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抗时间的爱情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lianmaow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霍乱时期的爱情》是马尔克斯的代表作之一,讲述的是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之间主人公的爱情故事。虽然书中描写了很多人的爱情,但最触动人心灵的还是阿里萨对费尔米娜一生的等待。作者通过人物的故事向我们展现了疾病、爱情、生命、死亡、忠贞的主题,构造了一个普通人可能难以经历的爱情世界,在这个世界里,爱情以奇迹般的力量对抗着时间。本文通过书中人物和情节的分析来解读对人生和爱情的思考。
  关键词:《霍乱时期的爱情》;爱情;解读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08-0-02
  《霍乱时期的爱情》以男主人公阿里萨五十一年爱情等待为主线,讲述了一个发生在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爱情故事。青春年少的主人公阿里萨在无可挽救地爱上了底层社会生意人的有钱人的女儿费尔明娜。懵懂的爱情就此发芽,但女方的父亲却极力反对,只是因为费尔明娜的父亲嫌弃阿里萨是一个没有出息的电报员。父亲的阻挠加之年少的费尔明娜对爱情新奇又惧怕的犹疑,浇灭了阿里萨狂热的激情,眼睁睁看着费尔明娜嫁作他人妻。但阿里萨对于费尔米娜的痴迷之火却对抗着半个世纪的时间,越烧越旺。他卷入到爱情旋涡里达五十年之久。当五十一年后费尔明娜的丈夫乌尔比诺医生去世,阿里萨才有了重新接近心上人的机会,在不懈的追求和努力之下,这两位老人走到了一起,在加勒比海上幸福的漂流。
  一、瘟疫背景下的爱情
  正如本书中的名字一样,这是一场发生在瘟疫时期的伟大爱情。霍乱一种急性腹泻性传染病,代表着恐怖和死亡,是每个人都唯恐避之不及的恶事。爱情是人类情感中最美好的情感,代表着幸福和愉悦。这两个相去甚远的词搭配在一起,确实显得有些突兀和吊诡。但书中主人公的不可思议的爱恋正是发生在这场跨世纪的瘟疫的大背景下,为原本就与众不同的爱情行为渲染了特别的社会色彩。作者表面营造的这种灾难和美满的对立,细细推究开来,却有可能却是有意而为之的统一,就本书而言,正常人对瘟疫都是避之不及,对美好的爱情都向而往之,霍乱虽来势汹汹,但只要有得当的应对措施,自然也可安全度过,劫后逢生的有对比的喜悦也是难得的幸福。爱情最然美好,但过慧易妖,情深不寿,半个世纪的等待,对于阿里萨的人生来说可谓是一场灾难。更多的时候我们只看到了事物的表面,冥冥之中那福祸相依相对的流动却也是必然发生的,霍乱和爱情在一起看似突兀而却又理地存在,呈现出一种别样的凄美,也体现出爱情的难以捉摸和瘟疫的发生不以个体意志为转移的特点,亦或是作者正是要暗合情感的情不自禁和疾病的不受控制。
  二、与时间对抗中的忠贞和背叛
  书中主人公阿里萨为爱情的守候如此执着,他对费尔米娜的爱是对抗半个世纪时间、经得起检验的忠贞。他为费尔米娜等了半个多世纪,认为他唯一的机会就是她的丈夫死去之后,于是在五十多年后那一天终于到来的时候他对费尔明娜说:我为这个机会等了半个多世纪,为的是再一次向您表达我的誓言,我永远爱您,忠贞不渝。可以想象,这个为爱情而活着的老人在过去几十年的每天都在等待这个机会说出爱的告白,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无尽等待是怎样的一种心情。阿里萨那肝肠寸断的痛苦是让人动容的。他在其后所做的一切努力都是为了能够“重新赢得她的心”。另外一个情节是主人公阿里萨终于与自己苦苦思恋、苦苦等待五十一年之久的费尔明娜在一起,真真切切感受到了这个让他魂牵梦的女人的身体时,他说:“费尔明娜,我为你保留了处子之身”,眼神真挚又虔诚。在感动于阿里萨催人泪下的表白时,我们心里却也看到困惑和矛盾,生出不自主的别扭。在被费尔明娜抛弃后,阿里萨弄情丧志、混迹于女人的情欲之海,始乱终弃。并未做到如他当初所想的对费尔明娜保守忠贞,却与六百多个女人长期交往,还不包括短暂的艳遇。所以当阿里萨说出那句“我为你保留了处子之身”时,我们的心理也是五味杂陈。阿里萨在爱情方面既是身体的背叛者也是灵魂的捍卫者,既看似自然又不可思议,是阿里萨原始的冲动战胜了原本固执的坚守,还是他自己因得不到自己爱人的堕落?阿里萨及爱情的坚守者和骗子的角色于一身,虽然让人觉得有些异样,但在读者的某个心理角落,也存在合理性。但我们不能因此就全盘否定阿里萨对费尔明娜的炽热的爱,说他是爱情的骗子,因为他五十一年的思念和等待绝不会是一个骗子所为。也许这正说明了人性的复杂和不同人不同的爱情观。也许就是爱情之所以让人着迷的原因之一吧。可以想见,在这种对抗时间的爱中,阿里萨对费尔明娜朝思暮想到毫无节制的放纵自己,不过是在寻求对无望爱情的解脱。他虽然阅女人无数,但没有任何女人可以代替费尔明娜在他心中的地位。
  本书中费米娜的丈夫乌尔比诺是一位有身份有地位的医生。但乌尔比诺在晚年也没有坚守住操节,终于还是偷腥了。费尔米娜说:“我以为你会像个男人,对我撒谎隐瞒。”她希望丈夫能够隐瞒,因为,在她心中,这时的谎言反而是珍重两人夫妻关系的不得已之举。乌尔比诺医生承认自己出轨行为不是出于对妻子的愧疚,在他内心里,坦白意味自己的解脱,虽然他对费尔明娜说:“你要永远记住,对于一对恩爱夫妻,最重要的不是幸福,而是稳定”。这样一个严谨又理性的丈夫陪伴在费尔明娜身边半个多世纪。如果乌尔比诺没有出轨,他对费尔明娜至少在肉体上还是保持忠贞的。只可惜,终是未能管住自己。医生的爱情世界里只有自己,费尔明娜的存在只是一种需要。从中我们不难发现:即使书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原则和坚守,但与时间对抗的岁月里,也些许向人性的复杂和善变作了妥协。
  三、活着和死去皆源自深深的爱
  阿里萨青春年少时,对费尔明娜的迷恋招来了费尔明娜父亲的阻挠。在面对阻力时,他现出了对于死亡的无所畏惧,对于爱情的坚贞捍卫,他指着自己的胸口对她父亲说:“开枪吧,没有比为爱而死更光荣的事情了。”热恋中的阿里萨无畏死亡,宁可为爱而死。随着时间的推移,阿里萨对死亡的认识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当费尔明娜嫁为人妇,阿里萨伤心欲绝,浑浑噩噩的度日,当他与乌尔比诺医生相见时,紧张慌乱中将手中的文件抖落在地。面对器宇轩昂、德高望重的医生,阿里萨显得卑微和猥琐,面对假想的情敌完全输了气势全无斗志和生气。他担心自己活不过医生。死亡在此时对于他来说是一种恐惧和障碍,他开始惧怕死亡。因为对于爱情的不确定,使他认识到只有活着见到心上人的可能,才能重拾完美的爱情。他宁愿谦卑地活着,也不要选择死亡,因为爱情此时和生命紧紧相连。年少时的阿里萨可以为爱情而死,年老时的阿里萨只有跨越死亡,生存下来才能再次获得爱情。活着和死去在阿里萨的世界里也不是绝对的对立了,生或死可以同时存在,只要与费尔明娜有关。
  医生乌尔比诺在新婚之夜,费尔明娜问他是否爱自己,他却没有做出正面回答。但将死之际对却费尔明娜说:“你不知道我有多爱你。”我想,这不单单是一句”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就可以解释的,毕竟这是与他走过医生的爱人。他还是深爱费尔明娜的。在长达半个世纪多的岁月中,阿尔萨因时间的流逝也未减弱他对费尔明娜的爱恋,乌尔比诺因时间的推移缓慢而坚定地加深了对费尔明娜的爱。所以,我相信,乌尔比诺医生的一句“你不知道我有多爱你”确是肺腑之言。
  小说结尾,阿里萨命令船长将船上的货物和旅客转移,升起了代表着霍乱疫情黄色的旗,表示船处于隔离状态,不允许靠岸。阿里萨说这是一生一世的旅行,在等待了半个世纪之后。他说自己终于明白,真正无限的不是死亡,而是生命。对于书中主人公而言,活着或者死去皆源自深深的爱。
  《霍乱时期的爱情》不仅仅是一部关于爱情的小说,更是一部探讨爱情与瘟疫,爱情与人性、爱情与生命的精彩著作。霍乱是一种病,爱情也是一种病。爱时病到骨髓,无法自拔。小说结尾,船长疑惑不解地问阿尔萨我们航行要到什么时候才停下,他用“在五十三年零十一个日日夜夜前就准备好的答案”来回答船长,这个答案便是——“永生永世!”阿尔萨用这个答案给自己的坚守画上了完美的句号。
  参考文献:
  [1][哥伦比亚]加西亚·马尔克斯.霍乱时期的爱情[M].杨玲,译.南海出版社,2012.
  [2]谈清妍.爱情的乌托邦——解读《霍乱时期的爱情》中的爱情与死亡[J].襄樊学院学报,2009(06).
其他文献
摘 要:张爱玲的小说文本主要流淌着对人性善恶的普遍关怀,在透着小人物经历的背景下表现市民阶层的悲剧性命运,显示不可捉摸的苦难人生。张爱玲短篇小说《封锁》所叙述的故事简单而又深情,张爱玲用其神来之笔,将一个庸常的世情故事描绘得摇曳多姿。从《封锁》就可以看出张爱玲在写作时所采用的独特手法,大致可以归纳为:日常性、封闭性、用某种符号暗示空间性含义,在“无形”“有形”的转换中追求真实的人生诉求。  关键词
摘 要:萧红作为东北作家群的代表,是民国时期四大才女。本文立足于萧红的个体生命历程、代表作品以及许鞍华导演的电影作品《黄金时代》进行作家--文本--剧本--电影的解构。从现代文学研究与影像表达两大领域,探索作家生平的艺术化影像呈现。  关键词:影片《黄金时代》;萧红;电影艺术  [中图分类号]:J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24--01  一、萧红的生平
一条鱼 被我俯在低處  而我 被一只雁俯在低处  一条鱼让我看清了自己的价值  而我 让一只雁看到了自己的高度
摘 要:保罗·柯艾略在《牧羊少年奇幻之旅》中的叙述安排,在某种程度上是对“不可思议”的“奇幻之旅”的一种消解,这种叙述方式的选择,增添了故事的“合理性”。将魔幻与现实的糅合更加自然。  关键词:叙述;选择;消解  作者简介:张施令(1990-),郑州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中国古典文献学。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
摘 要:作為美国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当代作家之一,托妮·莫里森是首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黑人女性。她是最杰出且最具代表性的黑人女作家。她的作品在当代女性文学,尤其是黑人女性文学中有着重要的影响力。托妮·莫里森以黑人女性独特视角,发人深省的文字描述了生活在社会底层的黑人的生活。《最蓝的眼睛》、《秀拉》和《宠儿》这三部小说体现了黑人女性的主体意识从丧失到觉醒最会建立并在最终找回自我身份认同的过程。  关键
十几年前烧秸秆的季节,深秋的夜空灰蒙蒙的,路灯的光线在灰色的夜空里更加昏黄,似有若无的烟气飘来荡去,宛若缥缈的梦境。  那天晚上走出公司大楼,大概是雾霾的原因,L的眼睛忽然一阵酸涩,这酸涩的感觉似曾相识,在L老家的县城,那是烧秸秆的烟雾带来的感官刺激。十几年前烧秸秆的季节,深秋的夜空灰蒙蒙的,路灯的光线在灰色的夜空里更加昏黄,似有若无的烟气飘来荡去,宛若缥缈的梦境。  年少时,关于烧秸秆,L首先想
摘 要:《小癞子》原名《托美思河的小拉撒路》,它开创了流浪汉小说的先河,记述了一位流浪汉的各种人生遭遇,生动形象的呈现了一个善良、乐观的流浪汉形象。它通过新颖的叙事结构形式,呈现了色彩斑斓的真实生活现象,特别是下层百姓的悲欢离合。小说通过下层人民的视角去观察和批判不合理的社会现状,给予人们改变现实的思想启迪。  关键词:小癞子;现实主义;流浪汉;社会黑暗  作者简介:谢雨佳(1994-),女,四川
许多文房雅玩,都要以座、盖,或宝笼相配,或红木,或紫檀,以及牙、瓷、铜等诸般其他材料。好的底座,本身就是一件艺术品。即使独立来看,也有其审美和收藏的价值。当然,底座有新配、旧配和原配之分。旧配可能是原配,也可能只是后配。比较起来,原配的价值最高,它与器物有一种气息上的一致性。在精神气韵上相关相联,相得益彰。经过了漫长的岁月,彼此已经成为一体。有了默契,有了血脉的联系,有了夫妻之相。只有两者在一起,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29--01  《王氏之死——大历史背后的小人物命运》这部著作是由美国著名的中国史研究专家史景迁撰写的一部以文学叙事的形式对17世纪中国山东省郯城的政治,经济,地方文化进行历史梳理的著作。这部篇幅不长的著作将僵化枯燥的史料与蒲松龄的虚幻小说《聊斋志异》相结合,试图重新塑造或捕捉逝去的时空和人物的生命。这种
作者简介:吴慧珍(1983-),女,汉族,福建籍,本科学历,漳州科技职业学院助教,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15-0-02  我不知道还有哪一部小说其中爱情的痛苦、迷恋、残酷、执著,曾经如此令人吃惊地描述出来。  ——题记  《呼啸山庄》是艾米莉·勃朗特创作的唯一一部小说。在严格意义上而言,艾米莉是个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