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教学改革作为课程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支撑课程体系改革是不可或缺的。就目前辽宁省大连市大连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少学时”力学课所面临的问题,从系列课程建设、课程内容整合、教学方法改革等几方面,提出夯实基础、突出背景和丰富内涵的教学改革思路。
[关 键 词] 力学课程;教学改革;基础;背景;内涵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31-0083-01
随着我院本科专业的增加,“少学时”力学课的比例不断提高,对搞好“少学时”力学课课程建设也提出了紧迫的要求。相对长学时的力学课程,“少学时”力学课程具有课时少,内容浅等缺点。因此需要从系列课程建设角度出发,进行课程内容整合以及教学方法改革。
一、夯实基础
基础知识是力学课程学习的基础,只有基础夯实才能充分理解力学分析思想和正确求解力学问题。力学课程的基础知识包含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和基本公式。所以,在授课过程中,重点讲解基本定理、概念和公式,不在一些具体数学运算上花时间。对例题讲授采取重点讲题目的分析步骤和基本原理,对简单题目提示后学生自学,也可将易理解和接受的内容和实例有择地从课内移至课外。这样不仅节省了课时,也达到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巩固已学知识的能力,可谓一举多得变单纯讲授式为讲练结合式。课内加大习题课的比例,在重点章节之后安排专题习题课,图绕主线做阶段性小结,对典例题和扩展型习讲深讲透,并指导学生课堂演练;课外则实行弹性作业法;将习题分成两部分;一是必做题目,按时上交,控制在中等以上难度;二是选作题目,不限时,不上交,包括扩展型问题及难题,也包括一些与例题相仿的问题。将单纯讲授与课堂、课后练习有机结合,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教材体系的创新一简化教材体系,以实代虚。
二、突出背景
“少学时”力学课是为非机械类专业和非结构类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相对学时少、内容浅是主要的特点,这也给少学时力学课课程建设提出了问题。从当前形势来看,首先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采取一种融入和依托的务实态度是非常必要的。我校“少學时”力学课程是针对非机和非力学类专业开设的,主要有车辆工程专业、材料成型专业、物流工程专业及工业设计专业。力学课程具有较强的工程应用背景。针对不同的专业而言,培养计划、教学大纲、学时分配各有不同。所以在力学教学及教学改革方面各有侧重点,突出应用背景,更加有的放矢。例如,材料成型专业,更加重视材料力学的变形力学分析和设计;车辆工程专业更加注重机械结构的运动分析;工业设计专业更加注重材料的成型及外形设计。根据侧重点不同,力学知识的讲授具有不同的侧重点,这样会为以后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丰富内涵
对于“少学时”力学课,无论从课程的设置,内容的安排,学时的分配都带有浓重的实用主义色彩,而内容与学时的矛盾则更加突出。因此,“少学时”力学课课程建设要丰富内含。课程内容的整合是一种好的方法,而其中心思想是一个“精”字。掌握相关课程的内容,合理统筹,少重复。力学课是一门专业基础课,它与理论基础和专业课都有密切的联系,内容重复时有发生。根据实际情况减少或删除一部分内容,以达到整合的目的。如理论力学中的某些原理在物理课中也大学物理中讲解过,因此,在理论力学中相关内容的重点放在工程应用方面;在对料力学和结构力学中都有求位移的图乘法按惯例,如开设结构力学课,在材料力学中可包含这部分内容,剩余部分可以在编制教学大纲时,实现抓住课程的主脉络,提纲原领,以点代面。另外,如理论力学中的三大主线:静力学、运动学和动力学,每条线有其支撑点;在材料力学中,以内力分析、应力(强度)分析、位移和变形(刚度)分析为主线展开,统领四种基变形形式,在结构力学中,可以以超静定结构的求解为主线展开,在主线的引导下,作为辅助和特例的章节,必要的作以介绍,有些内容由主线牵引而不必单列,这样即可充分利用课时又不失课程的完整性和系统性。这种形式的内容整合应该在课程的讲授过程中完成课程内容地整合,不是简单的步骤,更不是随意鼓动,整合的本身是一个高内涵的过程,而保证课程的科学性和系统性是非常必要的。
四、结束语
“少学时”力学课的课程建设是一项需要深入研究的工作,随着高等教育的教育创新进一步深入,将对“少学时”力学课的课程建设提出新的问题。同时,也会有更好的机遇出现。只要更新理念、勇于创新、大胆实践,就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不断推动课程建设向纵深发展。
参考文献:
刘鸿文.材料力学[M].4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编辑 武生智
[关 键 词] 力学课程;教学改革;基础;背景;内涵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31-0083-01
随着我院本科专业的增加,“少学时”力学课的比例不断提高,对搞好“少学时”力学课课程建设也提出了紧迫的要求。相对长学时的力学课程,“少学时”力学课程具有课时少,内容浅等缺点。因此需要从系列课程建设角度出发,进行课程内容整合以及教学方法改革。
一、夯实基础
基础知识是力学课程学习的基础,只有基础夯实才能充分理解力学分析思想和正确求解力学问题。力学课程的基础知识包含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和基本公式。所以,在授课过程中,重点讲解基本定理、概念和公式,不在一些具体数学运算上花时间。对例题讲授采取重点讲题目的分析步骤和基本原理,对简单题目提示后学生自学,也可将易理解和接受的内容和实例有择地从课内移至课外。这样不仅节省了课时,也达到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巩固已学知识的能力,可谓一举多得变单纯讲授式为讲练结合式。课内加大习题课的比例,在重点章节之后安排专题习题课,图绕主线做阶段性小结,对典例题和扩展型习讲深讲透,并指导学生课堂演练;课外则实行弹性作业法;将习题分成两部分;一是必做题目,按时上交,控制在中等以上难度;二是选作题目,不限时,不上交,包括扩展型问题及难题,也包括一些与例题相仿的问题。将单纯讲授与课堂、课后练习有机结合,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教材体系的创新一简化教材体系,以实代虚。
二、突出背景
“少学时”力学课是为非机械类专业和非结构类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相对学时少、内容浅是主要的特点,这也给少学时力学课课程建设提出了问题。从当前形势来看,首先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采取一种融入和依托的务实态度是非常必要的。我校“少學时”力学课程是针对非机和非力学类专业开设的,主要有车辆工程专业、材料成型专业、物流工程专业及工业设计专业。力学课程具有较强的工程应用背景。针对不同的专业而言,培养计划、教学大纲、学时分配各有不同。所以在力学教学及教学改革方面各有侧重点,突出应用背景,更加有的放矢。例如,材料成型专业,更加重视材料力学的变形力学分析和设计;车辆工程专业更加注重机械结构的运动分析;工业设计专业更加注重材料的成型及外形设计。根据侧重点不同,力学知识的讲授具有不同的侧重点,这样会为以后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丰富内涵
对于“少学时”力学课,无论从课程的设置,内容的安排,学时的分配都带有浓重的实用主义色彩,而内容与学时的矛盾则更加突出。因此,“少学时”力学课课程建设要丰富内含。课程内容的整合是一种好的方法,而其中心思想是一个“精”字。掌握相关课程的内容,合理统筹,少重复。力学课是一门专业基础课,它与理论基础和专业课都有密切的联系,内容重复时有发生。根据实际情况减少或删除一部分内容,以达到整合的目的。如理论力学中的某些原理在物理课中也大学物理中讲解过,因此,在理论力学中相关内容的重点放在工程应用方面;在对料力学和结构力学中都有求位移的图乘法按惯例,如开设结构力学课,在材料力学中可包含这部分内容,剩余部分可以在编制教学大纲时,实现抓住课程的主脉络,提纲原领,以点代面。另外,如理论力学中的三大主线:静力学、运动学和动力学,每条线有其支撑点;在材料力学中,以内力分析、应力(强度)分析、位移和变形(刚度)分析为主线展开,统领四种基变形形式,在结构力学中,可以以超静定结构的求解为主线展开,在主线的引导下,作为辅助和特例的章节,必要的作以介绍,有些内容由主线牵引而不必单列,这样即可充分利用课时又不失课程的完整性和系统性。这种形式的内容整合应该在课程的讲授过程中完成课程内容地整合,不是简单的步骤,更不是随意鼓动,整合的本身是一个高内涵的过程,而保证课程的科学性和系统性是非常必要的。
四、结束语
“少学时”力学课的课程建设是一项需要深入研究的工作,随着高等教育的教育创新进一步深入,将对“少学时”力学课的课程建设提出新的问题。同时,也会有更好的机遇出现。只要更新理念、勇于创新、大胆实践,就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不断推动课程建设向纵深发展。
参考文献:
刘鸿文.材料力学[M].4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编辑 武生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