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旅游管理专业是一个实践能力较强的专业,需要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尤其对应用类型本科院校,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是专业发展的首要目标,学生动手能力提高,首先要提高教师的实践动手能力,现在高校教师有企业经验的并不是很多,如何培养专业的双师型教师是当前面临的一个课题。双师型教师的考评体系的建立与完善是衡量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标准,也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保障。
党的十八大以后,李克强总理强调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我国大约600所本科院校逐步转变成应用型本科。应用型本科主要目标就是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根据市场需要设置专业,根据企业需要开设课程,教师整合教材,提炼典型工作任务,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以适应岗位需求。旅游管理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强的专业,要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首先要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要建立一个科学的双师型教师考评体系,合理考核教师双师能力,是保障旅游管理专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一、现行旅游管理“双师素质”教师考评体系的困惑
(一)认识上的偏差性
现在很多高校对旅游管理“双师型”教师认识存在一定偏差,即使双师型教师的概念已经提出很多年,很多院校都在培养双师型教师。但在很多院校这只是一个口号,只要求数量不要求质量,国家教育部门对双师型教师也没有明确指标,各个高校认识程度也不一样,因此高校双师型教师队伍比较混乱。各个地方标准不一,希望有关部门明确双师型教师的含义,让高校正确地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为本专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二)模式上的落后性
国家教育部门对双师型教师没有明确规定,现在各个高校对双师型教师的认定与考核模式比较落后,不能完全体现双师型教师的考评机制。首先,很多院校把旅游管理专业双师型教师考评理解成为教师的简单评比,缺乏公平性、科学性,随意性比较大,对教师发展没有益处。其次,“双师素质”教师考评过程本身缺乏动态发展,没有相应的跟踪体系。考评指标中没有涉及教师获得“双师素质”后继续学习的要求,缺乏长效激励机制,而接受“双师素质”培养后的考评是高职院校发展的关键。
(三)方法比较单一
“双师素质”教师考评一般是由学校统一制定考核办法,以教师完成的课时数、教学效果的优良率、发表的论文数、获得的奖项数、指导的学生数等为关键指标,结合师德、出勤和平时表现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没有从不同专业、不同层次对教师分别进行考评。这种一概而论的考评最大的局限性就是评价过程程式化和静态化,从而影响教师考评结果的客观性和真实性。
(四)范围局限性
现在很多高校在评定双师型教师时,只考虑自己院校的旅游管理专业教师,对兼职等其他形式的教师不考虑,评定双师型教师的范围具有一定局限性,不利于旅游管理专业长远发展,希望有关部门建立相应文件,让旅游管理专业教师有一个公开、公平、公正的舞台展示自我。
二、“双师素质”教师考评体系构建原则
(一)导向性原则
教师考评体系的构建要遵循考评的导向性原则,以学校的发展为战略目标,引导教师自我发展,充分体现“以人为本”。考评体系各项指标的确立要充分体现学校在不同发展阶段对“双师素质”的要求,按学校的工作重心来分配权重,把学校的战略发展目标细化为每一位“双师素质”教师的工作目标,从而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最终体现考评的科学性、合理性,实现考评的约束性、激励性。
(二)系统性原则
评价教师双师型教学能力,建立的评价体系要遵循系统性原则,全方位考查一名教师的能力,体现出绝对公平、公正、公开。评价体系要让所有的教师信服,让企业的行家认可,充分体现出双师型教师考评机制。
(三)动态性原则
双师型教师队伍考核要建立一个动态机制,不能一旦考核通过就是终身制,必须在一定期限内重新考核,一个高校的旅游管理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要有一定动态性,这个体制能保持双师型教师队伍的能力不断提高,更好地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三、“双师素质”教师考评体系构建策略
“双师素质”教师考评体系构建策略是一个复杂过程,考评体系也在执行过程中不断完善,不断修改,成为一个优秀的双师型教师考评体系。
(一)更新理念
从“以事为本”向“以人为本”转变。传统的“双师素质”教师考评体系一般以事为本,具体表现在考评指标指向教师的教学、科研、奖项等。
(二)明确目标
从“专业”要求向“职业”要求转变。应用型本科应当根据自身特点和社会职业需求的动态变化提出考评“双师素质”教师的标准,从“专业”要求向“职业”要求转变,创新“双师素质”教育考评机制。
(三)完善体系
从“一元化”向“多维视角”转变。考核教师双师型能力要从各个方面进行考察,要细化,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合理性、全面性。
四、结语
旅游管理专业双师型教师考评体系是旅游管理专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专业发展的核心要素就是教师,教师能力提高,是提高学生能力的基本保障,学生能力提高,适应工作岗位,学校才能办成社会满意的专业。
党的十八大以后,李克强总理强调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我国大约600所本科院校逐步转变成应用型本科。应用型本科主要目标就是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根据市场需要设置专业,根据企业需要开设课程,教师整合教材,提炼典型工作任务,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以适应岗位需求。旅游管理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强的专业,要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首先要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要建立一个科学的双师型教师考评体系,合理考核教师双师能力,是保障旅游管理专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一、现行旅游管理“双师素质”教师考评体系的困惑
(一)认识上的偏差性
现在很多高校对旅游管理“双师型”教师认识存在一定偏差,即使双师型教师的概念已经提出很多年,很多院校都在培养双师型教师。但在很多院校这只是一个口号,只要求数量不要求质量,国家教育部门对双师型教师也没有明确指标,各个高校认识程度也不一样,因此高校双师型教师队伍比较混乱。各个地方标准不一,希望有关部门明确双师型教师的含义,让高校正确地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为本专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二)模式上的落后性
国家教育部门对双师型教师没有明确规定,现在各个高校对双师型教师的认定与考核模式比较落后,不能完全体现双师型教师的考评机制。首先,很多院校把旅游管理专业双师型教师考评理解成为教师的简单评比,缺乏公平性、科学性,随意性比较大,对教师发展没有益处。其次,“双师素质”教师考评过程本身缺乏动态发展,没有相应的跟踪体系。考评指标中没有涉及教师获得“双师素质”后继续学习的要求,缺乏长效激励机制,而接受“双师素质”培养后的考评是高职院校发展的关键。
(三)方法比较单一
“双师素质”教师考评一般是由学校统一制定考核办法,以教师完成的课时数、教学效果的优良率、发表的论文数、获得的奖项数、指导的学生数等为关键指标,结合师德、出勤和平时表现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没有从不同专业、不同层次对教师分别进行考评。这种一概而论的考评最大的局限性就是评价过程程式化和静态化,从而影响教师考评结果的客观性和真实性。
(四)范围局限性
现在很多高校在评定双师型教师时,只考虑自己院校的旅游管理专业教师,对兼职等其他形式的教师不考虑,评定双师型教师的范围具有一定局限性,不利于旅游管理专业长远发展,希望有关部门建立相应文件,让旅游管理专业教师有一个公开、公平、公正的舞台展示自我。
二、“双师素质”教师考评体系构建原则
(一)导向性原则
教师考评体系的构建要遵循考评的导向性原则,以学校的发展为战略目标,引导教师自我发展,充分体现“以人为本”。考评体系各项指标的确立要充分体现学校在不同发展阶段对“双师素质”的要求,按学校的工作重心来分配权重,把学校的战略发展目标细化为每一位“双师素质”教师的工作目标,从而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最终体现考评的科学性、合理性,实现考评的约束性、激励性。
(二)系统性原则
评价教师双师型教学能力,建立的评价体系要遵循系统性原则,全方位考查一名教师的能力,体现出绝对公平、公正、公开。评价体系要让所有的教师信服,让企业的行家认可,充分体现出双师型教师考评机制。
(三)动态性原则
双师型教师队伍考核要建立一个动态机制,不能一旦考核通过就是终身制,必须在一定期限内重新考核,一个高校的旅游管理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要有一定动态性,这个体制能保持双师型教师队伍的能力不断提高,更好地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三、“双师素质”教师考评体系构建策略
“双师素质”教师考评体系构建策略是一个复杂过程,考评体系也在执行过程中不断完善,不断修改,成为一个优秀的双师型教师考评体系。
(一)更新理念
从“以事为本”向“以人为本”转变。传统的“双师素质”教师考评体系一般以事为本,具体表现在考评指标指向教师的教学、科研、奖项等。
(二)明确目标
从“专业”要求向“职业”要求转变。应用型本科应当根据自身特点和社会职业需求的动态变化提出考评“双师素质”教师的标准,从“专业”要求向“职业”要求转变,创新“双师素质”教育考评机制。
(三)完善体系
从“一元化”向“多维视角”转变。考核教师双师型能力要从各个方面进行考察,要细化,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合理性、全面性。
四、结语
旅游管理专业双师型教师考评体系是旅游管理专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专业发展的核心要素就是教师,教师能力提高,是提高学生能力的基本保障,学生能力提高,适应工作岗位,学校才能办成社会满意的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