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接受美学看文化海报设计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mon200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接受美学是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在联邦德国出现的美学思潮。联邦德国的文学史专家、文学美学家尧斯和伊瑟尔提出,美学研究应集中在读者对作品的接受、反应、阅读过程和读者的审美经验以及接受效果在文学的社会功能中的作用等方面,通过问与答和进行解释的方法,去研究创作与接受和作者、作品、读者之间的动态交往过程,要求把文学史从实证主义的死胡同中引起来,把审美经验放在历史、社会的条件下去考察。接受美学的核心是从受众出发,从接受出发。
  接受美学理论家反对19世纪的历史客观主义,反对文学作品有客观的永恒不变的涵义或意义。他们认为历史研究是一种随着认识的增长而不断变化的对经验的研究。历史研究者同样受历史条件的制约。这一历史观是接受美学文学史观的基础。始自狄尔泰、海德格尔,由加达默尔确立,里科尔予以补充的新解释学哲学,为接受美学提供了哲学基础和方法论。新解释学的“解释循环”、“效果史”、“水平融合”等概念成为接受美学的主要概念。
  尧斯和伊瑟尔依据德国现代哲学家伽达默尔的阐释学理论, 以俄国形式主义和布拉格结构主义学派为基础, 建立了接受美学理论。接受美学认为, 文学作品的意义并非一成不变地存在于作品之中, 而是需要人们去发现。换言之, 文学作品的意义与内涵绝非固定于作品之中, 而是在阅读的过程中产生, 也就是说并非是作者于自己的作品里为读者限定某种意义, 而是读者在自己的阅读过程中赋予了作品某种意义。
  尧斯作为接受美学的主要开创者和代表者,对“文学的历史性”有独特的看法。他认为,“文学事实”不一种是客观的历史性因果链锁,而是包含两种主体即作家与读者的参与和介入。它的历史发展并非是由它本身决定的,而是由作家、作品与读者之间,以及主客体之间多重相互作用决定的。尧斯是依靠读者的审美期待视界及其改变这个改变中的概念来描述作为接受历史的文学史的。这样他就引进了波普尔的“期待视界”这概念,“期待视界”是指文学接受活动中,读者原有的各种经验、趣味、素养、理想等综合形成的对文学作品的一种欣赏要求和欣赏水平,在具体阅读活动中,表现为一种潜在的审美期待。通过这个概念,他不但把作家、作品和阅读者联系起来,还把文学的演变与社会的发展沟通了起来。尧斯从“文学史悖论”切入,提出了接受理论,然后转向对审美经验的历史、范畴与内涵的深入探究,使重视期待视界和审美距离成为接受美学的重要特之一,对接受美学的开创与拓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伊瑟尔是接受美学的另一重要代表。他认为审美对象的文学作品有许多“不确定性”与“空白”而留待读者在阅读活动中依靠想象去填充空白,确定意义,去进行作品的再创作,从而提出文本的“召唤结构”理论。 伊瑟尔著名的理沦还有他的“第一文本”和“第二文本”理论。伊瑟尔指出“第一文本”是艺术家创作的艺术制品,而“第二文本”是与读者直接发生关系的审美对象。作品的意义则只有在阅读过程中才能产生,是作品和读者相互作用的产物。他认为,“第一文本”只是艺术品,与读者没有发生关系,没能成为审美对象,也就没有了美学意义和美学价值。而“第二文本”是与读者发生关系的文学作品,是读者感悟、阐释、融化后的再生的艺术情感与形象,因此成为了审美对象,具有审美意义与价值。伊瑟尔的这些理论在接受美学中也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对文艺学、美学具有意义深远的影响。
  接受美学自身的局限性,从总体上说,接受美学回避了美的本质、艺术的本质等根本性的问题,而将研究重心放在艺术的具体接受过程特征和心理形态的揭示上。尽管也强调了文学活动总体性过程,但足在具体论述中还足偏重于研究读者接受过程,而较少论述作品本文的形式和意义以及作家创造活动及其重要地位,给人一种忽略了文学创作和作品本体研究的印象。因此文学活动的总体研究就出现重心后移,整个格局失衡的问题。但是,接受美学以其个新的方法论特色,给人以重要启示,对“当代文艺理论起了转变视野的作用,它对接受主体性的重视,使得它对当代美学和文艺理论中做出了巨大贡献和深远的形响,为文艺学、美学研究,提供一种全新的方法论基础。
  把接受美学主要理论中对文学作品的创作和解读方法运用到实际的文化海报设计之中,从接受美学的角度探讨文化海报设计活动的特征及存在的问题,既是一种全新的欣赏手段,有助于受众对文化海报作品的深刻理解,又是为设计师提供了另一种新的思考方式,丰富了海报设计的思考方法,指引文化海报的设计实践,同时为以后的海报设计研究捉供一些研究方式。 虽然文学作品的创造与文化海报设计是两个不同的范畴,但是从研究作家(设计师)、作品(海报作品)和受众三者之间相互关系及一些表现手法上看来,两者之间还是有很多相通之处的。透过接受美学对现实文化海报设计的思考,我们可以更清晰、准确、深刻地理解现实变化,进而从中得到新的视觉传播观念,带给人们快速而有效的信息和美的感受。
  文化海报发展至今,涌现了很多优秀的设计作品,其中最为瞩目的就是其设计思维的创新性。这种创新性是美学观念在文化海报设计和受众海报阅读习惯上的根本影响,响应了受众“求同”和“求异”的心理需求。这与尧斯的“期待视界”,“审美距离”理论所提出的文学创作中期待视界的作用即“求同”定向期待作用和“求异”创新期待作用及二者交替运动促进文学的演变问题不谋而合。可以说受众的“期待视界”使受众在欣赏海报时产生定向期待和创新期待,影响及促进了文化海报设计的发展。
  文化海报更接近于纯粹的艺术表现,其艺术性之所以只有魅力,原因之一,在于海报对受众的一种意味深长的“召唤”,也在于它向我们捉供了海报作品中的不确定性与空白。这种“不确定”与“空白”与伊瑟尔的“召唤结构”所提出的“视觉文本空白图式连接中所存在的非连续性或空缺,需要观者运用自己丰富而具体的想象去进行衔接和连续化。”有很大的联系。文化海报设计同绘画一样也讲究意境营造,强调艺术意义阐释的开放性,以便在海报欣赏活动中给受众留卜遐想的空间,使受众可以通过发挥能动性、创造性对文化海报作品的视觉表现的再创造来开启作品自身巨大的内在意义空间。
  以设计师李永栓为香港八大设计师赴日本举办展览所设计的文化海报为例,此海报经设计师创作出来后,如果没有印刷张贴给大众看,那么大众也就不知道这是一种关于设计展的文化海报;如果不理会大众的理解范围,设计师只是单纯的表达自己的想法,那么大众即使看了,也理解不了这张海报的意思,
  同样传达不了向大众传达的信息,此时这张海报就不具备它应有的作用及价值。海报中“八仙过海”形象符合受众对其艺术形象的期待视界,使人们及很多外国人一下就知道这是中国神话故事里的“八仙”。
  海报中“八仙过海”形象符合受众对其艺术形象的期待视界,使人们及很多外国人一下就知道这是中国神话故事里的“八仙”。而此海报,一是用“八仙”指八位设计师,“过海”有漂洋过海去日本举办展览寻求交流之意,形象的向人们传达了是香港八位设计师在日本的设计展览,二是借用“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一说表达了八位设计师各自有自己不同的设计风格及个性内涵。这样的意义又突破了手中的定向期待,满足了受众创新期待的要求,产生了一定的审美距离。这样,海报作品就会因符合受众的期待视界而先被大众接受,进而通过对此海报产生的审美距离的欣赏、理解、融化,最后在大众脑中根据自己对典故的了解经验就会生成自己索要掌握住的信息及意义,使这张海报真正具有审美意义与价值。
其他文献
【摘要】: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是各民族人民共同缔造伟大祖国的历史,是各民族人民共同创造、丰富和发展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文化的历史。从服饰的创造演变和传承发展的角度来看,也是各民族服饰文化多元荟萃、交融演变的历史。自远古到今天,服饰一如一面社会历史的镜子,映照着祖先们走过的社会历史足迹。  积蕴深厚的少数民族服饰文化在重构中呈现出更为斑斓的色彩。一方面,民族传统服饰的传承不仅没有中断,在一些民族和
期刊
【摘要】:回顾国产动画的发展历程,国产动画早期曾以鲜明的民族特色独树一帜。但后来因为美日商业动画的冲击,渐渐迷失了自己的风格。本文通过对中国不同阶段的有代表性的传统动画民族性的阐述和对比,分析了优秀的传统动画应该具有文化内涵,和在保持自己民族文化独特性的基础上吸收外来文化丰富自身的特点。指出现代中国动画应走出“形”与“神”分离的误区,以期待为我国动画今后的发展提供一些思路和想法。  【关键词】:民
期刊
【摘要】:本文文旨在通过一系列系统研究进一步论证格式塔心理学对艺术的深远影响,并以人的视知觉为切入点,现今格式塔心理学被运用于艺术的各个领域-绘画,音乐,书法等。这些理论的运用不仅是对格式塔理论的很好发展,从中也促进了艺术方式的多样性。毋庸置疑格式塔心理学为艺术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源泉。  【关键词】:艺术;格式塔心理学;形  人们通过艺术一直在寻求的是一种对美的追求。对于美的衡量有不同的标准,世
期刊
【摘要】:目前,我国的美术国画人物画的风格创作多样、开拓性广,从过去过渡到现代的美术国画人物画展示出了极强的时代感。对当代美术国画人物画进行探讨,有利于对传统国画人物画的理解,有利于对艺术与生活之间联系的认识,有利于对国画人物画的进一步创新,从而推动当代美术国画人物画的进一步发展。本文关于美术当代国画人物画进行分析探究。  【关键词】:当代美术;国画;人物画  前言:  在所有中国画中,最具代表性
期刊
【摘要】:展示活动是一项复杂的工程性项目,包含了许多技术层面,根据展示活动的特点,在进行展示空间设计时,必须遵循一定的设计法则,避免触动展示空间设计的禁忌。本文分别从展示空间组合设计,展示空间序列设计,展示空间人流动线设计,展示空间形态设计及展示空间感塑造几个方面分析了展示空间设计中应当引起注意的设计禁忌。  【关键词】: 展示设计;展示空间;禁忌  一、展示空间组合设计禁忌  展示空间组合设计需
期刊
【摘要】:包装的自我展示功能,是商品最为常见的推销手段之一。商品在视觉上产生的吸引力成为了形象消费者是否选择购买商品的一项重要因素。在包装的视觉效果中,有一类产品包装设计融入了视触觉的理念,它们带给消费者的不仅是视觉上的创意,还直接将产品的质感传达给了消费者,带给消费者人文关怀。  【关键词】:视触觉;包装设计;人文关怀  一、包装的基本功能  包装最基本的功能是保护产品,并具有运输、仓储、以及自
期刊
【摘要】:袭家大院为明清时期民居建筑院落,建筑装饰中石雕、砖雕和木雕都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装饰题材包括植物类、动物类、文字类、器物类以及组合类等,这些纹样在建筑装饰中的应用都具有各自特色,有一定的研究性和保护价值。其纹样的题材反映主人祈求吉祥福寿、功名利禄、人丁兴旺和平安的寓意特征,造型上运用具象、抽象、对称、均衡以及在繁复纹样中求秩序的表现手法,其审美上通过对文字谐音的借用、动植物形态属性的暗喻
期刊
【摘要】:作为现代四大家之一的潘天寿,不仅是中国著名的现代国画大师,更重要的社会身份是一位杰出的美术教育家,他的绘画作品为我国花鸟画方面提供了理论基础和现实意义。本文着重以潘天寿在花鸟画方面取得的卓越成就进行论述,从中给予我们更多教学和创作启示,有利于推动花鸟画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潘天寿;花鸟画;构图  潘天寿,字大颐,自署阿寿、寿者。现代画家、教育家,浙江宁海人。他在“有常必有变”的思
期刊
【摘要】:随着如今社会发展的不断深入,博物馆的发展呈现出一片繁荣的景象,人们对社会文化需求越来越得到重视,注重自身的传统文化的培养和对客观事物额度认识程度,博物馆作为一个代表历史文化的教育基地,越来越重视人才科研的培养,因而必然受到重视。一个好的博物馆是否能给观众留下最为深刻的印象,关键取决于它的展品和他的陈列设计。如何使博物馆的展览活起来,让观众身临其境投身于博物馆的体验中,博物馆的陈列设计尤为
期刊
【摘要】:在信息时代的今天,新锐儿童插画已经广泛应用在了视觉传达设计的各个方面,尤其是在书籍装帧设计中,无论是绘本还是杂志期刊,我们都能看到它的身影。本文通过研究新锐儿童插画的发展现状,为此在以后的书籍装帧设计中能够更加精美,提出了关于内容、色彩和形式上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新锐;儿童插画;书籍设计   1. 新锐·儿童插画  在当今视觉传播发达的时代,插画作为一种极其重要的视觉传达方式,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