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文是一门富含了人文思想、情感态度及文化知识的学科,学习语文对学生成长与发展起到的作用是多面性的。除了能够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提高他们的文化水平外,还有助于学生品格、素质的发展。当然,这一作用的体现还需要落实于人文素养的培养之中,只有深入挖掘文章的内涵及蕴含的正面思想,才能真正发挥出语文学科的“育人”作用。本文就将围绕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策略展开论述,为一线的语文教师们提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人文素养培养;策略
人文素养是“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的精神”,其核心内容是对人类生存意义和价值的关怀,而这一点也正是大量文学作品中体现出的核心思想。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是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的,这也是语文教师的根本使命所在。那么,如何在新课程改革的指导下达成这一素质教育的目标呢?以下方法仅供参考。
一、 挖掘教学内容的人文素养内涵
长期处于应试的压力下,师生将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都放在了对重点内容的识记上,不断地背诵考点,却没有对所学内容进行深刻的挖掘,更没有发挥出语文教学的人文教育作用。以《论语十二章》为例,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将其中的生字词及释义作为了主要的教学内容,让学生识记、背诵,但这样一篇以人文素养为主要特色的文章却显然没有发挥出应有的教育作用。如今,教师必须提升个人教学意识,将语文教材中文本的人文素养内涵深入挖掘,起到对学生的熏陶作用。教师除了需要让学生掌握论语中蕴含的人文思想外,还应通过介绍孔子的生平来进一步渗透人文思想——孔子是我国的著名思想家、教育家,他主张“仁”,反对残暴统治,同情人民疾苦。他开办私学,率先提出了“因材施教”等先进的教育理论,对世界文明的发展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通过深入挖掘课本内外的人文教育素材,不仅开阔了学生的眼界,还让他们受到了一次深刻的德育教育和思想教育。
二、 将所学联系学生实际
学习语文,不仅仅要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还要让他们获得深刻的感悟,作用于他们的真实生活,促进他们的成长与发展。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对于文章中表现出的人文情感及内涵,教师不妨联系学生的实际学习和生活,深化他们的感悟与理解,获得真正意义上的收获。《走一步,再走一步》一文,文章描写了作者在童年时期,在小伙伴们的怂恿下,爬上了悬崖,结果却被困在了半山腰。最后,他在父亲的鼓励帮助下,成功地爬下了悬崖,战胜了自己。使他终于明白,不要想着远在下面的岩石,而要着眼于最初的一小步。借助文章内容教师不妨让学生思考自己的学习经历,是否在遇到了困难时就第一时间想到退缩?是否在教师布置了背诵文章的任务时总是认为不可能实现?有没有尝试过向前“走一步,再走一步”?相信学生们都有过类似的经历,通过对文本的学习,他们也将进行一次深刻的自我反思,感受到自己所拥有的无穷力量。这样一来,就真正借助文章实现了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且作用到了他们的实际学习与生活。
三、 以课外资源调动学生情感
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关键在于调动他们的情感,与文章作者产生共鸣,只有这样才能真正领悟作品中蕴含的人文素养,并吸收、内化。课堂上,教师应借助丰富的课外资源以及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在课堂上为学生带来感官上的刺激,从而调动他们的情感。如《黄河颂》一文,文章对于黄河恢弘的气势进行了描写,赞颂了黄河以及民族的伟大精神。课堂上,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展现黄河奔流的影像,弥补他们在真实体验上的不足。通过将画面与文章内容进行对比,使学生真切地体会到了作者的情感,也增强了学生的爱国热情及民族自豪感。相信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对于黄河的理解和定义也会大为改观,认识到了母亲河的伟大与壮阔。
四、 开展丰富的语文教学活动
语文教材中的内容本就以理论为主,教师如在课堂上不断地向学生灌输理论,那么不仅无法吸引学生兴趣,致使课堂气氛沉闷,也无法發挥出语文教学的人文作用。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教学活动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也为语文课堂注入了无限的活力,将提升人文素养培养的效果。如对于《范进中举》和《孔乙己》这类具有深刻内涵和一定故事情节的文章,就可以通过表演的形式来完成本课的学习。让学生选择人物进行表演,通过刻画人物形象,参与情境,更深刻地体会到封建社会带来的悲惨境遇,在同情主人公命运的同时也明白了腐朽社会制度带来的压迫。
五、 结语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是语文教学的根本作用和意义体现,也是新课程改革提出的要求。每一名语文教师都必须与时俱进,跟上语文教学改革的步伐,步入素质教育的时代,将语文教学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特点充分发挥,将学生培养成为集扎实知识基础与优秀思想品德于一身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安秀霞.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J].学周刊(B版),2014(5):71.
[2]李艾芹.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6(4):70.
作者简介:
王志兵,河北省唐山市,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丰润镇中学。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人文素养培养;策略
人文素养是“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的精神”,其核心内容是对人类生存意义和价值的关怀,而这一点也正是大量文学作品中体现出的核心思想。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是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的,这也是语文教师的根本使命所在。那么,如何在新课程改革的指导下达成这一素质教育的目标呢?以下方法仅供参考。
一、 挖掘教学内容的人文素养内涵
长期处于应试的压力下,师生将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都放在了对重点内容的识记上,不断地背诵考点,却没有对所学内容进行深刻的挖掘,更没有发挥出语文教学的人文教育作用。以《论语十二章》为例,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将其中的生字词及释义作为了主要的教学内容,让学生识记、背诵,但这样一篇以人文素养为主要特色的文章却显然没有发挥出应有的教育作用。如今,教师必须提升个人教学意识,将语文教材中文本的人文素养内涵深入挖掘,起到对学生的熏陶作用。教师除了需要让学生掌握论语中蕴含的人文思想外,还应通过介绍孔子的生平来进一步渗透人文思想——孔子是我国的著名思想家、教育家,他主张“仁”,反对残暴统治,同情人民疾苦。他开办私学,率先提出了“因材施教”等先进的教育理论,对世界文明的发展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通过深入挖掘课本内外的人文教育素材,不仅开阔了学生的眼界,还让他们受到了一次深刻的德育教育和思想教育。
二、 将所学联系学生实际
学习语文,不仅仅要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还要让他们获得深刻的感悟,作用于他们的真实生活,促进他们的成长与发展。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对于文章中表现出的人文情感及内涵,教师不妨联系学生的实际学习和生活,深化他们的感悟与理解,获得真正意义上的收获。《走一步,再走一步》一文,文章描写了作者在童年时期,在小伙伴们的怂恿下,爬上了悬崖,结果却被困在了半山腰。最后,他在父亲的鼓励帮助下,成功地爬下了悬崖,战胜了自己。使他终于明白,不要想着远在下面的岩石,而要着眼于最初的一小步。借助文章内容教师不妨让学生思考自己的学习经历,是否在遇到了困难时就第一时间想到退缩?是否在教师布置了背诵文章的任务时总是认为不可能实现?有没有尝试过向前“走一步,再走一步”?相信学生们都有过类似的经历,通过对文本的学习,他们也将进行一次深刻的自我反思,感受到自己所拥有的无穷力量。这样一来,就真正借助文章实现了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且作用到了他们的实际学习与生活。
三、 以课外资源调动学生情感
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关键在于调动他们的情感,与文章作者产生共鸣,只有这样才能真正领悟作品中蕴含的人文素养,并吸收、内化。课堂上,教师应借助丰富的课外资源以及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在课堂上为学生带来感官上的刺激,从而调动他们的情感。如《黄河颂》一文,文章对于黄河恢弘的气势进行了描写,赞颂了黄河以及民族的伟大精神。课堂上,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展现黄河奔流的影像,弥补他们在真实体验上的不足。通过将画面与文章内容进行对比,使学生真切地体会到了作者的情感,也增强了学生的爱国热情及民族自豪感。相信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对于黄河的理解和定义也会大为改观,认识到了母亲河的伟大与壮阔。
四、 开展丰富的语文教学活动
语文教材中的内容本就以理论为主,教师如在课堂上不断地向学生灌输理论,那么不仅无法吸引学生兴趣,致使课堂气氛沉闷,也无法發挥出语文教学的人文作用。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教学活动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也为语文课堂注入了无限的活力,将提升人文素养培养的效果。如对于《范进中举》和《孔乙己》这类具有深刻内涵和一定故事情节的文章,就可以通过表演的形式来完成本课的学习。让学生选择人物进行表演,通过刻画人物形象,参与情境,更深刻地体会到封建社会带来的悲惨境遇,在同情主人公命运的同时也明白了腐朽社会制度带来的压迫。
五、 结语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是语文教学的根本作用和意义体现,也是新课程改革提出的要求。每一名语文教师都必须与时俱进,跟上语文教学改革的步伐,步入素质教育的时代,将语文教学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特点充分发挥,将学生培养成为集扎实知识基础与优秀思想品德于一身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安秀霞.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J].学周刊(B版),2014(5):71.
[2]李艾芹.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6(4):70.
作者简介:
王志兵,河北省唐山市,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丰润镇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