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位、融合与协作

来源 :职业技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xuan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职业技术教育学作为大学学术学科,其一方面承担职业院校专业教师教育的研究与实践,另一方面关注职业教育的体制、模式等宏观研究。但是实践层面对职业院校师资面貌产生的实质性影响较小;在学科理论发展层面,其学科规范程度、学科地位、研究内容等方面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在学科培养内容、培养目标、培养方式等方面还表现出明显的定位之困,凸显了作为新兴复合学科发展中各领域融合转换的困难。解决这些困难,需要从协作机制方面做更多考虑。
  关键词 职业技术教育学;教师教育;职业科学;专业教学论
  中图分类号 G71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3)16-0011-05
  一、背景
  职业技术教育学是在改革开放后国际交流背景下发展起来的交叉学科。经过30多年的发展,该专业从无到有,不断进步。作为大学学科,主要承担教师教育研究与实践的责任,具有三种发展思路:成立地区性的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在工科大学或师范大学内设立职业技术教育学院。根据2006年11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的统计,我国职业教育学博士点增加到10个,硕士点增加到48个;从1988年首批招收职业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开始,截至2006年,我国每年招收职业教育学硕士研究生180人左右,博士研究生20人左右[1]。然而,作为一个新兴的薄弱学科,其也面临着严峻挑战。
  首先,作为教师教育专业,其对职业院校师资的面貌变化并未产生实质性影响。基于教师职业的专业化要求,实现专业学科与教育学科的融合,为职业院校输送专业师资是其重要任务之一。然而从数量上而言,其实际上为职业院校输送的师资仍然微不足道,根据2003年的不完全统计,原天津工程师范学院每年进入职业院校的毕业生在1/3左右,而同济大学职教学院每年进入职业院校的本科毕业生不足1/4。职业院校的现有专业师资绝大部分是各类普通高校专业学科背景,主要通过入职后的培训获得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在教学尝试和观摩中获得教育教学实践能力,通过个人途径或学校资源了解掌握专业领域企业实践能力。职业教育学作为教师教育专业对教师的职前教育影响较小。
  其次,从学术学科的规范程度而言,该专业在本科阶段因师资专业多元分野,并无统一的专业名称,更没有统一的专业学位,学习内容不仅有专业不同造成的区别,更有教育理论研究(不学习任何技术学科)与专业教师教育(技术学科 教育学科)两种完全不同的专业设置思路;从学科层次而言,很多从事本科阶段专业师资教育的学院没有硕士点,而研究生阶段的教育与研究又常与专业学科缺乏实际关联,博士点只有8个。这与200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的要求有很大区别。UNESCO规定,进行职业技术教育和培训硕士学位教学的大学应当拥有博士学位授予权,以保证课程教学能有一个基本和统一的质量。在学科研究内容层面,已有研究主要集中在原理层面,针对特定职业领域展开的资格暨能力研究仍然非常匮乏,专业教学论作为特定职业领域与教育学的交叉与融合少有实质的研究成果,等。
  无论是在职业学校实践层面,还是在学术学科的理论层面,职业技术教育学这一学科不可或缺的价值和作用都不断受到来自现实的各种质疑。本文将从定位之困这一角度阐释该学科当前作为教师教育专业面临的挑战,从融合角度进行进一步分析,并试图从协作改善这一角度提供可能的解决思路。
  二、定位之困
  近30年来,新兴的职业技术教育学作为一个薄弱学科,从无到有,发展出本科、硕士、博士乃至博士后几个不同培养层次,更经历了中国教育跨越式发展、全国暨全球职业资格整体上扬的飞速发展期。每个层次到底对应着怎样的培养目标,未来会是一个怎样的发展态势?作为大学的学术学科,其研究内容和学科定位到底是什么?对这些问题的争论在职教界一直不绝于耳。
  (一)学科内容定位
  职业教育中专业领域繁多,与大学已有的学术专业并非一一对应,这一问题中外研究早已明示。基于笔者对德国职业技术教育领域的研究,以德国为代表的中北欧国家也未能从形式上完全解决这一问题。其分科方式是从总体上划分为三大块,根据学术化的先后顺序依次为:经济教育学(Wirtschaftspaedagogik);工科技术教育学(Berufspaedadgogik①或Technikpaedagogik);新兴服务和保健业的师资培养(如护理)。工科技术教育学又再细分为机械制造、电子电气和工民建三大领域。经济教育类则主要基于企业经营管理(即国内的工商管理专业),并没有从学科专业方向上继续细分,主要取决于所在大学相应经济管理学院的专业分化情况;服务及护理业的师资培养学术化最晚,在德国只有少数几个高校有相关教席暨专业[3]。从职业院校的实际工作需求出发,职校教师应对职校学生从事的具体职业暨从业的专业领域有深入了解,然而,以经济教育学为例,大学中的企业管理与职业院校的饭店服务、物流运输、办公辅助等职业领域还有很大距离。德国处理这一矛盾的方式主要是从学生入学资格及系统协调两个角度着手:首先,要求学习职业教育学或经济教育学的学生在毕业前必须有一年的企业实践经历,或者相关职业教育经历及资格(如三年的双元制学徒教育);其次,双元制从系统上弥补了学校理论教师对实践了解的不足,因为还有企业培训师对学校教育的补充和配合。但在中国,这一矛盾则因体系和机制问题,显得格外突出,造成职业教育学相关专业本科生“专业不对口”的困境,初到职业院校即面临重新学习大量特定职业领域知识的压力。以经济教育学为例,职业院校反而更愿意直接招收金融、酒店管理、旅游管理、国际商务、物流等相关专业的毕业生。作为基础,本科阶段的职业技术教育学呈现出最为丰富的态势,争议也非常多,但学界对其的公开探讨不多,实践领域对之也不甚了解。
  (二)生源定位
  初期基于国外经验,考虑中职校毕业生具有职业领域知识的优势,并熟悉职业教育体系和学生特点,所有职业教育学的本科专业都曾面向中职校招生。然而,随着中职教育滑坡,生源质量有下降趋势,而中职学校和学生为把握这一难得的高考机会,并未加强专业学习,而是突击高考,导致一部分文化基础薄弱的学生在大学学习面临困境,尤其在数理和毕业论文写作等方面表现较为明显,导致高校内部对该专业评价较低;学生自己因参与高考通常并不参与企业实习,在职业领域的修养也有限;而部分中职校也并不特别青睐这批幸运儿,在教师招聘时他们拥有的中职教育经历并不一定加分。这种内外交困使各高校逐步关闭面向中职的招生渠道。但因为社会对该专业缺乏了解,职业教育的吸引力有限,面向高中毕业生的招生策略也有困难:如,专业思想不稳定,学生缺乏对职业教育体系的认识,等。因此,也有观点提出,是否可以考虑招收高职毕业生进行师资教育。鉴于生源定位对后续培养方案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频繁变化对方案的适切性提出了极大的挑战。   (三)培养目标层次定位
  相关讨论都在关注职业技术教育学研究生教育的转型暨类型丰富的问题,专业学位、应用型研究生等提法应运而生[4]。这与高等教育普及率逐年上升、教师学历达标情况逐年改善、教师职业准入条件逐步提高、对教师研究能力的期望上升有着直接关系。硕士研究生教育需从学科发展初期的纯学术教育转向面向教育培训一线实践人员的资格教育。此外,因学习内容庞杂,本科四年的学习时间能否造就基本合格的入职教师,在学科发展之初就曾构成疑问,如今更成为实践各方关心的问题。是取消本科阶段培养,专注于研究生培养,还是采取本硕连读的形式,或是继续保留本科生教育,但淡化教师教育,实现培养目标多元化。这是影响职业技术教育学学科培养方案、决定相关机构存在合理性的一个重要定位,因而意义重大。德国因倡导通才型教师教育模式,对教师独立设计教学过程、从人文科学角度进行理论反思的能力有较高期许,因此,德国对(职业技术教育)教师的学位要求相当高:必须获得相当于中国大学的硕士学位才有见习可能。自2005年以来,德国大学学制因博洛尼亚进程发生重大改变,职业技术教育学也采取了本科(6学期)和硕士(4学期)的分阶模式②,但教师的实际入职学位要求并未改变,只是课程方案发生了相应变化,允许本科阶段培养目标的多元化(也是必须),出现了专业教学论领域核心课程(Kerncurriculum)的说法,保证在本科阶段有最低限度的专业科学和教育科学的融合[5]。
  (四)培养目标方向定位
  这是教师教育专业长期共同面临的一个外界诘问:学科性还是教育性?以同样的时间学习双专业(教育学、相应工程学科或经济管理学科),专业学科的学习时间和学习内容必然会有调整、缩减,而本科阶段因缺乏职业教育学的专业名称和专门学位因而挂靠相关专业及其学位,如,机械制造、企业管理,再辅以职教师资培养专业的附加说明,因此常会在综合大学内部和外部遭到质疑。这与教师作为一个“准专业职业”在学界地位有待加强、尤其是职业学校教师社会和经济地位偏低的现状有着密切联系。这一定位困境影响了本科层次教育学、教学论内容的地位。真正在本科阶段冠以“职业技术教育学”的专业,其内容反而并不涉及任何具体技术或商科基准学科,其培养目标则是从事教育学理论层面的宏观研究。
  (五)研究定位
  作为一个学术学科,其研究质量决定着它的声誉。首先是研究方向,根据俞启定等对国内八所代表性高校课程设置的研究,“目前职业技术教育学专业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职业技术教育原理”、“比较职业技术教育”、“职业技术教育管理”、“职业技术教育课程与教学”、“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职业培训”、“职业指导”等研究方向上[6]。说明我国职业技术教育学的基础理论研究还很薄弱,仍在主攻学科的基础性研究,这也是薄弱学科建设发展中的必由之路;其他研究方向则过于分散,缺乏论证,表现出设置随意性大,科学性和系统性不够等问题。研究生培养方向不能完全代表业界研究方向,但也大略可见一斑。而彰显学科特色的职业科学研究和职业专业教学论研究仍然匮乏,从基准学科的内容特点研究课程开发、教学的研究缺乏,从经济学、社会学角度,并采用实证研究方法对职业教育的研究才刚刚起步,如,职业教育的经济投入和回报、社会效应;对企业内的职业教育关注较少,对职业教育学校课程和教学的研究在学术界难以获得较高认可。此外,在相关专业学科与职业教育学的融合领域,到底如何区分两个学科的界限?其学科地位归属在有着更长研究传统的德国也一直充满争议[7]。职业技术教育学的学科自我定位不仅在学科发展之初的中国是个问题,在传统更悠久的德语区也会成为讨论的热点。
  三、融合之难
  总体而言,这些定位的困难实质上是融合的困难:对哪些领域暨内容进行融合?在什么时间节点进行融合?以什么方式进行融合?围绕这些问题展开的讨论涉及职业科学、专家知识、实践知识、专业教学论等相关理论。一方面,对这些问题的研究还存在内容上的空白或立场上的分歧;另一方面,获得的洞见在实践层面未能得到落实,尤其是缺乏激励各方进行有效协作的相关机制。
  职业技术教育学作为一个复合学科,需要实现不同领域不同类型知识的融合,这一点早就是中外各界的共识。首先,要实现职业与学术学科专业知识的融合,也就是建立和完善职业科学的研究;其次,实现职业知识与教育科学的融合(职业专业教学论);最核心的乃是最终实现理论与实践的融合,其中既包括相应职业领域理论与实践的融合与转换,也包含作为教师的教学理论与实践的融合与转换(职业专业教学论)。
  职业科学研究的概念是一个舶来品,是指从职业教育向度出发对技术职业进行的实证研究及理论思考,目标在于确定职业的典型任务及其中蕴含的资格要求,调查这些任务对于能力发展的教学意义,如于20世纪70年代职业资格研究的发展[8],涉及的学科包括相应的科学学科、劳动科学、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等。但我国学界对它的基本思想并不陌生:区别科学知识和工艺技术知识,系统揭示企业实践领域专家知识的特征、途径。这也是近年来中国学术界关注的重点之一。国内学界也有工作知识这一表述,将其视为职业技术教育学的逻辑起点[9]、课程内容开发的新视角[10] 等。然而,国内对这一领域的研究与实践目前表现出两大趋势暨问题:其一,研究仍停留在概念及原理阐释的初级阶段。具体技术领域的工作知识到底呈现何种结构,具有怎样的层级发展阶段,仍然是一个难题,鲜有具体的研究成果,或限于较小的应用范围,未能或难以推广。其二,具体研究活动缺乏系统科学的设计,对企业实际工作的简单再现式记录对研究资格要求以及课程开发价值有限。近年来,随着职教课程开发、专业标准制定及师资培训等项目的推进,一些地区及学校都在广泛开展行业和企业调研,致力于描述具体的岗位活动。但是常见的分析结果主要表现为对具体工作任务的盘点,缺乏从系统、流程相互关联角度进行思考。再加上当前中国企业中岗位设置狭窄、重复性简单劳动多等现实问题,造成课程开发中一味削减理论知识、代之以简单技能操练的处理方式,降低了职业教育的育人价值。这一倾向值得警惕。   职业知识暨专业学科与教育科学的融合乃是所有教师教育学科面对的共同挑战。不同的教育教学研究传统从不同角度研究特定学科(领域)教师与相应专业工作者的本质区别,英美研究范式中的内容知识(Content knowledge)和教育内容知识(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对教师特有能力做了解释。在关注建立有利于学习的师生关系、分析与处理教材这一作为学习内容的重要载体之外,内容与学生的关系更是当前中外研究的关注焦点,其中教师对学生典型错误的判断与处理、教师对学生在该领域前科学概念(Preconception)的了解尤为重点。与普通教育相比,职业教育在这一领域所作的系统研究较少。以商务领域为例,学生在学习会计或者特定概念(如,货币、支付手段)时表现出怎样的典型困难?他们的哪些经验及背景阻碍了对这些概念的习得或者可以用来组织教学过程?新任教师或者还没有从该角度研究学生的意识,或者缺乏从内容层面了解学生的途径,从而导致教学效能感低下,甚至认为中职学生根本不适合进行经济专业教育[11]。对这些问题的答案常表现为成熟教师的个人缄默知识,未能得到有效揭示和科学理论层面的审视,有时甚至造成某些错误教学思路的沿袭。这一领域应该作为各专业教学论的重点研究方向。
  理论与实践的融合一方面涉及教师成长的整体体制设计问题,另一方面涉及大学教育方式的改革。将职业实践能力的获得全部寄希望于大学教育阶段是不切实际的,教师的成长需要时间。根据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结论,通常经过大学教育入职三到五年才算是脱离教师新手阶段。如何建立和完备新手教师见习制度,已得到相关各方的重视,并在一些地区提上议事日程。职业学校、大学、教育主管部门三方如何联动是关键。
  到底选择怎样的生源、以何种方案进行职教教师教育?这一问题首先是各界基于现实考量对在什么时间节点进行融合还有争议。是在专业学位获得之后再进行教育教学的学习?还是一开始就两个专业领域齐头并进、一贯制教育?较早从教育教学理论层面进行专业教学的思考,有利于未来教师以批判态度反思个人的学校学习经验,形成更为开放的教学思维方式,有利于职业专业知识与教育教学知识的融合。但是一方面,职业技术教师的职业特点与职业待遇使得教育界在与经济界的人才争夺中常处于弱势;另一方面,很多职业领域的师资并没有对应的大学学术化师资教育专业,只有专业科学背景进入教师队伍在中国会是一个长期存在的现实。因此,针对不同背景实行不同教育方案会是职业技术教育学发展必须长期面对的现实挑战。
  改善大学阶段教育方式,帮助教师为未来职业做好更充分的准备,这一直是困扰各方的实际难题。除了规定取得相应企业实习或职业培训资格(这一领域的质量控制也是实践中的难点),相应职业领域实践能力的获得主要靠相关专业学院的鼎立合作,它取决于所在高校的整体办学水平、模式以及职业技术教育学在学校的地位和影响力。独立设置的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因为能够统筹安排,更容易在专业课程教学方式、教学内容的协调上取得突破,但其学科水平则常不尽如人意;而作为综合大学二级学院的职业技术教育学与承担相应专业教学院系之间的协调与合作通常不那么顺畅。
  至于教师教学实践能力的内涵和获得方式,教育界已有非常丰富的讨论,“基于实践的反思”成为各国教师教育界的共识。德国教师教育界基于“主体内隐理论”,通过各种技巧、设计精致的工作步骤揭示教师进行教学思考和行动时的个人观念,从而促进教师反思,则是颇具特色的研究思路,并有着丰富的研究成果[12]。利用成长档案袋(Portfolio)记录和反思发展阶段[13]、基于软件和网络对教学实习进行及时交流、指导,种种具体训练工具和方案非常丰富。此处,职业技术教育学在培养和研究工作中缺乏与普通教师教育的交流与合作,未能有效借鉴已有研究成果,过于强调职教特色,但未能真正发展出职教特色。在培养方案中,最为重要的教学实习阶段因缺乏整体的机制设计和各方协调显得尤为薄弱。其发展需要社会各方参与、协调,大学、职业学校、企业、政府相关部门在其中都扮演着重要角色。需要机制的保障、创新,需要更为有效的人员措施和管理机制,如,是否有可能聘任职校名师作为大学驻校半职辅导人员,与大学(专业教学论论)教师一起对教学实习进行整体的方案设计和辅导?如何遴选学校实习指导教师?如何让职业学校与大学在教学实践活动的指导上形成合力,促进二者的相互渗透和交流,使得研究能够不脱离学校实践,真正影响学校实践,形成真正富有社会价值的行动研究?这些都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四、总结与展望
  职业技术教育学到底是脱离基准学科,仅仅从理论和框架层面讨论职业教育体制设计的学科,还是作为基准学科和教育学科的融合学科,研究职业教育专业教师的成长路径、培养方案,探索专业教学特点的复合学科?这一问题是事关职业技术教育学发展方向和前景的关键问题。从长期而言,脱离基准学科谈教师的成长、机制的建设,将导致相关研究难以深入讨论具体问题。
  然而,作为一个新兴的复合学科,职业技术教育学目前的发展态势还极其薄弱。其发展问题不仅涉及学科自身发展阶段、现实状况等因素,也牵涉到当前国内高等教育整体发展问题及改革需要等背景,问题相当复杂。既有认识上的误区,研究内容中的空白,研究方式的单一,研究人手不足、背景不够复合,更有实践中落实不力等种种原因。逐步摆脱定位之困,促进各领域及早有效融合,是其作为大学学科发展的重要挑战。而各方的协作则是解决这一挑战的前提和方式:包括各领域的研究、实践及管理人员的合作,合作机制的建立需要创造性,积极吸收普通教育学领域及其他各领域的研究成果,是真正发挥职业技术教育学特色的基础。值得关注的研究方向包括:特定职业领域的能力(Competence)暨素养(Literacy)概念的结构及测量,职校教师的能力要求与成长路径的实证研究,学生对各职业及专业相关概念的前科学概念,教师对学生典型错误的了解、判断及应对,等等。
其他文献
我病了。  有请诸位路过贵人。旧雨新知。  张三李四。人五人六。  牛鬼蛇神。树精土地。  魑魅魍魉。满天神佛。还有  闲杂人  等。等等等。  行行好。  施舍我十味灵药。我的心病  还要心药医——我的陈年相思手足盗汗  需要东海龙王角。  我的矇昧耳背齿危发秃  需要虾子头上浆。我的  夜路走多心惊胆跳  需要万年陈壁土。  我的心荡神驰  手抖唇颤需要千年瓦上霜——  我的眼角生春嘴边藏话 
摘 要:针对某新开发车型前围总成声学包性能进行分析,采用统计能量方法研究了内外前围不同定义(厚度分布、覆盖率等)及过孔部件(线束、转向、空调、离合、制动等)对前围总成隔声性能的影响,对分析中存在的声学包风险点进行了优化,确保了总成性能满足设计要求。在此基础上,通过声学包区域贡献量分析方法对前围隔音垫进行了减重优化。最后,借助试验手段对前围隔音垫总成隔声性能进行了验证。通过本文分析可知,在声学包设计
山洵苍茫(五首)  李平  在驷马镇  夕阳中庸。像一句不偏不倚的  君子之言哽咽在  向晚的大巴山。秋风是一个散淡的读书人  把房前屋后的落叶,装订成泛黄的秘籍  为我描摹闲适的桃花源  我是何时抵达的?麻雀语焉不详  飞上树枝之后说  是魏晋。落在地上说是秦汉  其实我也是有家国的人  归去来兮要么走出前庭  要么回到后院。待一段身世水落石出  门前的巴河。是我绝尘而去的马鞭  明月峡  嘉陵
麻雀之歌  我又来到你的窗前,像是  昨天那一只,像是更早——  当春日即将正式开始  观光客走了又来  当榄仁树发芽,红叶  落地如心爱的铅笔  当车站内挤满了人  在假期最后一天的下午  当隔壁的男孩在公园投篮  他的同学抵达脸书  当你正在洗米  或者复制文件  当雨滴如尖喙,啄食  阳台上的玫瑰和蕨类  当垃圾车来了又走  邻居们带着谣言回家  当夜色迅速覆盖了大楼  列车奔驰如火蛇  当
随着国家对新能源汽车大力扶持,国内外开始掀起一股电动汽车浪潮,促使电动汽车飞速发展,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电动汽车很有可能替代传统的燃油汽车。而自主品牌汽车虽然起点稍晚,但发展速度也是相当惊人,2017年10月上市的东风风神E70就是自主品牌电动车中的一匹黑马。  那么这款东风风神E70车型的配置及实际性能如何?国家汽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襄阳)于2017年12月对这款新车型进行了全方位的测试与评价。 
摘 要 当前,高职学生的劳动精神缺失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需求之间存在矛盾,“佛系”文化在高职学生群体中蔓延,同时人工智能时代也需要学生具备新的劳动素质。马克思主义劳动观认为,劳动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劳动教育的本质是培养劳动价值观,劳动技能培养是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的应有之义。高职院校可以从以下途径全面建构体现时代特征的劳动教育体系:明确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的基本内涵;加强高职院校劳动教育顶层设计
摘 要 《选择——钱学森的初心与信仰》是受发展心理学理论启发而策划的人物生平展。不同于传统的以“官方评价”为导向、以“宏大叙事”为主流,该展采取了“个体成长史”的微小叙述角度,其在视角及内容上的创新为突破同质化局面、拓宽策划思路提供了可供参考、评析的案例。  关键词 人物生平展 内容策划 叙述视角 发展心理学  0 引言  2019年,上海交通大学钱学森图书馆推出了主题展览《选择——钱学森的初心与
上世纪30年代,胡文虎和胡文豹兄弟独资创办的《星洲日报》,礼聘郁达夫上新加坡主编《星洲日报》文艺副刊《晨星》、《星洲晚报》文艺副刊《繁星》和《星光画报》文艺版。1939年元旦,《星洲日报》的兄弟报《星槟日报》在槟城正式刊行,郁达夫受邀共襄盛举。  在微风与夕照的交响乐中,郁达夫西渡到了槟城。一踏入这个岛屿,他就感叹:“槟榔屿实在是名不虚传的东方花县”。常常,别人爱用‘花园’,他却突破常例而写‘花县
历史必将把我们卷入其洪流之中,我们每个人,不管是多么地渺小,都将发挥一定的作用──我们今天的所作所为将成为过去,又决定将来。  ──美·巴琳  蓦然间,香港作家联会已跨越三十岁了!  作为人类的寿命,三十岁是一个走向成熟、沉稳而充满朝气活力的年纪。  特别是在商品主导的社会,作为民间团体的作联,是从瓦砾沙石中走过来,三十年的漫漫岁月,是由艰苦挣扎求存的每一个日夜组成的,浸染着开垦者和耕耘者的斑斑汗
朱西甯(1926-1998)原名朱青海,祖籍山东省临朐县,生于江苏宿迁。朱西甯中学就读于南京五中;毕业后,进入杭州艺专学习。期间,他接触到了大量新文学作品,并开始走上写作道路。1949年,朱西甯弃学从军后去了台湾。在长达半个世纪的创作生涯中,朱西甯参与了台湾20世纪50至90年代文学发展的各个重要阶段,一生留下小说、散文、评论等作品三十余部。  《贼》是朱西甯写于1959年的一篇短篇小说。小说以第