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是学语文的唯一途径,大量的阅读让学生能轻松地学习语文。但是,我们低段的孩子现在识字量还很小,要让他们较快地进入阅读状态,必须要大量识字。生活处处皆语文,汉字无处不有,它时时刻刻都在刺激着儿童的感官。我认为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好这一理想的识字教学大环境,努力将学校、社会、家庭三者紧密联系起来,做好课内外结合,校内外沟通,体现开放性、多元化的教学理念。使教学内容、手段、形式凸显丰富、灵活的特点,让学生在广泛、生动、有趣的活动中乐学。
一、利用学校主阵地识字
学校是教师传授知识、培养学生能力的主阵地,学生大部分时间在校园度过。充分发挥学校教书育人的功能,开发创设良好的有利条件是实现科学认读的关键。
1、在新奇的教室里识字。低年级学生形象思维发展较快,抽象思维略显滞后。研究证明,人脑不是一成不变的,当满足了环境中的适当刺激和脑内必须的营养与能量这两个必要条件后,脑的潜能就能充分释放。让学生们在有汉字的环境中学习、游戏,可以为大脑输送一定的“营养”。因而,在教室的布置上,努力做到了色彩鲜艳,图案新颖,形式活泼,设计别致,直观效果好,给了学生们无限遐想的空间。有利于发展形象思维,开发大脑潜能。
2、在美丽的校园里识字。校园里有宣传栏、标语牌,每个班级还有班级牌,每间教师办公用房都有文字标志。这对刚入学的孩子们来说都是新鲜的,对识字教学来说,都是可以利用的文化资源。实验班的教师在孩子入学后不久,就带他们参观校园,领他们认读标牌,告诉他们这都是什么地方,谁在这里干什么??学生们感知了校园的文字,熟悉了校园环境,接受了爱校的教育。当他们再来一次时,学生们争先恐后地认读,津津乐道。诱导孩子在这些情境中识字,顺其自然,轻而易举,原因是孩子每天都生活在校园里,这些字的音、形、义、境对他们并不陌生。
3、在快乐的活动中识字。“识字活动”是实践“潜能识字”的主渠道。因此,设计好让学生感兴趣的活动方案,开展好有趣的游戏尤为重要。活动方案要体现寓教于乐,寓认于玩的原则。为此,我设施了许多方案。例如:“参观洋河美人泉”(认读景点的名称)、“四大诗人游洋河”(了解酒的文化历史) 、“酒都洋河行”(认读酒的品名,知晓酒镇的发展历史)、“家电商场”(认读家电名称)……在识字活动中,训练学生说话和阅读的能力。激发学生对家乡、对祖国的热爱。
二、走向社会大课堂识字
1、在公共场所识字。“社会即课堂”。社会为孩子们的识字提供了广阔的天地。我们的“识字活动”走出了校园,走向了社会。带孩子们到校园附近走一走,认一认广告标语、门牌号码,读一读公益广告、交通警句,讲一讲他们能听得懂感兴趣内容,将识字和认识社会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老师的表扬,行人的夸奖,更是一种激励,孩子们识的兴致勃勃。这种识字方法渐渐变为了孩子们跟着家长上街溜达、购物的乐趣。许多孩子走到哪认到哪。坐公共汽车时认站牌,到了商场认醒目的商品广告,走进新华书店拿起图书迫不及待地阅读等。他们主动向家长介绍自己从老师那儿知道的知识,还经常发表自己的见解。家长们真切地感受到孩子的变化,发现孩子在开展“潜能识字”以后见多识广了,能说会道了,文明懂礼了。
2、联系生活实际识字。我们还将巩固识字的环节与社会生活联系起来。比如在校内开展了“逛苏果超市”活动后,发给填有所学的生活用品和食品名称的“购物单”,让他们在双休日领家长去“苏果超市”购物;开展“文具柜台”活动后,开出学习用品清单,让他们去文具店为班级“购买”用品等等。孩子们对这种游戏很有兴趣,在活动中接触社会,了解了社会,在融入社会的过程中开始学习与人交往的方式,学习待人接物的方式。
面向社会大课堂识汉字,丰富了学生们的生活。汉字不仅成为孩子们生活和娱乐的向导,而且是学习和娱乐的主体内容。识字多了,他们随时随地获取信息,逐步学会生活,参与娱乐,自主活动。
三、在家庭生活中识字
家庭是学生生活的环境,父母是孩子最先认识和交往的启蒙者,调动家长的积极性,争取他们的配合,发挥家庭在我们实验中的特殊作用是实验成功的保证。
我们请家长走进课堂,看老师是怎样带孩子识字的,以此增强识字的感性认识;定期召开家长会,交流教育孩子识字的经验体会,强化他们对“潜能识字”意义的认识;对家长提出以身作则,不断提高自身文化修养的要求,让他们作好孩子的榜样,做好老师的帮手。家长有了意识,就会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孩子们在看课外书中认字,看电视时认字,看家中物品的包装认字……认字成了日常生活中一种本能的反应,一种需要,一种乐趣。家长抓住时机交流,不失时机地表扬。家庭中的互动,巩固了课堂所得。
实施“开放式、多渠道”的识字教学模式以来,学生的识字量大增, 阅读大大提前,潜能得以开发,能力得到提高,综合素质明显增强。总之,孩子们在开开心心识字的同时,认认真真地读了不少书,实实在在地提高了阅读能力,提高了语文素养和人的全面素质,其好处已是一举数得了。
【作者单位:宿迁市洋河实验小学 江苏】
一、利用学校主阵地识字
学校是教师传授知识、培养学生能力的主阵地,学生大部分时间在校园度过。充分发挥学校教书育人的功能,开发创设良好的有利条件是实现科学认读的关键。
1、在新奇的教室里识字。低年级学生形象思维发展较快,抽象思维略显滞后。研究证明,人脑不是一成不变的,当满足了环境中的适当刺激和脑内必须的营养与能量这两个必要条件后,脑的潜能就能充分释放。让学生们在有汉字的环境中学习、游戏,可以为大脑输送一定的“营养”。因而,在教室的布置上,努力做到了色彩鲜艳,图案新颖,形式活泼,设计别致,直观效果好,给了学生们无限遐想的空间。有利于发展形象思维,开发大脑潜能。
2、在美丽的校园里识字。校园里有宣传栏、标语牌,每个班级还有班级牌,每间教师办公用房都有文字标志。这对刚入学的孩子们来说都是新鲜的,对识字教学来说,都是可以利用的文化资源。实验班的教师在孩子入学后不久,就带他们参观校园,领他们认读标牌,告诉他们这都是什么地方,谁在这里干什么??学生们感知了校园的文字,熟悉了校园环境,接受了爱校的教育。当他们再来一次时,学生们争先恐后地认读,津津乐道。诱导孩子在这些情境中识字,顺其自然,轻而易举,原因是孩子每天都生活在校园里,这些字的音、形、义、境对他们并不陌生。
3、在快乐的活动中识字。“识字活动”是实践“潜能识字”的主渠道。因此,设计好让学生感兴趣的活动方案,开展好有趣的游戏尤为重要。活动方案要体现寓教于乐,寓认于玩的原则。为此,我设施了许多方案。例如:“参观洋河美人泉”(认读景点的名称)、“四大诗人游洋河”(了解酒的文化历史) 、“酒都洋河行”(认读酒的品名,知晓酒镇的发展历史)、“家电商场”(认读家电名称)……在识字活动中,训练学生说话和阅读的能力。激发学生对家乡、对祖国的热爱。
二、走向社会大课堂识字
1、在公共场所识字。“社会即课堂”。社会为孩子们的识字提供了广阔的天地。我们的“识字活动”走出了校园,走向了社会。带孩子们到校园附近走一走,认一认广告标语、门牌号码,读一读公益广告、交通警句,讲一讲他们能听得懂感兴趣内容,将识字和认识社会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老师的表扬,行人的夸奖,更是一种激励,孩子们识的兴致勃勃。这种识字方法渐渐变为了孩子们跟着家长上街溜达、购物的乐趣。许多孩子走到哪认到哪。坐公共汽车时认站牌,到了商场认醒目的商品广告,走进新华书店拿起图书迫不及待地阅读等。他们主动向家长介绍自己从老师那儿知道的知识,还经常发表自己的见解。家长们真切地感受到孩子的变化,发现孩子在开展“潜能识字”以后见多识广了,能说会道了,文明懂礼了。
2、联系生活实际识字。我们还将巩固识字的环节与社会生活联系起来。比如在校内开展了“逛苏果超市”活动后,发给填有所学的生活用品和食品名称的“购物单”,让他们在双休日领家长去“苏果超市”购物;开展“文具柜台”活动后,开出学习用品清单,让他们去文具店为班级“购买”用品等等。孩子们对这种游戏很有兴趣,在活动中接触社会,了解了社会,在融入社会的过程中开始学习与人交往的方式,学习待人接物的方式。
面向社会大课堂识汉字,丰富了学生们的生活。汉字不仅成为孩子们生活和娱乐的向导,而且是学习和娱乐的主体内容。识字多了,他们随时随地获取信息,逐步学会生活,参与娱乐,自主活动。
三、在家庭生活中识字
家庭是学生生活的环境,父母是孩子最先认识和交往的启蒙者,调动家长的积极性,争取他们的配合,发挥家庭在我们实验中的特殊作用是实验成功的保证。
我们请家长走进课堂,看老师是怎样带孩子识字的,以此增强识字的感性认识;定期召开家长会,交流教育孩子识字的经验体会,强化他们对“潜能识字”意义的认识;对家长提出以身作则,不断提高自身文化修养的要求,让他们作好孩子的榜样,做好老师的帮手。家长有了意识,就会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孩子们在看课外书中认字,看电视时认字,看家中物品的包装认字……认字成了日常生活中一种本能的反应,一种需要,一种乐趣。家长抓住时机交流,不失时机地表扬。家庭中的互动,巩固了课堂所得。
实施“开放式、多渠道”的识字教学模式以来,学生的识字量大增, 阅读大大提前,潜能得以开发,能力得到提高,综合素质明显增强。总之,孩子们在开开心心识字的同时,认认真真地读了不少书,实实在在地提高了阅读能力,提高了语文素养和人的全面素质,其好处已是一举数得了。
【作者单位:宿迁市洋河实验小学 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