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

来源 :课外语文·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zgxs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阅读教学有了更加明晰的发展方向。无论是研究性、自主性还是创造性阅读。其核心问题都是在解决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加强学生语文的综合素养。在本文中,笔者就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教学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培养;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在小學语文课程的开展中,阅读作为语文语言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言输出的主要环节之一,也是学生在日后生活中最常用的语言技能。阅读的目的是获取信息,一个人的阅读能力的高低决定了他能否快速、高效地吸收有用信息。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老师应该注重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提高,特别是小学高年级的语文学习。
  一、分年级掌握阅读技巧
  语文阅读能力的提高可促进听、说、写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自学能力。在小学高年级的语文学习中,阅读能力的综合考查也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因此,做好阅读训练至关重要,在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具有重大意义。在小学语文阅读中,各年段阅读教学目标则有所侧重。
  小学低年级阶段的阅读教学是培养朗读、默读的技能、理解积累和初步知识的搜集。低年级要培养阅读兴趣,在阅读中识字、学词、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
  中年级在低年级的基础上,需要加强朗读,训练默读,学习用多种方法理解词、句、段,体会文章里的思想感情,体会词句的表达效果,初步了解一些表达方法,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
  高年级则要进一步提高阅读的速度和质量,能体会词句含义、感情色彩的表达效果,从而领悟基本的表达方法。在这个学习阶段将学习诗歌、叙事性、说明性等不同文体文章的阅读;学习浏览,能根据需耍搜集和处理信息。
  二、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的指导
  语文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它不仅蕴涵着深厚的人文精神和文化底蕴,还具有独特的学科性质,即综合性、基础性。所以语文学科的本质任务就是让学生通过阅读的学习,感知语言、理解语言、鉴赏语言、运用和发展语言,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的热爱。通过学习,指导学生学习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创造能力,提高认识水平,发展个性。为此,在阅读教学的活动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到它的上述特点,才能保证活动的有效性。
  阅读教学其实是语文语言活动的反复再现。在整个阅读过程中,要指导学生有意识地将注意力集中到句子、段落上。不应过分在意对个别词语的理解与否。就阅读理解四个字而言,重点在理解上。对文章出现的重点句或难句,要求学生善于抓住重点句,力求准确理解,掌握主要意思。如补充阅读《王冕看荷花》,以丰富对课文《荷花》的理解,读《爱莲说》中的名句“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体会荷花的品格美。结合野外观察,借鉴《荷花》的写法,透过花、茎等写出蒲公英的外表美和内在美。阅读速度与理解准确性是一个矛盾,进行阅读技巧训练的目的是提高阅读速度,但必须是在正确理解的前提下求速度,没有准确的理解,速度也就失去了意义。
  三、培养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且语文阅读能力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循序渐进,不能急于求成。在选取阅读材料时要由浅到深、由易到难,让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以激发阅读兴趣理想的教学流程。阅读材料的收集,主要是报纸、资料和网上查询。另外,阅读材料应题材广泛,包括各类主题的记叙文、简单的说明文等。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而且可以使学生了解一些文化背景知识,增强他们的阅读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读有所获,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训练也能持久。
  四、阅读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语文阅读一直是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弱项,老师感到头疼,无从下手,学生也普遍感到阅读难,难在阅读速度慢、时间不够用、无法正确理解全部信息。而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常常存在以下不良习惯:
  (一)过于注重细节语句
  遇到一篇文章一字不漏地进行阅读,甚至觉得不细就不能透彻理解。这样做不但大大降低了阅读速度,而且获得的只能是些分散的信息点,忽略了句与句之间、上下文之间的联系,既妨碍了对阅读材料内容全面透彻的理解,又不利于语文思维习惯的养成。
  (二)出现断章取义
  通常学生在阅读时还停留在课内阅读的阶段,不能迅速地联系上下文理解文意,从而出现断章取义的错误理解。
  要指导学生改掉这些不正确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能力。在课堂上教学阅读课文的时候经常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整体教学、精读和略读的训练等,适时指导学生有效地提高语文阅读能力。
  五、总结
  小学语文教学只有通过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相结合,课内外相得益彰,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才能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阅读的乐趣,收获阅读的成功。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是一个长期自主的实践过程。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可以大大促进学生语文听说写能力的提高,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为其将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作为教师,我们要及时利用教材打好基础,在扩大学生的阅读量、提高阅读速度的同时,着重提高阅读的有效率,并反复训练阅读技巧,从而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使他们能读会看、勤思多想从阅读中认识学习到语文这门学科的真正意义和价值,并且体验到学习语文的乐趣所在。
  参考文献
  [1]韩序一.小学高年级朗读训练的几种方法[J].中国民族教育,2011(09).
  [2]黄全明.小学语文教育科研[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
  [3]袁振国.当代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4]黄振友.浅谈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教学[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
  (编辑:龙贤东)
其他文献
知识、信息和方法是诊断思维逻辑的三要素,病历的内涵质量在于是否能准确反映疾病的发生、发展及演变过程。以临床逻辑规律为主线,有机地组织相关的概念群进行归纳、演绎、和
【摘要】随着中国经济和国际地位的迅速增长与提升,“汉语热”已成为全球语言交际系统中的一种普遍现象,语言的传播与国家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彼此互相推动。在汉语国际推广中,我们既要重视汉语的本体研究,以促进汉语国际推广的发展,又要通过汉语国际推广反思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为汉语国际推广带来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汉语国际推广;汉语本体研究; 汉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H19 【文献标识码】A  自改
【摘要】新课程标准在语文教学中再次明确“语文教学要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拓宽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和渠道”。本文将以苏教版语文教材为例,探讨教师如何在新课标的要求下,利用好课本的资料,在教学中进行有效的拓展和延伸教学,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既有知识的丰富,又能得到心灵的净化,在语文素养上得到整体提升。  【关键词】语文素养;拓展;阅读与创作  【中图分类号】G623.3
【摘要】诗歌想象丰富,语言精练,意境开阔,韵律讲究和谐,感情抒发含蓄。在原始人刚刚学会讲话,还没有创造任何记录语言的简单符号的时候,诗歌是和音乐、舞蹈融合在一起的,这就从本源上决定了诗歌和音乐有难以割舍的密切关系,决定了诗歌的音乐美。  【关键词】诗歌教学;想象;音乐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诗歌教学在语文教学中是最不易把握和操作的。以前我教学诗歌,先导读后品味再背诵,学生学
【摘要】教育教学工作必须“以人为本”,一切以促进学生未来的发展为目标。识字教学是一切教育的基础,至关重要。如何将“以人为本”这一理念渗透到识字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第一,民主的课堂,闪动生命的活力;第二,生活的课堂,迸发生命的活力;第三,想象的课堂,跳跃生命的活力;第四,尝试的课堂,放飞生命的活力。  【关键词】以人为本;识字教学 ;生命的活力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新的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