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进入21世纪以来,在分子生物学、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干细胞等基础医学的迅猛发展和推动下,临床医学也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与此同时,胃癌外科领域新的观点和理念逐步形成,在循证医学的检验下,很多传统理念发生的转变在胃癌外科发展中逐渐体现。
【机 构】
:
200032,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普通外科研究所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进入21世纪以来,在分子生物学、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干细胞等基础医学的迅猛发展和推动下,临床医学也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与此同时,胃癌外科领域新的观点和理念逐步形成,在循证医学的检验下,很多传统理念发生的转变在胃癌外科发展中逐渐体现。
其他文献
第二届全国消化道早癌诊断与治疗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中日ESD高峰论坛定于2009年4月17~19日在上海召开。本次大会由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主办。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结直肠肛门外科学组、复旦大学内镜诊疗研究所协办.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消化道早癌内镜诊断与治疗学组、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承办。
由中国抗癌协会胃癌专业委员会、上海市抗癌协会胃肠肿瘤专业委员会主办,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上海消化外科研究所承办的2009中国胃肠肿瘤圆桌会议于2009年11月21日在上海举行,来自全国10余个省市的200余位临床与基础研究专家与会.中国抗癌协会胃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上海市抗癌协会胃肠肿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朱正纲教授主持会议.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结直肠肛门外科学组组长汪建平教授、胃肠外
目的 评价氢溴酸高乌甲素联合亚甲蓝局部注射对于肛门术后镇痛的疗效.方法 将200例肛门手术患者分为4组,手术结束时分别予以创口局部注射氢溴酸高乌甲素联合亚甲蓝、氢溴酸高乌甲素、亚甲蓝及生理盐水.观察术后的疼痛情况.结果 高乌甲素联合亚甲蓝组患者术后短期、中期、长期镇痛有效率分别为97.5%、92.5%和91.3%,明显高于其他3组(P<0.05).氢溴酸高乌甲素联合亚甲蓝组患者术后对氨酚待因及吗啡
背景:目前,根据直肠癌淋巴结超声特征诊断淋巴结转移准确率的研究很少。传统观点认为,转移淋巴结具备短径大于或等于1cm、低回声、圆形和边界光滑4个特征。但肺癌、食管癌及胰腺癌的相关研究已证实,通过相关特征诊断淋巴结转移并不理想。
克罗恩病(crohn disease,CD)营养不良的发生率为50%~80%~([1]).根据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普通外科收治的复杂CD统计结果,营养不良的发生率为86.7%~([2]).不同严重程度和不同阶段的CD,其营养不良的发生率不同:中重度患者由于其消化道症状重、常合并感染以及药物不良反应等原因,营养不良程度比轻、中度患者更为严重;活动期患者由于感染、限制饮食、发热等原因,常表现为体质量丧失
患者女性,57岁,因进食后腹胀、腹痛1个月,恶心、呕吐15 d于2008年7月1日入院.查体:腹部稍膨隆,肝脾肋下未及,右下腹轻压痛,可疑包块;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正常.血CA19-9:65.65 U/ml,其余血、生化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腹部立位平片示不完全性肠梗阻可能;胃肠造影示造影剂通过十二指肠空肠曲较慢;CT检查示十二指肠与空肠交界处梗阻伴靶征可能,空肠及部分回肠内多个脂肪样密度影,见图
直肠癌的外科治疗近年来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已经是目前直肠癌治疗的主要方法.外科手术的发展,特别是学者们对直肠的解剖学和临床病理学研究的逐渐深入,对直肠癌手术后标本的标准化评价、手术方式的改进包括全直肠系膜切除手术概念及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的外科手术等,都使直肠癌的外科治疗取得了较大的进展。
目的 探讨miR-21和miR-125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2006年7月至2007年12月经手术切除的原发性结直肠癌标本100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miR-21和miR-125的表达情况.结果 相对于癌旁组织,100例结直肠癌组织中miR-21表达上调2.3倍(P=0.025),其表达与TNM分期(P=0.028)以及浸润深度有关(P=0.023);而mi
2008年4月,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胃肠外科学组和结直肠肛门外科学组、中国抗癌协会大肠癌专业委员会联合发表了<结直肠癌肝转移诊断和综合治疗指南(草案)>(以下简称"指南").这一指南引起了广大临床工作者的良好反响,现就临床具体操作中遇到的一些问题进行解读。
为顺应当今期刊网络化、数字化的发展趋势,更好地为广大作者、读者提供高质量的服务.我刊自2009年6月1日起正式采用“中华医学会远程稿件管理系统”。该系统根据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稿件处理流程、编辑加工规范、审稿制度、管理规范等业务需求设计,采用先进的数据库及网络技术,具有强大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该系统将协助作者、编辑、审稿专家多位一体地进行稿件业务处理,解决编辑部对稿件网络化流程管理的需要,并实现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