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策划前言
保时捷、菲亚特、法拉利、欧莱雅、宜家、ZARA、阿玛尼、费列罗……作为现代企业的发源地,欧洲诞生的名牌不计其数;
英特尔、甲骨文、苹果、特斯拉、微软、暴雪、皮克斯、亚马逊……作为全世界创新能力最强的地区之一,这个时代最伟大的企业诞生于美国;
创业板、新三板、互联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中国正在发生产业领域规模最大的创神运动。
过去的欧洲和今天的美国告诉我们,创新创业需要卓越的环境、充沛的资金、统一的市场、宽容的文化,以及充满野心不怕失败、注定要成为伟大企业家和亿万富翁的人。然而即使具备了所有条件,却仍然有可能失败,不是谁的过错,只是巅峰之地容不下太多座位。
创业是一场终极赛车,比赛的距离与赛段都相同。谁能得到更多的汽油(各轮融资的资金规模),谁能幸运地走到第三赛段(被收购),甚至完成整场比赛(首次公开招募),不走到最后一刻谁都无法预知结局。这正是开创的魅力。
无论怎样,一场与历史有约,与青春有约的风云际会,最令人翘望的,当属那些带着梦想启航的创客、草根实体。
根据IT桔子的统计,2014年拿到A轮融资的公司有800多家,拿到B轮融资的有200多家,由于高速发展的新兴行业融资轮次间隔急剧缩短,很多创业公司A轮和C轮之间相隔只有一年,所以需要在今年拿到C轮的公司会超过1000家。
根据财经界人士预估,今年还是只有不到100家企业能拿到C轮,90%创业者可能要面对“C轮死”。但那又怎样?
创业,拿什么创?
许多创业者把自己的初创企业比作一个孩子,需要营养与爱。如果把所有创业企业放在一起打量,孕育它们的“子宫”恐怕是创业者自身之外更宽广的土壤。成立于1088年的博洛尼亚大学,作为科技大爆炸以前的创新创造中心,许多改变世界文明的发明如印刷机、显微镜和望远镜使用的光学镜片、蒸汽机等,或多或少与这所大学有联系。
加州硅谷不必再赘述,从欧洲到中国,拥有自己的“硅谷”是大家的共同梦想。硅谷之外,耶鲁和斯坦福等大学也是美国创业精神的温床,著名的惠普公司诞生于斯坦福,而今天的硅谷也是由斯坦福大学奠定的。
哲学上讲,人不能改变规律,但可以改变规律发生的条件。如果欧洲和美国的经验证明了创业成功要具备的必要条件和必然经历,那么中国正在创造着规律发生的条件。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引起的热度持续不降,这种似曾相识的集体大行动,多少会让一些人疑虑或不适。但必须肯定,当所有人都在谈论创业的时候,必然会有一部分人真正地明白创业,且有“念念不忘必有回响”一说。
“政能量”带动的创业潮已见成效。向前追溯,天津是第一个用政策落实国务院9号文件的省市,于去年4月通过《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若干政策措施》,之后又出现了“南京九条”、“湖北十条”,全国多个省市不约而同地围绕创业链部署政策链,制定了一系列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与具体实施方案;广东省出台了《关于加快科技创新的若干政策意见》,在全国首个提出省市共建的、面向科技企业孵化器的风险补偿金;浙江省则出台了《关于加快培育发展科技型小微企业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政策;青岛市提出建设“创新之城、创业之都、创客之岛”,目标详尽。将创业纳入政绩考核,不仅有利于掀起大众创业、草根创业的浪潮,促进经济持续发展和转型升级,亦可倒逼地方政府转变作风。
成功创业离不开卓越的环境,尤其是政策环境的支持,即使在诞生了现代企业的欧洲也是如此操作。近年来,欧盟与欧洲各国开始在政策上对青年创业有所倾斜,开设了许多培训项目,欧盟2013年通过的总额770亿欧元“地平线2020”科研项目基金,其中一个主要方面就是用于应对经济社会挑战和促进经济增长与就业。
今天中国所具备的创业环境类似于上世纪中后期的美国,甚至更加优越。相比在政治上统一而市场却四分五裂的欧盟,中国拥有一个类似于美国的统一大市场,并且资本市场也是统一的,在大一统的中国市场里扶持一系列初创企业;在文化上,中国没有欧洲那么多语言、文字、宗教习俗上的差异;而在政策层面,初创企业不用面对各种不同的税收或劳动政策,在沈阳注册的公司可以畅通无阻地把业务向广州推进。然而最重要的是,中国经历了前一个阶段高速发展,企业、民间积累了丰厚的资金,这些资金都有可能被调动为风投基金。
纳斯达克与创业板
纳斯达克市场在1971年2月8日开盘,当月收到了英特尔的融资申请。此后有上世纪80年代的苹果公司上市,90年代的思科、微软、朗讯、雅虎、亚马逊,2004年有谷歌上市,纳斯达克被认为是这个时代伟大企业的温床。与此同时,纳斯达克也从一个电子布告板系统、美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补充,一跃成为美国最重要的全国性资本市场之一。
创业者、投资者与资本市场,三者原本就是互相成就的关系。尽管只有不到十分之一的企业能拿到第三轮融资,走到IPO的企业更是少之又少,但正是这种罕见的、巨大的成功在不断地爆破着人们的激情和潜能,创业者永远是年轻的。
在今天,初创企业比过去会更快成功,也更快死亡,都拜资本市场的魔力所赐。滴滴快的两家以烧钱介入传统出租车运营行业,最终以烧钱完成合并的案例,没有资本的助推不可能成功;而阿里巴巴背后的“男人”——日本通信巨头软银,一直对私有科技企业进行投资。
欧洲没有诞生互联网巨头,原因无外乎分裂的市场、不够充裕的投资资金,不少创业中的欧洲企业因为缺乏创业投资而受阻,或者干脆迁往美国。在中国这个世界规模最大的统一市场中,问题可能会以别的方式表现出来,比如一省的创业企业,受政府政策、投资资金的吸引,转到另外一省去发展。
有人把山东经济比作一头大象,青岛市委书记李群解读道:“大象这个动物块头大,但是行动不敏捷,比较迟缓。要想让大象跳出轻盈的步舞,就特别需要服务业,特别是金融业发挥更大的作用。”青岛市特别重视金融对创新创业的推动作用,在推进金融改革先行先试的同时联动“三创”,在全国首次开展了中韩货币的互换项目下韩元贷款业务,第一次将国内境内有限合伙人扩展范围到大宗交易市场,试点了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抵押贷款,已经有35条先行先试的金融改革创新政策在青岛落实,创业者很快便会感受到金融与三创融合的高地效应。 中国也在创建类似于美国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主板、中小板、创业板、新三板,一系列VC、PE等投资机构,但需要明白的是,美国拥有数量众多的高科技企业不是偶然,成功的过程也绝不是那么的惊喜和迅速。
在1971年登陆纳斯达克市场的公司中,如今只有英特尔还活在主营业务中,是当之无愧的行业领袖,而和英特尔同时上市的企业几乎都退市了,几家幸存者也都几经易主,脱离了主营行业。由此看来,中国的创业板还很年轻,中国的创业者也很年轻,高管离职、市值蒸发,甚至退市都不该成为怀疑创新创业、怀疑资本市场的理由,让生者伟大,将死者埋葬,这本就是资本市场的公正所在。
而对一个卓越的创业环境来说,除了具备素质过硬的创业者,不断自我完善的资本市场,宽容开放的文化氛围也很重要。
创业可以失败,但不要浮躁
技术系统和社会系统是相辅相成的,很多时候,人们更看重技术系统,忽视社会系统。在欧洲,失败是一种耻辱,有创业者失败后自杀;在美国,失败是一种经历,许多人把创业失败当成自己的成人礼。排除欧洲相对严厉的针对破产的法律,传统与保守确实是创新创造的敌人。
中国也在营造开放宽容的创业环境,李群在接受采访时也提出,要对失败宽容。不过除了相对宽松的文化氛围,中国依然存在颇具中国特色的创业氛围。最近几年,产业界特别喜欢看行业大佬被小弟掀翻在地的案例,许多人用“降维打击”、“价值网络”、“颠覆式创新”之类超炫的词语来评价。动辄颠覆,还是迎合了中国人骨子里的老毛病,浮躁、短视、投机,总想着一招制敌、一蹴而就、一劳永逸,就像古典武侠描绘得那样,懵懂小子懵懂间获得绝学,乱拳打死老师傅,“风口说”更是这种心态的典型代表。
就算有企业抓住了火花型的机遇,在一瞬间产生了巨大的能量,但最终都要找到一条平稳的增长通道。在欧洲,创业成功需要几百年,美国人把这个过程缩短到几十年,在世界范围内,似乎把这个过程缩短为几年的条件并未出现,一方面求全责备,一方面急于求成,这种心态依然会伤害创业中的人。既然中国人这么聪明,可能欠缺的火候就是一点点苦功夫、慢功夫、笨功夫。创业,青春有约
孙婧
策划前言
保时捷、菲亚特、法拉利、欧莱雅、宜家、ZARA、阿玛尼、费列罗……作为现代企业的发源地,欧洲诞生的名牌不计其数;
英特尔、甲骨文、苹果、特斯拉、微软、暴雪、皮克斯、亚马逊……作为全世界创新能力最强的地区之一,这个时代最伟大的企业诞生于美国;
创业板、新三板、互联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中国正在发生产业领域规模最大的创神运动。
过去的欧洲和今天的美国告诉我们,创新创业需要卓越的环境、充沛的资金、统一的市场、宽容的文化,以及充满野心不怕失败、注定要成为伟大企业家和亿万富翁的人。然而即使具备了所有条件,却仍然有可能失败,不是谁的过错,只是巅峰之地容不下太多座位。
创业是一场终极赛车,比赛的距离与赛段都相同。谁能得到更多的汽油(各轮融资的资金规模),谁能幸运地走到第三赛段(被收购),甚至完成整场比赛(首次公开招募),不走到最后一刻谁都无法预知结局。这正是开创的魅力。
无论怎样,一场与历史有约,与青春有约的风云际会,最令人翘望的,当属那些带着梦想启航的创客、草根实体。
根据IT桔子的统计,2014年拿到A轮融资的公司有800多家,拿到B轮融资的有200多家,由于高速发展的新兴行业融资轮次间隔急剧缩短,很多创业公司A轮和C轮之间相隔只有一年,所以需要在今年拿到C轮的公司会超过1000家。
根据财经界人士预估,今年还是只有不到100家企业能拿到C轮,90%创业者可能要面对“C轮死”。但那又怎样?
创业,拿什么创?
许多创业者把自己的初创企业比作一个孩子,需要营养与爱。如果把所有创业企业放在一起打量,孕育它们的“子宫”恐怕是创业者自身之外更宽广的土壤。成立于1088年的博洛尼亚大学,作为科技大爆炸以前的创新创造中心,许多改变世界文明的发明如印刷机、显微镜和望远镜使用的光学镜片、蒸汽机等,或多或少与这所大学有联系。
加州硅谷不必再赘述,从欧洲到中国,拥有自己的“硅谷”是大家的共同梦想。硅谷之外,耶鲁和斯坦福等大学也是美国创业精神的温床,著名的惠普公司诞生于斯坦福,而今天的硅谷也是由斯坦福大学奠定的。
哲学上讲,人不能改变规律,但可以改变规律发生的条件。如果欧洲和美国的经验证明了创业成功要具备的必要条件和必然经历,那么中国正在创造着规律发生的条件。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引起的热度持续不降,这种似曾相识的集体大行动,多少会让一些人疑虑或不适。但必须肯定,当所有人都在谈论创业的时候,必然会有一部分人真正地明白创业,且有“念念不忘必有回响”一说。
“政能量”带动的创业潮已见成效。向前追溯,天津是第一个用政策落实国务院9号文件的省市,于去年4月通过《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若干政策措施》,之后又出现了“南京九条”、“湖北十条”,全国多个省市不约而同地围绕创业链部署政策链,制定了一系列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与具体实施方案;广东省出台了《关于加快科技创新的若干政策意见》,在全国首个提出省市共建的、面向科技企业孵化器的风险补偿金;浙江省则出台了《关于加快培育发展科技型小微企业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政策;青岛市提出建设“创新之城、创业之都、创客之岛”,目标详尽。将创业纳入政绩考核,不仅有利于掀起大众创业、草根创业的浪潮,促进经济持续发展和转型升级,亦可倒逼地方政府转变作风。
成功创业离不开卓越的环境,尤其是政策环境的支持,即使在诞生了现代企业的欧洲也是如此操作。近年来,欧盟与欧洲各国开始在政策上对青年创业有所倾斜,开设了许多培训项目,欧盟2013年通过的总额770亿欧元“地平线2020”科研项目基金,其中一个主要方面就是用于应对经济社会挑战和促进经济增长与就业。 今天中国所具备的创业环境类似于上世纪中后期的美国,甚至更加优越。相比在政治上统一而市场却四分五裂的欧盟,中国拥有一个类似于美国的统一大市场,并且资本市场也是统一的,在大一统的中国市场里扶持一系列初创企业;在文化上,中国没有欧洲那么多语言、文字、宗教习俗上的差异;而在政策层面,初创企业不用面对各种不同的税收或劳动政策,在沈阳注册的公司可以畅通无阻地把业务向广州推进。然而最重要的是,中国经历了前一个阶段高速发展,企业、民间积累了丰厚的资金,这些资金都有可能被调动为风投基金。
纳斯达克与创业板
纳斯达克市场在1971年2月8日开盘,当月收到了英特尔的融资申请。此后有上世纪80年代的苹果公司上市,90年代的思科、微软、朗讯、雅虎、亚马逊,2004年有谷歌上市,纳斯达克被认为是这个时代伟大企业的温床。与此同时,纳斯达克也从一个电子布告板系统、美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补充,一跃成为美国最重要的全国性资本市场之一。
创业者、投资者与资本市场,三者原本就是互相成就的关系。尽管只有不到十分之一的企业能拿到第三轮融资,走到IPO的企业更是少之又少,但正是这种罕见的、巨大的成功在不断地爆破着人们的激情和潜能,创业者永远是年轻的。
在今天,初创企业比过去会更快成功,也更快死亡,都拜资本市场的魔力所赐。滴滴快的两家以烧钱介入传统出租车运营行业,最终以烧钱完成合并的案例,没有资本的助推不可能成功;而阿里巴巴背后的“男人”——日本通信巨头软银,一直对私有科技企业进行投资。
欧洲没有诞生互联网巨头,原因无外乎分裂的市场、不够充裕的投资资金,不少创业中的欧洲企业因为缺乏创业投资而受阻,或者干脆迁往美国。在中国这个世界规模最大的统一市场中,问题可能会以别的方式表现出来,比如一省的创业企业,受政府政策、投资资金的吸引,转到另外一省去发展。
有人把山东经济比作一头大象,青岛市委书记李群解读道:“大象这个动物块头大,但是行动不敏捷,比较迟缓。要想让大象跳出轻盈的步舞,就特别需要服务业,特别是金融业发挥更大的作用。”青岛市特别重视金融对创新创业的推动作用,在推进金融改革先行先试的同时联动“三创”,在全国首次开展了中韩货币的互换项目下韩元贷款业务,第一次将国内境内有限合伙人扩展范围到大宗交易市场,试点了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抵押贷款,已经有35条先行先试的金融改革创新政策在青岛落实,创业者很快便会感受到金融与三创融合的高地效应。
中国也在创建类似于美国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主板、中小板、创业板、新三板,一系列VC、PE等投资机构,但需要明白的是,美国拥有数量众多的高科技企业不是偶然,成功的过程也绝不是那么的惊喜和迅速。
在1971年登陆纳斯达克市场的公司中,如今只有英特尔还活在主营业务中,是当之无愧的行业领袖,而和英特尔同时上市的企业几乎都退市了,几家幸存者也都几经易主,脱离了主营行业。由此看来,中国的创业板还很年轻,中国的创业者也很年轻,高管离职、市值蒸发,甚至退市都不该成为怀疑创新创业、怀疑资本市场的理由,让生者伟大,将死者埋葬,这本就是资本市场的公正所在。
而对一个卓越的创业环境来说,除了具备素质过硬的创业者,不断自我完善的资本市场,宽容开放的文化氛围也很重要。
创业可以失败,但不要浮躁
技术系统和社会系统是相辅相成的,很多时候,人们更看重技术系统,忽视社会系统。在欧洲,失败是一种耻辱,有创业者失败后自杀;在美国,失败是一种经历,许多人把创业失败当成自己的成人礼。排除欧洲相对严厉的针对破产的法律,传统与保守确实是创新创造的敌人。
中国也在营造开放宽容的创业环境,李群在接受采访时也提出,要对失败宽容。不过除了相对宽松的文化氛围,中国依然存在颇具中国特色的创业氛围。最近几年,产业界特别喜欢看行业大佬被小弟掀翻在地的案例,许多人用“降维打击”、“价值网络”、“颠覆式创新”之类超炫的词语来评价。动辄颠覆,还是迎合了中国人骨子里的老毛病,浮躁、短视、投机,总想着一招制敌、一蹴而就、一劳永逸,就像古典武侠描绘得那样,懵懂小子懵懂间获得绝学,乱拳打死老师傅,“风口说”更是这种心态的典型代表。
就算有企业抓住了火花型的机遇,在一瞬间产生了巨大的能量,但最终都要找到一条平稳的增长通道。在欧洲,创业成功需要几百年,美国人把这个过程缩短到几十年,在世界范围内,似乎把这个过程缩短为几年的条件并未出现,一方面求全责备,一方面急于求成,这种心态依然会伤害创业中的人。既然中国人这么聪明,可能欠缺的火候就是一点点苦功夫、慢功夫、笨功夫。
保时捷、菲亚特、法拉利、欧莱雅、宜家、ZARA、阿玛尼、费列罗……作为现代企业的发源地,欧洲诞生的名牌不计其数;
英特尔、甲骨文、苹果、特斯拉、微软、暴雪、皮克斯、亚马逊……作为全世界创新能力最强的地区之一,这个时代最伟大的企业诞生于美国;
创业板、新三板、互联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中国正在发生产业领域规模最大的创神运动。
过去的欧洲和今天的美国告诉我们,创新创业需要卓越的环境、充沛的资金、统一的市场、宽容的文化,以及充满野心不怕失败、注定要成为伟大企业家和亿万富翁的人。然而即使具备了所有条件,却仍然有可能失败,不是谁的过错,只是巅峰之地容不下太多座位。
创业是一场终极赛车,比赛的距离与赛段都相同。谁能得到更多的汽油(各轮融资的资金规模),谁能幸运地走到第三赛段(被收购),甚至完成整场比赛(首次公开招募),不走到最后一刻谁都无法预知结局。这正是开创的魅力。
无论怎样,一场与历史有约,与青春有约的风云际会,最令人翘望的,当属那些带着梦想启航的创客、草根实体。
根据IT桔子的统计,2014年拿到A轮融资的公司有800多家,拿到B轮融资的有200多家,由于高速发展的新兴行业融资轮次间隔急剧缩短,很多创业公司A轮和C轮之间相隔只有一年,所以需要在今年拿到C轮的公司会超过1000家。
根据财经界人士预估,今年还是只有不到100家企业能拿到C轮,90%创业者可能要面对“C轮死”。但那又怎样?
创业,拿什么创?
许多创业者把自己的初创企业比作一个孩子,需要营养与爱。如果把所有创业企业放在一起打量,孕育它们的“子宫”恐怕是创业者自身之外更宽广的土壤。成立于1088年的博洛尼亚大学,作为科技大爆炸以前的创新创造中心,许多改变世界文明的发明如印刷机、显微镜和望远镜使用的光学镜片、蒸汽机等,或多或少与这所大学有联系。
加州硅谷不必再赘述,从欧洲到中国,拥有自己的“硅谷”是大家的共同梦想。硅谷之外,耶鲁和斯坦福等大学也是美国创业精神的温床,著名的惠普公司诞生于斯坦福,而今天的硅谷也是由斯坦福大学奠定的。
哲学上讲,人不能改变规律,但可以改变规律发生的条件。如果欧洲和美国的经验证明了创业成功要具备的必要条件和必然经历,那么中国正在创造着规律发生的条件。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引起的热度持续不降,这种似曾相识的集体大行动,多少会让一些人疑虑或不适。但必须肯定,当所有人都在谈论创业的时候,必然会有一部分人真正地明白创业,且有“念念不忘必有回响”一说。
“政能量”带动的创业潮已见成效。向前追溯,天津是第一个用政策落实国务院9号文件的省市,于去年4月通过《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若干政策措施》,之后又出现了“南京九条”、“湖北十条”,全国多个省市不约而同地围绕创业链部署政策链,制定了一系列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与具体实施方案;广东省出台了《关于加快科技创新的若干政策意见》,在全国首个提出省市共建的、面向科技企业孵化器的风险补偿金;浙江省则出台了《关于加快培育发展科技型小微企业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政策;青岛市提出建设“创新之城、创业之都、创客之岛”,目标详尽。将创业纳入政绩考核,不仅有利于掀起大众创业、草根创业的浪潮,促进经济持续发展和转型升级,亦可倒逼地方政府转变作风。
成功创业离不开卓越的环境,尤其是政策环境的支持,即使在诞生了现代企业的欧洲也是如此操作。近年来,欧盟与欧洲各国开始在政策上对青年创业有所倾斜,开设了许多培训项目,欧盟2013年通过的总额770亿欧元“地平线2020”科研项目基金,其中一个主要方面就是用于应对经济社会挑战和促进经济增长与就业。
今天中国所具备的创业环境类似于上世纪中后期的美国,甚至更加优越。相比在政治上统一而市场却四分五裂的欧盟,中国拥有一个类似于美国的统一大市场,并且资本市场也是统一的,在大一统的中国市场里扶持一系列初创企业;在文化上,中国没有欧洲那么多语言、文字、宗教习俗上的差异;而在政策层面,初创企业不用面对各种不同的税收或劳动政策,在沈阳注册的公司可以畅通无阻地把业务向广州推进。然而最重要的是,中国经历了前一个阶段高速发展,企业、民间积累了丰厚的资金,这些资金都有可能被调动为风投基金。
纳斯达克与创业板
纳斯达克市场在1971年2月8日开盘,当月收到了英特尔的融资申请。此后有上世纪80年代的苹果公司上市,90年代的思科、微软、朗讯、雅虎、亚马逊,2004年有谷歌上市,纳斯达克被认为是这个时代伟大企业的温床。与此同时,纳斯达克也从一个电子布告板系统、美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补充,一跃成为美国最重要的全国性资本市场之一。
创业者、投资者与资本市场,三者原本就是互相成就的关系。尽管只有不到十分之一的企业能拿到第三轮融资,走到IPO的企业更是少之又少,但正是这种罕见的、巨大的成功在不断地爆破着人们的激情和潜能,创业者永远是年轻的。
在今天,初创企业比过去会更快成功,也更快死亡,都拜资本市场的魔力所赐。滴滴快的两家以烧钱介入传统出租车运营行业,最终以烧钱完成合并的案例,没有资本的助推不可能成功;而阿里巴巴背后的“男人”——日本通信巨头软银,一直对私有科技企业进行投资。
欧洲没有诞生互联网巨头,原因无外乎分裂的市场、不够充裕的投资资金,不少创业中的欧洲企业因为缺乏创业投资而受阻,或者干脆迁往美国。在中国这个世界规模最大的统一市场中,问题可能会以别的方式表现出来,比如一省的创业企业,受政府政策、投资资金的吸引,转到另外一省去发展。
有人把山东经济比作一头大象,青岛市委书记李群解读道:“大象这个动物块头大,但是行动不敏捷,比较迟缓。要想让大象跳出轻盈的步舞,就特别需要服务业,特别是金融业发挥更大的作用。”青岛市特别重视金融对创新创业的推动作用,在推进金融改革先行先试的同时联动“三创”,在全国首次开展了中韩货币的互换项目下韩元贷款业务,第一次将国内境内有限合伙人扩展范围到大宗交易市场,试点了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抵押贷款,已经有35条先行先试的金融改革创新政策在青岛落实,创业者很快便会感受到金融与三创融合的高地效应。 中国也在创建类似于美国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主板、中小板、创业板、新三板,一系列VC、PE等投资机构,但需要明白的是,美国拥有数量众多的高科技企业不是偶然,成功的过程也绝不是那么的惊喜和迅速。
在1971年登陆纳斯达克市场的公司中,如今只有英特尔还活在主营业务中,是当之无愧的行业领袖,而和英特尔同时上市的企业几乎都退市了,几家幸存者也都几经易主,脱离了主营行业。由此看来,中国的创业板还很年轻,中国的创业者也很年轻,高管离职、市值蒸发,甚至退市都不该成为怀疑创新创业、怀疑资本市场的理由,让生者伟大,将死者埋葬,这本就是资本市场的公正所在。
而对一个卓越的创业环境来说,除了具备素质过硬的创业者,不断自我完善的资本市场,宽容开放的文化氛围也很重要。
创业可以失败,但不要浮躁
技术系统和社会系统是相辅相成的,很多时候,人们更看重技术系统,忽视社会系统。在欧洲,失败是一种耻辱,有创业者失败后自杀;在美国,失败是一种经历,许多人把创业失败当成自己的成人礼。排除欧洲相对严厉的针对破产的法律,传统与保守确实是创新创造的敌人。
中国也在营造开放宽容的创业环境,李群在接受采访时也提出,要对失败宽容。不过除了相对宽松的文化氛围,中国依然存在颇具中国特色的创业氛围。最近几年,产业界特别喜欢看行业大佬被小弟掀翻在地的案例,许多人用“降维打击”、“价值网络”、“颠覆式创新”之类超炫的词语来评价。动辄颠覆,还是迎合了中国人骨子里的老毛病,浮躁、短视、投机,总想着一招制敌、一蹴而就、一劳永逸,就像古典武侠描绘得那样,懵懂小子懵懂间获得绝学,乱拳打死老师傅,“风口说”更是这种心态的典型代表。
就算有企业抓住了火花型的机遇,在一瞬间产生了巨大的能量,但最终都要找到一条平稳的增长通道。在欧洲,创业成功需要几百年,美国人把这个过程缩短到几十年,在世界范围内,似乎把这个过程缩短为几年的条件并未出现,一方面求全责备,一方面急于求成,这种心态依然会伤害创业中的人。既然中国人这么聪明,可能欠缺的火候就是一点点苦功夫、慢功夫、笨功夫。创业,青春有约
孙婧
策划前言
保时捷、菲亚特、法拉利、欧莱雅、宜家、ZARA、阿玛尼、费列罗……作为现代企业的发源地,欧洲诞生的名牌不计其数;
英特尔、甲骨文、苹果、特斯拉、微软、暴雪、皮克斯、亚马逊……作为全世界创新能力最强的地区之一,这个时代最伟大的企业诞生于美国;
创业板、新三板、互联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中国正在发生产业领域规模最大的创神运动。
过去的欧洲和今天的美国告诉我们,创新创业需要卓越的环境、充沛的资金、统一的市场、宽容的文化,以及充满野心不怕失败、注定要成为伟大企业家和亿万富翁的人。然而即使具备了所有条件,却仍然有可能失败,不是谁的过错,只是巅峰之地容不下太多座位。
创业是一场终极赛车,比赛的距离与赛段都相同。谁能得到更多的汽油(各轮融资的资金规模),谁能幸运地走到第三赛段(被收购),甚至完成整场比赛(首次公开招募),不走到最后一刻谁都无法预知结局。这正是开创的魅力。
无论怎样,一场与历史有约,与青春有约的风云际会,最令人翘望的,当属那些带着梦想启航的创客、草根实体。
根据IT桔子的统计,2014年拿到A轮融资的公司有800多家,拿到B轮融资的有200多家,由于高速发展的新兴行业融资轮次间隔急剧缩短,很多创业公司A轮和C轮之间相隔只有一年,所以需要在今年拿到C轮的公司会超过1000家。
根据财经界人士预估,今年还是只有不到100家企业能拿到C轮,90%创业者可能要面对“C轮死”。但那又怎样?
创业,拿什么创?
许多创业者把自己的初创企业比作一个孩子,需要营养与爱。如果把所有创业企业放在一起打量,孕育它们的“子宫”恐怕是创业者自身之外更宽广的土壤。成立于1088年的博洛尼亚大学,作为科技大爆炸以前的创新创造中心,许多改变世界文明的发明如印刷机、显微镜和望远镜使用的光学镜片、蒸汽机等,或多或少与这所大学有联系。
加州硅谷不必再赘述,从欧洲到中国,拥有自己的“硅谷”是大家的共同梦想。硅谷之外,耶鲁和斯坦福等大学也是美国创业精神的温床,著名的惠普公司诞生于斯坦福,而今天的硅谷也是由斯坦福大学奠定的。
哲学上讲,人不能改变规律,但可以改变规律发生的条件。如果欧洲和美国的经验证明了创业成功要具备的必要条件和必然经历,那么中国正在创造着规律发生的条件。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引起的热度持续不降,这种似曾相识的集体大行动,多少会让一些人疑虑或不适。但必须肯定,当所有人都在谈论创业的时候,必然会有一部分人真正地明白创业,且有“念念不忘必有回响”一说。
“政能量”带动的创业潮已见成效。向前追溯,天津是第一个用政策落实国务院9号文件的省市,于去年4月通过《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若干政策措施》,之后又出现了“南京九条”、“湖北十条”,全国多个省市不约而同地围绕创业链部署政策链,制定了一系列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与具体实施方案;广东省出台了《关于加快科技创新的若干政策意见》,在全国首个提出省市共建的、面向科技企业孵化器的风险补偿金;浙江省则出台了《关于加快培育发展科技型小微企业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政策;青岛市提出建设“创新之城、创业之都、创客之岛”,目标详尽。将创业纳入政绩考核,不仅有利于掀起大众创业、草根创业的浪潮,促进经济持续发展和转型升级,亦可倒逼地方政府转变作风。
成功创业离不开卓越的环境,尤其是政策环境的支持,即使在诞生了现代企业的欧洲也是如此操作。近年来,欧盟与欧洲各国开始在政策上对青年创业有所倾斜,开设了许多培训项目,欧盟2013年通过的总额770亿欧元“地平线2020”科研项目基金,其中一个主要方面就是用于应对经济社会挑战和促进经济增长与就业。 今天中国所具备的创业环境类似于上世纪中后期的美国,甚至更加优越。相比在政治上统一而市场却四分五裂的欧盟,中国拥有一个类似于美国的统一大市场,并且资本市场也是统一的,在大一统的中国市场里扶持一系列初创企业;在文化上,中国没有欧洲那么多语言、文字、宗教习俗上的差异;而在政策层面,初创企业不用面对各种不同的税收或劳动政策,在沈阳注册的公司可以畅通无阻地把业务向广州推进。然而最重要的是,中国经历了前一个阶段高速发展,企业、民间积累了丰厚的资金,这些资金都有可能被调动为风投基金。
纳斯达克与创业板
纳斯达克市场在1971年2月8日开盘,当月收到了英特尔的融资申请。此后有上世纪80年代的苹果公司上市,90年代的思科、微软、朗讯、雅虎、亚马逊,2004年有谷歌上市,纳斯达克被认为是这个时代伟大企业的温床。与此同时,纳斯达克也从一个电子布告板系统、美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补充,一跃成为美国最重要的全国性资本市场之一。
创业者、投资者与资本市场,三者原本就是互相成就的关系。尽管只有不到十分之一的企业能拿到第三轮融资,走到IPO的企业更是少之又少,但正是这种罕见的、巨大的成功在不断地爆破着人们的激情和潜能,创业者永远是年轻的。
在今天,初创企业比过去会更快成功,也更快死亡,都拜资本市场的魔力所赐。滴滴快的两家以烧钱介入传统出租车运营行业,最终以烧钱完成合并的案例,没有资本的助推不可能成功;而阿里巴巴背后的“男人”——日本通信巨头软银,一直对私有科技企业进行投资。
欧洲没有诞生互联网巨头,原因无外乎分裂的市场、不够充裕的投资资金,不少创业中的欧洲企业因为缺乏创业投资而受阻,或者干脆迁往美国。在中国这个世界规模最大的统一市场中,问题可能会以别的方式表现出来,比如一省的创业企业,受政府政策、投资资金的吸引,转到另外一省去发展。
有人把山东经济比作一头大象,青岛市委书记李群解读道:“大象这个动物块头大,但是行动不敏捷,比较迟缓。要想让大象跳出轻盈的步舞,就特别需要服务业,特别是金融业发挥更大的作用。”青岛市特别重视金融对创新创业的推动作用,在推进金融改革先行先试的同时联动“三创”,在全国首次开展了中韩货币的互换项目下韩元贷款业务,第一次将国内境内有限合伙人扩展范围到大宗交易市场,试点了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抵押贷款,已经有35条先行先试的金融改革创新政策在青岛落实,创业者很快便会感受到金融与三创融合的高地效应。
中国也在创建类似于美国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主板、中小板、创业板、新三板,一系列VC、PE等投资机构,但需要明白的是,美国拥有数量众多的高科技企业不是偶然,成功的过程也绝不是那么的惊喜和迅速。
在1971年登陆纳斯达克市场的公司中,如今只有英特尔还活在主营业务中,是当之无愧的行业领袖,而和英特尔同时上市的企业几乎都退市了,几家幸存者也都几经易主,脱离了主营行业。由此看来,中国的创业板还很年轻,中国的创业者也很年轻,高管离职、市值蒸发,甚至退市都不该成为怀疑创新创业、怀疑资本市场的理由,让生者伟大,将死者埋葬,这本就是资本市场的公正所在。
而对一个卓越的创业环境来说,除了具备素质过硬的创业者,不断自我完善的资本市场,宽容开放的文化氛围也很重要。
创业可以失败,但不要浮躁
技术系统和社会系统是相辅相成的,很多时候,人们更看重技术系统,忽视社会系统。在欧洲,失败是一种耻辱,有创业者失败后自杀;在美国,失败是一种经历,许多人把创业失败当成自己的成人礼。排除欧洲相对严厉的针对破产的法律,传统与保守确实是创新创造的敌人。
中国也在营造开放宽容的创业环境,李群在接受采访时也提出,要对失败宽容。不过除了相对宽松的文化氛围,中国依然存在颇具中国特色的创业氛围。最近几年,产业界特别喜欢看行业大佬被小弟掀翻在地的案例,许多人用“降维打击”、“价值网络”、“颠覆式创新”之类超炫的词语来评价。动辄颠覆,还是迎合了中国人骨子里的老毛病,浮躁、短视、投机,总想着一招制敌、一蹴而就、一劳永逸,就像古典武侠描绘得那样,懵懂小子懵懂间获得绝学,乱拳打死老师傅,“风口说”更是这种心态的典型代表。
就算有企业抓住了火花型的机遇,在一瞬间产生了巨大的能量,但最终都要找到一条平稳的增长通道。在欧洲,创业成功需要几百年,美国人把这个过程缩短到几十年,在世界范围内,似乎把这个过程缩短为几年的条件并未出现,一方面求全责备,一方面急于求成,这种心态依然会伤害创业中的人。既然中国人这么聪明,可能欠缺的火候就是一点点苦功夫、慢功夫、笨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