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出生胎龄及体质量对新生儿凝血功能的影响。
方法收集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出生后即入住新生儿科的患儿共500例,记录高危因素包括高血压、糖尿病、胎膜早破、前置胎盘等,以及出生时基本情况(胎龄、体质量、分娩方式、性别)。根据患儿胎龄分为早期早产儿(28~30+6周,48例),中期早产儿(31-33+6周,125例),晚期早产儿(34~36+6周,216例),及足月儿(37~42周,111例)。生后6 h内检测凝血功能,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抗凝血酶Ⅲ (AT-Ⅲ),分析比较不同胎龄凝血功能差异。另将双胞胎66对,根据体质量分为体质量小组及体质量大组,比较胎龄相同情况下体质量对凝血功能的影响。
结果各组危险因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不同胎龄组,凝血指标[APTT:(93.25 ± 21.34)、(82.80 ± 21.37)、(78.29 ± 17.77)、(62.03 ± 13.7)s;FIB:(1.95 ± 0.96)、(1.67 ± 0.60)、(1.51 ± 2.44)、(1.40 ± 0.85)g/L;DD:(2.11 ± 0.64)、(1.02 ± 0.33)、(0.66 ± 0.31)、(0.51 ± 0.25)mg/L;AT-Ⅲ:(25.89 ± 11.80)%、(33.86 ± 11.40)%、(36.65 ± 13.60)%、(45.18 ± 14.8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APTT、FDP、DD均随胎龄增加呈降低趋势(P < 0.05,r均< 0),FIB及AT-Ⅲ则随胎龄增加呈升高趋势(P < 0.05,r均> 0),PT与胎龄关系不大(P > 0.05)。另一分组,出生体质量不同,凝血功能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新生儿出生早期凝血功能主要与胎龄有关,当胎龄相同时,各指标与体质量关系不大。需警惕胎龄对凝血功能的影响,及时复查凝血功能,预防出血性疾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