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老人越来越多,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本文分析了养老现状和形成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
【關键词】养老;现状;困境
一、养老问题背景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老龄人口的不断增长,我国正在经历着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老龄化过程。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显示:截止2010年年底,我国总人口为13.4亿,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达到1.78亿,其中,65岁以上老年人口为1.19亿。根据人口惯性规律,我国老年人口规模在2026年将超过3亿,2037年将超过4亿,2050年将达到4.4亿,约占总人口的30%。养老负担之重,由此可见一斑。同时,三分之一的老年群体将越来越成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坚持以人为本,共同担当养老责任,将是一项长期的艰巨任务。
二、我国当前养老问题的现状
但我国目前的养老现状却令人堪忧。中国传统思想影响下的居家养老模式,在社会理念与文化思想发生深刻变化的大环境下,已日益显现出不适应。自1979年开始实行独生子女政策至今,我国第一代独生子女的父母已经开始步入老年。他们与自己多儿多女的父母不同,唯一的子女将承担赡养他们的重任。现在,越来越多的家庭将出现4个老年人、1对夫妇和1个孩子的“四二一”结构。大约二十年后,待第三代独生子女长大成人,有可能面临的是一对夫妇上面有12位老人。别说养活,恐怕连见孩子一面都成了奢望。
(一)城市养老存在的问题
在城市,年轻人大都出去工作,刚退休的老人则担当了给儿女洗衣做饭带孩子的家庭义务,几乎没有自己的私人生活空闲。高得离谱的房价,使得绝大多数城市老人几乎不可能和儿女生活。儿女们平时忙于工作,平时难得一见,也只能利用双休或节假日看望一下老人。特别是高龄老人,大多数时间只能是老两口相依为命,相互慰藉。一旦一半逝去,另一半只能在孤独寂寞中打发岁月。老年人平日里只有与电视、宠物、花草为伴,条件相对好些的社区也只能提供下棋、打麻将、扭秧歌、健身等简单娱乐。待老人失去生活自理,除一小部分孝顺儿女能为父母提供保姆照料外,绝大部分老人只能苟延残喘,勉强维持生存。
(二)农村老年人生活现状。
一般年轻人大都外出打工,老年人除了照看孩子,料理家务,更要应付繁重的田间劳动。年轻时挣的钱都花在了为孩子们盖房、结婚、生孩子上,到老了失去经济能力之时,只能仰儿女鼻息。遇到孝顺的儿女,可以衣食无忧,安度晚年。遇到儿女不孝,则只能自食其力,活一天算一天。尽管全国部分地区实行养老保险,但每月区区不够买两公斤猪肉的50元钱,根本只是杯水车薪。平时没病尚可,一旦有了大病,厄运就开始降临。农村医疗保险的不规范及门槛过高,导致高昂的医疗费让大多数老人放弃治疗。可以说,相当一部分农村老年人是在饥寒交迫、痛苦折磨中死去。这就是农村最真实的养老现状。
(三)机构养老等新型模式的现状。
“社区养老”是以家庭养老为主,社区机构养老为辅;以上门服务为主,托老所服务为辅的整合社会各方力量的养老模式。“社区养老服务”就是通过政府扶持、社会参与、市场运作,逐步建立以家庭养老为核心,社区服务为依托,专业化服务为依靠,向居家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医疗保健、精神慰藉、文化娱乐等为主要内容的服务。而目前我国的机构养老,主要以国办为主,民办为辅。。而民办养老机构,要么价格过高,绝大多数人不能承受,要么服务质量差项目少,场所设施简陋,不能满足服务需求。更为重要的是,国家目前对养老机构还没有明确统一的规范,政策支持乏力,法律制度建设滞后,配套措施不够完善。
三、养老问题困境
(一)生活设施不够完善
中国大多数的养老机构占地面积十分有限,住进去的老人虽然生活上有保障,但是,一些生活设施和娱乐设施却不到位,国家示范的养老机构政策表示:房间入住率和集中供养率达到了85%以上,生产用地人均面积不少于0.2亩,院区绿化不低于可绿化面积的50%。很多的养老机构连租地都是一种困难,更何况是这样的标准呢!国家示范的养老机构包括了“十六个一”的建设。一片绿地、一片果林、一片菜地、一口鱼塘、一群鸡鸭、一圈肉猪、一间娱乐活动室、一间阅览室、一间理发室、一间医务室、一间室内洗衣房、一个小卖部、一座太阳能浴室、一个沼气池、一处室外活动场地、一项院办支柱经济项目。
(二)一床难求
中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老年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全国工商联递交的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第1004号提案中提到,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达到13.26%(约为1.78亿人),已超过13%的老龄化社会标准线。据预测,到2050年,中国老龄人口将达到总人口的三分之一。如此庞大的老年人口,养老机构一床难求虽然是必然的现象,尽管如此,养老机构床位像如今如此紧缺也是不合理的一种现象,经过忆百孝心网调查了解到,截至2011年底,全国老年公寓、福利院、敬老院等各类养老机构有4万个,养老床位315万张,床位数占老人总数的比例仅为1.77%,这个比例是严重不合理的。以发达国家的比例而言,像我们这样的老龄化水平,养老床位占老龄人口的5%~7%。
(三)农村养老何去何从
农村老年人养老最重要的两个方面,一是养老、二是医疗。忆百孝心网认为把城乡养老保险、最低生活保障和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真正建立健全起来,切实解决好农村老年人养老问题,让农村老年人真正享受到共享社会的成果。政府组织医疗、法律、敬老爱老等主题相关的活动,提高农村人民的生活意识与法律意识。
作者简介:李文文(1989,06-),女,山东枣庄人 辽宁大学人口研究所在读研究生。
参考文献:
[1]曲文勇.论养老方式的变迁与选择.光明日报,2005. 1. 25.P3-4
[2]王桂新.变化中的中国养老模式[J].人民论坛双周刊,2008.4.P25-26
[3]申小菊.我国养老基金个人帐户的管理选择[J].企业改革与管理,2005.P11-12
【關键词】养老;现状;困境
一、养老问题背景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老龄人口的不断增长,我国正在经历着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老龄化过程。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显示:截止2010年年底,我国总人口为13.4亿,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达到1.78亿,其中,65岁以上老年人口为1.19亿。根据人口惯性规律,我国老年人口规模在2026年将超过3亿,2037年将超过4亿,2050年将达到4.4亿,约占总人口的30%。养老负担之重,由此可见一斑。同时,三分之一的老年群体将越来越成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坚持以人为本,共同担当养老责任,将是一项长期的艰巨任务。
二、我国当前养老问题的现状
但我国目前的养老现状却令人堪忧。中国传统思想影响下的居家养老模式,在社会理念与文化思想发生深刻变化的大环境下,已日益显现出不适应。自1979年开始实行独生子女政策至今,我国第一代独生子女的父母已经开始步入老年。他们与自己多儿多女的父母不同,唯一的子女将承担赡养他们的重任。现在,越来越多的家庭将出现4个老年人、1对夫妇和1个孩子的“四二一”结构。大约二十年后,待第三代独生子女长大成人,有可能面临的是一对夫妇上面有12位老人。别说养活,恐怕连见孩子一面都成了奢望。
(一)城市养老存在的问题
在城市,年轻人大都出去工作,刚退休的老人则担当了给儿女洗衣做饭带孩子的家庭义务,几乎没有自己的私人生活空闲。高得离谱的房价,使得绝大多数城市老人几乎不可能和儿女生活。儿女们平时忙于工作,平时难得一见,也只能利用双休或节假日看望一下老人。特别是高龄老人,大多数时间只能是老两口相依为命,相互慰藉。一旦一半逝去,另一半只能在孤独寂寞中打发岁月。老年人平日里只有与电视、宠物、花草为伴,条件相对好些的社区也只能提供下棋、打麻将、扭秧歌、健身等简单娱乐。待老人失去生活自理,除一小部分孝顺儿女能为父母提供保姆照料外,绝大部分老人只能苟延残喘,勉强维持生存。
(二)农村老年人生活现状。
一般年轻人大都外出打工,老年人除了照看孩子,料理家务,更要应付繁重的田间劳动。年轻时挣的钱都花在了为孩子们盖房、结婚、生孩子上,到老了失去经济能力之时,只能仰儿女鼻息。遇到孝顺的儿女,可以衣食无忧,安度晚年。遇到儿女不孝,则只能自食其力,活一天算一天。尽管全国部分地区实行养老保险,但每月区区不够买两公斤猪肉的50元钱,根本只是杯水车薪。平时没病尚可,一旦有了大病,厄运就开始降临。农村医疗保险的不规范及门槛过高,导致高昂的医疗费让大多数老人放弃治疗。可以说,相当一部分农村老年人是在饥寒交迫、痛苦折磨中死去。这就是农村最真实的养老现状。
(三)机构养老等新型模式的现状。
“社区养老”是以家庭养老为主,社区机构养老为辅;以上门服务为主,托老所服务为辅的整合社会各方力量的养老模式。“社区养老服务”就是通过政府扶持、社会参与、市场运作,逐步建立以家庭养老为核心,社区服务为依托,专业化服务为依靠,向居家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医疗保健、精神慰藉、文化娱乐等为主要内容的服务。而目前我国的机构养老,主要以国办为主,民办为辅。。而民办养老机构,要么价格过高,绝大多数人不能承受,要么服务质量差项目少,场所设施简陋,不能满足服务需求。更为重要的是,国家目前对养老机构还没有明确统一的规范,政策支持乏力,法律制度建设滞后,配套措施不够完善。
三、养老问题困境
(一)生活设施不够完善
中国大多数的养老机构占地面积十分有限,住进去的老人虽然生活上有保障,但是,一些生活设施和娱乐设施却不到位,国家示范的养老机构政策表示:房间入住率和集中供养率达到了85%以上,生产用地人均面积不少于0.2亩,院区绿化不低于可绿化面积的50%。很多的养老机构连租地都是一种困难,更何况是这样的标准呢!国家示范的养老机构包括了“十六个一”的建设。一片绿地、一片果林、一片菜地、一口鱼塘、一群鸡鸭、一圈肉猪、一间娱乐活动室、一间阅览室、一间理发室、一间医务室、一间室内洗衣房、一个小卖部、一座太阳能浴室、一个沼气池、一处室外活动场地、一项院办支柱经济项目。
(二)一床难求
中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老年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全国工商联递交的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第1004号提案中提到,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达到13.26%(约为1.78亿人),已超过13%的老龄化社会标准线。据预测,到2050年,中国老龄人口将达到总人口的三分之一。如此庞大的老年人口,养老机构一床难求虽然是必然的现象,尽管如此,养老机构床位像如今如此紧缺也是不合理的一种现象,经过忆百孝心网调查了解到,截至2011年底,全国老年公寓、福利院、敬老院等各类养老机构有4万个,养老床位315万张,床位数占老人总数的比例仅为1.77%,这个比例是严重不合理的。以发达国家的比例而言,像我们这样的老龄化水平,养老床位占老龄人口的5%~7%。
(三)农村养老何去何从
农村老年人养老最重要的两个方面,一是养老、二是医疗。忆百孝心网认为把城乡养老保险、最低生活保障和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真正建立健全起来,切实解决好农村老年人养老问题,让农村老年人真正享受到共享社会的成果。政府组织医疗、法律、敬老爱老等主题相关的活动,提高农村人民的生活意识与法律意识。
作者简介:李文文(1989,06-),女,山东枣庄人 辽宁大学人口研究所在读研究生。
参考文献:
[1]曲文勇.论养老方式的变迁与选择.光明日报,2005. 1. 25.P3-4
[2]王桂新.变化中的中国养老模式[J].人民论坛双周刊,2008.4.P25-26
[3]申小菊.我国养老基金个人帐户的管理选择[J].企业改革与管理,2005.P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