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主要经济指标比较
(一)内蒙古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同比下降,排全国第21位
前三季度,内蒙古地区生产总值11338亿元,排全国第15位,西部第2位,总量在全国和西部的位次均与上年同期相同。地区生产总值增速9%,较上年同期低2.6个百分点,排全国第21位,较上年同期下降了10个位次,排西部第12位,较上年同期下降4个位次。
前三季度,全国国内生产总值386761.7亿元,有17个省份地区生产总值超万亿,其中6个省份超两万亿。广东、江苏和山东分别以44471.53亿元、41934.3亿元和39601.68亿元位列全国前三位。从增速看,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7%,较上年同期高0.1个百分点。贵州、天津以12.6%的增速并列全国第一。海南、浙江、广东等6省份地区生产总值增速高于上年同期水平,其余25个省份增速同比下降,其中,吉林降幅最大,较上年同期下降3.3个百分点。
图1 前三季度各省份地区生产总值及增速
(二)内蒙古工业增加值增速同比下降,排全国第10位
前三季度,内蒙古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12.2%,较上年同期低1.8个百分点,排全国第10位,较上年同期上升5个位次,排西部第6位,较上年同期上升3个位次。同期,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9.6%,较上年同期低0.4个百分点,有25个省份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从效益看,前三季度,内蒙古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1016.86亿元,同比下降10.3%。全国看,公布前三季度工业利润增速的14个省份中,规模以上工业利润同比增幅最高的为重庆,增速达42.3%;除内蒙古外,山西工业企业利润也为负增长,增速为44.2%。
图2 前三季度各省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
(三)内蒙古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同比下降,排全国第26位
前三季度,内蒙古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除说明外均为此口径)11208.4亿元,排全国第12位,较上年同期下降1个位次,排西部第2位,与上年同期相同。固定资产投资增速19.1%,较上年同期高0.7个百分点,排全国第26位,较上年同期上升2个位次,排西部第11位,较上年同期上升1个位次。内蒙古5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2514.41亿元,增速20.2%,较上年同期高0.2个百分点。
前三季度,全国固定资产投资额达309207.57亿元,江苏、山东、辽宁以25110.8亿元、25092.1亿元和21017.6亿元位列全国前三位。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为20.2%,较上年同期低0.3个百分点。有21个省份增速超过全国平均水平。西藏、贵州和青海分别以33.3%、29.6%和27.9%的增速位列全国前三位。从区域看,相对东部地区,中、西部地区投资虽仍处下降,但依然保持较快的增长势头。前三季度,中、西部地区固定资产投资平均增速分别低于上年同期水平4.3个、1.1个百分点,为21.5%、23%,分别高于东部地区2.7个和4.2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3个和2.8个百分点。同期,东部地区固定资产投资平均增速高于上年同期0.9个百分点。
从结构看,内蒙古采矿业投资比重仍然偏高,六大优势特色产业中,能源、化工、冶金建材仍是工业投资的主体,能源、化工、高新技术行业投资增长较快。以50万元以上口径,前三季度,内蒙古采矿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为11%,较上年同期升高1.5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约8个百分点。同期,能源、化工、冶金建材投资占工业总投资的70%。能源、高新技术行业投资增速均高于全区工业投资增速4.34个和4.99个百分点。与上年同期相比,冶金建材、机械装备制造、农畜产品加工业投资明显放缓,增幅分别同比回落21.82个百分点、23.94个百分点、16.52个百分点。化工行业投资增速虽低于上年同期36.49个百分点,但仍高于全区工业投资7.89个百分点。
图3 前三季度各省份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不含农户)及增速
(四)内蒙古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同比下降,排全国第28位
前三季度,内蒙古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591.58亿元,排全国第19位,西部第3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11.3%,较上年同期低2.9个百分点,排全国第28位,较上年上升3个位次,排西部第12位,与上年同期相同。
前三季度,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8817亿元,广东、山东、江苏以18526.16亿元、15543.7亿元和15054.86亿元排全国前三位。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12.9%,较上年下降1.2个百分点。有25个省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西藏、海南以15.2%、14.1%的增速分列全国第一、二位,福建、贵州、云南以13.8%的增速并列第三。
图4 前三季度各省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及增速
(五)内蒙古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排全国第10位,农牧民人均现金收入排全国第11位
前三季度,内蒙古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937元,较上年同期增收1739元,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232元,收入排全国第10位,排西部第1位,在全国和西部的排名与上年同期相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为10.1%,较上年同期低3.8个百分点,排全国第7位,较上年同期上升3个位次,排西部第6位,较上年同期上升1个位次。同期,内蒙古农牧民人均现金收入9144元,较上年同期增收1068元,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517元。收入排全国第11位、西部第1位,在全国和西部的排名与上年同期相同。农牧民人均现金收入增速13.2%,较上年同期低2.1个百分点,排全国第11位,较上年同期上升14个位次,排西部第8位,较上年同期上升3个位次。
前三季度,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20169入元,较上年同期增收1742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的有8个省份,上海、北京、浙江以32786元、29626元和29108元排全国前三位。 从增速看,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9.5%,较上年同期低3.5个百分点。有22个省份增速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其中,西藏、青海、新疆以12.6%、11.5%和11.1%的增速并列第三位。前三季度,全国31个省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均低于上年同期水平。
图5 前三季度各省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及增速
前三季度,全国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7627元,较上年同期增收849元。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的有14个。上海、浙江、北京以16916元、16150元和16122元排全国前三位。
从增速看,全国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增速12.5%,较上年同期低2.9个百分点。有21个省份增速超过全国平均水平,青海以15.9%的增速排全国第一,西藏和贵州以14.9%的增速并列第二,新疆位列第三,增速为14.4%。除西藏略高于上年同期水平0.3个百分点外,全国其他30个省份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增速较上年同期均有下降。
图6 前三季度各省份农牧民人均现金收入及增速
(六)内蒙古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速同比上升,排全国第19位
前三季度,内蒙古财政总收入1947.78亿元,较上年同期增收97.69亿元,增速为5.3%,较上年同期低0.8个百分点。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286.81亿元,较上年同期增收142.31亿元,排全国第17位、西部第2位,超过同属西部的重庆,在全国和西部的排名均较上年同期上升1个位次。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速12.4%,较上年同期上升3.1个百分点,排全国第19位,较上年同期上升9个位次,排西部第10位,较上年同期上升1个位次。
前三季度,全国公共财政收入98389亿元,同比增长8.6%,较上年同期低2.3个百分点。其中,中央本级收入46813亿元,同比增长4.5%,较上年同期低2.3个百分点;地方本级收入51576亿元,同比增长12.7%,较上年同期低2.5个百分点。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超三千亿的省份有5个,其中,广东、江苏、山东分别以5160.89亿元、4797.34亿元和3481.8亿元排全国前三位。从增速看,地方财政预算收入增速在全国排前三位的是西藏、福建、湖北,增速分别为32%、20.4%和19.8%。有21个省份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速低于上年同期水平,其中湖南降幅最小,低于上年同期27.2个百分点。其余11个省份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速高于上年同期水平,其中陕西升幅最大,较上年同期高21.5个百分点。
图7 前三季度各省份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及增速
(七)内蒙古进出口总额排全国第26位,增速排全国第25位
前三季度,内蒙古进出口总额86.7亿美元,排全国第26位、西部第7位,在全国和西部的排名均与上年同期相同。进出口总额增速3.3%,较上年同期高8.1个百分点,排全国第25位,较上年同期上升4个位次,排西部第10位,较上年同期上升1个位次。其中,进口总额59.2亿美元,排全国第24位,与上年同期相同,排西部第6位,较上年同期下降1个位次,进口总额增速12.7%,排全国第9位,较上年同期上升8个位次,西部第4位,较上年同期上升2个位次;出口总额27.5亿美元,排全国第28位,较上年同期下降1个位次,排西部第9位,与上年同期相同,出口总额增速-12.2%,排全国第31位,较上年同期下降2个位次,排西部第12位,较上年同期下降1个位次。
从全国看,全国进出口总额30603.7亿美元。有7个省份进出口总额超千亿美元,广东、江苏和上海以8145亿美元、4052.4亿美元和3238.3亿美元排全国进出口总额前三位。天津、辽宁等18个省份进出口总额在百亿到千亿美元之间。甘肃、贵州等6个省份进出口总额未达百亿美元,内蒙古位列其中。蒙古与俄罗斯仍是内蒙古的主要贸易国,前三季度,与上述两国贸易额达26亿美元,占全区总贸易额的46.6%,但对蒙、俄两国贸易量均有缩小,分别同比下降13.6%和3.1%。出口方面,前三季度,全国出口总额16148.6亿美元,超千亿美元的有4省份,广东、江苏、浙江分别以4683.6亿美元、2423.4亿美元和1844.9亿美元排全国出口总额前三位。内蒙古出口总额处全国下游,出口继续以传统商品钢材、纺织服装和机电产品为主,但一些传统出口商品出现下降,前三季度,铁合金、合金钢热轧条杆、抗菌素、羊绒衫和针织服装出口分别下降27.7%、5.3%、3.4%、15.9%和61.3%。进口方面,前三季度,全国进口总额14455亿美元,超千亿美元的有4省份。广东、北京、上海分别3461.3亿美元、2758.5亿美元和1735.2亿美元排全国进口总额前三位。内蒙古进口总额处全国下游,从结构看,资源性商品和电子产品进口带动全区前三季度进口增长,铁矿砂、铜矿砂、锌矿砂和成品油进口分别增长11.7%、36.6%、115.3%和8.2%,电子器件进口4.86亿美元,增长了294倍。
从增速看,前三季度,全国进出口增速为7.7%,较上年同期高1.5个百分点。有16个省份的进出口增速同比上升。出口方面,全国出口增速8%,较上年同期高0.6个百分点,青海、宁夏等17个省份增速同比加快。进口方面,全国进口增速7.3%,较上年同期高2.5个百分点。新疆、上海等15个省份进口增速同比上升。
图8 前三季度各省份进出口总额及增速
二、初步结论
(一)全国各省份经济增速呈“西高东低”、区域差异缩小的态势
从全国看,西部经济仍保持较快增速。前三季度,有7个西部省份排在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全国前十位。但受能源原材料产品需求降低及国家紧缩政策下的财政转移支付、专项资金支持力度减弱的影响,西部省份经济处下滑态势,增速优势趋弱,地区生产总值增速的区域差异正在缩小。前三季度,西部12省份,除西藏外的11个省区市的地区生产总值增速仍处下行。降幅超过1.2个百分点的11个省份中7个属西部。同期,5个东部省份经济增速同比加快,增幅最高的海南,地区生产总值增同比加快1.7个百分点。 (二)内蒙古经济增长仍处下行,并依然保持较大降幅
从数据看,本轮内蒙古经济增速下滑已持续14个季度,降幅一直处于波动。经济增速降幅上一次收窄出现在2012年第四季度,经过连续两个季度收窄后,本年上半年再度加宽,且增速下滑明显。前三季度内蒙古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同比降幅虽较上半年有所收窄,但仍较上年同期低2.6个百分点。降幅仅次于吉林、四川,居全国第三。
图9近年内蒙古经济增速同比增幅
内蒙古经济增速出现较大幅度下滑的主要原因是第二、三产业特别是工业增长放缓,而能源等行业增长放缓又是造成工业对经济增长支撑力明显减弱的主要因素。根据前三季度统计数据,从三次产业看,内蒙古第一、二、三产业同比增长1%、11%和6.5%,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0.4%、73.3%和26.3%,分别支撑经济增长0.04个、6.6个和2.37个百分点,分别影响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同比回落0.13个、1.53个和0.93个百分点。从第二产业内部看,工业、建筑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8.3%、5%,分别支撑经济增长6.15个和0.45个百分点,分别影响地区生产总值回落1.01个和0.52个百分点。从工业内部看,六大优势特色产业中,能源、冶金、建材和机械装备制造同比增长8.7%、12.9%、11.9%和10.7%,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9.7%、12%、2.8%和2.7%,分别支撑经济增长1.78个、1.08个、0.25个和0.25个百分点,分别影响经济同比回落1.06个、0.15个、0.1个和0.17个百分点。化学工业、农畜产品加工业对经济增长的支撑有所加强,影响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同比上升,但其对经济增速的拉高作用不及能源、冶金等行业对经济支撑力减弱的影响。前三季度,内蒙古化学工业、农畜产品加工业分别支撑经济增长0.98个和0.78个百分点,分别影响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同比增加0.6个、0.03个百分点。从第三产业内部看,批发和零售业、金融业及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7.5%、4%、1.4%和5.1%,分别支撑经济增长0.68个、0.36个和0.46个百分点,分别影响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同比回落0.32个、0.32个和0.33个百分点。房地产业同比增长3.9%,支撑经济增长0.13个百分点,影响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同比增加0.36个百分点。
表1 前三季度内蒙古三次产业及主要行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和贡献度
(三)三次产业和投资、消费、出口协调发展的省份经济增长稳定性更强
前三季度,全国有6个省份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处于回升,其中有5个省份属东部地区。这是这些省份地区生产总值增速连续第3个季度回升。从产业支撑看,这些省份中浙江、广东为二、三产业协调支撑型经济(二、三产业比重均超过40%,且二、三产业比重差距不超过10个百分点),北京、上海、海南和西藏为三产主导型经济(第三产业比重占50%以上,或第三产业比重占45%以上且远高于第一、二产业比重);从需求看,上海、浙江、广东经济属“三驾马车”协调拉动,而海南、西藏是投资与消费对经济拉动的协调性比较强。
表2 上半年经济增速同比加快省份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同比增幅
从经济的稳定性和抗风险方面看,由于产业发展相对均衡,可以多点发力支撑经济增长,投资、消费双轮驱动和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协调拉动,更易形成合力,所以,各次产业协调拉动和“三驾马车”协调拉动或投资、消费双轮驱动的省份抵御经济外部影响的能力更强,经济发展更为稳健,在经济下滑期,这些省份的经济增速降幅相对较小,在经济回稳期经济也相对易于企稳回升。如浙江、广东。此外,中高端服务业辐射范围更大、经济附加值更高、产业带动力更强,而依托独特资源发展的服务业,资源的稀缺性和不可替代性强,所以,中高端服务业占比较高和拥有独特性资源并开发利用较好的三产主导型经济省份,其第三产业在市场竞争中竞争力更强,受外部环境影响较小,经济发展相对稳健,在经济回稳期经济可以较快回稳。如上海、西藏。
相比较,内蒙古产业协调性弱,经济增长对投资的依赖程度高,抗外部风险的能力较差。从产业看,前三季度,内蒙古三次产业比例为4.5:58.3:37.2,二产比重偏大,三产比重偏小,分别高于和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3个、8.3个百分点。从工业看,内蒙古属工业主导型经济,重化工倾向明显且尚未表现出高级化特征,能源、原材料工业占比较大,能源行业为工业利润主要来源,非煤行业效益有待提高。前三季度,内蒙古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51.4%,能源工业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29%。同期,内蒙古能源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555.8亿元,同比增长0.18%,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的32.6%。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579.3亿元,同比下降17.9%,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利润的57%。可以看出,能源行业以全区约三分之一的工业收入实现了近六成的工业利润,这一方面说明工业利润对能源行业依赖较大,另一方面也说明其他主要产业的盈利能力相对较弱。从需求看,通过相关数据初步核算,内蒙古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约39%,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约7个百分点。
(四)全国经济回稳更趋明显,受外部环境影响较大的内蒙古经济有望在2014年企稳
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速较上年同期微幅回升0.1个百分点。10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1.1%,较上月上升0.3个百分点,为18个月来的新高,至此已连续4个月回升。从分项指数看,生产以外的其他指数回升相对较弱,从业人员指数、主要原材料库存指数微幅增长,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与上月持平,新订单指数回落0.3个百分点。分企业规模看,大、中型企业PMI继续回升,并处于50%的临界点以上;而小型企业PMI指数,虽较上月显著回升了4.4个百分点,但仍处50%的临界点以下,为49.7%。这表明我国经济虽存在需求不足和小企业经营困难等情况,持续回升面临不确定因素,但整体处于稳中向好的运行态势。内蒙古经济受外部需求传导影响,有望在2014年企稳并实现小幅回升。9月份,内蒙古宏观经济预警指继续上行,一致指数、先行指数继续回升,表明内蒙古经济景气回稳趋势进一步增强。
课题负责人:杭栓柱 课题组组长:杨臣华 报告执笔:杜勇锋
责任编辑:杨再梅
(一)内蒙古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同比下降,排全国第21位
前三季度,内蒙古地区生产总值11338亿元,排全国第15位,西部第2位,总量在全国和西部的位次均与上年同期相同。地区生产总值增速9%,较上年同期低2.6个百分点,排全国第21位,较上年同期下降了10个位次,排西部第12位,较上年同期下降4个位次。
前三季度,全国国内生产总值386761.7亿元,有17个省份地区生产总值超万亿,其中6个省份超两万亿。广东、江苏和山东分别以44471.53亿元、41934.3亿元和39601.68亿元位列全国前三位。从增速看,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7%,较上年同期高0.1个百分点。贵州、天津以12.6%的增速并列全国第一。海南、浙江、广东等6省份地区生产总值增速高于上年同期水平,其余25个省份增速同比下降,其中,吉林降幅最大,较上年同期下降3.3个百分点。
图1 前三季度各省份地区生产总值及增速
(二)内蒙古工业增加值增速同比下降,排全国第10位
前三季度,内蒙古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12.2%,较上年同期低1.8个百分点,排全国第10位,较上年同期上升5个位次,排西部第6位,较上年同期上升3个位次。同期,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9.6%,较上年同期低0.4个百分点,有25个省份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从效益看,前三季度,内蒙古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1016.86亿元,同比下降10.3%。全国看,公布前三季度工业利润增速的14个省份中,规模以上工业利润同比增幅最高的为重庆,增速达42.3%;除内蒙古外,山西工业企业利润也为负增长,增速为44.2%。
图2 前三季度各省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
(三)内蒙古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同比下降,排全国第26位
前三季度,内蒙古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除说明外均为此口径)11208.4亿元,排全国第12位,较上年同期下降1个位次,排西部第2位,与上年同期相同。固定资产投资增速19.1%,较上年同期高0.7个百分点,排全国第26位,较上年同期上升2个位次,排西部第11位,较上年同期上升1个位次。内蒙古5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2514.41亿元,增速20.2%,较上年同期高0.2个百分点。
前三季度,全国固定资产投资额达309207.57亿元,江苏、山东、辽宁以25110.8亿元、25092.1亿元和21017.6亿元位列全国前三位。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为20.2%,较上年同期低0.3个百分点。有21个省份增速超过全国平均水平。西藏、贵州和青海分别以33.3%、29.6%和27.9%的增速位列全国前三位。从区域看,相对东部地区,中、西部地区投资虽仍处下降,但依然保持较快的增长势头。前三季度,中、西部地区固定资产投资平均增速分别低于上年同期水平4.3个、1.1个百分点,为21.5%、23%,分别高于东部地区2.7个和4.2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3个和2.8个百分点。同期,东部地区固定资产投资平均增速高于上年同期0.9个百分点。
从结构看,内蒙古采矿业投资比重仍然偏高,六大优势特色产业中,能源、化工、冶金建材仍是工业投资的主体,能源、化工、高新技术行业投资增长较快。以50万元以上口径,前三季度,内蒙古采矿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为11%,较上年同期升高1.5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约8个百分点。同期,能源、化工、冶金建材投资占工业总投资的70%。能源、高新技术行业投资增速均高于全区工业投资增速4.34个和4.99个百分点。与上年同期相比,冶金建材、机械装备制造、农畜产品加工业投资明显放缓,增幅分别同比回落21.82个百分点、23.94个百分点、16.52个百分点。化工行业投资增速虽低于上年同期36.49个百分点,但仍高于全区工业投资7.89个百分点。
图3 前三季度各省份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不含农户)及增速
(四)内蒙古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同比下降,排全国第28位
前三季度,内蒙古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591.58亿元,排全国第19位,西部第3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11.3%,较上年同期低2.9个百分点,排全国第28位,较上年上升3个位次,排西部第12位,与上年同期相同。
前三季度,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8817亿元,广东、山东、江苏以18526.16亿元、15543.7亿元和15054.86亿元排全国前三位。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12.9%,较上年下降1.2个百分点。有25个省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西藏、海南以15.2%、14.1%的增速分列全国第一、二位,福建、贵州、云南以13.8%的增速并列第三。
图4 前三季度各省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及增速
(五)内蒙古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排全国第10位,农牧民人均现金收入排全国第11位
前三季度,内蒙古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937元,较上年同期增收1739元,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232元,收入排全国第10位,排西部第1位,在全国和西部的排名与上年同期相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为10.1%,较上年同期低3.8个百分点,排全国第7位,较上年同期上升3个位次,排西部第6位,较上年同期上升1个位次。同期,内蒙古农牧民人均现金收入9144元,较上年同期增收1068元,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517元。收入排全国第11位、西部第1位,在全国和西部的排名与上年同期相同。农牧民人均现金收入增速13.2%,较上年同期低2.1个百分点,排全国第11位,较上年同期上升14个位次,排西部第8位,较上年同期上升3个位次。
前三季度,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20169入元,较上年同期增收1742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的有8个省份,上海、北京、浙江以32786元、29626元和29108元排全国前三位。 从增速看,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9.5%,较上年同期低3.5个百分点。有22个省份增速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其中,西藏、青海、新疆以12.6%、11.5%和11.1%的增速并列第三位。前三季度,全国31个省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均低于上年同期水平。
图5 前三季度各省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及增速
前三季度,全国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7627元,较上年同期增收849元。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的有14个。上海、浙江、北京以16916元、16150元和16122元排全国前三位。
从增速看,全国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增速12.5%,较上年同期低2.9个百分点。有21个省份增速超过全国平均水平,青海以15.9%的增速排全国第一,西藏和贵州以14.9%的增速并列第二,新疆位列第三,增速为14.4%。除西藏略高于上年同期水平0.3个百分点外,全国其他30个省份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增速较上年同期均有下降。
图6 前三季度各省份农牧民人均现金收入及增速
(六)内蒙古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速同比上升,排全国第19位
前三季度,内蒙古财政总收入1947.78亿元,较上年同期增收97.69亿元,增速为5.3%,较上年同期低0.8个百分点。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286.81亿元,较上年同期增收142.31亿元,排全国第17位、西部第2位,超过同属西部的重庆,在全国和西部的排名均较上年同期上升1个位次。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速12.4%,较上年同期上升3.1个百分点,排全国第19位,较上年同期上升9个位次,排西部第10位,较上年同期上升1个位次。
前三季度,全国公共财政收入98389亿元,同比增长8.6%,较上年同期低2.3个百分点。其中,中央本级收入46813亿元,同比增长4.5%,较上年同期低2.3个百分点;地方本级收入51576亿元,同比增长12.7%,较上年同期低2.5个百分点。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超三千亿的省份有5个,其中,广东、江苏、山东分别以5160.89亿元、4797.34亿元和3481.8亿元排全国前三位。从增速看,地方财政预算收入增速在全国排前三位的是西藏、福建、湖北,增速分别为32%、20.4%和19.8%。有21个省份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速低于上年同期水平,其中湖南降幅最小,低于上年同期27.2个百分点。其余11个省份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速高于上年同期水平,其中陕西升幅最大,较上年同期高21.5个百分点。
图7 前三季度各省份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及增速
(七)内蒙古进出口总额排全国第26位,增速排全国第25位
前三季度,内蒙古进出口总额86.7亿美元,排全国第26位、西部第7位,在全国和西部的排名均与上年同期相同。进出口总额增速3.3%,较上年同期高8.1个百分点,排全国第25位,较上年同期上升4个位次,排西部第10位,较上年同期上升1个位次。其中,进口总额59.2亿美元,排全国第24位,与上年同期相同,排西部第6位,较上年同期下降1个位次,进口总额增速12.7%,排全国第9位,较上年同期上升8个位次,西部第4位,较上年同期上升2个位次;出口总额27.5亿美元,排全国第28位,较上年同期下降1个位次,排西部第9位,与上年同期相同,出口总额增速-12.2%,排全国第31位,较上年同期下降2个位次,排西部第12位,较上年同期下降1个位次。
从全国看,全国进出口总额30603.7亿美元。有7个省份进出口总额超千亿美元,广东、江苏和上海以8145亿美元、4052.4亿美元和3238.3亿美元排全国进出口总额前三位。天津、辽宁等18个省份进出口总额在百亿到千亿美元之间。甘肃、贵州等6个省份进出口总额未达百亿美元,内蒙古位列其中。蒙古与俄罗斯仍是内蒙古的主要贸易国,前三季度,与上述两国贸易额达26亿美元,占全区总贸易额的46.6%,但对蒙、俄两国贸易量均有缩小,分别同比下降13.6%和3.1%。出口方面,前三季度,全国出口总额16148.6亿美元,超千亿美元的有4省份,广东、江苏、浙江分别以4683.6亿美元、2423.4亿美元和1844.9亿美元排全国出口总额前三位。内蒙古出口总额处全国下游,出口继续以传统商品钢材、纺织服装和机电产品为主,但一些传统出口商品出现下降,前三季度,铁合金、合金钢热轧条杆、抗菌素、羊绒衫和针织服装出口分别下降27.7%、5.3%、3.4%、15.9%和61.3%。进口方面,前三季度,全国进口总额14455亿美元,超千亿美元的有4省份。广东、北京、上海分别3461.3亿美元、2758.5亿美元和1735.2亿美元排全国进口总额前三位。内蒙古进口总额处全国下游,从结构看,资源性商品和电子产品进口带动全区前三季度进口增长,铁矿砂、铜矿砂、锌矿砂和成品油进口分别增长11.7%、36.6%、115.3%和8.2%,电子器件进口4.86亿美元,增长了294倍。
从增速看,前三季度,全国进出口增速为7.7%,较上年同期高1.5个百分点。有16个省份的进出口增速同比上升。出口方面,全国出口增速8%,较上年同期高0.6个百分点,青海、宁夏等17个省份增速同比加快。进口方面,全国进口增速7.3%,较上年同期高2.5个百分点。新疆、上海等15个省份进口增速同比上升。
图8 前三季度各省份进出口总额及增速
二、初步结论
(一)全国各省份经济增速呈“西高东低”、区域差异缩小的态势
从全国看,西部经济仍保持较快增速。前三季度,有7个西部省份排在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全国前十位。但受能源原材料产品需求降低及国家紧缩政策下的财政转移支付、专项资金支持力度减弱的影响,西部省份经济处下滑态势,增速优势趋弱,地区生产总值增速的区域差异正在缩小。前三季度,西部12省份,除西藏外的11个省区市的地区生产总值增速仍处下行。降幅超过1.2个百分点的11个省份中7个属西部。同期,5个东部省份经济增速同比加快,增幅最高的海南,地区生产总值增同比加快1.7个百分点。 (二)内蒙古经济增长仍处下行,并依然保持较大降幅
从数据看,本轮内蒙古经济增速下滑已持续14个季度,降幅一直处于波动。经济增速降幅上一次收窄出现在2012年第四季度,经过连续两个季度收窄后,本年上半年再度加宽,且增速下滑明显。前三季度内蒙古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同比降幅虽较上半年有所收窄,但仍较上年同期低2.6个百分点。降幅仅次于吉林、四川,居全国第三。
图9近年内蒙古经济增速同比增幅
内蒙古经济增速出现较大幅度下滑的主要原因是第二、三产业特别是工业增长放缓,而能源等行业增长放缓又是造成工业对经济增长支撑力明显减弱的主要因素。根据前三季度统计数据,从三次产业看,内蒙古第一、二、三产业同比增长1%、11%和6.5%,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0.4%、73.3%和26.3%,分别支撑经济增长0.04个、6.6个和2.37个百分点,分别影响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同比回落0.13个、1.53个和0.93个百分点。从第二产业内部看,工业、建筑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8.3%、5%,分别支撑经济增长6.15个和0.45个百分点,分别影响地区生产总值回落1.01个和0.52个百分点。从工业内部看,六大优势特色产业中,能源、冶金、建材和机械装备制造同比增长8.7%、12.9%、11.9%和10.7%,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9.7%、12%、2.8%和2.7%,分别支撑经济增长1.78个、1.08个、0.25个和0.25个百分点,分别影响经济同比回落1.06个、0.15个、0.1个和0.17个百分点。化学工业、农畜产品加工业对经济增长的支撑有所加强,影响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同比上升,但其对经济增速的拉高作用不及能源、冶金等行业对经济支撑力减弱的影响。前三季度,内蒙古化学工业、农畜产品加工业分别支撑经济增长0.98个和0.78个百分点,分别影响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同比增加0.6个、0.03个百分点。从第三产业内部看,批发和零售业、金融业及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7.5%、4%、1.4%和5.1%,分别支撑经济增长0.68个、0.36个和0.46个百分点,分别影响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同比回落0.32个、0.32个和0.33个百分点。房地产业同比增长3.9%,支撑经济增长0.13个百分点,影响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同比增加0.36个百分点。
表1 前三季度内蒙古三次产业及主要行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和贡献度
(三)三次产业和投资、消费、出口协调发展的省份经济增长稳定性更强
前三季度,全国有6个省份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处于回升,其中有5个省份属东部地区。这是这些省份地区生产总值增速连续第3个季度回升。从产业支撑看,这些省份中浙江、广东为二、三产业协调支撑型经济(二、三产业比重均超过40%,且二、三产业比重差距不超过10个百分点),北京、上海、海南和西藏为三产主导型经济(第三产业比重占50%以上,或第三产业比重占45%以上且远高于第一、二产业比重);从需求看,上海、浙江、广东经济属“三驾马车”协调拉动,而海南、西藏是投资与消费对经济拉动的协调性比较强。
表2 上半年经济增速同比加快省份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同比增幅
从经济的稳定性和抗风险方面看,由于产业发展相对均衡,可以多点发力支撑经济增长,投资、消费双轮驱动和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协调拉动,更易形成合力,所以,各次产业协调拉动和“三驾马车”协调拉动或投资、消费双轮驱动的省份抵御经济外部影响的能力更强,经济发展更为稳健,在经济下滑期,这些省份的经济增速降幅相对较小,在经济回稳期经济也相对易于企稳回升。如浙江、广东。此外,中高端服务业辐射范围更大、经济附加值更高、产业带动力更强,而依托独特资源发展的服务业,资源的稀缺性和不可替代性强,所以,中高端服务业占比较高和拥有独特性资源并开发利用较好的三产主导型经济省份,其第三产业在市场竞争中竞争力更强,受外部环境影响较小,经济发展相对稳健,在经济回稳期经济可以较快回稳。如上海、西藏。
相比较,内蒙古产业协调性弱,经济增长对投资的依赖程度高,抗外部风险的能力较差。从产业看,前三季度,内蒙古三次产业比例为4.5:58.3:37.2,二产比重偏大,三产比重偏小,分别高于和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3个、8.3个百分点。从工业看,内蒙古属工业主导型经济,重化工倾向明显且尚未表现出高级化特征,能源、原材料工业占比较大,能源行业为工业利润主要来源,非煤行业效益有待提高。前三季度,内蒙古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51.4%,能源工业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29%。同期,内蒙古能源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555.8亿元,同比增长0.18%,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的32.6%。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579.3亿元,同比下降17.9%,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利润的57%。可以看出,能源行业以全区约三分之一的工业收入实现了近六成的工业利润,这一方面说明工业利润对能源行业依赖较大,另一方面也说明其他主要产业的盈利能力相对较弱。从需求看,通过相关数据初步核算,内蒙古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约39%,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约7个百分点。
(四)全国经济回稳更趋明显,受外部环境影响较大的内蒙古经济有望在2014年企稳
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速较上年同期微幅回升0.1个百分点。10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1.1%,较上月上升0.3个百分点,为18个月来的新高,至此已连续4个月回升。从分项指数看,生产以外的其他指数回升相对较弱,从业人员指数、主要原材料库存指数微幅增长,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与上月持平,新订单指数回落0.3个百分点。分企业规模看,大、中型企业PMI继续回升,并处于50%的临界点以上;而小型企业PMI指数,虽较上月显著回升了4.4个百分点,但仍处50%的临界点以下,为49.7%。这表明我国经济虽存在需求不足和小企业经营困难等情况,持续回升面临不确定因素,但整体处于稳中向好的运行态势。内蒙古经济受外部需求传导影响,有望在2014年企稳并实现小幅回升。9月份,内蒙古宏观经济预警指继续上行,一致指数、先行指数继续回升,表明内蒙古经济景气回稳趋势进一步增强。
课题负责人:杭栓柱 课题组组长:杨臣华 报告执笔:杜勇锋
责任编辑:杨再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