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之实

来源 :儿童大世界·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lseaint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散文之实,就是以写实为主。比如朱自清的《背影》,作者这样自述写作的经历:“我写《背影》,应因为文中引的父亲的来信里那句话。当时读了父亲的信,真是泪如泉涌。我父亲待我的许多好处,特别是《背影》里所叙的那一回,想起来跟在眼前一般无二。我这篇文只是写实,似乎说不到意境上去。”这里讲到写实,写的是真实的生活经历。具体的写法,则突出背影。行文中开门见山,直接点明背影:“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表明观感的对象或所要表达的侧重,文中所写,除了过程的交代及必要的铺垫外,笔墨都集中于背影。父亲送儿子上火车后,又为儿子买橘子。正是在这个场景中,出现了父亲那感人的背影。“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可以说,本文的特色就在于凝起所有的情思,并聚焦于背影,从而在表现上形成一个特写的镜头,用以传导出父子情深。其中虽有一些缓和的笔调,比如嫌父亲说话不漂亮,心里暗笑他的迂,还有过分的担心及生气等,但并未能释去那种深情,反而另有一种映衬作用,正显出父亲对儿子的关爱。
  孙犁在《读小说札记》中说:“我晚年所作小说,多用真人真事,真见闻,真感情,平铺直叙,从无意编故事,造情节。”而在《论情节》中说:“小说的情节,就好像人体的脉搏。”“情节要求的是真实,它的生命的基础是作者的丰富的生活经历。”从这里可看出孙犁写作的转向及对真实的认同。这还是针对小说而言的,至于散文就更是如此了。孙犁在《关于散文创作的答问》中说:“散文之作,一触即发。真情实感,是构思不来的。”又说,“不管文章长短,题材如何,大都是我亲身经历,亲眼所见,思想所及,情感所系。不作欺人之谈,也不装腔作势。那样就会不自然,也就不会有什么真情实感。”这些写作心得,甚为可贵。也可谓写作的基点,是一种朴实的人生。作者的人生观,正相通于写作观,对人对己都是这样。比如写战友,“我所写的,只是战友留给我的简单印象,我用自己的诚实的感情和想法,来纪念他们。”“我所写的是我们共同战斗经历的一些断片。我坚决相信,我的伙伴们只是平凡的人,普通的战士,并不是什么高大的形象,绝对化了的人。”(《近作散文的后记》)这些话,反复地表明作者写作的心态。但在这种心态下写出来的文字,也有的并不为人高兴,觉得亮相时不够堂皇。然而只有深知孙犁的人才知道,这种写法恰是写出了本色。也唯有本色之人,才算得孙犁的知己。同样,孙犁对那些给自己脸上贴金的写作也大不以为然,觉得自己并非是那样一个浓墨重彩渲染出来的形象。他在《朋友的彩笔》中说到:“艺术所重,为真实。真实所存,在细节。无细节之真实,即无整体之真实。”真实不是一种笼统的说法,应当落实到细节上。而细节,往往普通居多。一味地强调高大,很可能形成一幅漫画。而对作者来说,“我想得到的,只是一幅朴素的,真实的,恰如其分的炭笔素描。”从这里,也可看出孙犁为文及为人的准则。
  当然,基于写实,还可有所选择。张中行在《负暄琐话》小引中讲到写作缘于记忆:“所谓记忆都是零零星星的,既不齐备,又不清晰,只是一些模模糊糊的影子。影子中有可传之人,可感之事,可念之情,总起来成为曾见于昔日的‘境’。”写作对象或内容是人、事、情,所写就与这些境有关。“选这一点点,是考虑到两方面的条件。一是可感,就是昔日曾经使我感动或至少是感兴趣,今天想到仍然有些怀念的。二是可传,就是让来者知道并不是毫无意义的。”而在《尾声》中又说到为什么不写那些坏的,是觉得心情很不安适。从积极方面看,则是出于内心的愿望及热情,更喜欢写这世间好的一面。且有别于艺术的造境,这只能是选境。“我有时想,现实中的某些点,甚至某些段,也可以近于艺术的境,如果是这样,它就同样可以有大力,有大用。与造境相比,这类现实的境是‘选境’。古人写历史,写笔记,我的体会,有的就有意无意地在选境。我一直相信,选境有选境的独特的用途,它至少应该与丑恶的揭露相辅而行。就是基于这种想法,我选了见闻中的一部分,可以算作境或近于境的,当作话题,其他大量的我认为不值一提的就略去了。”要擅于选境,又不可失真,才会有可感的可念的可传的。
其他文献
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是一篇著名的记实散文,每个成人几乎都能感受到父辈们艰辛而又含蓄的“中国式”的父爱。但在实际教学中,很多同学并不能体味出它的“好”来。平淡朴实的语言、日常细微的琐事、平铺直叙的结构,文章里很难找出“点睛”之笔。这种理解的偏差在于作者与读者之间,除了生活的社会环境、人生的经历不同之外,还有对“人之常情”感悟的不同。  一、从人物语言的“言外之意”体味“人之常情”  常言说,“辨音识
期刊
摘 要:初中英语学困生的转化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教师首先要分析造成初中英语学困生产生的原因,全面正确地认识后进学生,科学分析,对症下药。教师必须和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激发学困生的学习热情;教师必须对学困生进行学法指导,培养学困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教师必须不断尝试新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教师必须及时评价,多给予学困生肯定的评价,让学困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关键词:初中英语
期刊
摘 要:学生很自信的认为,语文没什么可学的,但事实证明在决定个人命运的大考——高考中,每年因为语文成绩差而与理想大学失之交臂的学生大有人在。怎样让学生爱上语文,考出理想成绩,这是诸多语文教师的追求和奋斗方向。让学生心存读书理念,爱上读书,爱上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引领学生通过阅读、咀嚼、鉴赏,领略语文美,让学生爱上语文;让学生在练习中获得成就感,爱上语文。  关键词:爱上读书 爱上语文 课堂教学
期刊
摘 要:教师对教材的准确把握至关重要,只有把握准了教材,找准了教学的重难点,我们才能寻找到解决问题的切入口,艺术的课堂才能真正充满诗情与画意。  关键词:美育 教学手段 课堂环境  “我每次听到音乐,都会激动不已,有时甚至会流泪,听到欢快的音乐还会情不自禁地舞蹈………”这是一个学生下课后说的心里话。  音乐教师应该是有生活激情的人,这里的激情是对音乐教育的热爱,是对音乐充满亲近的感动,是对文学艺术
期刊
当前新形势下,教育对教师提出了一个新的要求:教师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者”,还是学生的“心理医生”,是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治疗心理疾病也许不是一个班主任的主要任务,然而作为一班之“主”的班主任,作为一个与学生接触最为密切的师长,应当将心理健康教育引入班级管理,利用班主任工作优势,用科学而有效的方法把握学生的心理,因势利导地促进各种类型学生的健康成长。我在从事班主任工作期间也深刻
期刊
新课程改革倡导学生的自主学习,提出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而这一切目标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来实现,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基础。良好的教学氛围可以使小学生产生认知与情感上的积极体验,从而促进学生将学习进行到底,那么,如何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充分备课  (一)深入钻研教材。  教材是最重要的教学资源,是教师教
期刊
在平日的作文教学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写出来的作文总给人一种“千人一面”的感觉,退一步说,起码是“百人一面”,在批阅的时候,感觉特“遭罪”。后来学校开设了选修课,安排我上“写作提高班”的课,于是这个问题再次让我产生了困惑,进而对其进行认真的思考。  一、探讨学生作文出现雷同的原因  1.打着模仿的幌子行抄袭之实。  向语文课本学习,向作文选学习,这是作文教学中教师对学生常提到的一句忠告。于是,学生们便
期刊
课堂教学作为一种有明确目的性的认知活动,其有效性将直接影响教学目标的达成,影响学生知识的建构和数学素养的养成。在新课程理念下,有效的数学教学更是要以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为宗旨,运用有效的教学策略,使学生乐于学习,勤于探究,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对于开发学生智力,发展学生思维,变学生课堂上的被动接受为主动探求,实现素质教育起着积极的作用。那么,如何来培养学生
期刊
作文教学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程,既谓之“工程”,也就不得不考虑实施上的循序渐进。笔者认为按“悟、仿、创”三步进行作文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作文水平。  一、第一步:“悟”  学生作文时常有这样的情况:有的颠三倒四,有的记流水账,描写人物没有特点,描写景物抓不住特色……这样写出来的文章索然无味,“不知所云”。出现这些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不会写。因而我们必须引导学生迈好写作第一步:使他们领悟写作方法。怎样引导
期刊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换言之,教师在课堂上向学生提出有价值的,能激起学生思维剧烈活动的问题,往往比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更重要。课堂提问巧妙的使用,会使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思维开阔,能很好地辅助数学教学,达到教学目标;但是如果提问不当,学生情绪受到抑制,思维受到阻碍,就会使课堂混乱,达不到预期效果,反而出力不讨好。  问题是思维的起点,问题又是创造的前提,一切发明创造都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