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言微语显睿思源头活水润笔端

来源 :教学月刊·中学版(语文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langsdk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微评说”是一门旨在引导学生了解新闻事实、关注社会民生,深入理性思考,并用简洁的语言将观点诉诸文字的微课程。它的实施能在学会思考、关注社会、锤炼语言、积累素材等方面对学生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微课程;微评说;写作教学
  一、“微评说”之缘起
  当前,在微博、微信、微电影、微杂志等微文化的催化下,“微课程”应运而生。它是反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教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有机组合的一种课程,具有时间短、容量小、主题明、内容精、主线清等特点。
  在教学中,笔者一直在寻找一个行之有效的切入点使微课程与自身的实践真正融合。一次,笔者截取了 “3.15晚会” 有关面包原料过期使用的片段给学生看,本意是想调节下课堂气氛,同时也让学生知晓这个事件,谁知学生对原料来源、商家利益、食品质量与做人道德等的争论颇为激烈,且颇具深度。在略感意外的同时,笔者想到这就是学生的兴趣点。同时,笔者联想到学生在QQ空间发表的文字鲜活有个性,与平时作文的沉闷生涩截然不同。既然学生对时事评论充满热情,对自由的文字表达方式情有独钟,那么我们为什么不把它们有机结合在一起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表达的欲望呢?
  经过一番思考,再联系曾经有过的零散的、片段式的课堂实践,笔者开始了微课程之“微评说”的探索。它旨在引导学生了解新闻事实、关注社会民生,深入理性思考,并用简洁的语言将观点诉诸文字。
  二、“微评说”之实施
  (一)准备
  笔者让学生准备一个32开大小的“说说本”,其封面和内页的样式分别如图1、图2所示。
  封面第一排的两条横线是填对自己评说的评价,更准确地说是对自己评说的期望值,如有学生写“睿智、真实”,有学生写“犀利、诙谐”,还有学生写“明白、深入”……
  内页中,“事件”栏要求用简洁明了的文字概括新闻事件;“微评”栏即新闻事件的评说,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但要控制在150字以内,这既是为了不增加学生负担,也是引导学生锤炼自己的语言;“他山之石”这一栏是让学生记录同学评论中让自己特别欣赏的见解的。
  (二)选材
  “微评说”课程能顺利开展,选材很重要。笔者的选材可分为四个类型。
  1.最时鲜的新闻视频
  视频最容易激起处于繁重课业中的学生的兴趣和热情,而这是写好评说的一个重要前提。新闻要适合对学生展示,要有评论价值,可以是我国的也可是他国的,可以是身边的也可以是远方的,可以是重大的也可以是微小的……笔者曾就韩国沉船事件中的“船长抛下乘客跳上救生艇,女船员让出救生衣殉职”这一内容,学生写“微评说”,很多学生对女船员高尚职业操守进行了颂扬,对船长的恶劣行径进行了批判。
  2.富有生活气息的素材
  学生应该关心国内外大事,也应关注周围的生活。一些新鲜质朴的生活素材照样能打动人心。教师应做个有心人,利用便捷的通信设备,帮助学生积累素材。笔者曾拍过一些反映学生真实校园生活的照片,让学生发表观感。学生跳出当时当地进行客观评述,所写的文字都是最真实直接而又触动内心的。此外,也可选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事件。2012年底,有一首歌风靡全球,那就是《江南STYLE》,笔者请学生评一评“为什么这歌会火到这样的程度”,学生所表现出来的极大热情和那些颇有见解的评说,让笔者感触良多。
  3.曾经的重大新闻事件
  在学生对评说有一定兴趣后,就要再进一步。笔者选取曾经产生过重大社会影响的新闻事件,让学生回过头去看这些新闻。热点新闻在经过一段冷静期后,会有更全面的信息浮现,其中包括一些被当时一边倒的舆论所遮盖的真实内容。比如说被无数人诟病的“我爸是李刚”,其实当事人后面还有一句“我逃不了的”。又如“马加爵事件”,当时新闻报道里这是一个孤僻的杀人狂魔,但是在他的“自述”公之于众后,我们才感受到了一个在泥地里摸爬滚打,挣扎着想站起来、想被平等看待的一个满是伤痕的倔强、隐忍又有点偏执的贫困大学生的痛楚。
  4.经典的时评
  在一些经典的时评中,教师可以先截取事件请学生写评说,再亮出评论的内容。这样学生可以自己去思考比较,还可以就评论者的立场、观点、态度进行评说。如笔者曾尝试于课前选取许多山寨产品的图片,请学生就“大行其道的山寨现象”来写微评(学生普遍是一边倒地声讨“山寨现象”),接着给他们看一篇时评《山寨文化有那么可怕吗?》,启发学生多角度地去思考问题。
  (三)操作
  1.示素材
  在课前出示准备好的相关的视频、音频或者图片、文字材料。
  2.写评说
  请学生就事件写下自己的看法评论,字数控制在150字以内。
  3.作交流
  用两节课的课前五分钟请学生自由发表自己写成的评说,同时就同学的评说展开讨论,希望通过碰撞迸发出思维的火花。需要注意的是,这种讨论交流的战线不宜拉得过长,因为太长会让学生厌倦,但也不能轻描淡写,因为不深入等于无效。
  需要指出的是,写评说之前出示的新闻事件不要作任何评说讨论,因为一旦讨论,很多学生的思维会被思维活跃、发言大胆的学生所左右。
  4.再分享
  交流结束后,教师要收齐所有的“说说本”,阅读所有学生写的“微说”,不遗漏任何一个精到的评论,并把它输入电脑,跟所有学生分享。同时,教师可在班级中开辟一块专门的展示角,把一段时间以来“说说本”中、“QQ说说”中精彩的“微评说”汇集,张贴。这是一种分享,更是一种褒扬,能提高学生积极性。
  (四)延伸
  现在的学生基本都有QQ,教师要善用这一平台。这个平台可以是“说说本”的极好补充,或者说是外延。教师可以把对某个新闻事件或者对其的看法放在自己的“QQ说说”上,学生可以自己跟帖。有些学生在QQ空间上说话特别放松和自如,而且思如泉涌,常有惊人之语。笔者以为,只要形成氛围,学生一定会有回复热情。而这些回复所有学生可见,教师针对学生的回复也可以有选择地继续回复,这无疑又是一次轻松、无障碍的交流和练笔,而这种方式或许更易被学生接受。   三、“微评说”之成效
  新闻、时事、评论进入课堂,让学生的视野开阔了,思维拓展了,学习语文的愉悦感也强了。“微评说”实施一段时间后,其对学生的成效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会思考
  托尔斯泰说:“思想,就是推动自己和全人类的生活的力量。”韩愈在古文运动中强调,为文须“言之有物”,“物”即作品的情感、思想等。思想是文章的灵魂,也是人的内核。但是现在的学生却普遍存在思想的怠惰,最好什么都是现成的,而当前各种教辅资料也为这样的学生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如有的资料关于社会热点问题有详细分析,甚至还为学生量身定做了“写作的适合范围”。这样,原本走近生活、关注热点的愉悦感和激情,变味成对时事热点、身边生活的机械记忆,以至于自己的大脑也就成了别人思想的“跑马场”。
  “微评说”这一形式的微课程能很大程度扭转这样的局面。它有助于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即使一开始较为被动的学生在一个良好氛围的带动下也能慢慢学着去思考,并逐渐有思考的深度。如前文所说有关韩国沉船事件的评说,就有学生指出,作为旁观者的我们,在口诛笔伐抑或极尽褒奖之余,如果处于当时当地的境遇又会是怎样的表现,从而将思考引向深入。
  (二)关注社会
  中学生不应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书呆子。对时事新闻的关注,能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增强他们参与和管理社会事务的意识和能力。要写好“微评说”,既需要有个人独特的思考,也需要评论者有对社会事务的强烈参与意识。在教学中,这样的见解让笔者颇为欣慰:“……太多‘最美’的涌现,让我们对英雄没有了最初的激动,太多的‘扶不扶,救不救’又让人觉得世风日下,道德滑坡。但我们忽略了一件最重要的事,无论是英雄事件,还是‘扶不扶’事件,我们始终都只充当看客、局外人的角色,从未想过自己是否真能做点什么。”
  (三)锤炼语言
  在批改学生习作的时候,笔者经常发现学生语言的烦琐。特别是在议论文中,同样的一个意思翻来覆去地说,有时还说着说着自己也被绕进去以至于出现偷换概念的情况。“微评说”150字的字数限制,让学生在表述上要花一番心思,要在语言的简洁明了上下功夫,同时还要讲究语言的力度,这就锻炼了学生锤炼语言的意识和能力。
  (四)积累素材
  聚沙成塔,集腋成裘,“微评说”的实施既能培养学生阅读新闻、时评文的习惯,敦促他们思考,学会多角度看问题,又使他们在无形中积累了鲜活、丰富的又紧扣时代脉搏的作文素材。这些正是优秀作文不可缺少的要素。何况,当下高考作文的命题呈现“重理性思维、轻华丽修辞”的趋势,命题人希望学生能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写出自己的真实生活经历及自己对自然、社会和人的深刻情感体验。写作不仅需要考生拥有清晰的逻辑思维、灵敏的思辨能力,还需要有较渊博的知识,那些平时涉猎较广的考生写起来自然会得心应手。
  (责任编辑:方龙云)
其他文献
摘 要:当前的古诗词知识教学,在官方的文件精神、课程专家的观点和一线教师的意见之间,存在着不小的差异。《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文,教师可以解读不同称谓为重点,以理解称谓背后隐含的情感为突破口,确定其知识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古诗词;知识教学;教学内容  一、诗词知识教什么:理想与现实的距离  知识教学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在古诗词课堂教学中,更不应忽视知识教学。因为古诗词如一座
期刊
摘 要:结构安排是论述文写作的关键点之一。教师可通过操作性较强的荐读、仿写等方法,帮助学生掌握结构模式、提高结构安排能力,并引导他们自觉分析训练,练好眼力和笔力。  关键词:论述文;写作教学;结构  笔者以为,写作“论述类文章”,需要提高学生对文章结构的把握能力,加强理性思维和论述手法的运用能力以及分析表达能力等方面的训练,让学生在写论述文时能够有的放矢,游刃有余。写作常识告诉我们,结构,是文章段
期刊
摘 要:2016年浙江省高考作文题具有如下特点:体现了命题者的时代关切,彰显了全球视野;贴近现实、贴近生活,能够激发考生对现实问题的情感共鸣;通过对现实的反思激发考生对科技时代人类命运的终极关怀,透射着浓烈的人文色彩;不仅为教学实践起到了方向引领作用,而且对教育的终极旨归提出了重大课题。  关键词:高考作文;理性思辨;主体价值  2016年浙江省高考作文题如下: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
期刊
摘 要:中考作文命题重在关注学生的生活经历,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这一评价方式呈现出的特点凸显了写作教学对批判性思维的重视。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须引导学生在构思时关注逻辑转折、构建认知冲突,以培养心智自立,拓展思维的深度。  关键词:中考作文;命题思路;批判性思维  中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越来越受到了教育界的关注。笔者尝试通过对上海市中考写作命题思路进行分析,探索中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方式。 
期刊
《江南的冬景》是一篇写景抒情散文,虽然我将“赏析江南冬景的画面特点,品味江南冬天的优美意境,并理解作者眼中江南景与江南人的关系”定为本课的教学目标,却在备课之始就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整篇文章没有小说跌宕起伏的情节,没有诗歌浪漫诗意的想象,更没有情到浓处深情的表白,文章的某些表达距今已有一段时间,即使阅读起来也不太顺畅。  在用江南风情画作导入后,我先安排学生自由诵读全文,并筛选出文中江南一词所指的
期刊
讨论这堂课之前,我们先熟悉一下《叶限》和《灰姑娘》所讲的故事。这两个故事惊人地相似,又有很多不同之处。故事中“叶限”和“灰姑娘”都幼年丧母,都被后母虐待。她们都由于神奇的力量相助,改变了命运。《叶限》故事的传奇性,凸显了“中国式道德”。后母与女儿遭飞石击死,“洞人”埋了她们还命曰“懊女冢”以告诫后人。国王没有执着于那个美若天使的女孩,而是成为了耽于权力钱财之徒。《灰姑娘》故事里有一个王子,他是一个
期刊
摘 要:语文教育是审美的,诗意的,充满情趣的。龙游县第二高级中学的语文校本选修课程建设,将语文选修课统摄到语文的内涵建设,并从诗意语文的“文”课程发端,构建了文字、文章、文学、文化、文明等五个向度的语文“五文课程”体系,促进了语文学科的特色发展。  关键词:“五文课程”;诗意语文;校本选修课程;语文核心素养  语文活动是人“形成审美体验、发展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审美鉴赏与创造是“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期刊
摘 要:学生在文本类阅读题解题时失分严重的主要原因是基础知识掌握得不完整、不系统。“文本类阅读题解题指导”微课,将知识点化大为小,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量体裁衣,有助于学生完成对基础知识的内化。  关键词:微课;文本类阅读;解题指导  学生的个体差异,会制约学生对新知识的吸收,也制约着教师的教学,如在高考二轮、三轮复习开始的时候,这个问题尤为突出。在文本类阅读题的解题指导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部分
期刊
摘 要:在教学中恰当地引入语文知识,用对知识的学习带动对文本的理解,能推动教学的进程,让学生的阅读从感性体验走向理性认知。在《声声慢》的教学中,引入音韵知识能强化学生对宋词“协音律”特征的认知,拓展意象知识可以深化意象背后丰富的文化内涵;增加结构知识有助于把握慢词重铺叙层层推进的特点。  关键词:语文知识;感性体验;理性认知;《声声慢》  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是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在
期刊
摘 要:诗人江非通过对意象的选择与对诗歌形式的构建,构筑起《妈妈》这首新诗的主题,即以现代城市生活为背景,在隔阂与反差中彰显以“妈妈”为代表的农村妇女的生存状态,表达了作者对这个乡村女性群体的深深悲悯。  关键词:《妈妈》;意象;乡村女性;赏析  江非在《一份个人提纲》中写道:“诗歌就是‘风,雅,颂’。就是对时代的介入、批判,以及对广阔民生的记录、关注、承担;就是对个体生命、事物本身,以及客观存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