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一个班级要想获得可持续发展,成为一个优秀的班集体,一定要在班级文化上下一番真功夫。这就需要打造班级的核心文化,而“静”正是这一核心文化的佳选。学习外在环境干净、安静了,内心宁静了,学生思维必然深入,定善于反思,定能收获人生的大智慧,最终学会做一个脱离低级趣味的、有意义的、有情操的人。
【关键词】干净;安静;宁静;修身致远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485( 2020) 30-0033-02
当代学子面临的诱惑与困境颇多,有电子产品的滥用、有崇拜“小鲜肉明星”的困惑、有目标的不够明确、有人生挫败时的失意等,加上社会有些消极、负面的社会风气,这种气候下,象牙塔内不再平静,莘莘学子不再宁静,这对守望人文科学精神的校园是一种危险的信号,毕竟喧嚣、浮躁、功利历来与真正求学无缘,让校园“静”下来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迫切。自然,让班级“静”下来应是班级文化建设中的重中之重。 静以修身,静以致远。那么如何打造“静”这一班级的核心文化呢?
一、创造干净而温馨的环境
干净而温馨的环境,让人身心愉悦,能很好凸显班级气质,是班级综合素养的缩影,是班级最好的名片。
第一步,明确教室卫生标准,做到地面清爽、墙面清洁、桌椅整齐、窗明几净、卫生无死角。
实施途径。定岗定人,不吃大锅饭。由全班学生共同制订《教室卫生细则》,成立由劳动委员与备劳动组长组成的班级卫生执行委员会。排定《班级卫生值日表》《大扫除安排表》,分工细致周密,注重团队合作,以实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为公平起见,岗位实施定期组内循环制。
第二步,实现班级“规范化”,即一日常规制度化、行为语言文明化、学习用品摆放有序化。全班总动员,专人负责制。
第三步,在教室里适当摆放绿色小盆景,如绿萝、吊兰等,既清新了空气,又赏心悦目,体现出对学生和任课教师的一种人文关怀。教室绿化对班级文化建设来说,有画龙点睛、锦上添花之妙。
在教室美好环境创建中,学生都把自己看成是集体的主人翁,都有高度的自觉性和自制力,能进行自我管理,能主动解决力所能及的事情教师在创建中能提高学生自我管理意识和培养自我教育的能力,达到培养学生良好个性,形成自律能力的目的,终究让人们因我们的存在而感到幸福,这为班级核心文化的打造奠定了强有力的客观物质保障。
二、保证教室环境安静
舆论支撑:与安静签约。教室是学习的场所,“静”能生慧,保证安静是每个学生的义务。这一点务必达成共识。
制度保证:实施“区域自治”。鉴于讲空话者往往是前后联系,值日生有时也鞭长莫及,故分区域管理,一个班分为八个区域,即每组前3排与后3排,由民主推选的区域组长总体把握。由全班学生共同制订《纪律细则》,成立由纪检委员与八个区域组长组成的班级纪律执行委员会。
监督保障:“班务日志”上墙。违纪:迟到、早退、缺席,讲空话、私下讨论、擅自进出、打瞌睡、吃零食,干与学习无关的事;盼您优秀。亮点:干净、安静、宁静;态度、温度、风度;感谢拼搏,因您幸福。评价采用四等级制:优,良,合格,不合格。全面公示、规范行为、增强班级管理的透明度,让每一位学生与优秀为伍,让班级的自我管理成为可能。
有以上种种措施,相信教室环境安静也就指日可待了。
三、让心灵宁静
这是班级核心文化打造的重心。
让心灵宁静,可从以下几方面尝试:
(一)营造文化氛圍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要努力使学校的墙壁也说话。教室的墙壁也应尽可能体现出积极的精神和理想。
可在教室的适当位置悬挂山水艺术画,最好是学生自己的作品,并做到定期调换。也可在教室墙壁上张贴一些名言警语,也由学习小组轮流推荐。环境文雅富有文化气息,学生格调自然不同。
相信这些心灵鸡汤会让浮躁渐行渐远。
(二)利用好学校的漂流书吧和班级的“读书阅览角”
让学生触手可及方便读书、多读书、读好书,从根本上扭转学风浮躁的现象。书可以是定期向图书馆借的或漂流书吧的,也可由学生自愿拿出自己最爱的书籍(以名著及各类读书杂志为主),集中放在书架上,进行交换阅读。一直相信“头脑不种庄稼,就长杂草”这句话,用好的精神文化抢占学生的精神生活,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学生就能更好地抵制诱惑,守住理想。
相信这些精神养料会让心灵趋向宁静淡定。
(三)开展多种活动,以动促静
用好校内大型活动这一契机,如校运会、校文化艺术节等,精心组织,人人参与,让每一个学生体验为集体而战的热情和幸福。开展系列主题活动,如传唱励志歌曲、观看经典影片。由区域小组轮流主持开展。如5月份班级传唱的歌曲是《年轻的战场》,唱着唱着学生身上就会自带光芒;观看的影片是《红海行动》,学生按捺不住直呼厉害了我的国;主题班会推出的是:学习习近平主席心中的英雄。通过学习,明确:英雄,就是普通人拥有一颗伟大的心!流血牺牲是英雄,无私奉献也是英雄。每个人都有机会成为这个时代的英雄。通过系列活动,升华学生思想,使学生正能量爆棚,唤起学生对国家、社会、人民的强烈责任感,深刻认识中国梦与每个人的紧密关系。立德树人的思想进一步落到实处。积极倡导学生参加志愿者活动和备类社会实践。如学校里的高考服务志愿者,假期里高铁站社会实践等,用实际行动演绎青春。这也是践行核心素养社会参与责任担当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信这些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在陶冶学生道德情操的同时,也会让心灵激荡而宁静。
(四)设立“愿望墙”与“灯明处”
“愿望墙”,就是让学生的愿望上墙。可在教室前方、黑板的右侧墙勾勒出一“心”形状,把写着学生愿望追求的小卡片贴于其中,这些心愿必将时时鞭策、激励学子静心修业,作用不可小觑。
“灯明处”,就是把有利于青少年成长、能打动青少年心灵的话语或文章复印张贴于教室醒目处(如教室的前门上),让学生一踏进教室就被熏陶激励,在这一盏盏明灯照耀下不至于迷失方向。这一栏目是受本校“邀请名人进校园演讲”的启发,名人进校园演讲,影响力大,让听的学生包括教师心潮澎湃,激动不已。究其所以,固然有名人效应,但也因名人讲的内容很励志(关乎爱国、亲情、立志、成长等)。后来假想名人演讲的效果能保持,学生何患学业不成?名人不可常来,是否有其他途径替代之?于是想到了张贴相似励志内容的话语或文章。这些话语或文章强调应时性(学生当下关心的人和事)、及时性(内容保证定期及时更换)、励志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按区域小组轮流定期推荐,以达人人参与,共同励志。
相信这一个个愿望、这一盏盏明灯,定会使心灵宁静而致远。
四、结语
静以修身,静以致远。把“静”作为班级核心文化来打造,定能使学生拥有学习外在环境安静的同时,也拥有了内心的宁静。有了这份“静”,思维必然深入,定善于反思,定能观照自己的内心世界,定能收获人生的大智慧,定能抵挡外在的诱惑,抛弃浮华、懂得珍惜、懂得感恩、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交际,终而学会做一个脱离低级趣味的有意义的、有情操的人。
参考文献:
[1]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M].桂林:漓江出版社,2005.
[2]刘旭.经营班级[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7.
[3]冯铁山.诗意德育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
(责编 侯芳)
【关键词】干净;安静;宁静;修身致远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485( 2020) 30-0033-02
当代学子面临的诱惑与困境颇多,有电子产品的滥用、有崇拜“小鲜肉明星”的困惑、有目标的不够明确、有人生挫败时的失意等,加上社会有些消极、负面的社会风气,这种气候下,象牙塔内不再平静,莘莘学子不再宁静,这对守望人文科学精神的校园是一种危险的信号,毕竟喧嚣、浮躁、功利历来与真正求学无缘,让校园“静”下来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迫切。自然,让班级“静”下来应是班级文化建设中的重中之重。 静以修身,静以致远。那么如何打造“静”这一班级的核心文化呢?
一、创造干净而温馨的环境
干净而温馨的环境,让人身心愉悦,能很好凸显班级气质,是班级综合素养的缩影,是班级最好的名片。
第一步,明确教室卫生标准,做到地面清爽、墙面清洁、桌椅整齐、窗明几净、卫生无死角。
实施途径。定岗定人,不吃大锅饭。由全班学生共同制订《教室卫生细则》,成立由劳动委员与备劳动组长组成的班级卫生执行委员会。排定《班级卫生值日表》《大扫除安排表》,分工细致周密,注重团队合作,以实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为公平起见,岗位实施定期组内循环制。
第二步,实现班级“规范化”,即一日常规制度化、行为语言文明化、学习用品摆放有序化。全班总动员,专人负责制。
第三步,在教室里适当摆放绿色小盆景,如绿萝、吊兰等,既清新了空气,又赏心悦目,体现出对学生和任课教师的一种人文关怀。教室绿化对班级文化建设来说,有画龙点睛、锦上添花之妙。
在教室美好环境创建中,学生都把自己看成是集体的主人翁,都有高度的自觉性和自制力,能进行自我管理,能主动解决力所能及的事情教师在创建中能提高学生自我管理意识和培养自我教育的能力,达到培养学生良好个性,形成自律能力的目的,终究让人们因我们的存在而感到幸福,这为班级核心文化的打造奠定了强有力的客观物质保障。
二、保证教室环境安静
舆论支撑:与安静签约。教室是学习的场所,“静”能生慧,保证安静是每个学生的义务。这一点务必达成共识。
制度保证:实施“区域自治”。鉴于讲空话者往往是前后联系,值日生有时也鞭长莫及,故分区域管理,一个班分为八个区域,即每组前3排与后3排,由民主推选的区域组长总体把握。由全班学生共同制订《纪律细则》,成立由纪检委员与八个区域组长组成的班级纪律执行委员会。
监督保障:“班务日志”上墙。违纪:迟到、早退、缺席,讲空话、私下讨论、擅自进出、打瞌睡、吃零食,干与学习无关的事;盼您优秀。亮点:干净、安静、宁静;态度、温度、风度;感谢拼搏,因您幸福。评价采用四等级制:优,良,合格,不合格。全面公示、规范行为、增强班级管理的透明度,让每一位学生与优秀为伍,让班级的自我管理成为可能。
有以上种种措施,相信教室环境安静也就指日可待了。
三、让心灵宁静
这是班级核心文化打造的重心。
让心灵宁静,可从以下几方面尝试:
(一)营造文化氛圍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要努力使学校的墙壁也说话。教室的墙壁也应尽可能体现出积极的精神和理想。
可在教室的适当位置悬挂山水艺术画,最好是学生自己的作品,并做到定期调换。也可在教室墙壁上张贴一些名言警语,也由学习小组轮流推荐。环境文雅富有文化气息,学生格调自然不同。
相信这些心灵鸡汤会让浮躁渐行渐远。
(二)利用好学校的漂流书吧和班级的“读书阅览角”
让学生触手可及方便读书、多读书、读好书,从根本上扭转学风浮躁的现象。书可以是定期向图书馆借的或漂流书吧的,也可由学生自愿拿出自己最爱的书籍(以名著及各类读书杂志为主),集中放在书架上,进行交换阅读。一直相信“头脑不种庄稼,就长杂草”这句话,用好的精神文化抢占学生的精神生活,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学生就能更好地抵制诱惑,守住理想。
相信这些精神养料会让心灵趋向宁静淡定。
(三)开展多种活动,以动促静
用好校内大型活动这一契机,如校运会、校文化艺术节等,精心组织,人人参与,让每一个学生体验为集体而战的热情和幸福。开展系列主题活动,如传唱励志歌曲、观看经典影片。由区域小组轮流主持开展。如5月份班级传唱的歌曲是《年轻的战场》,唱着唱着学生身上就会自带光芒;观看的影片是《红海行动》,学生按捺不住直呼厉害了我的国;主题班会推出的是:学习习近平主席心中的英雄。通过学习,明确:英雄,就是普通人拥有一颗伟大的心!流血牺牲是英雄,无私奉献也是英雄。每个人都有机会成为这个时代的英雄。通过系列活动,升华学生思想,使学生正能量爆棚,唤起学生对国家、社会、人民的强烈责任感,深刻认识中国梦与每个人的紧密关系。立德树人的思想进一步落到实处。积极倡导学生参加志愿者活动和备类社会实践。如学校里的高考服务志愿者,假期里高铁站社会实践等,用实际行动演绎青春。这也是践行核心素养社会参与责任担当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信这些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在陶冶学生道德情操的同时,也会让心灵激荡而宁静。
(四)设立“愿望墙”与“灯明处”
“愿望墙”,就是让学生的愿望上墙。可在教室前方、黑板的右侧墙勾勒出一“心”形状,把写着学生愿望追求的小卡片贴于其中,这些心愿必将时时鞭策、激励学子静心修业,作用不可小觑。
“灯明处”,就是把有利于青少年成长、能打动青少年心灵的话语或文章复印张贴于教室醒目处(如教室的前门上),让学生一踏进教室就被熏陶激励,在这一盏盏明灯照耀下不至于迷失方向。这一栏目是受本校“邀请名人进校园演讲”的启发,名人进校园演讲,影响力大,让听的学生包括教师心潮澎湃,激动不已。究其所以,固然有名人效应,但也因名人讲的内容很励志(关乎爱国、亲情、立志、成长等)。后来假想名人演讲的效果能保持,学生何患学业不成?名人不可常来,是否有其他途径替代之?于是想到了张贴相似励志内容的话语或文章。这些话语或文章强调应时性(学生当下关心的人和事)、及时性(内容保证定期及时更换)、励志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按区域小组轮流定期推荐,以达人人参与,共同励志。
相信这一个个愿望、这一盏盏明灯,定会使心灵宁静而致远。
四、结语
静以修身,静以致远。把“静”作为班级核心文化来打造,定能使学生拥有学习外在环境安静的同时,也拥有了内心的宁静。有了这份“静”,思维必然深入,定善于反思,定能观照自己的内心世界,定能收获人生的大智慧,定能抵挡外在的诱惑,抛弃浮华、懂得珍惜、懂得感恩、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交际,终而学会做一个脱离低级趣味的有意义的、有情操的人。
参考文献:
[1]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M].桂林:漓江出版社,2005.
[2]刘旭.经营班级[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7.
[3]冯铁山.诗意德育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
(责编 侯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