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我科2002年1月~2005年1月把陶瓷-陶瓷人工关节假体系统应用于强直性脊柱炎伴双髋强直、股骨颈骨折、股骨头坏死的患者THR术中,取得了满意的疗效。本组20例患有各种髋关节功能障碍的患者(20个髋关节),年龄35~45岁,平均39岁;其中女8例,男12例;全部病例中,股骨头坏死伴骨性关节炎4例,股骨颈骨折10例,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术后松动不愈合2例,强直性脊柱炎伴双髋强直4例。全部病例均使用陶瓷-陶瓷人工关节假体进行THR。所有患者在髋臼侧均采用陶瓷-陶瓷人工关节假体系统进行全髋人工关节置换术,股骨侧假体有2例采用骨水泥固定的光柄,其余采用生物型假体柄。术后随访时间23~52个月,平均29个月。术前对非股骨颈病例Harris评分,17~60分,平均37分。
术前准备:与一般THR术相同,术前详细查体,拍摄双髋正位和患髋包括股骨上1/3正侧位片。对于股骨头坏死的患者,必要时行CT检查明确髋臼变化以指导手术,帮助选择假体型号。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全身性疾病的患者,应当在病情控制稳定后才可进行手术。术前12小时应用低分子肝素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
手术方法:所有患者均采用平卧位、外侧切口。暴露至臀中肌后切开并以大的骨膜剥离器向髋关节前方翻起,切除前关节囊,取出股骨头,锯股骨颈,清除髋臼周围的骨赘,以前倾15°、外展45°角度磨臼至合适型号。维持上述角度安装假体,然后处理股骨侧假体并以试头复位和调试,分别做屈髋、内收、外旋、后伸、外展和内旋等动作均无脱位。常规放置引流管1~2根。术中对关节周围软组织严重挛缩的患者,要松解肌腱和筋膜包括髂腰肌在小粗隆的附丽。术中根据髋臼周围和底部是否有骨质缺损,用股骨头碎骨进行植骨。
术后康复:术后常规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并使用小分子肝素抗凝1周。术后1周下床扶助行器行走,伤口愈合出院后扶双拐6周,再健侧扶单拐6周后弃拐行走。
结果
所有病例术后恢复良好,伤口Ⅰ期愈合。有1例术后半年出现下肢肿胀、疼痛,经本院血管科确诊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收治并治愈。所有病例无关节脱位、感染、骨折等并发症。所有患者自我感觉均良好,随访时临床无假体松动的症状和体征,X线无假体周围透亮线,髋臼前倾角和外翻角在正常范围内,假体周围骨质内向长入。Harris评分80~98分,平均93分。
讨论
本组病例在施行THR时,手术方法和技巧与一般THR相比,难度较大。这是因为陶瓷-陶瓷人工关节虽然硬度极高,耐磨损力最强,但同时其脆性也是极高的。此手术要求术者具有十分丰富的全髋关节置换的经验,在术中要注意髋臼假体的准确放置位置,否则极易于术后出现髋关节脱位。通常认为,年龄>70岁的老年患者宜采用半髋关节置换,若采用全髋关节置换,则髋臼假体不宜选用生物型固定,而应当采用早期能获得坚强固定的骨水泥固定,而对于年轻患者的全髋关节置换则少之又少。显然,髋关节假体失效是人工关节亟需克服的瓶颈。只有解决了人工关节无菌性松动的问题,才可以使诸如强直性脊柱炎伴双髋强直的年轻患者受益,提高其生活质量。本组病例术后随访表明早期疗效良好,假体稳定,下面对获得这种疗效的原因进行讨论:
选择髋臼假体的传统原则:由于人工假体无法达到生理髋关节的应力均等,骨水泥固定不能像生理臼那样具有韧性和弹性,这种松动率特别体现在髋臼假体固定中,尽管现代骨水泥技术使远期松动大大减少,但现代骨水泥技术在髋臼固定中并没有显示出类似股骨柄假体那样的良好效果。生物型的髋臼假体在不断改进之后,在临床上显示了良好的效果,相对于骨水泥固定而言,不仅远期松动率降低,而且具有手术时间短、安全性高、并发症少、便于翻修等诸多优点。而新近出现的陶瓷-陶瓷人工关节,其髋臼假体不同于以上两种具体的固定方法,其关节配伍也与硬-软的关节配伍原则相悖,但因其极低的磨损率与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吸引了大量的研究者对其进行生物磨擦学的研究。
生物固定已成为共识,而由于生物固定无法达到像骨水泥那样早期的坚强即时固定,一般的压配式生物固定术后不能早期活动,需要患者在床上进行较长时间的康复。陶瓷髋臼假体的固定可根据不同需要进行生物固定或骨水泥固定,术后康复时间也较短。这是陶瓷假体的优势之一。
陶瓷髋臼假体特点:陶瓷髋臼假体可根据不同的需要而有不同的外观设计。其中常用的外观设计有如下特点:表面光滑,髋臼假体顶部为开关天窗设计,便于髋臼骨床植骨。
陶瓷髋臼假体的疗效:我们的随访表明,陶瓷髋臼应用于中年全髋人工关节置换术具有良好的近期稳定性。患者在术后1周即可以下床扶助行器行走,对骨质疏松的病例也能获得很好的稳定。
我们的经验和体会:陶瓷髋臼应遵循紧密压配的原则,在髋臼处处理完骨床后,应当用骨勺清理臼底以观察臼底骨质是否坚固,在臼底关窗前,应当检查臼底假体是否与骨性臼底贴密,如存在空隙,亦以碎骨填塞后关窗;应尽可能使假体臼缘与骨性臼缘平齐,臼缘之间的空隙也要以碎骨充填。所有这些细节都是为了假体初期的稳定和便于骨与假体界面尽快牢固结合。在安装陶瓷髋臼时,在保证正确的前倾角和外翻角的前提下,要尽力将假体旋入骨床,使得假体与骨床结合牢固;同时要注意技巧,避免在旋入时过于粗暴和改变角度,以免使骨质疏松的髋臼发生骨折。
相对一般的假体臼而言,使用陶瓷髋臼能够使病人术后不久即可下床活动,这对那些年轻病人特别是具有全身疾患的病人至关重要;相对于传统髋臼固定,陶瓷髋臼在理论上降低了远期松动率,提高了手术治疗的安全性。我们的随访结果表明,陶瓷髋臼对高龄全髋人工关节置换具有良好的近期疗效,但还需要进一步的随访以获得远期疗效的确切证据。
一般资料:我科2002年1月~2005年1月把陶瓷-陶瓷人工关节假体系统应用于强直性脊柱炎伴双髋强直、股骨颈骨折、股骨头坏死的患者THR术中,取得了满意的疗效。本组20例患有各种髋关节功能障碍的患者(20个髋关节),年龄35~45岁,平均39岁;其中女8例,男12例;全部病例中,股骨头坏死伴骨性关节炎4例,股骨颈骨折10例,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术后松动不愈合2例,强直性脊柱炎伴双髋强直4例。全部病例均使用陶瓷-陶瓷人工关节假体进行THR。所有患者在髋臼侧均采用陶瓷-陶瓷人工关节假体系统进行全髋人工关节置换术,股骨侧假体有2例采用骨水泥固定的光柄,其余采用生物型假体柄。术后随访时间23~52个月,平均29个月。术前对非股骨颈病例Harris评分,17~60分,平均37分。
术前准备:与一般THR术相同,术前详细查体,拍摄双髋正位和患髋包括股骨上1/3正侧位片。对于股骨头坏死的患者,必要时行CT检查明确髋臼变化以指导手术,帮助选择假体型号。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全身性疾病的患者,应当在病情控制稳定后才可进行手术。术前12小时应用低分子肝素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
手术方法:所有患者均采用平卧位、外侧切口。暴露至臀中肌后切开并以大的骨膜剥离器向髋关节前方翻起,切除前关节囊,取出股骨头,锯股骨颈,清除髋臼周围的骨赘,以前倾15°、外展45°角度磨臼至合适型号。维持上述角度安装假体,然后处理股骨侧假体并以试头复位和调试,分别做屈髋、内收、外旋、后伸、外展和内旋等动作均无脱位。常规放置引流管1~2根。术中对关节周围软组织严重挛缩的患者,要松解肌腱和筋膜包括髂腰肌在小粗隆的附丽。术中根据髋臼周围和底部是否有骨质缺损,用股骨头碎骨进行植骨。
术后康复:术后常规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并使用小分子肝素抗凝1周。术后1周下床扶助行器行走,伤口愈合出院后扶双拐6周,再健侧扶单拐6周后弃拐行走。
结果
所有病例术后恢复良好,伤口Ⅰ期愈合。有1例术后半年出现下肢肿胀、疼痛,经本院血管科确诊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收治并治愈。所有病例无关节脱位、感染、骨折等并发症。所有患者自我感觉均良好,随访时临床无假体松动的症状和体征,X线无假体周围透亮线,髋臼前倾角和外翻角在正常范围内,假体周围骨质内向长入。Harris评分80~98分,平均93分。
讨论
本组病例在施行THR时,手术方法和技巧与一般THR相比,难度较大。这是因为陶瓷-陶瓷人工关节虽然硬度极高,耐磨损力最强,但同时其脆性也是极高的。此手术要求术者具有十分丰富的全髋关节置换的经验,在术中要注意髋臼假体的准确放置位置,否则极易于术后出现髋关节脱位。通常认为,年龄>70岁的老年患者宜采用半髋关节置换,若采用全髋关节置换,则髋臼假体不宜选用生物型固定,而应当采用早期能获得坚强固定的骨水泥固定,而对于年轻患者的全髋关节置换则少之又少。显然,髋关节假体失效是人工关节亟需克服的瓶颈。只有解决了人工关节无菌性松动的问题,才可以使诸如强直性脊柱炎伴双髋强直的年轻患者受益,提高其生活质量。本组病例术后随访表明早期疗效良好,假体稳定,下面对获得这种疗效的原因进行讨论:
选择髋臼假体的传统原则:由于人工假体无法达到生理髋关节的应力均等,骨水泥固定不能像生理臼那样具有韧性和弹性,这种松动率特别体现在髋臼假体固定中,尽管现代骨水泥技术使远期松动大大减少,但现代骨水泥技术在髋臼固定中并没有显示出类似股骨柄假体那样的良好效果。生物型的髋臼假体在不断改进之后,在临床上显示了良好的效果,相对于骨水泥固定而言,不仅远期松动率降低,而且具有手术时间短、安全性高、并发症少、便于翻修等诸多优点。而新近出现的陶瓷-陶瓷人工关节,其髋臼假体不同于以上两种具体的固定方法,其关节配伍也与硬-软的关节配伍原则相悖,但因其极低的磨损率与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吸引了大量的研究者对其进行生物磨擦学的研究。
生物固定已成为共识,而由于生物固定无法达到像骨水泥那样早期的坚强即时固定,一般的压配式生物固定术后不能早期活动,需要患者在床上进行较长时间的康复。陶瓷髋臼假体的固定可根据不同需要进行生物固定或骨水泥固定,术后康复时间也较短。这是陶瓷假体的优势之一。
陶瓷髋臼假体特点:陶瓷髋臼假体可根据不同的需要而有不同的外观设计。其中常用的外观设计有如下特点:表面光滑,髋臼假体顶部为开关天窗设计,便于髋臼骨床植骨。
陶瓷髋臼假体的疗效:我们的随访表明,陶瓷髋臼应用于中年全髋人工关节置换术具有良好的近期稳定性。患者在术后1周即可以下床扶助行器行走,对骨质疏松的病例也能获得很好的稳定。
我们的经验和体会:陶瓷髋臼应遵循紧密压配的原则,在髋臼处处理完骨床后,应当用骨勺清理臼底以观察臼底骨质是否坚固,在臼底关窗前,应当检查臼底假体是否与骨性臼底贴密,如存在空隙,亦以碎骨填塞后关窗;应尽可能使假体臼缘与骨性臼缘平齐,臼缘之间的空隙也要以碎骨充填。所有这些细节都是为了假体初期的稳定和便于骨与假体界面尽快牢固结合。在安装陶瓷髋臼时,在保证正确的前倾角和外翻角的前提下,要尽力将假体旋入骨床,使得假体与骨床结合牢固;同时要注意技巧,避免在旋入时过于粗暴和改变角度,以免使骨质疏松的髋臼发生骨折。
相对一般的假体臼而言,使用陶瓷髋臼能够使病人术后不久即可下床活动,这对那些年轻病人特别是具有全身疾患的病人至关重要;相对于传统髋臼固定,陶瓷髋臼在理论上降低了远期松动率,提高了手术治疗的安全性。我们的随访结果表明,陶瓷髋臼对高龄全髋人工关节置换具有良好的近期疗效,但还需要进一步的随访以获得远期疗效的确切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