酌低歌。且酩酊,任他两轮日月,来往如梭。注释:  1.骤雨打新荷:曲牌名,此曲调名本为“小圣乐”,或入双调,或入小石调。因为元好问之作“骤雨过,似琼珠乱撒,打遍新荷”几句脍炙人口,故人们又称此曲为
期刊
有诗云:一枝一叶总关情,而我想说,秦岭槲叶总关情。  又是一年端午季,各地都有各自的风俗。从小我就知道,过端午嘛,要割艾草、赛龙舟、喝雄黄酒,给小孩戴香包,驱五毒,用炉灰写“一笔虎”,有的地方还要腌蛋,做一桌“十二红”。可我对端午的记忆,就只有奶奶包的槲叶粽子,还有那满山的槲叶。  我的老家在秦岭深处的商洛,这里多山,自然多树,其中不乏就有槲叶树。温庭筠的《商山早行》里就写: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